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300|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602

帖子

23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20: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8-9 21:0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全体成员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六讲评阅帖
老师名字后面戴🌹证明楼层已满,给/鼓掌证明评阅任务已完成。🍎🍎🍎🍎🍎🍎/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
老师:10人
学员:24人
大群点评:(2-7)

评阅—散人(8—10)
评阅—微笑(11—13)
评阅—云燕(14—16)
评阅—风中雨荷(17—19)
评阅—天空(20—22)
评阅—侠骨柔情(23—25)
评阅—一片天空(轮休)
评阅—新新(轮休)
评阅—瓶子(轮休)
评阅—文斌(请假)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1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4
沙发
发表于 2024-8-10 17:40: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
浥尘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七夕
宋  曹勋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
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
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
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
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
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
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解读:
暑热难耐,初秋的凉意乍出现在庭院屋宇,梧桐飘落迎来了崭新的初秋。遥望羽毛轻盈的喜鹊,飞到银河之上搭起了鹊桥,绿色的雾气方才消散。欣然看见西南方月亮初生吐露清辉,把帘幕尽数卷起,琼楼玉宇璀璨夺目。夜深了,在银河上想必牛郎织女已经相会了吧。
在翠烟幽深的地方,美丽的佳人们簇拥在华美的筵席上欢聚,竞相展示灵巧,欢快嬉戏。在这向晚时分,女子们穿针比试,香气弥漫。另有那回廊暗影之中,想必应该有没送出去的钿合金钗,寂寞的空留在原处。天将破晓,江面上萧萧细雨落入潮水的浪头上。
简析:
开篇通过对天气以及景物的描写,生动描绘出七夕的气候特点,二拍过渡七夕的特有景物银河,描绘了银河的浪漫神秘色彩。三拍接着行为与视觉转换,展现一副华美宁静的画面。歇拍虚写一笔,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
下片前二拍细腻刻画的七夕女子们的活动,穿针斗巧嬉戏场景,展示女子们欢快活泼氛围。三拍直转别后惆怅,礼物空留,思念之人不遇的寂寞之情,与前面的热闹欢乐星辰鲜明的对比,衬托并加深的作者的寂寞。煞尾景结,对清晨江天、细雨、潮头等景物的描写,暗示作者一夜无眠,余味袅袅,意犹未尽。
整首词结构清晰,上片景写,为下片人物活动和抒情做铺垫,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抑扬顿挫,展现了七夕的独特风情何复杂情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凤凰台上忆吹箫  梧叶飘残
风起的地方
梧叶飘残,竹风吹老,一庭萧瑟秋声。是晚来风笛,旧日和笙。惟有垂杨自苦,听咽咽、断续蝉鸣。当斯景,中心悄悄,感慨频仍。
飘零,异乡独立,凉月映幽窗,恁煞伤情。孑影谁为伴,怜我泠泠。长记桥边红药,开灼灼,知为谁生。休回首,颦眉不舒,负了卿卿。

解读:
梧桐叶子已经凋零飘落,吹拂竹林的风也不再清新宜人,满庭尽是萧瑟的秋声。


这秋声是晚间传来的风笛声,也像是往日和笙之声。唯有杨柳在秋风中愁苦,听取断续的寒蝉悲吟。处于这般场景之中,内心悄然,频生感慨。
飘零于他乡孤身而立,寒凉的月光映照着幽幽的窗户,着实施令人伤情。孤独的身影有谁相伴?谁怜我这般凄零?常常记起旧时桥边的红芍药,灼灼娇艳的绽放,不知道是为了谁而开放。休要回首,颦眉难以舒展,辜负了心爱的人儿。

简评:问好风起组长。
这是一首以秋天为背景的怀人之作。用梧叶、竹风老、垂杨苦、蝉鸣、凉月,取景取物上很贴切,符合秋景。
上片以景兴起,起拍:梧叶飘残,竹风吹老,一庭萧瑟秋声。成功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秋日氛围。
二拍:是晚来风笛,旧日和笙。顺着秋声延伸到风笛与昔日笙声,过渡有点欠丝滑。是→似,效果感觉好一些。
三拍:惟有垂杨自苦,听咽咽、断续蝉鸣。继续景写,意思承接上没问题,“唯有”突兀,永形容词感觉会好一些,比如“纤瘦垂杨”,听咽咽,听有点多余之感,换个有递进意思的词,愁感觉更上一个层次。
歇拍:当斯景,中心悄悄,感慨频仍。意思衔接自然,两个四字句欠圆融。
“飘零,异乡独立,凉月映幽窗,恁煞伤情。”过片衔接自然,独立稍显生硬。
二拍“孑影谁为伴,怜我泠泠。”意思与过片稍有重复,意思拖沓,另“泠泠”下词不贴切,凑韵之感。
三拍“长记桥边红药,开灼灼,知为谁生。”转的不错,知为谁生,疑问用的莫名,毕竟这一拍写的是回忆,回忆是曾经的事实。
煞尾“休回首,颦眉不舒,负了卿卿。”休回首,没起到领后面两个四字句的作用,见凑,意思尚可,表达稍欠含蓄。
整体布局没问题,脉络也顺畅,有画面感,意境营造不错,部分词句表述稍直白,句子欠圆融,整体创新略有不足。瞎咧咧完毕,不当之处还请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3

帖子

42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96
板凳
发表于 2024-8-10 19:47:0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帖:
浥尘风起的地方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    宋代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译文
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
是谁将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至今越国人仍盼望西施坐船归来。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难道君看不见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写 景来抒情说理,寓理于景,寓情于景。景、情、理浑融一体。“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开篇直截了当,写登高望远所见。“秦望山”,因秦始皇南巡时曾登此山观大海,祭大禹,故名。“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乌云翻滚,暴雨如注,给人翻江倒海一样的感觉。一时烟雨茫茫一片,分不清哪个是云,哪个是雨。“乱”“急”“倒立”“不知”等词语写出了狂风暴雨的骇人气势和壮观景象。“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庄子的意思是云兴雨至乃自然之理,没有什么意志和力量的驱使。作者引用此语除了突出狂风暴雨的凶猛气势外,也有狂风暴雨是自然现象这个意思。但是,老子说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不,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天气就变成了“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这句承上,仍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表意急转,作者的情绪也急转直下。刹那间西风便把云雨吹散,露出了万里晴空。“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天籁”,自然界的音响,这里指风。在明亮的月光下,回头听见,西风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大地上无数的洞穴发出了尖厉的声音。这句从视觉写到听觉,表现了自然现象的复杂多变。纵观上片,好像作者只是为了表现狂风暴雨这种自然现象,但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不难发现作者有更深的用意在。作者借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着抗金之路虽然看似曲折,但前途一片光明,广大民众的抗敌呼声如同夜空刮过的西风,将会变成巨大的积极力量影响着时局朝着乐观方向发展。下片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影射现实,告诫当局不要重蹈覆辙,应奋发有为。“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麇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这里用的是春秋时吴越争霸的故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吴国国王因为不图长远之计,耽于安乐而亡国。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应该引以为戒,不要重蹈吴国的覆辙,应该奋发作为,一雪国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登高怀古,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贞不二,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辛弃疾和范蠡,条件相当,但境遇悬殊,范蠡功成名就,而自己壮志难酬,两相比较,作者不由伤感痛心,情绪低落,引出下句“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作为答句,引出最后一句“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难道你没有看见,像王亭谢馆那些当年的行乐之地,现在已是一片萧条冷落,烟雾笼罩着秋天的树木,乌鸦在悲凉地叫着!作者的无奈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首登临览景而咏史怀古之词。上片写登蓬莱阁所见壮丽雨景,极具变化倏忽之致。下片怀想西施旧事,对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岁云暮矣”以下,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所采取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情调统一于自然与人事的变幻,使人产生无常之感。特别多引用庄子玄妙之句,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七夕
浥尘16—倾城
风曳池荷,月眠庭草,几番风月温柔。遥望处、银河渺渺,满目新秋。唯听高空轰响,莫不是、飞渡神舟。鹊桥事,定格昔年,书史淹留。
牛女佳缘亘古,嗔尘世,可能一诺难求。怎禁得、葡萄架下,蜜语如流。慨叹情丝何系,谁作主、携手优游。空生羡,今宵并影相酬。
简译:池塘里的荷花因风摇曳,月亮出来了庭中的草儿也睡着了,风与月是如此的温柔。抬头遥望所看到的是银河飘渺,目之所及皆为新秋景色。只听到空中有轰轰隆隆的响声传来,难道是神舟在飞渡银河。鹊桥的故事把往昔定格,在书海里流传下来了。
牛郎织女千古佳话,这尘世却难求一个诺言。怎消受在葡萄架下听到牛郎织女的情话呢。感叹情丝不知道系于何人,我又与谁携手这悠游的人生。空自生出一些羡慕之情,今晚丽影成双来酬答吧。
试评:问好城师。全词格律无误。全词以牛郎织女故事生发开来,景起情结,情景交融,脉络清晰流畅,学习啦。
然后再吹毛求疵一下下。
上片起拍景起,风月温柔处将风与月拟人化了,挺好。
二拍银河渺渺和满目新秋感觉有点不搭,月夜下遥望星河,怎么能看到满目新秋呢?
三拍高空轰响,飞渡神舟有点凑了。歇拍不错,为下片换头作了铺垫。
下片换头句承接上片,衔接自然。
二拍以怎禁得引出了民间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三四的结构处理的挺好。
三拍慨叹与怎禁得有呼应的关系,拍与拍之间联系紧密。
结拍感觉情感有点与前面的断裂了,又空生羡,又并影相酬,有点矛盾了。
整体感觉下片比上片好。
我就胡乱说说,说的不对,城师不生气哦,等老师们补刀润色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4
地板
发表于 2024-8-11 18:54:5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读解:
        词人这首《虞美人·听雨》,可用三幅画面解析。第一幅是少年听雨图。“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以歌楼听雨佳人作伴,衬托出少年不谙沧桑意气风发模样。尤其一个“昏”字,给后面知晓了愁滋味的凄凉处境留下对比伏笔。
        第二幅是壮年听雨图。“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词人江上漂泊满目所见,是江阔云低的无涯,是天边孤雁的哀鸣,是西风烈烈的秋景,这样的一幅场景,与少年时对比,无疑,词人此时的身份,已经成为了一个到处流浪的游子,再也没有了少年时红烛罗帐的旖旎,取而代之的是孑然一身的羁旅之感。一个“断”字,已然让我们从这壮年听雨图中,看到了兵荒马乱之下,词人东奔西走,在苍茫大地、大江、大河之间,漂泊流荡的人生的愁闷。
        第三幅是如今听雨图。“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没有了少年时的放浪,也没有了壮年时的颠沛流离,现在的词人,已经看透了一切。所以他没有描写周边的景象,而是将此时的心境放在了首位。僧庐之下听雨,而且是两鬓生白发的情况,听雨“点滴到天明”,更显此词所表达的沧桑凝重及追忆人生饱经风霜的彻悟。
        这首词,几乎是横跨了词人的一生来写,从少年听雨时的浪漫,到壮年听雨时的孤独,再到如今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通透,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这或许,便是人生的过程吧。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互评同学浥尘06-轻风呢喃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
        病久愁多,年衰梦少,尘烦与日俱增。记往昔、千般胜事,万种柔情。并坐楼台低语,当时正、月淡风清。指银汉,双星为证,一世和宁。
        心事从来背向,难如愿,何时竟作相憎。似陌路、肠堪石铁,面若霜冰。窗外云愁雨恨,秋庭院、蕉泪零零。院墙角,更听蛩哽声声。
解读互评:
        常受病痛折磨,多愁少梦,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感觉尘世间烦恼一天天增多。昔日的种种美好和爱意柔情都还记在心上。那个月淡风清夜,我们楼台并坐,温声低语,邀银河双星见证和睦安宁相守一世的场景,至今都历历在目。
        可现实从来都有不顺人意愿难成真事。何时相惜相守竟变成了相厌相憎,似陌路人般冷漠无语寡情薄义。窗外秋雨萧萧蕉叶泣零,这云愁雨恨的庭院墙角,更传来一声声蛩鸣哽咽。
        同学这首忆吹箫,议事起兴,情景交融,意脉通畅。失意哀痛的景语情语令人有起人生变数难抗,往事随风断肠的共鸣。在写作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今昔对比,时间转换,实景虚景交替。遣词组句也有词味,结拍以蛩声哽咽渲染了秋风秋雨秋夜长的韵味及凄凉。总观,感觉有些句子少了曲折含蓄婉转。比如上下阕起拍两句,如果用造景达意修辞比喻来体现,效果应比直说更具感人魅力。相憎,格律好像是应该平平吧,但检测时,搜韵认为相字为仄~出律了。另外,少了词题。排版最好安排第一行词牌·词题,第二行作者名,第三行正文。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8

帖子

11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8
5#
发表于 2024-8-11 23:1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霞儿霏 于 2024-8-11 23:3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
浥尘2-霞儿霏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释义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艳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浥尘28~荷月
  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恋
  错落黄花,哀愁遍野,秋风吹瘦红妆。北雁去、徒留一字、满是苍茫。光阴悄移世事,叹往昔、已过青乡。怎如昨,酒中月影,不解心伤。
  遗恨绵绵无绝,常犹忆,当时岁月霞光。你眸里、清晖缱绻、笑意悠长。难忘校园点点,你身影,可见寒霜。梦中梦,相伴不羡鸳鸯。
简评
问好荷月同学。初读,大意是秋天多思多愁季节忆起校园初恋。此词此情绵绵。时光易逝,人心易老,唯有青涩时光难忘。细读之,发现有点瑕疵。回忆是满满眷恋,当时目光,身影,一切都是美好的。"你身影,可见寒霜",前后情感有点自相矛盾。应是表达身影也是温暖的。结句已点明梦中梦,是一种期托,可以升华得更好,只羡鸳鸯不羡仙。而不是不羡鸳鸯。应是相伴似鸳鸯。然纵观全词还是比较美哒哒的。以上仅个人见解哈,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6
6#
发表于 2024-8-12 10:31:3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分析一首古诗词
《‌喜迁莺·别内》 金代    王特起

东楼欢宴。‌记遗簪绮席,‌题诗纨扇。‌月枕双欹,‌云窗同梦,‌相伴小花深院。‌旧欢顿成陈迹,‌翻作一番新怨。‌素秋晚,‌听阳关三叠,‌一尊相饯。‌留恋。‌情缱绻。‌红泪洗妆,‌雨湿梨花面。‌雁底关河,‌马头星月,‌西去一程程远。‌但愿此心如旧,‌天也不违人愿。‌再相见,‌把生涯分付,‌药炉经卷。‌


赏析
这首金代词《喜迁莺·别内》是王特起所作,表达了离别之际的情感波澜。词中以东楼欢宴的场景开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如遗簪、绮席和题诗纨扇,充满了温馨与甜蜜。然而,月夜并枕、云窗共梦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如今只剩下新的离愁别绪,秋意凄凉,阳关三叠的曲调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词人依依不舍,泪水洗妆,如同雨打梨花,显得格外凄楚。他遥望雁过关河,马蹄踏过星月,渐行渐远,表达了对远方旅程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深深挂念。他期盼着两心如旧,上天能成全他们的愿望,期待着再次相见时,能过上宁静淡泊的生活,陪伴在药炉经卷之间。

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诉说,展现了离别之痛和对重逢的期待,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

读后心得
1、诗词是言情的。而词更加细腻,深入人心。特别是写怀亲类、平吊类的词。更加注重感情的真挚。比如这首词在遣词造句方面,很平实。凸显一个真字。只有真情性,才能真感人,若一味追求词语的华丽,难免失真,让人觉得 装 ,甚至是 作 。比如“泪湿梨花面”,而不是 “桃花面 ”。“小花庭院 ” 而不是“繁花”庭院。

2、长词慢调,是有篇幅的要求的。往往作者要更加注意时空转换。本词从 “东楼宴” 写起。时空回到过去:“旧时题扇”“同窗赏月”,然后又拉回到眼前,写 “泪别 ”,继而写明天的预想,最后写归来再相见。转换丝滑,盘旋而下,熨贴。
3、行文随着情感曲折多变。从开始的欢悦——新怨——情缱绻——泪湿面——美好的祝愿。曲意不断。悱恻动人。




二、作业互评
凤凰台上忆吹箫    怀亲
浥尘29-秋月
风裹窗棂,露侵帘幔,起来残月如钩。看夜云虚幻,逝水空流。徒忆年来旧事,风雨里、几度春秋。容颜损,孤身倦旅,白发扁舟。
悠悠,此情怎了,悲万水千山,曲岸汀洲。叹锦书难寄,清梦成囚。唯有庭前芳草,应懂我、终日心忧。凝眸处,长天碧空,几只闲鸥。

风霜红叶互评:问诗友好!
先看题。“怀亲”,  想必应该是写怀念这类主题的。标题简洁。先赞一个。按题设想,应该是写两方面的内容,1、怀念对象及其内容。2、我的怀念。

再看全词。
词作读罢,想弱弱的问一句,怀亲,亲 是谁?长亲?手足亲?还是卿卿我我的 亲 ?可惜没能读到“怀亲 ”的主体。洋洋洒洒写出了我的思念之长,思念之深,思念之切。单方面的去写,似觉空泛。
第二点,时间的承接不好。起拍 夜月 。时间应该是晚上。而结拍  长天碧空  。应该是白天吧。是笔法跳脱吗?没读懂。
第三点 是语言文字。老师的积累是有的。其中不论是长句,短句,在我眼里。除了起拍第一句。单独看,都是词家语。基础不错。有了这些好的语汇,意象。是要剪裁编排的。不能不顾词脉去堆砌。一句之间,两拍之间,是要有内在联系的。或顺承,或转折,或翻层递进,总之,应有必要的逻辑联系。以 上片后两句为例。“徒忆年前旧事,风雨里、几度春秋”。一拍之中的短句之间,没有联系呀。再看歇拍:“容颜损,孤身倦旅,白发扁舟”与上一拍也不搭呀。
第四点,关于对仗。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得好,能使作品增色不少。可是,没有硬性规定,非用不可。比如起拍:“风裹窗棂,露侵帘幔”。为了凑对,不惜以害意为代价。不值得呀。风 怎么裹 窗棂 ?能裹窗帘的风一定是大风。起大风的夜晚是没有露水的。这是自然规律啊。都是对仗惹的祸吧!
若追求  艺术真实  。此条请忽略!
水平受限。原谅吧。大群老师有定评。共同期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12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6
7#
发表于 2024-8-12 22:19:2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十六讲作业—邑尘29—秋月

一、找一首古词进行阅读并解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
纳兰性德〖清代〗
荔粉初装,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喜螺江双鲤,忽展新词。稠叠频年离恨,匆匆里、一纸难题。分明见、临缄重发,欲寄迟迟。
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结相思。记画屏今夕,曾共题诗。独客料应无睡,慈恩梦、那值微之。重来日,梧桐夜雨,却话秋池。

译文:

女子刚刚梳妆打扮,新年将至准备更换桃符,怀着对心上人的思念,想要点灯写赋。欣喜地收到来自螺江的书信,展开看到新的词句。多年来层层叠叠的离愁别恨,在这匆匆写就的信里难以尽述。分明能想象到,在临封缄时又反复打开,想要寄出却又迟疑不决。
心里明白,那些关于梅花的优美诗句,要等到与那如意郎君相聚时,再次勾起相思情意。记得今夜在画屏前,曾经一起题诗。独自在外的游子料想无法入睡,像元稹梦见白居易那样的美好梦境,难以成真。等到再次重逢之日,在梧桐夜雨之时,再叙说这秋日的相思。

解析:

这首词情感真挚深沉,笔触细腻婉转,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上阕开篇描绘了新春将至的景象,“荔粉初装,桃符欲换”,营造出节日的氛围,然而在这欢乐的时刻,词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怀人拟赋然脂”一句直接点明主题。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喜螺江双鲤,忽展新词”与难以在信中完全倾诉离恨的无奈“稠叠频年离恨,匆匆里、一纸难题”形成鲜明对比,“分明见、临缄重发,欲寄迟迟”生动地刻画出词人反复斟酌书信内容、欲寄又止的纠结心情,将思念的深沉与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阕“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结相思”,表达了期待与友人重逢共同吟诗作赋的愿望,回忆曾经一起题诗的美好时光“记画屏今夕,曾共题诗”,更凸显了如今分离的孤寂。“独客料应无睡,慈恩梦、那值微之”借用元稹和白居易的典故,设想友人独处异乡的孤独难眠,进一步加深了思念之情。最后“重来日,梧桐夜雨,却话秋池”,描绘了未来重逢时在梧桐夜雨中共话相思的温馨场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期待。

整首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通过对新春景象的描绘和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联想,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现得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纳兰性德词风的婉约细腻和情感的真挚深沉。




凤凰台上忆吹箫渡口寄思

蛙噪苔矶,蝉嘶夏木,来寻野渡清凉。又见此、盈潭碧玉,万道金阳。忆曾云帆催发,杨柳岸、几引离觞。橹声远,雾霭漠漠,烟水茫茫。

应恨不生鳍翼,为鹣鲽,共逾滟灏横塘。苦熬那、千愁挂肚,百虑回肠。人世偏多错失,惊回首、已是参商。欲重聚,残更一梦黄梁。


译文
在蛙声喧闹的苔石岸边,在蝉鸣不止的夏日树林中,我来到这野外的渡口寻找一份清凉。又见到这里,潭水满盈如碧玉,阳光洒下万道光芒。回忆起曾经云帆扬起催促出发,在杨柳岸边,几次举起离别的酒杯。橹声渐渐远去,雾气蒙蒙,烟水迷茫。只恨自己没有生出鱼鳍和翅膀,不能像鹣鲽一样,共同越过波涛汹涌的水塘。苦苦忍受着,千般忧愁挂在心头,百般忧虑萦绕肠间。人世间偏偏有许多错失,惊然回首,已是如同参星和商星般难以相聚。想要重新相聚,却只能在残夜的梦中实现,如同黄粱一梦。

互评,问好同学,“这首词情景交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渡口的景象,勾起了对往昔离别的回忆和对相聚的渴望。词中情感真挚深沉,如只恨自己没有生出鱼鳍和翅膀,人世偏多错失等表述,将那种无奈与遗憾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语言优美,富有意境。但是在选择物象上,蛙和蝉没能为后面情服务,渡口用潭不合适,上片写景应该照顾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碧玉,金阳的,也没有为后面情服务。下片抒情没能做到含蓄蕴藉略显直白,多用景语,少直描述。此外,词的下阕在情感的表达上,相对来说较为集中和强烈,或许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转折或变化,使情感的推进更加自然流畅。
总体来说,是一首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的好词。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8
8#
发表于 2024-8-13 08:4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4-8-13 09:06 编辑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 张炎

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

赏析:
       本篇是南宋张炎撰《山中白云词》词集中其中的一首。张炎早期师法周邦彦,又瓣香姜夔,注重音律格调,内容不出湖山游赏、风花雪月。因此,郑思肖说其早期词作“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征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宋亡后,张炎沦为失意文人。其词风渐变,转而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为主。故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写其身世盛衰之感。多凭借游赏湖山,流连光景来曲折传达。于荒凉凄清的景色中,融入孤寂幽怨的心绪,读来凄艳入骨,前人以“亡国之音哀以思”评价,多为此类伤今怀古之作。张炎又长于咏物,寄寓自己的身世情怀。刻划精妙,寄情幽远,抒写羁旅情怀,入木三分,传诵一时,人称“张孤雁”。体物入微、形神兼备,元邓牧称“绝唱今古,人以‘张春水’目之。”其他如凭吊古迹、送友怀人之作,也都渗透了哀婉悲凉的情思。艺术上,张炎力主“清空”,激赏姜夔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因此,张炎词情韵悠雅、风格疏淡,又极讲章法、句法、字面和虚字的运用,注重音律推敲和辞章锻炼,颇有音节圆润、声调流美之境。张炎是南宋风雅词派的代表,后世以“姜张”并称。至清初,浙西词派主张师法南宋,标举清空醉雅,于是奉张炎为圭臬。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秋思
文/清风
秋雨敲窗,叶飘庭砌,尽宵欹枕无眠。更夜风吹彻,遍送清寒。回首芳华旧事,唯剩得、瘦笔残笺。卿归后,山遥雁渺,绪染眉端。
经年。别愁似叠,花谢又花开,难复朱颜。忆昔时相遇,携手花前。檐下烹茶依坐,吟曲赋,多少清欢。今余我,轩窗独凭,空作萦牵。
简析:秋思题材,以秋景寄托情思,起篇由秋雨、秋叶写起,继而写相思之情。下篇追忆往事,表达离别后时光老去无奈以及分别后的孤独心情,起句如用对偶会更好些。

点评

问好轩辕剑谱!补充几句,全篇意重的字词稍多,尽宵、夜风,归后、别愁,忆昔、旧事,余我、唯剩得,使得词意不能展开,句中首尾断裂,不成因果,句与句之间关联不紧。  发表于 2024-8-15 07:5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3

帖子

42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96
9#
发表于 2024-8-13 18:11:1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
浥尘-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梦扬州·晚云收
秦观      宋代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译文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简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篇,以艳语写乡情。词的上片写绣帏中人对游子的思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下片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抒发游子之离情。这首词情致缠绵,表现了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秋日故人重逢
浥尘10-馨怡
风送微凉,雨添苍翠,光明不觉清秋。又正是,红枫问道,鸿雁南游。遥忆那年陌上,初相识、却惹回眸。多情目,频频顾盼,掩面含羞。
堪怜离分两地,年卅十、谁能阻水东流。再相见,红衰翠减,人老霜留。依有深情几许,年复日、犹有新愁。梧桐下,相望欲语还休。

简译:风送来些微凉意,雨增添了苍翠的颜色,光阴不觉得就到了秋天。正是枫叶红了鸿雁向南飞去的时候。回忆那年的陌上初见就惹我回眸。多情的目光频频顾盼生姿,又不禁含着羞涩掩面而走。
可怜现在我们分离两地,年卅十(是大年三十还是年龄三十或者是分离了三十年呢),谁能够让水不要东流呢。再次相见,已是红颜消退,人老啦。还有几许深情,年年日日,还会增加新愁。梧桐树下相见相望却又欲语还休。

试评:问好馨怡同学。全词格律无误。提个小建议,词的排版一般是一片一段。
起拍两个四字句对偶不错,光明可能是光阴的笔误吧。一,二拍景象选取得宜。
三拍由今及昔,遥忆转的不错。歇拍感觉与前面的稍微意重了。
下片换头句承接上片,年卅十处我可能理解不太准确,容易形成歧义。
二拍没问题,不错的。
三拍依有处感觉语序不太通顺,结拍感觉力度不够。
全词各拍之间衔接紧密,个别地方遣词造句还需要打磨一下,然后感觉词味稍微淡了一点。试评不当之处请见谅啦。

点评

问好凝思!互评中肯,补充几句,一二拍细究,有矛盾之嫌。遥忆句,来得突兀、去得倏忽,过片卅十,是三百么?下片凑的痕迹显现,笔力不达意。  发表于 2024-8-15 08:0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3

帖子

42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96
10#
发表于 2024-8-13 18:42:1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六讲作业:
浥尘15-倾城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汉宫春·梅
晁冲之    宋代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简析
《汉宫春·潇洒江梅》是一首咏梅词,寄托官场失意之感和故人之思。上阕写梅的姿态、处境;下阕写玉堂不似茅舍疏篱缘因有梅花欣赏,结尾赞梅洁身自好。全词表达了对民间的关切、顺其自然的心情及人生价值取向;词人极力颂赞梅的绰约风姿与高洁品格,又悲叹其处境凄凉,无人赏爱,于摹物写景中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慨。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在写作上化用林逋等前人诗不着痕迹,如盐人水中,品尝自知;摹形写神,神形兼备,深得咏物诗之三昧。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凤凰台上忆吹箫》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凤凰台上忆吹箫·荷(钦谱正格)
浥尘-09 伊水
十里风轻,一池色翠,又见荷著妆新。 初出浴、含珠带露,娇面佯嗔。照水亭亭妙影,熏风送,一瓣香匀。予几朵,蝉声纳入,觅趣藏珍。
只管端庄高洁,无傲气,却持傲骨风存。出泥垢,纤纤不染,开合天真。禅性禅心悟却,合十指、愿寄星云。莲台上,馨香漫溢无尘。

互评:
        晴朗的天气,碧翠的荷池,新荷娇姿如出浴少女,含珠带露,亭亭玉立。一阵风来荷香匀布,“一瓣心香一瓣荷”,採几朵,将蝉声纳入(意象?)寻趣珍藏?
        尽管看着端庄高洁无傲气的荷,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傲骨。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的特质和品格,给人修心静心禅悟。我双手合十,愿将顿悟诚心寄达星云?心有莲台香漫无杂尘?
        解读这首忆吹箫,感觉立意不太明确,词脉不太顺畅,遣词组句还有待提升。比如上阕歇拍。上阕第三句中“见”,过片中“只”,出律。

点评

问好倾城!互评中肯。补充一点,拍与拍之间的主语来回穿插,使得整篇意乱、无序。句中词语未能掌握,稍嫌矛盾。  发表于 2024-8-15 08: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9-17 04:28 , Processed in 0.1412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