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8

帖子

12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0
11#
发表于 2025-4-21 11:49:16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我选择吴文英的《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进行翻译和简析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翻译
修长的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湖光山色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像画面上题款的书法。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晚风渗透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我独自一个人在哀伤,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顿时想到我的衰老竟然如此迅速。
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己清瘦的面目?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闷,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简析
这首词是吴文英晚年重游丰乐楼时所作。上片起首三句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由酒楼边的修竹写到楼下的垂杨,再写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层次井然。“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将湖山美景比作天开图画,雁阵掠过恰似题诗,巧妙点出分韵题诗之事。“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点明时间和季节,“旧寒” 暗示旧地重游。过拍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抚今思昔,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化之快。下片换头三句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把 “伤春” 之地从 “楼上” 转移到 “灯前”“雨外”。接着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 回应上片 “顿老相如”,写临湖时对自身清瘦的感慨。“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想象奇特,寄情于景,推己及物,连湖底游鱼也会因花落春去而忧愁。结拍 “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将词思在时间上跳越到未来,想象未来重来故地,柳绵吹尽,平芜满眼,更令人难以为怀。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上楼云渡师兄的《赠别》

长巷垂杨,残阳铺径,与君执手分襟。此去天涯,山高水复难寻。离歌一曲肝肠断,看征鸿、飞向遥岑。意沉沉,风卷愁云,泪湿罗衾。
曾经共赏春花绽,忆欢颜笑语,此刻难禁。聚散无常,别时方觉情深。他年若得重相见,怕朱颜、已改初心。盼归期,月满西楼,再抚瑶琴 。

《赠别》读解与简评
读解
“长巷垂杨,残阳铺径,与君执手分襟”,开篇以景起笔,描绘了长巷中垂杨依依,残阳将余晖铺满路径的场景,在这样充满离情别绪的氛围中,词人“与君执手分襟”,直接点明与友人分别的主题。“此去天涯,山高水复难寻”,进一步强调分别后友人此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长,难以相见,渲染出离别的惆怅与不舍。
“离歌一曲肝肠断,看征鸿、飞向遥岑”,写离别的歌声响起,令人肝肠寸断,而此时看见鸿雁飞向遥远的山峰,征鸿这一意象增添了离别的伤感与孤寂,也暗含友人离去如征鸿般一去不返。“意沉沉,风卷愁云,泪湿罗衾”,“意沉沉” 直接抒发词人沉重的心情,接着用 “风卷愁云” 的自然景象烘托内心的愁绪,“泪湿罗衾” 则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将离别的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下阕 “曾经共赏春花绽,忆欢颜笑语,此刻难禁”,回忆往昔与友人一同欣赏春花绽放,回忆那些欢乐的容颜和笑语,而如今面对分别,往事涌上心头,更觉悲伤难以自抑。“聚散无常,别时方觉情深”,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人生聚散的无奈,以及只有在分别时才更能体会彼此情谊深厚的感慨。
“他年若得重相见,怕朱颜、已改初心”,词人思绪转向未来,想象若有朝一日与友人重逢,却担心彼此容颜已改,初心不再,既包含对岁月流逝的担忧,也流露出对未来重逢不确定性的忧虑。“盼归期,月满西楼,再抚瑶琴”,结尾以美好的期盼收束全词,希望友人能在月满西楼之时归来,那时两人再一起抚琴,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和对美好过往重现的憧憬。
简评
这首《赠别》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深沉,词人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重逢的期盼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层层递进,细腻入微地展现出离别的复杂心绪。从意象运用来看,“垂杨”“残阳”“征鸿”“愁云”“月满西楼” 等传统意象,巧妙地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中蕴含的情感。
在艺术手法上,上阕以景衬情,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烘托离情;下阕则采用今昔对比与虚实结合的方式,往昔的欢乐与今日的离别形成鲜明对照,而对未来的想象又为词作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

帖子

5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2
12#
发表于 2025-4-21 16:2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4-21 16:27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翻译:茂密的树叶间黄莺筑巢,湖面微波轻卷柳絮,夕阳下断桥边归船靠岸。还能再游几回?想看花开又得等到明年。东风啊,请暂伴蔷薇停留,可待到蔷薇花开,春色已所剩无几。更令人凄然的是,西泠桥畔万绿丛中,只剩一抹荒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飞向何方?只见昔日繁华之地长满青苔,文人雅士的游赏胜地也荒草丛生。听说新愁已染上白鸥,连悠闲的鸥鸟也白了头。无心再续笙歌旧梦,唯有紧闭重门,浅醉闲眠。莫要掀开帘子,怕见落花纷飞,怕听杜鹃悲啼。
简析:这首词是南宋遗民词人张炎的作品,写于南宋灭亡后,不仅是伤春之作,更是亡国遗民的悲歌。词人借西湖暮春之景,抒发故国之思、身世之悲,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兴亡之感融为一体,使全词既有深沉的感慨,又有凄美的意境,堪称南宋遗民词的代表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高阳台・暮春
雪烟26-御风
落絮飘残,余花舞倦,东风暗换韶光。绿满汀洲,柳丝轻拂横塘。杜鹃啼彻青山暮,唤不回、春梦悠长。叹流年,似水流波,悄没沧桑。
曾逢胜景同携手,记桃蹊觅句,兰径寻芳。此际离怀,独凭栏槛神伤。繁华渐逐东君去,剩空枝、摇曳斜阳。怕登楼,望断天涯,烟水茫茫 。
翻译:飘落的柳絮渐渐残落,残留的花朵也疲倦地飞舞着,东风悄然地变换了美好的时光。汀洲上一片翠绿,柳丝轻轻拂动着横塘的水面。杜鹃在青山暮色中啼叫个不停,却唤不回那悠长的春梦。可叹岁月如流水一般,悄无声息地消逝,带走了多少沧桑变化。
曾经一同携手欣赏过那美好的景致,还记得在小路上寻觅诗句,在兰花飘香的小径上探寻芬芳。而此刻,离别的愁绪涌上心头,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黯然神伤。繁华渐渐随着春天离去,只剩下空荡荡的枝条,在斜阳下孤独地摇曳。我害怕登上高楼,因为望尽天涯,看到的只是烟水茫茫的一片。
简析:该词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暮春景象,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离愁别绪。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特有的婉约风格。
上阕以暮春景物起兴,生动刻画出春意阑珊之态,抒发对春光消逝的无奈,同时又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下阕转入对往事的追忆,今昔对比,抒发离愁别绪。结尾化用辛弃疾“怕上层楼”句意,以“望断天涯,烟水茫茫”的辽阔迷茫之境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整首词语言清雅凝练,对仗工整,比兴到位,结构上今昔交织,情景相生,深化了怀人之思,将暮春之景与人生之感结合优秀,堪称佳作。
不足之处:个别词句不够精炼,如“叹流年,似水流波,悄没沧桑”。“繁华渐逐东君去”与上阕的“东风暗换韶光”意思相近,显得重复。下阙开头“曾逢胜景同携手”陷入对往事的回忆,略显突兀,缺少衔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11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2
13#
发表于 2025-4-22 23:1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4-22 23:35 编辑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宋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故地重游,将身世之叹融进景色描写中,厚实沉重。上阕写景。楼前景色如画,由东风紧送斜阳逼出顿老相如。词人炼意炼句,用心精细。下阕第一句伤春不在高楼上,将忆旧伤别之情托出,跌宕起伏。怕舣游船句,实怕在水中见到自己清瘦的倒影。飞红三句伤春。吹尽、泪满一联凄凉萧瑟,触动词人无限哀情。这哀情,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国的。词的上片写立春怀友,下片抒写离愁。整首词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其意象华丽,寓意幽深缠绵,语言优美凝练;其中所叙之情乃是真情流露,感人深实属罕见。词人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情感深婉而沉郁,在丽密厚重中仍自具有空灵回荡之美。

高阳台·暮春感怀
文/李纳兰
湖畔闲游,花间懒坐,银波叠去飞鳞。月散清辉,暖风星隐重云。玉镜回转梧桐影,乱横枝、拨叶寻真。落残黄,碧水吹摇,旧景翻新。
匆匆又是经时序,叹香销红褪,絮卷浮尘。独自凭栏,流光无息无痕。韶华暗里抛长夜,到如今、愁也难分。恋芳菲,谁劝东君,片刻留春。

简析:这是一首写暮春夜晚游记的词,上篇以湖畔、花间闲游起笔,接着写湖景、辉、星、云、梧桐、落叶、碧水等夜景,重点写了梧桐树下的所见所感,下篇用香销红褪等暮春意象抒发对暮春时节的感怀和对春光流逝的留恋不舍之情,结句深化了主题

点评

流光与韶华意重。 银波与清辉意重。 总体来说这阙词填的还是不错的。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4-24 21:09
既然是在夜晚,却用了“落残黄,风摇碧水”等颜色词,这符合常理吗?  发表于 2025-4-24 21:09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问好诗友: 互评的不错,没有太多异议。 只是想补充一点看法。  发表于 2025-4-24 21:0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4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0
14#
发表于 2025-4-23 18:56: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3-山水一壶
1阅读一首古人的词,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王沂孙(宋)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翻译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简析
词的上片感慨亡国,下片细数离怀。周密的原词为思乡怀归之作,词中流露了在外游子倦游之感;这首词则从周密原词意境出发,表达对友人羁旅无归的同情和思念,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整首词情真意切、深婉沉郁,此时词人抛离故乡、飘流在外,复杂的哀感充溢字里行间,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2试析学友词作
高阳台·春暮
雪烟35-不可耐
雨已消停,风犹得瑟,花心揉破揉残。得瑟风中,春深老步蹒跚。一溪流水浮香去,淌时光,年复年年。任余霞,滑落山尖,兀自凭栏。
子规不见迟来月,故无端惹事,乱触心弦。墨渍笺尘,疮痍只作清欢。柳丝垂坠纤纤手,却何曾、拽住离船。月弯弯,月又圆圆,无语空叹。
上片:风雨逐落花,流水送春去,兀自久凭栏。
下片:子规啼夜月,心弦瘦清欢,圆缺映离船。
淡淡的是思绪,深情的归怨妇。
格律无误,架构合理。有口语入词的味道。花残香消子规啼,落霞空山空自叹。
个人感觉:“破,残”距离有点近了,
喜欢这句:
柳丝垂坠纤纤手,却何曾、拽住离船
“老步蹒跚”有点硬。
,问候耐师!学习了。不会评,不对处请忽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15#
发表于 2025-4-23 21:15:3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语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一  赏析古人词
高阳台·落梅
宋  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青圆。
翻译: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埋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青圆。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笔法轻盈细腻,下片多次用典贴合主题,在对落梅的凄美孤寂的描写中暗藏作者怀人的忧伤情绪,值得我们学习。
二  互评
高阳台 柳絮
轻风呢喃
聚散如烟,纷飞若雪,曲池岸畔闲开。风起颠狂,风微落拓形骸。堪怜咏絮才人杳,任飘零、谁主安排?雨霏微,湿了轻衣,怎寄天涯?
东风渐老终违愿,纵初衷未改,忍委尘埃?沾燕翎毛,穿帘时去时来。无根不逐东流水,恨鸳鸯、又触离怀。最销魂,吹尽香绵,空倚楼台。
互评:上片第一拍两个对偶句以烟,雪形容柳絮的轻盈,洁白,第三句写柳的具体位置,接拍以风起,风落两方面对比描写柳絮的不同状态。第三拍托出典故以拟人化手笔表达柳絮难以自主的幽怨,歇拍以雨湿轻衣,难寄天涯作结。过片东风渐老句承上启下无力,天涯所思何人,又有怎样的情感在过片就应该有一个交代,否则后面的鸳鸯来得有点突兀,而且与前面身世之叹的主旨有点背离,也就是一首词有了两个主题之嫌。整体还是很可观的,注意一下细节就更好了。

点评

赞同初评意见。作者可以根据初评建议认真修改一下,定不失为一篇佳作。 加油哦!  发表于 2025-4-24 21:11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问好诗友: 整阙词把柳絮的各种形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可圈可点。  发表于 2025-4-24 21: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16#
发表于 2025-4-24 01:12:5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12讲作业:
回雪~楚云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落梅》-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镜,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翻译:
梅花像宫女的粉饰剥落痕迹,又像仙女飘落的影子,在水边绽放。古石掩埋着梅花的清香,像美人的玉骨化作金沙。我不怨恨南楼吹来的笛声,只恨清晨的风将梅花吹向了千里之外的关山。梅花半已凋零,黄昏的庭院,月光罩着冷冷的栏杆。
寿阳对着鸾镜梳理愁绪,问谁能用玉髓修理花瓣上的瘢痕。细雨中大雁归来,孤山弥漫着无尽春寒。梅花的离魂难以招来,只能在梦中见到素衣仙子,在溪边解下玉佩相赠。让人愁闷的是,清明时节鸟儿清啼,绿叶底下已经结出了圆圆的青梅。

简析:
这首词围绕“落梅”展开,借梅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身世飘零之悲痛。
词人运用饱满的意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梅花的形态,更将梅花的飘落与美人的尸骨相联系,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哀伤的氛围。词中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黄昏庭院中半凋零的梅花和清冷的月光,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冷。

2:高阳台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雪泥鸿影
杨柳含烟,夭桃带雨,东风十里柔情。不卷珠帘,小楼人困春酲。鬓云凌乱眉心皱,甚闲愁,绊惹娉婷。更难禁,滑耳莺歌,撩乱心旌。
几回梦境俱相似,正花前执手,共理瑶筝。叵耐良辰,终输碌碌征程。自君一别欢颜减,只相思、日益丰盈。盼回来,剪烛西窗,听尽檐铃。
简评
雪泥老师好,起拍两个对偶杨柳和夭桃很工整,二拍人物出场,珠帘不卷,人有些困了,三拍代入情感,描写的挺到位,就三字句甚闲愁这里,绊惹感觉晦涩了些,喜欢上片结句,眼前一亮,滑耳莺歌用的好。

下片起就入梦了,想象一下,心中期望多么美满幸福。然后就感叹这么好的良辰,终究输给了生活,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自从和君分别后
自己的思念和希望。

整首词安排巧妙,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作品紧扣主题,情景交融,运用娴熟笔法,层层陈述。盼回来有点口语化,建议改改。

点评

问好楚云!互评中肯。补充一下:一拍景柔,烟雨中,二拍的人困二字,作为启下,有点儿牵强,因后面接的是,惹、难禁。过片的几回梦境硬拉回人困。自君一别句,有些繁琐,前有闲愁,不答上问,含蓄些。煞尾偏白。  发表于 2025-4-25 05: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5

帖子

13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4
17#
发表于 2025-4-24 16:3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十七 于 2025-4-24 21:04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12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一、古诗词赏析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赏析
一番梳洗后,我独自在望江楼上依靠着栏杆远望。过去了那么多船下来那么多人,盼望的那个人却一直没有出现。江水缓缓东流,只有太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唉,伤心啦,我把失落和思念都扔在那片白蘋洲上了。
喜欢这首小词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了。喜欢它的凝炼和深情,流畅自然。别看这首很短,但承载的东西可一点不少。这词塑造了一个思妇的形象,从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全词感情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伤感至极,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余意不尽,而且语言精练含蓄,风格清丽。

二、互评
高阳台 赠别
青岚
寂静而开,悠然坠落,为谁独立西风?傲骨天生,难与世俗相融。人间几度繁华谢,自不闻、欲也成空。看流年、来去如常,依旧匆匆。
深山一遇成知己,有寒香细细,月色朦朦。浴雪清姿,芳菲落尽花红。思量许是前缘结,故相逢、笑染愁容。把今生、若梦年华,共此君同。
简评:问好作者。题目赠别,内容写的应该是一种花吧,看到“深山一遇成知己”,想来应该是作者把梅花拟人化了,与高洁的花成为朋友,与花赠别对吗?构思比较新颖,用词典雅,学习了。

点评

问好十七!互评中肯,补充一下:起拍总括了梅的形态特征,二三拍意重,上结的匆匆,于悠然,稍嫌矛盾。过片的成知己,有字后是场景,二拍就费解了。因下片已转作者角度。  发表于 2025-4-25 05:5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7

帖子

47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04
18#
发表于 2025-4-24 16:50:2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将尽未尽之处发现了她。

简析
《青玉案·元夕》是古代词作中描写“上元佳节”主题的佳作。整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描绘了花灯璀璨、乐声悠扬的元夕盛况,犹如一幅繁华热闹的画卷。而下阕则以寻找孤高女子为中心,透过灯火阑珊的细节,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词人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高阳台*暮春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乱絮纷飞,残花散落,雀儿啼叫枝头。柳拂荷塘,红裙思绪难收。独斟绿蚁吟诗句,望海滩、一地沙鸥。问青天,何日堤前,悄系归舟。
桃开十里曾同赏,有清香染袖,彩蝶盈眸。玉手相携,耳边细语温柔。而今分别三年整,寄云笺、遥慰离愁。盼佳期,慢抚瑶琴,雅韵悠悠。

解读:
杂乱的柳絮纷纷飘飞着,凋残的花朵四处散落,鸟儿在枝头啼叫。轻柔的柳枝拂过荷塘,身着红裙的我,心中的思绪怎么也难以收回。独自斟上一杯新酿的米酒,吟诵着诗句,遥望着海滩,沙地上聚集着许多沙鸥。问苍天,什么时候在堤岸前,悄悄地系上那归来的小船。

曾经我们一起欣赏过那盛开十里的桃花,芬芳的花香沾染了衣袖,满眼都是色彩斑斓的蝴蝶。你我手牵手,耳边还回荡着你温柔的轻声细语。如今我们已经分别整整三年了,我只能寄去书信,遥远的距离慰藉心中的离愁别绪。盼望着相逢的美好时刻,我慢慢地轻抚瑶琴,弹奏悠扬高雅的韵律。


互评:问好情师,小词格律无误。上片中荷塘,堤前,海滩三个场景之间的铺排不甚和谐,有荷塘和堤前,就不要海滩参与进来,海滩属于大场景,荷塘和堤前属于小场景,三者之间缺乏统一性。上阕描绘暮春独酌、眺望海滩盼归的场景,下阕陡然回忆往昔赏桃的甜蜜,时空跨度大。过片衔接处增加如“忆” 等过渡性词句,可使转换更自然流畅。对错等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问好慕容瑞西!互评中肯,补充一下:问青天,盼佳期等三字句,缺乏实质意义。文笔较散乱。红裙思绪难收?红裙若指作者,下片的玉手又为何人?整首的别思几乎和题目暮春没有关联性。  发表于 2025-4-25 06: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19#
发表于 2025-4-24 16:51:5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35-不可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语文教科书: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之随我出猎。)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简析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其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词人在上片开头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坚定了亲手猎杀猛虎的决心,以回报全城军民的深厚情意。下片他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古代英雄魏尚自比,期望能担负起保卫国家、守卫边疆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展示出词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郁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声势浩大、情志激越,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呈现出刚健壮美的独特韵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雪烟-慕容瑞西
絮点青衫,莺啼粉陌,东风暗老春笺。落尽繁红,空阶碎影斑斑。荼蘼架下香初减,叹流光、总负华年。恁伤怀,半卷湘帘,一盏凄然。

浮生已作飘蓬客,任杨花似雪,别绪萦牵。岁月销磨,催成镜里霜颜。故园梦绕千山外,剩残更、泪湿罗纨。问归时,万里柔桑,又绿当前。

解读:
柳絮飘落在青色的衣衫上,黄莺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啼叫,东风吹拂,好似将时光像春日的诗笺慢慢变老。繁花如今已全部凋落,空荡荡的台阶上,斑驳的树影零零碎碎。荼蘼花架下的花香开始消散,感叹那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总是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心中如此伤感,半卷起湘妃竹制成的帘子,独自擎满一盏酒,满心凄凉。

漂泊的人生中,已然成为了像那飘飞的蓬草一样四处流浪的旅人,任凭那杨花像雪花一样飞舞,离别的愁绪在心中萦绕不绝。岁月不断流逝,无情地消磨着时光,催得镜子里的头发如同覆了一层白霜,容颜老去。故乡远在千山之外,常常在梦中萦绕,只剩下残夜的更声相伴,泪水浸湿了丝绢。想问问,究竟何时才能归去呢?那时,故乡万里之外的柔桑,又会一片葱绿出现在眼前。


互评:问好同学,小词格律无误。上片落尽与初减之间有些违和,既然落尽,哪还来初减之说呢?上片景物描写应该是白天,下片的残更又到晚上了,时间跨度过大,中间缺少转换词链接;暗老、叹时光、岁月销磨都属于重复意思,其它问题待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下阙可以。  发表于 2025-4-26 21:34
茶糜花这里不如安排人物的一些形态啊,神态。景太多有点乱,而且与前面意思重复。  发表于 2025-4-26 21:34
暗老一词用的不好。絮扑青衫,花辞旧树,东风懒写春笺。这样安排一下试试。  发表于 2025-4-26 21:32
整体不错。就是有些字用的不妥。既然是暮春。莺啼粉陌就有点不妥。慵莺尚语残春之说。  发表于 2025-4-26 21: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91

帖子

63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13
20#
发表于 2025-4-24 18:21:3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02-倾城第十二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_姜夔_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倾城赏析:这首词很多人加上了政治色彩,我深不以为然,从头到尾,都是一篇思念佳人,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如果说心忧家国命运,那么疏影里才是真正对自己命运的慨叹。或许在布局中,隐隐约约的有那么一点点暗示。毕竟儿女情长都和家国命运脱不了干系。此词的成功之处,就是回忆和现实交织,回忆中的你,是那么清晰,仿佛触手可摸,可当我伸出手,原来却只是一场梦幻,你又是那么遥远。没有了你在身边,再美好的景色都只是摆设。看着梅花只能引起伤痛的记忆。两人在一起的温馨和独自一人的清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意境之幽远,深情之热切,相思之刻骨,期盼之渺茫。无一不让人为之牵动。一位垂垂老者,忘却了春风词笔,在雪夜里,对着梅花,不知是在回忆还是在现实,不知梅花是美人,还是美人是梅花,借酒浇愁,何等的情深意重。以词咏梅,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有没有来者就不知道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雪烟01-梅欣

落絮翻飞,余红淡扫,东风暗换年华。小径苔深,荷塘几处新芽。荼蘼架上花如雪,正阑珊、旧事将赊。叹芳菲,一瞬凋零,付与尘沙。
人生恰似春光老,看青丝霜染,前路堪嗟。驹隙如流,匆匆辗转韶华。且将浊酒酬残景,念曾经、纯稚无邪。望遥山,一抹斜阳,梦绕烟霞。



倾城简评:问好学友。上片以落絮余红荼蘼如雪等典型暮春意象叠加,配合苔深小径荷塘新芽的细节,既渲染凋零感,又暗含生命轮回的张力。全词遵循上景下情的传统布局:上片铺陈暮春残景,下片转入人生迟暮之叹,末句以斜阳烟霞收束,符合宋词以景结情的惯用手法。只觉东风暗换年华直接挪用秦观《望海潮》原句,未作新解,人生恰似春光老和纯稚无邪等句抒情直白,缺少词体含蓄蕴藉之美。其它有待老师补刀。




点评

其他的地方可以。语句流畅。但是略显直白。  发表于 2025-4-26 21:41
华重复使用,韵部不可以。注意一下。  发表于 2025-4-26 21:39
余红一词有点虚,这里可以用一个实物,立体效果就好看了。柳絮翻飞,余花牵恨,这样试试看。  发表于 2025-4-26 21:3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9-3 06:22 , Processed in 0.12468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