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332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班第九周学习总结总汇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211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19:4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逆游之鱼 于 2016-5-14 19:53 编辑

实验班第九周学习总结(鱼鱼)
感觉自己的学习进度越来越慢了,不敢看得太多,慢难消化。这一周主要读了唐诗鉴赏辞典里面的诗,还看了中国文学史隋唐时期的前面一小节,另外就是跟着木师读杜甫七律。历史和左传,唐三百停下了。
在唐诗鉴赏里面,读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时,才明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名句出自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在读宋之问的一些诗后,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了文学史后,宋之问给我的印象是:他的诗多数是歌功颂德,互相唱和的应酬诗。因为他当时在政治上是志得意满,诗歌的内容也是比较空泛的。当时的诗,只是他做为应酬的一种工具,所以着重的是表现技巧,而缺乏情思。所以也没有看他诗的欲望。看过他被贬后的诗后,感觉他相当有才,诗乏情思,只是没到伤心处。虽然他人品不好,诗里也没有爱国精神,但个人情绪也能打动人。他在流放时经过大庾岭时写的《题大庾岭北驿》中,见到南飞雁飞到大庾岭后返回,而自己还得继续往荒野的远乡。前路茫茫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种真情的流露,很打动人心。还有他在被贬途中,发出“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的感慨,没想到他这么看重功名利禄的人也会有归隐之心。他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出来多少久漂在外的游子的心声。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但我觉得沈佺期的接触面比宋之问广。宋之问除了宫庭应酬诗,就是被贬后的个人情感。沈佺期的闺怨诗中,明显得表达出怨战情绪。他在《杂诗》三首中,这种情绪更加的明显。“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他的眼睛不是只看宫庭,也不是仅看到自己,还看到了别人,看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因战争两地分居的相思情,深深的触动着他。
读了郭震的《古剑篇》,不得不赞叹古人的咏物诗。句句写所咏之物,句句又是写人。进一步的领悟到咏物言志的妙处。
读了李適之的《罢相》,感觉李林甫太可恶。李適之处事小心翼翼,为了躲避斗争,远祸求安而罢相,李林甫还不放过,非要治他于死地。在他发出“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的感叹时,不免有些同情他。
读了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的其中三首,其二是以兰若自比,寄托个人的身世之感,其二十三也是,只是所咏之物由兰若换成了鸟。作者与物的契合点是那么的自然和谐,为什么我就难找到与物的契合点呢?对他其四中的两个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一个是战国时期,魏国将军乐羊,魏文侯派他率兵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此时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把他的儿子杀了,煮成汤,派人送给乐羊,想给他一下下马威。而乐羊为了表自己对魏文侯的忠心,喝了自己儿子的肉汤。虽然得到了魏文侯的重赏,但这样一个为了贪功,连自己儿子的肉汤都敢喝的人,魏文侯咋敢重用呢?还有一位是中山国国君的侍卫秦西巴,中山国君打猎获得一小鹿,交给秦西巴带回。一路上老母鹿紧随,并不停的悲鸣。秦西巴起了恻隐之心,不顾冒着犯大罪的危险放了小鹿。这样一个忠厚仁慈的人,最后得到了中山国君的重用。任他做了太傅。陈子昂通过这两历史故事对比,来讽刺当时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看了乐羊的故事,想起了几则相同的故事。战国初期,魏国将领吴起,最初在鲁国任职,但不被鲁国国君信任。当时齐鲁是死对头,为了表忠心,把自己齐国的妻子杀害。他曾是曾参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前程,母亲病逝而不回家奔丧,后被逐出师门。
陈之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的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在失意的境遇时,那种寂寞、悲哀的苦闷心情奔涌而出。让人读后有种想哭的冲动。
这周除了读唐诗鉴赏外,还知道了几个典故。
天涯老师的诗里有句“君自旗亭画,吾安南郡耕”,知道了“旗亭画壁”和“躬耕南阳”两典故。任逍遥分享的声律启蒙里有“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句,知道了“蟹螯”和“鹤氅”两典故。在读唐诗鉴赏辞典里面,陈子昂有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知道了“燕然石”这典故。在群里读到“延陵挂剑徐君暮”句,知道了“季子挂剑”的典故
看群里收集的佳句:
1.江心浪险鸥偏稳,船里人多客自孤。
2.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墙日夜枕寒津;
兴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3.三山名胜岂寻常,彼岸居然一苇航。
重叠楼台知地少,奔腾江海觉天忙。
梵音只许鱼龙听,佛面时分水月光。
回首蓬莱应不远,几声长啸极苍茫。
4.生怕泥污嗤燕子,为怜花谢骂东风。
5.剪发接缰牵战马,拆袍抽线补旌旗。
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
6.风尘已老塞门臣,欲向君王乞此身。
一夜秋霜零短鬓,明朝不是镜中人!
7.花因寒重难舒蕊,人为愁多易敛眉。
8.花因喜洁难寻偶 ,人为悲秋易断魂。
9.薄怜妾命风吹纸,瘦到腰肢骨是柴。——《风筝美人》
10.行年七十古来稀,东、马、严、徐事已非。
检点良方医老病,所须药物是当归。
11.小住名园又一年,石阑干畔听流泉。
夜深怕作还乡梦,月到南窗尚未眠。
长发匆匆盘起,浮生处处艰辛。当时年少入寒门。念他根骨好,贫贱不尤人。
不计三更劳顿,隙时修习诗文。行间字里尽纯真。弱鱼穿激浪,江海任浮沉。
--忆雨轩师傅赠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7

帖子

17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65
9#
发表于 2016-5-15 01:25:47 | 只看该作者
试验班第九周学习心得小结
   学生;笑笑
我依旧走在《唐诗三百首》的路上,前面跟着可可她们在读,后面又自已又过着来了,《唐之韵》还是过了一遍,对前面比较知道一点,后面就比较二货地扫了一遍,这个我过段时间还是要看看的。《古代汉语选》偶尔会翻来看。这书看挺久了的,《左传》有节选在此,《随园》看得随意。……主要还是在看《诗三百》!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喜欢这句,我想说学习不在多,有收获就行。
是的,我目前把步子放得很慢,学习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件开心又漫长的事情,我开心每次的学习所获得的感觉,那种从书中挖掘的感觉叫做“惊喜”,对,就叫惊喜。说漫长,是因为自己知道得太少,而要学习的确实是太多了。
近来鱼鱼说到对山水诗的见解。我向来喜欢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这些人是山水田园诗歌,这个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在山里长大,加来又对山水田园的眷恋,让我更加的喜欢走进诗人们凝造的那个山水世界,那个动静,美好皆在笔墨文字之下的感觉,同样的山水同样的多情,就是不能同样的多才,于是读他们的诗我感觉自己是与他们为伍的,即使现在不能写出来,但是心中的那些澎湃的感情可是一点都不假,当然了,也许是现实生活的残酷,让我转在山水诗中找到的片刻的宁静,使得这份被社会狂躁了的心得以安定和闲逸。也让人对诗有更多是喜爱。诗是生活的调剂品,诗应该是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的,而,学习,是要我们自己多去感悟的。走在路上,你觉得一切都乏了,带上诗心走一走,那就够了。
  我读了这首《春泛若耶溪》感觉挺好的。这首五言古诗给我的感觉就是给自己心情放个假,置身于山水之中纵情发泄的感觉。
读诗不再只是读诗,我喜欢上了真正的读,那就让诗人也带上我吧,让那晚风也吹着我,让我也置心醉于两岸的花草,让它们分享他们的美好给我,夜风挽起我的长发,悄然斟上一杯酒,就那么静静滴看着綦毋潜在望天空数他的星,找他的南斗星星,笑笑呢只管举着杯,让山水陪着我一起醉心。望着湖面上的烟雾,就是不想去打扰这份美好的宁静,看看綦毋潜的嘴里是不是会悄悄地吟来某一句诗。让我也一起对着林子那边若隐若现的月亮吟出一句;今夜春风闲度我,隔山明月映谁来!哈哈,真的就出来了,喜欢甚是喜欢啊,虽然不是好句,但是好有自己的感觉啊。有诗人作伴,有扁舟闲载,有春花装点,有烟雾怡情,有山有水有月亮,有酒,这一夜岂不够呼???莫说是诗人“愿为持竿叟”就是我笑笑,我也愿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啊  唉,可惜啊,我们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这样的美好是美好,但真的不能有太多的奢想了,就是只能静观山水而在于山水了。当然了,我们可以去山水地方走走,就是不能从此逝,哈哈!悄悄让诗带着我逝,是可以滴。
  我喜欢山水就是自己置身于山水了,我用我的心和感情去向它靠近,我需要它给我那种安慰,需要山水境界給我那种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无法言喻的力量和美。
  每天的学习有小小的收获,我不去做"种豆南山下",但是我喜欢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练笔
  拾梧桐落花
      笑笑
梧桐岭下水推花,林静子规啼晚霞。
拾起溪边一残叶,今春尽处向谁家。
  

学习的路上,我加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3

帖子

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7
8#
发表于 2016-5-14 23:18:41 | 只看该作者
读《唐诗鉴赏辞典》

王勃
1,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写作背景:
唐乾封元年(666 ),17岁的王勃任沛王(李贤)侍读,很得赏识,后两年,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被逐出长安,这一年,王勃20岁,当年五月,南下入蜀漫游,《别薛华》就是这段时期的作品。《王子安集》中有一篇《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可能是这首《别薛华》诗的序。从序言推断,两人在绵州相逢之后又匆匆分手。

薛华:
名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两家是世交,薛华以诗文著称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自析:首联“穷路”不仅指所行之路,也指人生之路,“问津”也暗指仕途;颔联接“问津”而来,通过空间,时间进行展开,颈联虚写,感慨功名前途就像风雨飘摇中的小船一样,尾联感觉有双重意思,一方面说分别时,两人难舍难分,各自前途渺茫,就像在梦中一样,另一方面说分别后,彼此思念,都会是对方的梦中之人。

百度解释:
“穷路”,借用的是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含有李固“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的意思。“遑遑”,不只是形容凄惶,还含有宋玉《九辩》中“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的意义,说自己是清高的凤凰,不愿象凡鸟一样随处栖息。看了一下王勃生平,蜀中漫游期间,朝廷曾经几次征召,但是他都称病辞谢了,所以,百度上这个穷路的解释我怎么觉得有点牵强呢。

2,        江亭月夜送别两首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自析:两首相比,更喜欢第二首,第一首结的较为浅白,第二首寓情于景,余味不尽,江山寒与不寒,与昨夜,今夜,明夜无关,今夜寒,是因为今夜送走了故人,心里是寒的,所以身边的一切也就感觉都是寒的。木师说,王勃的意象群是烟和雾,乱烟不仅是写景,也是表达作者缭乱的心情。
百度解释:第一首中,一,三两句写的是当时的实景,第二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景,没有做到水乳交融,形成一个特定境界,但是我觉得第一句写眼前景,第二句造景,是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巴南,塞北正是从空间上拉开了两地的距离,渲染别后与友人相聚之远,很有立体感啊。

3,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最喜欢尾句,典型的以景结情。
杨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写作背景: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侵犯边境,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前面读王勃的时候,提到过裴行俭,王勃从蜀中回到长安时,裴行俭几次征召,但是王勃不愿以文才受召,裴行俭恼怒之下,斥责王勃“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自析:赋起,首联交代大背景,心中自不平联想到前几天读的左思的“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揽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良图。”尾联以议论收束全篇,表达自己的志向。这首最喜欢中二联,颔联一辞一绕,足见兵贵神速,典型的疏可跑马,就像刘禹锡的“王峻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颈联不做正面描写,侧面上从视觉到听觉,通过对典型物象“旗”,“鼓”的描写渲染出环境的艰苦和战争的激烈。画面感很强。
宋之问
1,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写作背景:宋之问在武后,中宗时期很得宠幸,到睿宗时,被发配岭南,大起大落中充满了感伤,这首就是他在被贬陇州,经大庾岭时所作。
自析:前两联以人,雁对比,人不如雁,情感自然而来。颈联以景的荒凉来衬托作者的寥落,林昏更是表明前途的黯淡渺茫,尾联虽是造境,但是合情合理,想象中第二天在岭上遥望家乡,之后与亲人便是咫尺天涯了。
2,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侯晓逾闽嶂,成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薛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浥,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笑,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鬓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这首也是被贬途中所做,越台指越王台,在广州秀山,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所建。复习一下,以前木师讲例诗的时候,许浑的句子里也提到过越王台,也有“宿云”这个词,:“月沉高岫宿云开,万里归心独上来。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泷分桂岭鱼难过,瘴近衡峰雁却回。乡信渐稀人渐老,只应频看一枝梅。”

自析:第二联见想象之功,中间几联景色描写优美怡人,是哀情乐写吧,由“南中”句可见,就算这里的景色再美,但它不属于我,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小杜的《登九峰楼》也是这样的手法,“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
总结:历史是复习的,听到合纵连横了,但是笔记没跟上。感觉听一段历史,会涉及到许多人物,事件,不知道的都要去查。我觉得如果当故事来听,就听袁腾飞讲的,但是要提高底蕴,是不是应该读古文啊?读诗的时候,木师说要横向纵向联系,我觉得很好,对比来看,一面学了新的,一面也复习了旧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3

帖子

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7
7#
发表于 2016-5-14 23:09:53 | 只看该作者
五月八号--十四号学习笔记(云朵)

春秋霸主之楚庄王  
相关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相关故事:“庄王葬马”(汉武帝也有类似事件),“绝缨之宴”,“贤后樊姬”,“楚庄王台”
   楚国历来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成王两次争霸中原,因对手太强大,都没有成功。到成王的孙子庄王即位,不理朝政,武举(伍子胥的祖父)以城外神鸟三年不飞,不鸣讽谏(当时庄王即位恰好三年),庄王回答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其实庄王是在隐忍,因为当时国权都在国相手里,又经苏从劝谏,于是庄王想办法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国力逐渐强大,率大军北上,中原各小国纷纷依附,这些小国真可怜,谁都惹不起。
   庄王在洛邑举行阅兵,其实是在向周室示威,周天子派王孙满劳军,庄王问九鼎之轻重大小,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暗示庄王还没有资格取代周王室。庄王也明白,于是班师,平定了国相斗越椒的叛乱,庆祝宴会上,庄王命爱妃许姬给大臣们敬酒,忽然灯烛灭了,小将唐绞酒醉戏牵许姬衣袖,许姬顺势折断唐绞盔缨,然后报告庄王,但是庄王却命令所有武将全都把盔缨折断,然后掌灯继续欢宴,以酒后失德不予追究。日后唐绞在战场上拼死相报。
围攻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援,两军屡次冲突,楚军稍占上风,晋国以老霸主身份与楚国会盟,达成协议有利于楚国,说明当时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庄王事实上也就成为了继齐桓,晋文之后的春秋第三位霸主。但是庄王之后,霸主地位也随之被取代。

相关故事
一,庄王葬马:庄王特别喜欢一匹马,给他很高的待遇,还打算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这匹马,乐人优孟讽谏之后,终于放弃了这个决定。这种事情庄王也不是首创,记得以前听木师讲例诗的时候,提到过卫懿公养鹤,不过就是马与鹤的区别吧,意思差不多,但是结果不一样,这就是明主与昏君的区别,即便是圣贤,也会犯错误,关键在于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而改正错误,卫懿公昏庸,等待他的就是灭国,楚庄王圣明,换来的是春秋称霸。另外还有一点小感触,庄王那么喜欢他的马,必然是一匹良马了,但是,这样的马,不让他驰骋疆场,却让他肥死在安乐窝里,不由人不叹息,从国家的角度说,人未尽其才,物未尽其用,浪费资源了,从马的角度来说,志在千里,却不得施展,可算壮志未酬,庄公爱之反而误之。联想到喜欢某个人或某件东西,不能只满足自己的情绪而忽略了他的思想,包括对待孩子,你为他安排的很好,很多,但是不是他想要的。我是不是想的太偏,太远了?

查了一下优孟这个人,春秋时楚国的宫中艺人,常常讽谏君主。最有名的是讽谏庄王葬马,上面讲到了,还有就是帮助孙叔敖之子得到应有的待遇。后以“优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台演戏。

二,绝缨之宴:这个故事在上面讲了,庄王此举,意在收揽人心,大凡雄主,必有异于常人的胸襟,譬如齐桓拜管仲为相,否则,怎能成大事?

三,贤后樊姬:庄王王后樊姬的贤德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班婕妤因为拒绝与汉成帝同辇而得到太后的夸奖“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唐朝诗人周昙赞美樊姬,《春秋战国门樊姬》“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樊姬贤德的表现:
1,        以自己不吃肉劝谏庄王不要因为打猎而荒废国事。
2,        亲自为庄王选美。
3,        劝谏庄王不要专宠专信,要广开言路,广纳贤才。于是,深感惭愧的令尹虞邱子举荐孙叔敖,得到重用,辅佐庄王成就霸业。
以前总以为太宗的长孙皇后是最贤德的皇后,现在才知道,樊姬之贤,不输长孙。
四,楚庄王台:楚国在晋楚大战中获胜,庄王建了一座高台,大会诸侯,得到各国拥戴,成为春秋第三位霸主,后人把这坐台称作“钓诸侯台”,也叫“钓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4

帖子

1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
6#
发表于 2016-5-14 22:0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陌 于 2016-5-14 22:08 编辑

周小结    2016.5.14

这周实在忙学的不多,只是粗看了几首诗,主要是在听上下五千年,听到了西汉。
我整理下脉络哈,看看我记得多少。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自从周幽王骊山烽火之后,周平王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东周。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春秋一个战国。春秋时期有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时期有七雄,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韩。他们的分界点就在于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孔子的春秋截止在这之前的两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从这里开始。
位于中原西北部的秦,在秦穆公的时候,就是一方霸主,一直到了战国依然屹立不倒,最终由秦始皇嬴政实行统一,从此,车同轨书同文。
然而大秦天下,却是二代而斩。
赵高李斯害了扶苏和蒙恬,扶胡亥做了二世。
这赵高真应该被挫骨扬灰都不能解人恨,
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会怎样?
晚唐的韦庄有一首诗说到李斯,
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临行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
赵高虽被子婴杀了,总觉得还是便宜了他,该让它循环死,死个不停,这个恶人!
穷奢极欲的胡亥死了,倒霉的子婴也死了,刘项开始打架,
从鸿门宴,到楚河汉界的鸿沟,这刘邦还真无赖,项羽却是典型的脑子不够使,力拔山兮气盖世,更助长了他暴残的性格,残暴到令人发指,他怎么就能把章邯和司马欣那20万的降兵都杀了呢,……(这罪过依然和赵高脱不了干系),想来他饮剑乌江是遭了天谴,幸好他没当成皇帝,国家落到这样的人手里能好才怪。
刘季变成了汉高祖刘邦,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了,封了一个带七国叛乱的吴王刘濞,刘濞是杜秋娘的第一任丈夫。
当然,汉家第一拨作乱的是吕雉的娘家人,白马之盟没盟住吕后,她当政8年,把娘家子侄都给了重权以至于酿成了祸乱。(对了,在之前还有一个从项羽那边投过来的将军英布,因为刘邦,杀了韩信和彭越,他心下惊惧,干脆反了,结果被刘濞给灭了)
吕氏的叛乱,被老臣周勃和陈平平复了,这是必然的,吕家人何德何能可登大宝呢,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平定了内乱,周勃和陈平迎回了代王做了文帝,薄姬为太后。真是时也命也。这薄姬不受宠,当时看来是有些悲凉,然而想到那被封为厕神的戚夫人,什么卑贱尊荣,也只得盖棺才能定论了。
文帝开始休养生息,于是有了文景之治。
历史上对汉文帝评价很高,然而,事情总要一分为二地看,人也是这样。比如李商隐的一首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也有汉文有道恩犹薄的句子。
可见是非功过,有时也是要分人说的。就如接下来的汉武帝刘彻。他把忠心耿耿的晁错当卒子一样丢出去,也没能阻止七国之乱的爆发。好在对刘彻忠心的人很多,比如周勃的次子周亚夫,(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被饿死,但是死的有骨气),比如卫青霍去病张骞苏武,司马迁司马相如张释之,桑弘羊董仲舒。还有那个李广。
三朝老臣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英雄盖世,却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连文帝都说,若生在高祖时做王做侯有什么问题呢!
文帝这话实在,我们看亭长刘季带出来的人。吹鼓手周勃,布贩子灌英,屠户樊哙,游手好闲的韩信,盗贼彭越,小吏萧何,,,李广和他们放在一起,未必矮到哪里。
那个韩信,知名度该是最高的。虽说是兔死狗烹吧,可他功高震主却也犯了帝王的忌讳,而且,我想这韩信可能确实也有些狂傲了,谁知道呢,不能善终,虽说是命运使然,我觉得也和聪明不聪明有关系。
比如那个写孙子兵法的孙武,他受了伍子胥的引荐,为吴王阖闾服务,功成身退,得以保全。最终那一柄属缕剑,杀了伍子胥。
比如范蠡,为越王勾践服务,立下盖世功勋,转而泛舟东湖,怎样一个惬意了得。属缕剑杀了文种。
韩信你为什么不隐退?
这周背的诗很少,只孟浩然的两个,一个寄张五,一个是送辛大,喜欢诗里的意境,尤其那个荷风竹露,我要能在这样的地方隐居终老,那么没有知音也不会遗憾了。我自个儿和自个儿玩儿。
这周还有一些收获,就是知道了几个新典故。汇报一下,也当自己复习。
1季子挂剑。
2灵旗画壁。
3麻姑搔痒。
4太宗怀鹞。
5桓典乘骢。
6曾除丁谓。这个丁谓实在是个人才。
7杲卿断舌
8师德宽容
这里有几个是龙文鞭影看的,其实看的还要多,只不过,只能大概记下几个。
就这些吧,下周计划多看几个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7

帖子

2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0
5#
发表于 2016-5-14 21:3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雅馨 于 2016-5-14 22:46 编辑

总结:这周主要了解古诗十九首,查找涉及的典故,同时阅读相关的诗经文章。
阅读记录:

1.《西北有高楼》里一句诗,“不愁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触动内心。这首诗里还涉及一典故,“杞梁妻”据说大夫齐梁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痛苦十日,把城墙哭塌
《明月皎夜光》里一句,“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比喻想象奇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是从诗经《小雅。大东》引申而来

诗经《大东》以星宿的名称来比喻统治者徒有其名,而无实用的贪婪统治者形象。“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织女七襄,不能报章,盶彼牵牛,不能服箱”。明月皎夜光中“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

2.杜甫的《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两个典故
“自从献宝朝河宗”,河宗:河伯。周穆王西征,河伯朝见并献上宝物,引导他西行,穆王由此归天只典故。周穆王充满传奇色彩,据说他和西王母见面,李商隐有诗: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王有八骏马,六狗,四个著名御者,周游列国,极为浪漫,相传他105岁
无复射蛟江水中,汉武帝曾射蛟江中,获之。有射蛟台,汉武帝为民除害业绩。
随园诗话里

一纸碑文增故交,胜他十万纸钱烧
延陵挂剑徐君墓,似此高风久寂寥

涉及典故,季子挂剑,季札之出使鲁,经过徐国,徐君爱其宝剑,口弗敢言,季子心知之,但出使佩剑是一种礼仪,心想,返回时再增,还至徐,徐君已死,季子系宝剑于徐君冢树。挂剑台就此产生。表达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
另一典故,秦涧泉秦大夫士,《张迁碑》拓片,卢生有,秦大士爱之,不给,半月后,秦急病而死,卢烧拓片奠之。

秦涧泉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乾隆问他,你是秦桧后人?答,一朝天子一朝臣

3.《白水歌》 ,“浩浩白水,条条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齐桓公让管仲去打听宁戚这个人,宁戚应之曰:浩浩乎。管仲不解,婢女问之,曰:非婢子之所知也,婢女曰:当年姜太公,七十岁还能杀牛,八十岁当了天子师傅,九十岁了还被封为齐国的诸侯,这么看来,年纪虽大,可并不是老糊涂啊。伊尹是商汤治理天下的三公之一,可当初是陪嫁的奴隶。皋陶之子伯益,五岁帮助大禹治水有功,但不能因为他年龄小而忽视他的智慧和才干。骏马决啼,刚出生第七天就能跑的比母马还快,所以说,不能因为对方貌似弱小,就去轻视。百里奚用五张羊皮换了来秦穆公相。这典故又名齐管妾婧

4.古诗十九首之《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

阅读了诗经《晨风》
山有苞棣,隰有树穟,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隰有”“山有苞栎,隰有六駮”这样的句式是诗经中常见的起兴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所

诗经《晨风》是一首女子怀人之诗,诗中“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这里晨风是一种鸟的名称。以鸟倦飞而知返起兴,来表达离人却忘归的担忧。杜甫“曾有决眦入归鸟”,很可能出自这里。还有冯延巳的《踏雀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当是从此翻出
于是又阅读了冯延巳的《踏雀枝》,无论从景色的描写,物向的选取,还是从人物情感方面的描写,都觉得非常动人。

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为了了解“蟋蟀伤局促”这句

学习诗经《唐风蟋蟀》,

这是一首劝人勤勉的诗,古代记时以候虫。通过蟋蟀入户,说明时间已是深秋。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诗人以蟋蟀在户而感岁暮,由时光流逝而有及时行乐之念头,但是转念又想,无已大康,不能太过分享受,得想到自己的职务和责任,自戒,因而职思其居和效法良士,“好乐无荒”警句,好乐事不误
由于《七月》里也有描述蟋蟀的句子,
于是又阅读了诗经《七月》,最长的国风,是豳风里的一首。一副瑰丽的农耕图。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七月鸣鴂,八月载绩”。其中的鸣鴂,又叫伯劳鸟。南梁武帝《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比喻常常相见却不得相近,“劳燕分飞”就是从此而来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上古时期利用五种候鸟不同迁徙时间来计历法,凤鸟飞来之时,恰少昊登基之时,玄鸟即燕子,春风来秋风走。伯赵是伯劳,夏至鸣,冬至止。青鸟,立春鸣,立夏止。丹鸟叫锦鸡,立秋鸣,立冬止

5.水边偶题
韩偓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这首主题,世间功名富贵,在无情岁月侵蚀下,全都不值一提

同类主题的诗文,

送隐者一绝
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无媒有出处:《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孔子在陈国断粮,从者病,子路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固,固守安守。斯,乃。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丘轲,孔子孟子。周召,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辅助成王,兼有美政

赏春,芳草
罗邺
芳草和烟暖更青,闭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家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白发唯公道,春风不世情

骤雨打新荷
宋,元好问
绿叶荫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蒙邑为庄周故里,所以称庄子为蒙邑先生

6.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中,作者对世间两类追求者予以嘲讽。一类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中 惜费者,另一类是求长生不老的人。

阅读诗经《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池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这也是“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05

帖子

9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1
地板
发表于 2016-5-14 19:53:13 | 只看该作者
随园诗话
这周几乎没怎么读书,刺激到自己的就是这句
年来诗价春潮长,一日春深一日高(随园句子)
想到自己紧张繁琐的生活,想想自己逐日老去的诗心,于是酸酸的照猫画虎写了一句:


诗兴年来秋水瘦,秋深一日一分寒(可可)
   

最后附上自己这周的两首练笔
   题图青杏
道旁苦李影伶仃,过尽千人足未停。
枝下枝头两相惜,同为酸涩一青青。
       访友居
翡翠镶珠文满墙,游人十里早闻香。
炊烟香底多蒿笋,陋室三间喜姓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05

帖子

9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1
板凳
发表于 2016-5-14 19:52:23 | 只看该作者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我属于跟读,楚宏老师前段时间几乎是每天更新,最近因为工作调动,改为一周一首,刚好我事情也多,也就放慢了节奏,抽闲整理资料,还原写诗背景,顺便满足自己的八卦心理。嘿嘿。。。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熟悉一下作者:
李颀少年时和李白有点像,家境富有,喜欢交游,结果把家底散光了。不过,李白觉得“千金散尽还复来”,照样在江湖上厮混;而李颀却痛改前非,刻苦读书,最后考取了进士。
李颀科举的结果和孟郊有点像,成绩很好,却只当了一个县尉。但是,孟郊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俸禄被取消一半;而李颀却好好做事,对得起这份工资,不想干的时候就主动隐退。
李颀在当官期间和王维有点像,都抱了皇家的大腿。王维靠的是玉真公主;而李颀结交的是张九龄的二儿子张垍,因为张垍是唐玄宗的驸马爷,娶的是宁亲公主。不过,似乎对他的仕途被起什么作用。
李颀在生活中和王昌龄有点像,喜欢交朋友。王昌龄交朋友,只是因为爱诗;而李颀交朋友,是因为爱音乐、爱画、爱书法。他还喜欢替人“画素描”,他诗中只要写到谁,就是谁最传神的素描。比如他赠书法家张旭的诗,说他“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还说他“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活脱脱画出了一个嗜酒的书圣。
左手持蟹螯,哈哈是不是想起那个风雅人士毕卓了。
李颀退隐后,和李白有点像,喜欢学道。李白结交的道士,尽管专家们说有名得很,我们其实一个都不认识;李颀不一样,他一不小心,认识了张果先生,就是张果老,八仙之一啊,并为他写了十分传神的一首诗。

    最后,李颀写诗,和李白还是有点像,都很狂。但是李白总是说自己狂,屡屡让全世界的读者吓一跳;而李颀总是说别人狂,写了一个又一个狷狂之士,让全世界的读者看到大唐士子的傲气。当然啦,喜欢跟狂人交朋友的,自己会是个啥样的人呢?
读过《古意》,知道李颀是一个写人物的顶级高手。
读过李颀的《送陈章甫》,陈章甫的故事很悲惨,他很有才学,不料应制科及第后,因没有登记户籍而不被录用。经上书力争,吏部才破例录用了他,这事还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他无意官事,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
读过李颀的《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等三首写音乐的诗,那是最早把音乐写的那么生动的,那么形象的诗。
李颀才高志大,然只做到县尉,他以自赏缓解不为世用的痛苦,以奇崛之物象表达对社会的抗议。他由己及彼,对独立特行、奇操异节的人物非常欣赏,在与他们亲密交往时,李颀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深刻理解他们的不幸。在与他们的寄赠酬答诗中,激情纵跃,兴会淋漓,既颂赞其卓行,又同情其遭遇,有时甚至有一种同病相怜的认同感。李颀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融进了自己的喜好与感情,他笔下的这些人物是自身情志的折射。

所以,李颀的笔底人物,是各色大唐志士的一个映像、是大唐文人们傲气傲骨的一个留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李颀能以诗描绘人物,能以诗表达音乐,也能不去边塞而写边塞诗,是唐朝诗人里面的大牛。

李颀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总共只有六首,但是他的名气,和高适、岑参等人是齐名的,为什么呢?

高适的边塞诗,是战地情怀、英雄悲歌,其代表作:燕歌行。我们已读过。

岑参的边塞诗,是雪山冰川、飞沙走石,其代表作:两歌一行。我们已全部读过。

李颀的边塞诗,是哀叹生命无常、命运无情,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边塞诗人,只是从边塞的角度写人生的绝望罢了。其代表作:古从军行。



好了,回到正题,读诗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李颀《古从军行》的贡献,在于把咏史诗与边塞诗合而为一了,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是借古讽今,以古喻今。
玄宗错误的开边政策,不仅影响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和睦,而且也使唐王朝在经济上变得头重脚轻,在国防上,变得外实内虚,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等一系列社会矛盾。

我们读李商隐的《韩碑》时,已经讲过相关的故事了,知道唐朝走向衰亡,和宦官有关;宦官的专权,和藩镇叛乱有关;而藩镇割据,和盲目开边有关。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这是对仗句式。白天和黄昏对比,上山放哨和傍河饮马对比。
“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三四句还是对仗句式,军人和公主对比,刁斗和琵琶的声音对比,视觉和心理的对比。对仗产生对比,产生张力,产生画面上的冲击力。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避开了“行人”、“公主”这些汉人转而关注胡雁胡儿,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在律绝的格式里,却保留着古风的顶针修辞。“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的。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
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战争,多么残酷,却又多么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05

帖子

9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1
沙发
发表于 2016-5-14 19:51:50 | 只看该作者
可可学习总结
很久不写作业了,自从发现以前写的“诗”(姑且称为诗吧)干巴巴后,我就不再刻意写什么东西了。为了克服这一毛病,在众多书籍资料中,我选择了阅读《红楼梦诗词》,《唐诗三百首》,了解《诗教》,《随园诗话》读了很久,虽然每天只读一节, 读过就忘,但还是在读。
先说说红楼诗词吧,这周读到《咏白海棠》
咏白海棠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探春这首诗也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咏白海棠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 “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有些尖刻的评论是不可取的
咏白海棠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 “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宝玉送黛玉的“顰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 晓风不散愁千点”,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其他人的诗亦与此同。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显示黛玉的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就是“绛珠仙子”,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黛玉的“风流别致”,构思新巧,潇洒通脱,宝钗的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而诗教就强调温柔敦厚,所以宝钗这首诗自然就夺魁了。

同是写白海棠,曹公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诗都是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际遇的,所以每首诗都是丰满的,有蕴藉的。这正好是我的缺陷,也算是对症下药了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1-11 03:43 , Processed in 0.1412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