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倚楼听风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中级班第七讲梅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639

主题

245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33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3:51 | 只看该作者
柳如烟 发表于 2018-4-17 14:41
柳(雪凝)
三月堆烟翠,依依绿又匀。
氤氲堪入梦,浅淡不沾尘。

问好雪凝,
首联,后分句的绿和首句的翠,意重了,
颔联挺好,承首联写出了柳的哪种淡淡的飘逸形象,但前分句意思表达的有点模糊,后分句很好,
颈联,前分句和首联前分句意重,后分句凑了,建议颈联为尾联做下铺垫会更好。
尾联,可以
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评阅老师-海纳百川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9

主题

245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33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4:54 | 只看该作者
沧海桑田 发表于 2018-4-14 22:18
五律 观柳
沧海桑田
青帝驾云还,南来飞燕迁。

根据前后和题目关系:青帝应该是“百花之神”吧?(我猜的),作者在此认为是什么?请注释一下
“南来飞燕迁”这句来和迁有重复之意吧?(个见)
颔联是考你基础知识的好机会,严格说“看和观出律了”!(不要说啥可平可仄,因为我还不会这个,你读出来再定)。要是我把2个字换一下看谁有啥说的,即:
远观山色翠,近看柳枝鲜。
后面2联和题目扯的远了点
颔联的对仗与否我看不准,欢迎大家发表看法,我也学习

梅组长-风流岁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9

主题

245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33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6:46 | 只看该作者
清幽@ 发表于 2018-4-15 23:19
清幽代交
柳   五律
梅-20清扬

问候师友,起句挺不错的,承句一下子转到灞桥上面似乎太快,起句与承句没有连接得上,折不尽与送行舟也没有对上,颔联表达不够准确,柳本来是无思无欲的,这都是人们借指别愁的,结句还是没有写出深意,如果把灞桥放在结句来的话,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我试改一下。

评阅老师-博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9

主题

245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33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7:26 | 只看该作者
清幽@ 发表于 2018-4-15 23:19
清幽代交
柳   五律
梅-20清扬

问候师友,起句挺不错的,承句一下子转到灞桥上面似乎太快,起句与承句没有连接得上,折不尽与送行舟也没有对上,颔联表达不够准确,柳本来是无思无欲的,这都是人们借指别愁的,结句还是没有写出深意,如果把灞桥放在结句来的话,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我试改一下。

10.柳   五律
梅-20清扬
春暖万枝柔,含烟衬碧流。
青丝垂水笑,紫燕入帘羞。
本是无情物,何堪寄别愁。
灞桥人去后,残月照高楼。


评阅老师-博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9

主题

245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33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7:47 | 只看该作者
凤儿呢喃 发表于 2018-4-16 21:27
梅02-凤儿呢喃

五律·柳

问候师友,起句的笼字在这里用得不准确,烟笼堤可以,堤笼烟就不行的,承句丝随惠风摆,影伴丽莺翩感觉对仗太随意了点,没有写出柳的实际,颔联也是转得太快,这样不好,我试改一下,

梅02-凤儿呢喃
五律·柳
翠叶垂清露,隋堤缀碧烟。
风来听水落,燕过觉丝悬。
落寞春常有,无聊独不眠。
悠悠思古意,折柳寄情缘。

评阅老师-博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9

主题

245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733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8:58 | 只看该作者
浅夏淡雅 发表于 2018-4-17 09:25
浅夏淡雅代交

五律.咏柳

评语
首联点题,写阳春三月柳色青青,可以,前分句,三月就是春天,春字多余,凑韵了。
颔联进一步写柳的姿态,前分句和首联后分句矛盾,三月的柳用弱腰瘦来形容不合适,
颈联,尾联可以。
这首诗题目是咏柳,也就是咏物诗,这首作为咏物诗不算太成功,咏物诗要状物,在人和物间找到一个切入点,借物抒情,而这首诗,是触景生情。
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评阅老师-海纳百川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5 07:28 , Processed in 0.1090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