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4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766

主题

1143

帖子

43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满江红》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沙发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四讲作业雨竹22-迦南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宋  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简析:这首词是描绘的是柳永自己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

  词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语气叙述其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她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作者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不过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一心认定“便只合,长相聚”。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 填词难
文/蓝老实
笔落情牵,字字里、千回百转。思未起、已然心乱,意难成片。韵律如山拦去路,词牌似海迷双眼。对孤灯、长夜叹无眠,愁肠断。
寻佳句,翻典卷。斟酌处,神形倦。欲倾心底事,情深言浅。旧梦新愁都入墨,悲欢离合皆堆盏。问谁人,能解此中难,同声叹。

迦南试评:问好同学,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第一拍是的切题角度欠佳,文意上的表达“笔落情牵,字字里、千回百转”笔落是完成书写的状态,不是提笔思考的状态,后面的特殊句式是对笔落后感受的补充,后面234拍亦是。若是把第4拍与第1拍位置上互调一下,整个上片结构与逻辑关系上,我个人觉得会更加圆融。
下片的567拍是写作中的描写,8拍以问句的形式扣回全文并收束全篇。

整首词的立意明确,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全文紧扣题意。不错,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板凳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讲作业:
雨竹30-星光有时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 初春 北宋 • 张先
飘尽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觉。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着。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
解读:
我笑寒梅已经飘尽的时候,平日殷勤的粉蝶、游蜂还未察觉。渐渐地,远远近近的山水开始明秀起来,淑气侵入帘幕,人间开始温暖。浴雨的桃花初放,色泽尚未殷红;萦烟的新柳才青,长条还很纤细。记得在这样的画桥深处,水边小亭,与年轻的恋人难忘的私下相会。
虽恨往日欢爱已逝,但记忆犹新;沉湎其中,几乎忘却了眼前的愁闷。那时常心甘情愿地痛饮烂醉,为她的容颜声色倾迷:她的歌声,象晴空的鸽铃,在软风中荡漾;象娇小的雏莺,在薄寒的春林里弄舌。但是如今我唯一希望的是,她那盛开如锦绣一般的青春,不要被恶势力所欺霸而过早凋零。

解析:
此词为作者追念夕日恋情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春讯萌动,和年轻恋人的初春约会。末两句分别领以“记”字、“曾”字,点醒上片所写全是回忆。
下片既写今时惆怅恨闷,又追忆细节,时空回宕,并用“但只愁”句引出无奈与怜惜,更引人同情及有所味余。
上片前半多用兴,下片后半多用比。最后还以“东风恶”来比邪恶势力摧残美好爱情。整首词缠绵富丽,并含蓄之美。于抒情回忆中展现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2.        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抒怀
文/迦南
二十年来,与故里、天涯久别。楚天阔、流波浩渺,远山重叠。芳草烟瞑增感慨,鱼书燕讯犹消歇。未归客、长对别离中,愁千结。
凭栏倚,空悲切。黄昏院,芳菲节。奈柳调幽寂,几声鶗鴂。且向酒中追旧忆,春来乡梦同谁说。更阑处、与我共孤清,留残月。
解读:
二十年来,我久别故里,远隔天涯。每当回望,唯见南天廖阔、水远山长。一年又一年在芳草斜阳里徒增感慨,鱼书燕讯还渐渐消歇。思归的人啊,如何长对这别离中的千千愁结?
愁倚栏杆望远,空悲切。黄昏院落,春华时节。无奈“杨花落尽子规啼”。且向酒中追忆旧念,故人不在,春来乡梦同谁说。只留半规残月,夜深时,与我相对孤清。

简评:
01.格式无误。
02.格律无误。
03.无明显生涩之词。
04.“凭栏倚”,“凭”和“倚”似乎取其一就可以了。
05.上片五六句“芳草烟瞑增感慨,鱼书燕讯犹消歇”对仗工稳。下片三四句“黄昏院,芳菲节”也运用了对仗,凝练耐品。
06.立意是春暮思归。上片总括大的时间范围(二十年间)的思归之情,下片刻画眼前暮春景象引起的具体情态。
07.无违法逻辑和自然规律之处。
08.无意脉断裂。
09.“柳调幽寂,几声鶗鴂”似乎是化用“杨花落尽子规啼”,化用得颇觉清新,“柳调”又似乎引出杨柳调的多重意味。
10.其它诸处诗典化用无形,不一一列举。

总结:此词上片四拍:赋兴兴赋;下片五拍,前四拍也是:赋兴兴赋;最后一拍以兴结。类似马蹄格节奏的情景交互,以赋陈为主脉,以含情之景语生发,无一字不和主题相生相映。一处个见是建议是上片歇拍可改为反问句式,以突出上下片变化。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6

帖子

5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6
地板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 14次作业
雨竹05-浅秋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帏幕,阁楼有高有底,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然的壕沟钱塘江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扬,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乘醉听吹箫击鼓,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廷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登高
安若渔
九月东山,凭栏望、萧条时节。当此际、沙洲风急,雁鸿声叠。闽月幽幽峰似雪,闽江滚滚声犹咽。青衫客、把酒问东风,风不歇。
身已远,思无竭。红尘路,飘零叶。况多情季候,无情岁月。踪迹经年无处觅,一囊行色摧华发。挥不去、急急鸥声里,朝天阙。
原玉解读
作者描写了九月登高望远之所见,“沙洲风急,雁鸿声叠。闽月幽幽峰似雪,闽江滚滚声犹咽。”细细地读来,有淡淡的忧伤,为全词定下的基调。准备过片引出青衫客借酒浇愁的无奈。
过片承接上阙,青衫客在无情的岁月里飘零如叶,飘忽不定,并且在一囊行色中渐行渐远,岁月催人老,最后发出了“朝天阙”的感慨。
互评
1、通读全篇,上情下景,中规中矩。
2、全篇结构紧凑,词脉相通,语句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上片所选的景物和全诗的意境非常熨帖。下片在上篇写景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全篇浑然一体。
4、原玉中有几处化用古人的诗句,非常巧妙。
5、上片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非常工整,可是下片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欠佳。
6、整体读来是一篇很不错的长调,点赞学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0
5#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研四14讲作业
雨竹08~静姝
一、读词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近 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赏析:
  该词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这种化大为小的空间压缩,显示了作者在青年时期就有雄伟的气魄和包容日月星辰的寥廓胸怀。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了,微不足道。作者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视作嗜腥逐臭、见缝下蛆的苍蝇,其鄙夷、轻蔑、厌恶、嘲讽之情意溢于言表。将“苍蝇”数量缩小为“几个”,以状其虚张声势、极其孤立的处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蠢举,又隐喻其必然败亡的命运,可谓一庄一谐,相映成趣。作者似立于天宇苍穹,,俯视尘寰,以沉稳、傲岸、泰然之态度姑且作冷眼观,且看“苍蝇”如何动弹,如何表演,怎么成气候。“嗡嗡叫”三句承“碰壁”而来,以声状神,以听觉形象充实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画出那些“苍蝇”们喧嚣起哄,声嘶力竭,却累遭碰壁,断股折翼,穷途末路,向隅哭泣的无奈之状。

  “蚂蚁”两句仍以夸张和比喻手法,化用典故,引申发挥,勾勒霸权主义者可鄙、可惜、可厌、可笑的丑态。“蚍蜉”句则化用唐人韩愈诗句,赋予新意,嘲笑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种种诽谤、中伤、诋毁、讹诈,都如蚍蜉想摇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愚妄可笑,枉费心机。

  苍蝇、蚂蚁、蚍蜉们虽也曾猖獗一时,奈何秋风已起,枯叶飘飞。虫豸们气数已尽,末日将临。“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又化用唐诗以渲染霸权主义者们萧条凄凉的处境。而这时,我方声讨他们的响箭正发出呼啸。“飞鸣镝”三字,简括遒劲,声容并茂,比喻我方反击赫鲁晓夫集团的批判文章如响箭般风驰电掣、腾空疾飞、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同时也为词的过片作了有力的铺垫。

  换头后六句,承上结“飞鸣镝”的意脉,一气贯通,节奏一反上片的从容舒缓,变得紧凑急促。作者站在历史、时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这场论战,通过急速变化的时空交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胆魄、一种义无反顾得决断、一种急昂奋进的斗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四个整齐的三字短句,笔力雄悍,似铜板铁琶,促节铿锵;如黄钟大吕,巨声镗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势在必争,不能坐待历史作出结论,而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争取时间,以加速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一联正是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的艺术概括和乐观展望。

  这首词自始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上片多用典故,对霸权主义者的反华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撘,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片则“高吟肺腑走风雷”,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风格雄浑壮伟。上下片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

二、互评
楼上12楼原玉
满江红·别友
文/你笑了
云起星沉,人间事、几番圆缺。最销魂、焦桐夜雨,弦凝声咽。三叠阳关零落泪,满卮清酒繁华歇。影渐远、惟望雁书回,乡音接。
红尘内,从无别,今后事,屏中说。最一方静处,勾连眉睫。醉里狂言君莫笑,醒时笔下寻先哲。痴心在,纵海角天涯,情如铁。
解读:云起了星星落了,人世间多少圆缺呢?最让人难受的,夜雨潇潇,连焦尾琴的声声噎咽。阳关三叠泪流满面,清杯满杯繁华过了。(你的)身影渐行渐远,只能盼在异乡多多联系,我会跟你聊聊家乡的故事。
红尘中,从无别,是从来没有离别吗?(这样理解不合题意哦)以后的事,电话视频中说吧。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眉头紧锁。醉里说的狂言君莫见笑,醒的时候潜心作诗。只要痴心在,即便在天涯,也会守住这份深情。
赏析:①词作上下片脉络清晰,审词牌深得要领。领字,句逗,对偶句运用到位。
②起拍用了兴的手法,不过一般都说月有圆缺,把云和星与圆缺放在一起,有待商榷。二拍笔触开始写别绪,焦桐用点巧妙,颇见功底。题目是别友,这里提到夜雨,大半夜的送友人吗?三拍阳关三叠又一典,妙语成珠。歇拍,友人渐行渐远。韵字接有凑韵之嫌。
③换头从无别可再酌。2拍勾连眉捷有岐义。3拍意义不大,略跑偏。尾拍情如铁不太妥贴。可能想表达友谊天长地久。可另辟蹊径。
通篇感情激昂,个别字词再炼炼不失为一首好诗。个见,评错勿怪。最终以老师补刀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8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4
6#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天云外月 于 2025-5-6 13:37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四讲作业


雨竹25-幻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译文:

淡淡的秋风,将梧桐的叶子吹落了,新酿的美酒容易使人沉醉,在温馨的小窗里睡了很久。醒来时紫薇花和朱瑾花都已经掉谢了 ,斜阳静静地照在栏杆上。这是燕子欲回南方的时节,镶了银光的屏风昨夜里已经有微微的凉意。

简析:

晏殊的词一向有着闲雅的风格,华贵的气象。这首《清平乐》也不例外。上片通过金风,梧桐,绿酒,小窗等意象,交代了时间,地点,并营造了一个淡淡的清愁场景。
下片接着说目之所及,朱瑾紫薇都落了,只有斜阳照在栏杆上,这里暗示了繁华的逝去,斜阳也有曲尽怀人的含义。紧接着说燕子欲归,银屏微凉都映衬着岁月更迭,时光流逝,作者运用精细的笔触和娴雅的情调,写出了一个富贵文人在秋天到来时的淡淡忧伤。没有深愁疾苦,却是牵动人心。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原玉:

满江红-韶光煮梦
文/墨缘
泃水粼粼,虹桥畔,韶光煮梦。乘意志,鸡窗唤晓,星肩风共。任是商波长短棹,争来原宪霜飞纵。空生叹,举首笑长天。郊寒诵。
流星似,年月踵。观夕照,霞光拥。感人生似幻,何任操控。已把沉浮成底事,余生但慕南山种。寒暑随,竹韵伴樵歌,荷锄弄。

1、解读
   虹桥畔,水流清澈。书房里,天已哓,星与肩共临晓风。坐在小船上,任霜飞起,空有感叹,只能苦笑,环境是艰苦和冷酷,还是有孟郊之风。
   流星、年月、夕照、霞光等现象,感觉人生就是一场幻梦,不愿被操纵,愿余生像陶渊明一样过着田园生活。寒来暑往,自得其乐。

2、简析:

⑴、押韵无误

⑵、下阕尾句“荷”字应平声。

⑶、上片景起,下片抒情。写景的语言有点不好理解,是桥边还是书房或是船上。

⑷、几处对仗略有不工。

⑸、结尾好!寓意深远!

不会评阅!说错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7#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四讲作业
雨竹组01—易水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翻译并简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与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简析:本文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景物描写,和借助人物刻画,表达了郁郁不得志的落寞情怀。上片写与美人擦肩而过,不得相识的闲愁,下片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借事抒情,明写闲愁,其实是表达了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构思巧妙。全文景结,发人深思,是宋词里的名篇。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满江红 . 春暮感怀
雨竹15-浅酌璃兮

春尽荼蘼,晨风暖、卷帘邀约。采香径、无人来踏,空余花落。拾取蔷薇侵露浣,烹来芳蕊带香酌。问来否、冷了去年题,浑无著。
流光冉,青丝弱。争多少,浮名薄。念曾经欢好,唱和如昨。笑对百年休道老,繁花满目凭莺掠。待回首、不负此生吟,传心诺。

易水简评:问好诗友!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利用白描手法,描写了暮春之景,并由此景阐发了所思所感。上景下情,结构安排合理。立意清晰,语句通顺,功底可见。
开篇“荼靡”是完结 消逝的意思,与春尽意重。因为下拍有花落,肯定不是荼蘼花。“邀约”不合时宜,通常都是花开的时候邀约,暮春自然是花落人散之时。七字句的“侵露浣”显生硬,“带”字出律。
下片入情,鼎足对待凝练。下拍领字不错,但所领的四字句,以及接下来的七字句对偶欠工整,尾拍以虚笔收束全篇,收的有点虚无飘渺了,“诺”“掠”“弱”有凑韵之嫌。
这篇没有发挥出才友应有的水平,可能《满江红》不太适合小女子情怀。一己之见,点评不周之处还请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8

帖子

11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14
8#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雨竹组——宛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      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解析: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注释赏析:《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这样残春景象,在他有点有面的描写中,被收拾无遗,而这位江南女子的伤春之情,也已经从中沁出。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夹;换头的“静”宁,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己感觉“相忆”的徒劳——“空”于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然而这无尽的闲愁。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种持。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亿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亡层楼,怕见平芜,却又倩不自禁,登楼远望。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宛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驾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本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只不过要句句扣死。却也未免失于穿凿。倒不如果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雨竹组16一翠花
刺破重霄,大鹏举、冲天火赫。万目瞩、神州二十,戎装征出。故土遥迢山脉渺,苍穹浩瀚星光熠。访蟾宫、信步若闲庭,旌旗立。
辞都市,攀戈壁。层冰凛,孤烟直。霜鬓染青丝,情系家国。北斗巡航圆夙愿,嫦娥揽月堪奇迹。可比邻、起棹渡银河,寻仙客。
试解读:冲天的火赫,似大鹏展翅一举冲天,刺破九天之上的重重云霄。举世瞩目的神舟二十号,穿上戎装踏出征程。故土遥遥山脉渺渺,浩渺的苍穹星光熠熠。它拜访广寒宫,若闲庭信步,旌旗飞扬。
辞别都市,攀登戈壁。凛冽的层层冰雪,孤烟笔直的散入云烟之中。鬓边的青丝逐渐染上霜鬓,一腔拳拳爱国之心情系家园。北斗巡航圆了多年夙愿,嫦娥号上九天揽月堪称奇迹。可与仙家比邻而居,撑开小浆可渡银河,去寻仙家的踪迹
试点评:花花此作描写了航天工作人员,砥砺前行艰辛刻苦不畏艰难研究航天的拳拳报国之心,把神州号嫦娥号送上九天揽月堪称奇迹。此作文笔深厚,一气呵成。想象力丰富,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不但写出了航天人的一颗真诚的报国之心,也写出了北斗,嫦娥,神州在九天之上与神仙比邻,探索宇宙神奇,拟人化写法让此片更画龙点睛,神来之笔,像花花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

帖子

2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86
9#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雨竹组第十四讲作业
雨竹组16一翠花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译文: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简析:
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上阕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倾诉个人的满腔哀怨,再无心事追寻往日欢乐,听到鹃啼,真教人肝肠碎裂,痛苦难当。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下阕起笔令人一振。“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韦曲”唐时韦氏世居地,在长安城南,“斜川”位于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这里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苔深”、“草暗”形容荒芜冷落之状。当年的繁华风流之地,只见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也已寻不到它的旧巢。而且不光如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此二句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的身份:贵公子和隐士。“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张炎此词用鸟声结尾,这就使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堪称“郁之至,厚之至”。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张炎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追念故国之思不是直接倾泻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词章法谨严,有自然流动之势,只是词文过于蕴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软弱性。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翠花简评

满江红·踏野
雨竹25一幻玉
春色撩人,听啼鸟、快然如昨。看水畔、白鸥翔集,锦鱗争跃。千树桃花披异彩 ,几行翠柳通寥廓。趁假日、携友采风来,穿林壑。
   晴光媚,纤云薄。林影碎,轻装着。正野餐环坐,引杯同酌。昔日韶华虽渐瘦,而今胜景添欢乐。又怎知、再约小江楼,情难却。

解读:
春色撩人,听啼鸟、快如昨天。看水畔、一群白鸥翱翔,锦鲤跳跃。千树桃花绽放,几行翠柳通幽径。趁假日,与朋友来采风,过林壑。
晴光明媚,纤云细薄。林间碎影斑斓,我们着轻装漫游。环坐一起野餐,举杯同酌。感叹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但今日的胜景依然增添快乐。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再约小江楼,情深难却。

简评:
1.问好学友,格式正确,经检测格律也正确。
2.通篇无明显生涩之词,只是第二句:听啼鸟、快然如昨。有点费解。
3.无重复啰嗦之处,全词以采风踏野为线索,情景交融。
4.上片七言句对仗漂亮,下片起首四句三言句对仗也工整。
5.立意明确,描绘了春天踏野的欢乐情景。
6.物象符合春天的自然规律。
7.意脉贯通,没有断裂感。
8.“看水畔、白鸥翔集,锦鳞争跃”写得真好,眼前一亮。
9.因是游记,未看出有运用典故。
总之,是首不错的词,清晰,轻灵,富有词味,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10#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互评作业
满江红·血战台儿庄
雨竹12-剑卿歌
怒卷烽烟,鏖兵处,残阳泣血。看鲁南,尸填壕堑,旗扬城阙。草木含悲披缟素,山河饮恨倭奴血。恸神州,焦土遍山河,悲风切。
驱虏志,坚如铁;民族恨,终须雪。挽长弓,直射扶桑妖孽。百战孤军存死志,三千壮士凝丹节。待从头,重整国民军,朝天阙!

予安试评:
问好诗友!
1.格律无出律处,无明显生涩词。
2.立意明确,脉络清晰,上片实写重现历史场景,下片立志。
3.“百战孤军存死志,三千壮士凝丹节。”对仗工整好看。
4.用韵上出现了两次重韵,大忌。
5.上片“山河饮恨”与“焦土遍山河”两处,“山河”可换其一。
6.上片“旗扬城阙”,情感与前后稍显不和谐,问题不大。
7.结处“重整国民军”所指稍显直白,可酌。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9 22:35 , Processed in 0.1318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