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773

帖子

24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65
15#
发表于 2022-10-15 10:21:0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12讲作业
桃蹊19-品茶伊人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宋 周密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一)试译
初春里,蒙蒙细雨纷飞在江面上,残寒弥漫在江流水滨。蒹葭长出嫩芽,开始有了春意。空荡的杭州城雪后初晴,燕子回来还能找到它旧日的人家?我的梦魂欲渡苍茫江水飞往越中,却恐怕梦浅易醒,去路且被愁绪所遮挡。可叹光阴如同流水,夜来潮汐退去,月亮西挂。
极目眺望,唯见萋萋芳草,唯见天边树木、白鸥沙滩。 群山青色依旧,而人的头发已花白, 两相映照令人悲哀。 归飞的大雁追逐潮水而去,可笑我的心已疲倦,身却仍然漂泊在天涯。试问春风,你将先绿垂杨,还是先放梅花?

(二)简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上片写景。用铺叙手法,通过对战后杭城萧条景色的描写,魂牵梦萦想着越中友人。下片写情。极目眺望, 群山青色依旧,而人的头发已花白, 两相映照令人悲哀。 既感叹身世,也感叹时光流逝,唯有春风,能绿杨柳,给人予思念的慰籍;能绽放梅花,给人一丝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上一讲作业互评(我的作业在第7层,评第6层同学的作业)
高阳台 还乡有思
文\香荃
凉叶归秋,拂晨坠露,光阴一去如流。尝拾丹枫,卷间夹起闲愁。江南塞北淹留客,不觉中、岁月悠悠。算人生,花放枝头,翠拥层楼。
行囊曾入长安路,历春风冬雪,圆月银钩。直朴还乡,邀来闺蜜无羞。恨有朝暮催人老,怎可知、还遇沉浮。更何堪,砚涸笺荒,拖网渔舟。

伊人试评:
(一)试译:
秋深了,天气转凉,落叶带着晨露飘坠。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尝试着拾起漂亮的枫叶,卷着夹着,忽然间勾起些许闲愁。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江南塞北间往返逗留,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正当青春年华,才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聊得些许安慰。
曾经的我,独自来到长安,沐春风,也经雨雪,度过了多少个月圆月缺、思念家乡的日子。本次本色还乡,邀来闺蜜欢聚,了却梦乡心愿。遗憾的是岁月不饶人,当中还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苦辣辛酸。更何堪,南辕北辙的事没少干,经常事与愿违。

(二)解读和试评:
1、问好香荃同学!经系统检测,词作格律无误。
2、上片景起  。首拍,秋晨露重,落叶纷飞,时光飞逝。二拍,拾卷红叶,惹起闲愁。三拍,回首江南塞北羁旅人生。四拍,为上结,有小成就感。
下片写情。五拍,忆长安之路,诉说艰辛。六拍,质朴还乡,了却乡愁。七、八两拍写感悟,青春易老,沉浮难料,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3、这是一首悲秋乡愁之作。总体思路清晰,布局合理,拍与拍之间,上下片之间没有明显断裂。语言也比较美,且有蕴籍之感,值得我学习。
4、如果要挑些瑕疵的话,以下三点可以参考一下:
(1)二拍,此时人物进来,似乎早了些。进早了,铺叙的感觉就会少些。
(2)三拍、五拍都事回顾的镜头,如果都放到五拍来说,似乎比较理想。
(3)语言使用上再搭配方面再注意些。如起首的“拂晨坠露”,前面要有风的描写,就会更顺些。还有如“卷间”、“翠拥”语意不是太明确。可能是我孤陋,可以忽略。
伊人学浅,谬评莫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0

帖子

21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0
14#
发表于 2022-10-14 14:25: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桃蹊37—小小草

古典词研第十二讲作业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翻译: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凉意。托人传声给月亮,能否借镜子看一下如此美景。神谷中的鱼龙凄凄长鸣不绝,倒影在水面的星辰随波摇动,海面的水气弥漫,黑夜漫长。远望紫金山,那上面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那万里的景象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三神山处,仿佛群仙都在笑我,邀我同游。挥挥手,乘着凤羽为装饰的车子,由鸾鸟驾驶的车辆扬长而去。

赏析:
词人面对如此雄伟大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在外的直觉,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高阳台》
《高阳台》秋愁
山谷幽兰
霞彩横流,波光摇漾。石阶落叶残黄。月影窥窗,风吹两袖微凉。草间蟋蟀争秋语。望檐空,燕别添伤。到而今,临近重阳,何日归乡。
经年已被沧桑染,忆红尘往事。独剩柔肠。试问花前,不知菊为谁香。何需借酒将人醉,醒来时,更是迷茫。转金波,一半相思,一半清霜。
问好山谷幽兰老师。作品的几处句号不恰当。可能是随意了。

读解:
霞光流淌,水波摇曳,石阶上散落着几片泛黄的叶子。月亮挂在窗前,微风吹过,顿觉丝丝凉意。草丛间,几处虫鸣声此起彼伏。燕子早已离开巢穴,望着空空的房檐,更增添了些许伤感之情。唉,又是临近重阳了,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啊。
在外漂泊,一年年的,早已染上了沧桑的印记,回忆往事,如过往云烟皆消散,唯独剩下的是寸寸柔肠。独自立在花前,问一声,菊花,你阵阵清香又是为谁而发?人啊,何需借酒浇愁,自古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你可知,酒醒后,会更加迷茫的呀。不知不觉,月光西沉,惨淡的月色,一半相思,一半清霜。

点评:词作采用上景下情写作手法。上片的景物描写咋感觉太多了呢,视觉移动的也比较频繁,而且里外景来回穿插,感觉这条线起伏较大,给我一种多且乱的感觉。而且首两句有点暖色调,与秋愁不太相谐的感觉。

下片入情。独剩柔肠句,这里下了结论,是不是有点过早呢?试问花前这句意思能懂,宾语是后面的菊花,但总感觉这里怪怪的。结句,挺喜欢的。
点评纯是个见,不当处望幽兰老师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8
13#
发表于 2022-10-14 13:58:4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37-山谷幽兰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 〔宋代〕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翻译:雨后的彩虹在天边,使得秋天的天气更加的清明,绣眉的山被染的像穿上绿色的衣服。桂树浓密,谁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万里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映美酒上?
年少的我朋友相随,夜晚的凉风吹在幽径,饶进张园的森林中,举起金荷杯畅饮欢笑,虽然离家万里,难得能一起把酒言欢,老夫一生闯南闯北,最是喜欢临风听曲。孙郎微笑,坐下吹出更加悠扬的笛声。
简析:从远景写起,赏月、游园、狂饮、在回忆一生的豪放气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桃蹊组31~慧眼
高阳台   秋夜不眠

桥影流虹,蟾光若雪,堪堪已近宵深。绪乱难平,窗前良久沉吟。痴言更与何人说,倩清风、寄语青禽。感韶光,递减情怀,泪滴罗衾。
东方渐白烟云散,见潮生浪涌,月淡星沉。往事随风,人生错过无寻。青山隔断重逢路,镇无聊、闲弄琴音。露初凝,打湿疏帘,又被寒侵。
慧眼学友你好,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见谅。起首两个四字句,宜对仗。桥影流虹,蟾光若雪,对仗工整。第三句堪堪已近宵深。与前两句连贯紧密;第四五句绪乱难平,窗前良久沉吟。渐渐宵深未眠的原因,有四五句展开说明,;第六句痴言更与何人说,意思与第五句意思重了;第七句倩清风、寄语青禽。倩清风,倩在斟酌一下,前面何人说,后面寄语青禽。
第八九十句感韶光,递减情怀,泪滴罗衾。上片结句很好。但是前面绪乱难平接沉吟、痴言、寄语,没有层次,唯感一点,情略欠根基,后面的结句虽好,感觉也苍白了些。下片起句与上片衔接自然。下片东方渐白烟云散,上片蟾光若雪,下片烟云散;第二句有领字,潮生浪涌,上片没铺垫;闲弄琴音。刚天明有这句感觉不妥,露初凝,可再斟酌,从下片来看已是天明,上片结句泪滴罗衾。下片又被寒侵。弱了。整首词写得挺好了,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6

帖子

190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8
12#
发表于 2022-10-14 10:3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荃 于 2022-10-17 11:52 编辑

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17-香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url=]踏莎行 春暮 (北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馀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译文:
春天将要过去,黄莺的啼声渐渐稀少不闻,落英缤纷,枝头留下小小的青梅。画堂外人儿静静地伫立在濛濛细雨中,一面屏风半掩着厅堂,旁边有余香袅袅飘出。当年私下的约定沉寂无声,只有离情别绪,音讯杳杳。菱花镜上落满灰尘,自己也懒得照镜子了。唯有孤独地倚靠着阑干伤心不已,心中的话无人诉说。天空黯然无光,连着茫茫无际的芳草。
简析:
描写闺中的女子在暮春时候,在茫茫细雨中倚着阑干,默默地思念、盼望离人归来。想着密约,看着现实,无尽的失落与伤心,春的归去,莺声的消失,更勾起心中的离情与思念,任凭菱花镜罗曼灰尘都懒得照。情景交融,景语皆情语。细腻感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对菊
桃蹊—芦江
仙影摇风,琼姿映日,东篱喜试新装。紫蕊红丝,娉婷尽揽秋光。寒池已碎娇荷梦,但枝头、笑傲严霜。任西风、卷玉摧金,惟悴芬芳。
心中萦绕坡前事,仰贞心瘦骨,堪有担当。陶令情怀,俱入屈子文章。别时似有千千语,盼相逢、还是初妆。惜华年、花绽缤纷,人老斜阳。
读解:
菊花如仙子般的倩影在风中摇摆,美好的姿态沐浴着阳光,东篱边又是一季新的菊丛。紫色的花蕊,红色的丝瓣,娉娉婷婷包揽了秋天所有的风光。荷池生寒,荷花已残,但是枝头上傲然对寒凉的霜天,任凭秋风摧百花,卷黄叶,令群芳憔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仰慕陶令的情怀,屈子的文章。盼到了相逢之时,菊花还是当初的样子。珍惜美好的年华吧,花儿依旧美丽绽放,人却已然老如夕阳。
学评:
一首咏菊抒怀的词作。上片写景,以荷梦的碎反衬菊的盛开美好。东篱试新妆,又用了拟人手法,手法娴熟,赞!上片的不足之处:但枝头句,菊花并不在树枝上,用“枝头”不妥。
下片写情,过片承上片的景(坡前事),与前衔接尚紧密。想起来爱菊的陶令,用典恰当。
煞尾情结,对偶,词尽意不尽,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问好芦江老师,所评不当之处请见谅,并复评老师指正赐教!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3

帖子

12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0
11#
发表于 2022-10-13 20:11:37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20-风与雪
一.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解析: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为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湖,但心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他“泛扁舟吴楚”,吴楚古迹仍旧引发起他无限怀古伤今之意。“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秦关”,即北国失地。那淼淼的烟波仍不能消除词人对秦关的向往,因壮怀激烈,他至老仍旧不忘收复失地,不甘断送壮志,故闲散的隐居生活使他深感流年虚度。这首词上片怀旧,慷慨悲壮;下片写今,沉痛深婉。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字里行间充分地流露出来,感人至深。 爱国之情在陆游这篇作品里频有表述,且多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而当词人晚年赋闲乡里,鬓白体衰之后回忆往事,更加悲恸万分,却又因无力回天,只落得无奈叹息。

二.
高阳台·重阳感怀
文/婳兮紫若
老树惊风,长茵减翠,疏篱开遍花黄。久立高楼,罗衣不耐寒凉。疫情阻断归乡路,奈今朝、只影斜阳。望眸穿,远水遥山,一片苍茫。
昔年九日亲朋聚,对丛丛秀菊,醉咏诗章。笑语欢歌,时时飞出兰堂。何时解得千城锁,扯轻帆、横渡沧浪。暮云深,自捻茱萸,叹息长长。
风与雪拙评:
阿紫这首词写当下因疫情严重,人们不能随意出门。连重阳节只能一个人望乡思念,活生生的生活写照。
不话痨了,还是鸡蛋里挑骨头吧:
疏篱开遍花黄(开遍,与惊、减有点相违,虽说季节上是菊花正盛,从心情上来说,即使菊花多而艳,但我觉得菊花也是“寂寞独自开”,与后面无人头戴相扣。如果说“疏篱寂寂花黄”呢)
望眸穿,远水遥山,一片苍茫。(望眸穿,这个词个人觉得不理想,虽说是望乡关,可以用个更好的词,后面的“远水遥山”,其实我觉得用具体的词来说,显得不笼统,“浮云缥缈,野水苍茫”。
昔年九日亲朋聚,(这个九日,标题上已经说了,是重阳节,所以这里不妨换个“此刻",以对应现在的你的心情。
时时飞出兰堂。(兰堂,是室内,对秀菊赋诗,应在室外(南墙)。
何时解得千城锁,扯轻帆、横渡沧浪。(扯,虽有挂帆远行之意,个人觉得还是已在路上更,一帆轻。
为了凑评语字数,加了点自己的词,是评词的禁忌,好在阿紫是熟悉的人,不会生气,我才敢乱评乱说。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4

帖子

12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0
10#
发表于 2022-10-13 18:55:48 | 只看该作者
桃蹊组31~慧眼

一、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从词前小序可知,是作者见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从词前小序可知,是作者见洪汝冲落叶词感示之作。这首词作于1901年,珍妃死亡的第二年,作者时任礼部侍郎。以第三者的身份感慨光绪帝珍妃的悲剧,抒发出光绪帝心中郁结的哀伤。流露出光绪对推坠井下死去的珍妃蕴含无限的怜爱之情,是首深探心曲之辞。这首词用虚实相映合的写作手法,情景交融,把咏物和抒情完美结合。同时运用典故,丰富了词的容量。

第一意群:鸣蝉、颓墄、落叶、飘蓬。实景描写,环境渲染。寒蝉鸣叫于毁坏的宫殿台阶之中,悲声哀景,映衬出劫后宫苑的荒凉景象。树叶纷纷坠飞,有如蝴蝶飞舞,剩下满目空枝。蝴蝶本与春风为伴,而在使生命凋零的秋风中,只有萎落、飘亡。肃杀的气氛,美丽的形象,既切落叶词题,其中又隐现着珍妃的影子。
第二意群:虚笔描写,由落叶联想到珍妃如离魂。在光绪眼中,死去的珍妃有如一片离魂似的落叶,当年共处的往事昔情,历历难以忘怀,楼空人去,恍然如梦,在斜阳冉冉之中,如梦的往事旧情摇漾不已,隐约而又迷茫。
第三意群:运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实笔回忆当年与珍妃相爱情景,表达了光绪与珍妃两情眷好之情境。禁花,即宫禁中的花,代指珍妃,憔悴年年,暗示珍妃为西太后所忌,心境极为抑郁。
第四意群:借用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的《落叶寒蝉曲》,虚笔回扣第一意群的起拍,反映出光绪帝思念珍妃的凄凉心情。寒信,寒冷的信息,指秋风。神宫,指光绪所居的宫殿。三句写秋风劲急,落叶纷坠,簌簌有声,如同凄凉的音乐。
第五意群:用巢鸾虚笔来暗喻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悲剧。委婉道出珍妃被推坠宫井事。光绪帝本想与珍妃相爱终老,却哪知无此缘分,原因在金井飞霜,隐约吐露了西太后的残酷无情,逼珍妃坠井的惨痛情事,从此被迫割断了与珍妃的缠绵情缘。
第六意群:实笔描写落叶在旋风中飘扬如同起舞,暗写光绪回忆与珍妃的歌吟生活,而这一切都成为永难返回的过去,追寻根源,不由感叹无端的恩怨造成了多少人间憾恨。
第七意群:借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意,切合秋深落叶题旨,同时更包含着《湘夫人》一诗中所抒写的人天悠隔的痛苦,那如梦、如云、如彩云、如落叶,如昙花的一现,那令人空惘、惆怅的幻灭之感,那浩茫难平的情思,正象那洞庭湖水一样。孟郊《湘弦怨》诗:“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这里作者把广阔的洞庭湖水、人天永隔的幽怨,与繁声促节的湘弦音声组合在一起,融化为一曲绵绵不尽的流恨,阴阴天宇,沉沉夜色,形象地染绘出一幅色彩阴暗的画面。
第八意群:借用宋玉《九辩》中草木摇落而变衰之意,表达出光绪帝对爱情的聚散和悲欢的深悲巨痛。摇落二字,总结全词,揭破题旨。刻骨铭心,时刻难忘,那哀伤就如空山杜鹃不停止地泣血哀啼,吐诉不尽内心郁结蕴藏于胸。

二、桃蹊08—风起的地方

雁影参差,虫声断续,金风醉了寒花。淡紫轻黄,篱边看取云斜,满城风雨重阳近,更几回、瘦损瑶葩。欲登高、水复山重,不见桑麻。

阶前愁杀延龄药,渐风摧木叶,数点昏鸦。撩乱情思,就中滋味堪嗟。霜凝素月关山冷,却这般、各自天涯。问蛮笺、解佩何人,为甚鸣笳。

赏析:问好学长!在雁影参差、秋虫断续中,金凤催开了菊花。淡紫轻黄的纤姿,在篱边看取斜云。满城风雨中逼近了重阳节,更几回,消瘦了菊花。欲登高,山长水复,不见家乡的桑麻。
在渐变的西风中,在渐稀疏的昏鸦声中,阶前的菊花的衰败使人忧愁,这情景扰乱了情思,滋味堪叹。素月凝霜关山冷,却这般,各自天涯。问蛮笺,何人解佩,为谁鸣笳。
这是一首托物抒发相思的不错的词作。主旨明晰,语言流畅清丽。
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渐领数点昏鸦有点牵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64

帖子

27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3
9#
发表于 2022-10-13 17:55:55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班第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组09—清风秋月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     荷花
刘光祖       宋代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译文:傍晚的清风消除暑热,小池塘里荷叶静静挺立。我从胡床上酒后醒来,在池塘边散步徘徊。微风吹来荷叶清香,水草晃动,看见荷叶下鱼儿游动。眼前荷秆空空地举着它的叶片,而那冰清玉洁的荷花已难睹其面。愁啊,荷花已经如此这般模样,怎堪化妆对镜去照容颜。夜深人静,月亮在充满凉意的空中穿行,犹如凄凉幽幻的梦境。这情景谁会理解,谁会同情?记得临江手扶栏杆眺望的情景,江南湖面千顷,全是荷花的一片浓红。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词。上片写暑天晚凉酒醒,在池塘边所看到的凋谢之荷。作者是南宋中期立朝敢言、疾恶如仇的名臣,曾因作文讥讽权奸韩侂胄而被夺职谪居房州,直到韩氏败亡、党禁解除后才得起复。此词可能就是贬谪期间所作,它借败荷抒怀,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幽愤的情怀。本篇是刘光祖诗词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成就。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高阳台 集美财经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有怀
桃蹊19-品茶伊人
十月榕城,天清气爽,金风玉露重逢。醉美西湖,骋怀尽展芳容。觥筹交错珠光闪,尽余杯、弭忘穷通。籍银缸,仔细端祥,恐梦游中。
八闽学子神仙会,忆财经岁月,手足情同。四十年来,浔江积愫醇浓。青春足迹堪回首,惜晚晴、淡荡心胸。向崦嵫,种菊南山,行止由衷。

赏读:秋高气爽的季节,同学们重聚在福州城。美丽的西湖,像当年一样景色秀美。见到老同学,大家都抛开这些年生活中的烦恼,尽情举杯,开怀畅饮。端着酒杯,面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梦中吗?
想当年,同学们都来自省里各个地方,但我们情同手足。四十年过去,我们的感情越积越浓。走过的青春岁月都是美好,回忆过往珍惜当下,没有可以遗憾的。未来的日子,真向往陶渊明那样种菊南山的生活,干自己喜欢的事。

清风试评,个人理解,解读有误的地方品茶伊人老师包涵。
词作是首感怀词,描写同学聚会的现实题材,真的祝贺,赞一个。起拍景起,好天气好心情,乐境乐情。惜乎四字句未对仗,金风玉露同前面天清气爽意近,同后面重逢不搭,和谁重逢?继拍又是铺景,前面重逢突兀的出现,这里又回到景致,何不开始进入正题重要人物出场?三拍觥筹交错出现的突兀,前面缺铺垫。
下片的青春足迹这一拍,感觉前面跟后面的句读句断了,堪回首、惜晚晴、心胸之间意脉不顺畅。结拍的向崦嵫跟整首词格调不搭,日落总是会让人感觉低沉、颓废,
地名如果不是很有名或者通识最好能注释,比如西湖、浔江,福州有个西湖?看词意不可能是杭州那个吧?两广有个浔江,福州或者厦门有个浔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3

帖子

12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82
8#
发表于 2022-10-13 14:2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凝嫣 于 2022-10-13 14:25 编辑

第一题: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菊花的在枝头透着清晓的寒意,人生不要轻易放下酒杯,要一醉方休。在雨中吹着笛子,在醉里反戴着帽子插上菊花。身体健康,好好吃饭。看着美女听着歌板享受欢乐。黄花映着白发,任凭旁人冷眼相观。

试评:
高阳台
文/心羽
篱菊初开,丛芜渐老,枫红次第山头。水掩沉香,不觉又已商秋。残霞摇曳金波转,纵凝望,念也难留。只年年,叶坠浔边,空落清愁。
从前十里怡然地,正寒烟撩掠,霜冷汀州。昔日情怀,万千美景皆休。此间纵有贞心在,奈青葱,早已如流。待风来,唯见飞英,唯剩离舟。
译文:菊花初开,杂草渐老,枫树在山头依次的也红了。水掩沉香,不觉又已经秋天。倒影的残霞在水中摇曳不停的流转,即使想让他停也停不下来。唯一年年,叶落水边,没有落清愁。
从前十里安闲地,现在正是寒烟缭绕,霜冷汀州。昨日的情怀,万千美景都没有了。里面即使有留恋的心在,无奈青葱没有了。等风来,只看见飞花,只剩下离去的小舟。

试评:试评:首拍六子句和前面意象没有变化,前面是视觉,后面或是听觉会更好看。下一句“掩”没懂,怎么掩?和后面已商秋,联系不紧密。下片从前和昔日意重,最后一拍回到现实,待风来是看不见飞花的,上片只提到菊花,菊花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冷风中。还有离舟是离去的小船,离去的小船是看不见。(离舟是作者自比吗?)
水平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5

帖子

18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4
7#
发表于 2022-10-13 11:2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悠悠 于 2022-10-13 11:23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28云悠
1.阅读一首词简析:
高阳台 寄题荪壁山房
宋 · 李彭老
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尽萧闲,浴研临池,滴露研朱。
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冰弦玉麈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

李彭老 [lǐ péng lǎo]李彭老(约公元1258年前后在世)字商隐(词综作字周隐,此从绝妙好词),号筼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佑末前后在世。
赏析:像笋一样的石壁高耸入云,风声似篁管在傍晚吹奏。在绿林高处有一处幽居,白云似书签隐隐约约,仿佛一点人间的风尘一点也未沾染。杜鹃在绿色深掩的门外啼鸣,床上堆放着一些宝晋时期的书法作品。每日潇洒闲适,在池边临摹碑帖,用露水调朱墨。
以前曾经题写桃花扇,笔上都沾染着香霏色。满满都是西湖边的春意。松菊依然如旧,故地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住所。琴和玉拂尘仍是风流韵致,更有秋兰香熏染的衣服。窗外明亮,小字如珠,似乎重新见到了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真迹。  这首词先写荪壁山房坐落于山谷幽处,白云相伴,绿色沁人心脾,了无纤尘。然后外景移入内景。进而联想到每日潇洒闲适的生活。终日与松菊做伴,与琴书为友,是隐士的风流状态。这种状态是作者希望得到的,满满的羡慕。词句婉约清丽,情景相融,今昔对比,生活场景细细勾描。有对偶,句读,押平声韵,韵字疏淡,生情恬适。
2,互评

高阳台 四季歌
桃溪 12 文竹
千树桃红,万枝杏艳,林中翠鸟卿卿。春雨酥酥,纤纤小草轻盈。横塘十里清波荡,水芙蓉、玉立娉婷。夏阴浓,萤聚星光,蛙噪嚣声。
秋风阵阵芸香送,有蝉鸣高树,归雁人形。遍地红枫,感忽些许幽情。百花凋谢梅英绽,傲酷寒、玉洁冰清。待明朝,时序轮回,万象重生。


云悠评:春夏秋冬,四季均分。前面分述,尾拍总结。第二拍春雨,纤纤小草感觉应该和起拍换一下位置会更好。夏季取景还可以。芸香用作秋天的物象不明显,冬季梅作物象,也可以。整首物象过多,植物,动物,白天,夜晚,显得杂乱无章,词中连着几个叠词,紧密又无规律,反倒不美。通篇看来,直陈铺排,有点像流水账,感觉缺少韵味。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8

帖子

16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6
6#
发表于 2022-10-12 17:28:08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18芦江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3.简析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作业二:
互评
2  填一首【高阳台】重阳感吟
安然
梦里摇波,指间漾月,重阳又透窗纱。金菊舒芳,香魂散味清嘉。柔丝长长千千缕,那一丝、绾得年华。最忧那、霜落枝头,各尽天涯。
浮生诸事随流水,看长天过雁,旷野蒹葭。白发青山,可怜相对残霞。梦里常有盈盈泪,忆双亲、心系乡家。怕回眸、老树寒楼,篱外黄花。

芦江学评:
本词起拍,“梦里摇波,指间漾月,重阳又透窗纱”两个四字对,对仗工整。是写梦里摇动着小舟在清波上游玩,指间荡漾着月亮的幽光。重阳季节的凉风透过窗纱。但我想这两句四字对,不是重阳节气的景语。因为梦里摇波,指间漾月。一年四季都行。后六字赋笔,重阳又透窗纱,此句不通。重阳是一个节日怎么能透过窗纱呢?于罗辑不合。还是蛩声又透窗纱合适些。
次拍“金菊舒芳,香魂散味清嘉”从字面上解释为,金菊舒展着芳容,香魂飘散,细闻味道很好。金菊舒芳甚好,切重阳之景,但香魂散味清嘉,香魂意味着花儿已谢了,化作芳魂在空气中散发清清香味。此句转得太快,重阳正是菊花斗艳之际,怎么突然就谢了?至少这拍第二句还宜继续喧染菊花美艳。为下拍柔条不绾年华作反衬。三拍“柔丝长长千千缕,那一缕、绾得年华”柔丝是指柳丝吧,又长又多的柔丝,那一缕能留住年华呢!上片结拍“最忧那霜落枝头、各尽天涯”最忧虑那天寒霜染枝头,各自落尽天涯。
換头,首拍“浮生诸事随流水,看长天过雁,旷野蒹葭”平生许多事情隨着流水过去了,看见长天飞过雁阵,旷野里的芦与荻,随着节气变换着。次拍“白发青山,可怜相对残霞。”感叹白发对着青山,看霞红霞残。三拍“梦里常有泪盈盈,忆双亲,心系乡家。”上阕首拍有梦里,这里又出现梦里重字了,忆双亲,心系乡家。乡即故乡,家即老家。意义同。保留一个家(韵)乡以其它字替代,可以扩大张力。结拍“怕回眸、老树寒楼,篱外黄花”以景结有回味,只惜上阕有金菊下阕又有黄花意思犯复了。必删其一。

简评:
这是一首重阳怀人之作。通过金菊,柔丝,雁阵,蒹葭,……等意象描述,表迖了青山不老,人生易老。柔丝难绾年华之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古今在外游子思乡之情。情何以堪!全词立意清楚。不足在取景时要选用合理意象,为已所用。建议,把下片中的雁,蒹葭等意群移到上片,把梦里摇波,指间漾月美好生活画面移入下片,以加深对故乡思念之情。也符合上景下情写作方法。使文脉更加清淅。个别无必要重字不用。在遣字造句上还有上升空间。我的点评仅供你参考!咱们在老师指导下,共同提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5 08:42 , Processed in 0.1412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