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634|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530

帖子

17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2-7-25 22:0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四讲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醉太平》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283

帖子

12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04
43#
发表于 2022-8-1 10:44:32 | 只看该作者
桃蹊组第4讲作业
桃蹊25-月光曲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醉太平》的分析。

醉太平,词牌注南吕宫,双调,上下片格式一样,各四句,四平韵。第一二句的第三个字必须去声,第四句第一及第四字表情表意即可,不一定必须去声。每片中除第三句为一个六言句,其余都是四言句为主体,顾称四字令。词牌上下一二做对偶称双拽头。如果只下片对偶则称是虾须格,这两点是本词牌的特色。一/四结构中应1/22领字一领四。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代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简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咏梅词。此词咏残梅,是词人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词人以残梅自比,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 黛玉
桃蹊  文竹
风寒夜长,思郎念郎。为伊辗转忧伤,叹痴情一腔。
心凉意凉,颜多泪行。梦惊祸起潇湘,惜娥眉瘗香。

月光   简析
问好文竹姐姐,小令读来朗朗上口,意美词佳。尤为喜欢。黛玉,也是我最喜欢的女子。有情有义,恰似姐姐般才气逼人。
醉太平本意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感慨太平盛世的祥和气氛。有颂圣的意蕴。但姐姐这首词内容却含淡淡的哀怨。
先景后情,首拍交代时间,秋深露重,念君冷暖。凉风起,白露生,转眼,秋又凉一度,思念,又入骨一分;二拍为他辗转为他愁,紧扣首拍,入木三分,刻画主人公形象。秋,凉风习习,没有了夏的炙热,尤其夜晚,寒气入骨,像极了黛玉和宝玉的爱情,过早凋零。过片笔锋突转,描绘了黛玉的日常,绛珠还泪,既有诗人气质,同时也定下了悲情基调。凄美的爱情在泪水中结束。为结句埋下伏笔,结句留给世人无限唏嘘与感慨。

简评,这首词格律正确,韵部无误,读来如泣如诉,似乎与灵魂对话,句句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随时随地,可引发读者共鸣句句押韵,祸起潇湘一句可再锤炼,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4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42#
发表于 2022-7-31 17:52:0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期第四讲作业
桃蹊30-天野
作业: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醉太平》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太平  
南宋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大意:
(想念着当初的情景)在一起时相依相恋,感情真挚,情调高雅。你那青丝如云的鬓发,弯弯长长的美眉,是多么的令我心动。我们在小楼前,亭台上,在寂静的夜里有明月相伴,你那玉指拨弄着银筝。令我倾心写来几曲春风得意的诗句。
而今对你的思念让我魂牵梦绕,日思夜想,如梦如幻。仿佛现在屏风上还散发着你那绿色丝帕温暖的余香。酒醉时我还有着这般的痴想,又怎么能承受的了酒醒之后那深深的思念呢。
读完全篇可知,上阕是回忆中的情景,下阕是回到眼前的寂寞孤独与思念。
简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昔日与友人(有情之人)在一起的浪漫美好,深情相依,反衬作者现在的寂寞孤独。词尽而意未尽,将词意延伸到词外,引起读者的共鸣。
2、作业
醉太平•正格(刘过)
文/过儿
花香草香,春晴暖阳。风开水绿坡塘。正游人过廊
新妆媚妆,额青鬓黄。并肩携手山冈,醉桃红李芳
问好过儿老师!词的大意:花草馥郁,春日晴朗暖和。微风过处,池塘里的绿水泛起涟漪,这时游人正从长廊经过。佳人今日画着艳媚的妆容,鬓发浓密,额黄明丽。与好友并肩携手走上山冈,桃红李白,一片芳芳,正好和佳人相互映衬,成为一道醉人的风景。
试评:问好过儿老师!格律正确。全词散发出浓郁的春日气息,写景与叙事交融,虽无一字言情,却处处展现出作者喜悦闲适之情,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鄙人有几点疑惑,还请过儿老师指点。上下阙好像在说两件事,歇拍与过片似乎看不出连接点;下阙“新妆媚妆”是否有重复之嫌,“额青鬓黄”是在说鬓青额黄,是否有凑韵之嫌,“李芳”是否也有凑韵之嫌。(鄙人初学,不敢妄加点评,只因完成作业,如有不当,请老师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7

帖子

6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3
41#
发表于 2022-7-31 17:09:1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作业  桃蹊23-乐土
作业1.赏析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 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

作业2,互评

醉太平
文/静默纤尘
羁途病容。愁心日浓。他山几度西风。又中秋月融。
云山万重。几时再逢。阶前雨湿残枫。更醉魂半空。

问好静默纤尘,小词感情浓郁。上片写久在他乡,病中又逢中秋。自然生出下片的 思乡 盼归,却又回不了家,阴雨 残风 空月,更增愁绪。布局合理。
可酌之处,病容,上下片尾句意略重,另外要处理好 阴雨和月的关系。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

帖子

359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0
40#
发表于 2022-7-31 14:1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一期第四讲作业
桃蹊35-小步

第一题: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宋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解读:一年的春事过了多少了,早就过了大半,绿树荫浓,红花艳丽寻常可见,庭院里杨柳依依,暖风吹进帘幕,有一个人无精打采。
独自一人在长安市,便是买花载酒又如何,又怎么能有家山的花美丽,怪不得面对春光不自觉流泪呢,相思之苦无从言表,就是梦里都梦不到,唯有归去的时候或许能排遣吧。

简析:开头一句感叹起笔,自问自答,叹春光太短早过了大半,直接写出伤春,绿暗红嫣暗示春天已经快要到头了,景色渲染。庭院绿杨荫满,帘幕暖风吹拂,有一个人正忧心忡忡,面容憔悴。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
长安市上买花载酒,以慰乡思之苦,但是花再漂亮又怎么抵得上家乡的桃李呢,这里不明说思念家人,而说桃李,侧面烘托,情感更推进一步,不怪说春风吹的作客他乡的人流泪,因为相思之情已不是语言能表达,客居久了家乡的梦也那么无情不做一个,唯有归来才可以缓解,唯有一词流露多少心酸,情感层层递进。

第二题:互评
醉太平*随笔
同《醉太平·情高意真》韵
文/江沉鱼
参差太真,眉长鬓青,春风十里调筝,是欢歌数声。
人云亦云,魂牵梦萦,冰壶宝镜银屏,独神怜不醒。
小步试读
开始没读太懂,后鱼鱼给个题目“一个美人儿”这样就明白很多。太真:仙女。
开篇写漂亮,长得和仙女差不多,接下来细写眉毛头发都好看,接下来是歌声,一路伴着春风歌唱,春风调筝这里比喻很好。
这么好看的美女,回头率自是极高,大家都说令人魂牵梦萦,而我独自沉迷看呆了。
上片写人物美,下片写旁人夸赞。如果按我的理解,人物转换有点快
但是心里话我还是不太明白尤其后两句,待老师补评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8

帖子

20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40
39#
发表于 2022-7-31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班第四讲作业:
桃蹊26-小落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太平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简析:
词的主旨在于相思忆别。上阕为下阕作了铺垫,下阕是上阕的发展和深化。起首二句从内心和外貌两个方面刻画女子的形象:感情真挚,思想真诚。用“眉长鬓青”, 把她美丽的容貌刻画出来。古代女子以长眉为美。这里仅以寥寥四字,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秀发,非常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没有浓墨重涂,而只是几笔勾勒,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刻一轮明月,照进小楼,如此良夜,这位女子弹起秦筝,清音缭绕,令人陶醉。词人没有以众多的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用“春风”二字概括出筝声的神韵。这声音好似春风,荡漾于小楼,使楼内充满温馨,萦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绵绵。此处的“写”字,既生动地表现出了筝声意境和神韵,又暗示了女子的灵心慧性,表现力极强。下阕将沉浸在甜蜜中的回忆拉回到寂寞相思的无情现实。“思君忆君,魂牵梦萦”,也是用白描手法,然又归于醇雅。“翠销”,室内画屏彩色已渐渐销退,暖香已渐渐减少。都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感,物是这样人更是这样。“更那堪酒醒”,想在醉乡中解脱相思的困扰。酒醒以后,离愁重新袭来,更觉不堪。“更那堪”三字,道尽个中况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 思
文/小桔子
园亭晚凉,荷风韵长。
箫声九曲回肠,正离愁断肠。
清辉一窗,空思满廊。
欲临铜镜残妆,对银屏忖量。

小落试评:
问好小桔子师友,这首词主旨是离愁怀人。上景下情,格律用韵无误。
上阕“园亭晚凉,荷风韵长。”景起,交待时间地点,晚上在小园的亭子里乘凉,清风荷香很惬意的画面,紧接着笔锋一转,在这美好的光景下听到一曲箫音。“箫”作为吹奏的乐器,在和鼓乐结合时是表现热闹场面,而作为独奏乐器,“箫”的特点注定它最常被用来表现离愁别恨。作者用“箫声九曲回肠,正离愁断肠”虚实结合烘托气氛,寄托情感,渲染环境,听到这样的箫声,不觉想起离人而生愁绪,从触觉“晚凉,风”视觉“荷”和听觉“箫声”,不同的方面描写为下阕作好铺垫。
下阕镜头由近变远“清辉一窗,空思满廊。”明月寄相思,与准备过片衔接的很自然,同时回扣题目“思”。“欲临铜镜残妆,对银屏忖量。”想到铜镜面前看看自己愁怅憔悴的样子,对着银屏思量猜测(离人为什么还未归)。这里我有些不明白,如果是欲临铜镜,那么怎么对银屏忖量,银屏,指月光可以说通,如果是指铜镜旁的屏风,便有些不合理。“清辉一窗”应该是在室内,与“满廊”可以再细读思考一下,
个见,说的不对还请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2

帖子

8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8
38#
发表于 2022-7-30 13:35: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班第一期桃蹊组01-过儿第四讲作业
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醉太平》的分析。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
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答一: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赏析: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二作业
醉太平•寄范蠡携西施归五湖
文/过
情生浣纱,人同海涯,浮名利禄流沙,远重湖泛槎。
窗前月斜,舟中烛花,红妆素手娇娃,正细分乳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0

帖子

17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24
37#
发表于 2022-7-29 19:02:51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四讲作业
桃蹊22-阳光灿烂

1.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煎饼,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一、翻译:
小路上红花渐稀,郊野里芳草绿遍,浓密幽暗的树色中,高高的楼台依稀难辩。春风不懂得留住杨花,一任它迷濛飞舞,乱扑行人的脸面。
黄莺藏在翠叶丛中歌唱,朱帘外,燕子呢喃在梁间。一缕香烟从炉中飘出,静静地追着游丝回旋。饮过闷酒做一场忧伤的短梦,醒来时,斜阳已照在深深的庭院。

二.简析:
此词以含蓄清丽的诗笔,抒写了感伤春暮的淡淡哀愁。词中绘景如画,在色彩的选择机映衬上特别讲究,十分谐调,前八句无一字正面描写愁情,仔细品味却句句显示伤春之意。作者又使用象征手法,以杨花的迷濛暗喻愁思的撩乱,饶有风致。全篇意境浑融,语言清丽,格调和婉,艺术方面相当出色。

2.作业互评
醉太平.
文/风与雪
阑干晚风。桃花半红。画桥断水西东。怅云遮远峰。
冰肌玉容。常萦梦中。年年恨不相逢,又愁凝凝笛中。

阳光灿烂问好风与雪诗友!小词以景起,上片第一拍“阑干晚风,桃花半红”二个四言句对仗,交待了季节,时间和地点,很好的写作技巧。第二拍“画桥断水西东"暗示了愁情似流水,如时光一去难返,为第三拍“怅云遮远峰"做为铺垫。也为下片的进一步抒情做了景语的衬托。
下片第一拍“冰肌玉容”以白描的手法,艺术性地刻画了所念之人的高品素洁之貌,很自然地常思常念,常萦梦中。第二拍进一步抒发了思而不见的惆怅,一个恨字和领字"又"加深了主题表达。此词行文流畅,主题突出,词脉贯通。不错,不错!
说点不足吧。桃花半红的半字不太精准,桃花半红是啥概念,有点不明确,画桥断水西东的断字用的不太恰当,流水咋能断呢,作者的意思可能是画桥将流水断了,来表达音信难觅吧。常萦梦中的中字和又愁凝笛中的中字,重韵了吧。最后的结句最好用景结。
以上只是个见,如有不妥处敬请风与雪诗友和众位师兄师弟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5

帖子

26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0
36#
发表于 2022-7-29 18:1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婳兮紫若 于 2022-7-29 18:20 编辑

第四讲作业:
桃蹊36-婳兮紫若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四字令(访友不遇)
周密〔宋朝〕
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
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学译:面对着半篱残月半枝残雪,我独自吟咏着叩打着柴门,听着山中传来猿鸟的啼声。
朋友这时候应该回来却还没回,以为讨论不了诗了没想到如此静美的环境却让我诗兴大发,我究竟在水边伫立等候了多长时间,问梅花就知道了。
简析:这是一首早春月夜访友不遇而写的词,以幽静的环境来表现作者及友人高洁美好的人格。开头两个四字句介绍了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可见作者所要拜访的朋友是一位性情淡泊的隐者。残和半用的非常好,因是残月所以月色并不明亮,朦朦胧胧若有若无的照在篱笆上,缔造了一个静谧恬淡的氛围,枝头的雪也化的不多了,这和结句的梅花相照应。六字句是写访,面对如此幽静的环境诗人不觉吟咏起来,边叩打着门扉边听着山中猿鸟的啼叫,此句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仿。
下片写久候友人不归的情态,以为朋友不回来讨论不了诗词,然而面对如此幽静清宁的环境触目之处皆是诗,后两句作者以梅花自喻,伫立多时,既是表达对等候朋友的诚意也是对环境的迷恋,自己的心意自己的高洁只有梅花知道。梅花也回扣起句的残雪,首尾照应。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 晨步
文/小步
晨光尚微,黄鹂未啼。清风一路相随,自舒怀展眉。
韶华半摧,浮心莫颓。偷闲不负相宜,管他人是非。

简解:晨光尚很熹微,黄鹂鸟也没开始啼叫,只有清风一路陪伴着我晨练,清新的空气美好的时光让人心情舒畅眉开眼笑。
美好的年华虽然已经去了一半,心情也不要颓废伤感。挤出空闲时间来散步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管什么俗世的是是非非。

学评:问好阿步,小词以晨起散步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表明自己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整首词意脉流畅表意清晰,上片写出了清晨时光的清静美好以及自己散步时的愉悦心情,用词造句都没的可挑剔的。下片写面对美好晨光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面对流逝的青春,作者希望的是能保持心境的平和,等闲相待,而对美好的事物也尽量不错过,更不要流俗,下片意境不错,只是个别字词尚可凝炼,如催、浮、相宜,浮心,指躁动不安的心情,浮用在这里并不合适,相宜,是指所有美好的时光和事物,只是六字句这样表达不知妥不妥当,有待复评老师指点,以上纯属个人理解,有错误的地方敬请复评老师指正并请阿步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30

帖子

26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29
35#
发表于 2022-7-29 16:39:1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4讲作业: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太平·春晚
宋 辛弃疾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一)试译:
她姿态凝重、神情高雅。微笑挂在脸上,一颦一笑举止端庄。絮风轻软中,绮罗锦衣薄而窄,衬托出轻盈美妙的身姿。一头乌发把玉质发饰高高卷起,格外醒目。
移步南园,花树沐浴着阳光,感受着春的温暖。花园的小道上,看见片片飞红,嗅到阵阵花香,踏着满径榆钱。晚春到来了,引发人的伤春情怀。看见秋千,唤起少女情怀,惊喜又懒动,欲上又止,欲罢不能。

(二)解读:这是一首题为《春晚》的闺情之词。全篇采用素描手法,层层铺叙,表现古代深闺女性自有的难以明言的复杂情怀。上片起拍描写情态,歇拍描写衣容。下片首拍描写晚春游园的小情调,结拍感叹青春逝去,想玩又懒玩的矛盾心理。把一位深闺女性的内心苦闷写得十分真切感人。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 赏荷
桃蹊08—风起的地方
香清粉匀,风摇日熏。芰荷十里殷殷,更流波送颦。
红衫翠裙,偏依故村。倩谁相访牛津,对此忘俗尘。

伊人试评:
(一)风起同学好!词作格律正确无误。
(二)试翻译:
清幽荷池,微风过处,阵阵馨香。绽放的花朵在丽日之下,如红粉佳人一般迷人。举目延览,芰荷碧绿一望无边,令人赏心悦目。
那出水的红荷,一如远在家乡的她,美丽动人。面对如此美景,我想和她一起去天河,来一场牛女神仙会呀,就此忘了俗尘。
(三)试解读
这是以首赏景思人的词作。上片写景,丽日芳池,十里田田,一派夏日清新美景。
下片:由景思人并展开联想,用比喻和想象手法,以“红衫翠裙”比喻记忆中的她。化用宋 杨忆诗“争如灵匹年年别,莫恨牛津隔风辀。”和清 纳兰性德词“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意,表达了夏日赏荷的闲致与淡淡的愁思。  
(四)试评:
1、上片:首拍写近景,歇拍写远景,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写芳池胜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起拍承拍衔接很好,一气呵成。芰荷是两种植物,是否与题目对应起来比较好。
2、下片:总体思路似乎是,面对如此美景,若能与远在故乡的她相见,那真如神仙一般啊,我甘心忘却尘世间的一切。但在过片转接上,在遣词用语上还有所欠缺,以致读起来比较拧巴。比如“偏依”语意不详,“故村”并没有家乡之意。“倩谁”“相访”在衔接思路上也还值得再推敲。
很不错的一首小令,尽管略有微瑕。但瑕不掩瑜。风起老师写得比我好,值得我学习了。我的试评可能讲得不到位,话可能说重了些,请风起同学见谅啊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34#
发表于 2022-7-29 16:07: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一期第四讲作业桃蹊42梧桐春晓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1)凌波:比喻美人踪迹。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横塘:指贺铸在苏州城内的居室。(2)锦瑟年华,指少年时的欢乐时光。(3)琐窗雕有纹理的窗户。(4)蘅皋指长有香草的水泽,此指先和情人相会、分手的地方。(5梅子黄时雨,江南五月梅子熟时连下数十天霖雨,人称黄梅雨,最添人愁思。   词写对一女子的倾慕之情。凌波美女,罗袜生尘,细步不到横塘,那轻盈的仪态,令词人倾慕。当我望着那飘逸远逝的倩影,何以为怀?惆怅落寞之情油然而生,啊!如许年华,与谁共度?那月下溪桥的徜徉,那花前月下的倾诉,那琐窗雕户的佳人,今在何处?只有春知处,悲凉思念之情令我魂牵梦萦。下阙承上继续写景,天色向晚,暮云氤氲,孤寂如水。无与为欢,肝肠寸断,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极尽其境岑寂纷乱。,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写出了天下的愁。(2)问好楼上诗友玄汐由于本人是初学对词的理解不同,有不同见解,望海浛。  清樽又温。风欺绿云。月华惊破黄昏。照离愁几人。  思君忆君。消魂断魂。数来枝上啼痕。瘦黄花几分。解析如下:此词景起,那清纯的美酒凉了又温了不记得几次了,晚风微微吹着绿林,第三句时间渐渐晚了,月亮悄悄的出来了,天晚了,这杯酒怎么那么难以下咽,原来是照离愁几人。月华惊破黄昏的惊破二字有动感我理解是字眼。上阙:第四句照离愁几人我认为不是几人,是一人。可改成照离愁恋人。下阙写:我思君忆君消魂断魂,数来枝上啼痕。瘦黄花几分。我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我那恋爱的情人,消魂断魂,无时无刻都在思君念君,思念的心茶饭不思,真的是令我肝肠寸断,愁苦中听着那夜莺也在发出了愁苦的声音。结句瘦黄花几分,借用自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另外词研班碧师讲课说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可以的。此词有两个重字,几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2 20:4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