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二(唐·杜甫)
引用典故:杜酒 张梨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结合这个说说用典,顺带分析下吧。这个题目有两首,另一个是七言。杜甫经常在颈联做足文章啊,他非常注重颈联,解析一下。首联起句,说老张这个人啊经常见,显然是比较熟悉了。之就是这个。首联下句是写老张邀请他吃晚饭,很简单哈,解析也容易。颔联,有点特别了,你们觉得这个颔联是怎么来的?鳣,这个应该是古人家里养的一种鱼,这里可能指鲤鱼的可能性大。发,bo。这个不是出发的发,也不是发钱的发,是个拟声词,就是鱼在水面吹泡泡的声音。一大群锦鲤在水面吹,大家都见过,就是这个声音,鱼很多。颔联,上句写天晴,下句写春草。这都是借,借天晴,春草来表示现在心情好。鳣发发和鹿呦呦,都是有伴的意思,有同伴。鹿这个就是借用小雅鹿鸣,鳣发发,这个也是古人句子:鳣鲔发发。葭萯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朼。这两句就是从首联,晚兴留来的。鹿鸣有宴请嘉宾的意思,同时, 鳣发发,说明鱼很多,结伴而游。鹿呦呦也是这个意思,结伴。所以老杜很善于藏啊,句中藏字,字中藏意。下面说颈联,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我们说用典如盐入水,能尝到味道,不能看见盐,老杜这就很巧妙啊。他说,杜酒偏劳劝,双关。一是说酒,杜康酒,这里泛指酒了,二是说他自己喝酒劳主人劝,这就很自然。我们说大匠运斤,不着痕迹。如果换成竹酒也行,也是酒,但是就突兀了,与后面偏也不合。这就是我们和老杜的区别,他用典总能找到噱头,让典故融入自然。后面张梨也是这个用法,主人姓张,也有噱头了。适当的运用典故,能让句子更活分,更充实,更含蓄。但是用典呢,要找一个相似性,找一个契合点,简单说就是找个噱头,明的暗的都行。主要是借这首说说用典。尾联说山路险,不发愁。这是怎么说呢?险还不发愁,首先险是肯定险。他这里不发愁,古来很多争议。有的说是喝多了,但是反对的人说,如果只是说喝多了,那就不符合老杜思维了,喝多了,就有点浅了解读的。我估摸着是两层意思,一是他经常来,起句也说了。二是形容衬托高兴兴奋的心情,我们去别人家喝酒,出门人家也说注意路上哈,我们也会说没事,放心吧。这是一个衬托语,应该表示喝的很痛快,主客尽欢。主要是衬托作用,这个可以保留自己理解哈。主要是借这个说说典故的用法,最简单的用法就是找个噱头,找个契合点。我看群里发的那些诗,典故用的生硬,所以唠叨几句。
另外,绝句要看李白的,这是谪仙人唯一能让我们学他的地方,李白绝句太高了,唯王昌龄和杜牧差可比肩。自古以来,绝句多靠奇险胜,奇险没什么不好,但是过于求巧就违背诗的意义了,看李白,王昌龄,杜牧,刘禹锡这些人,以意控制起伏,而不是以奇巧的文字控制起伏,这是正道。追求奇巧的,其实是才力和笔力不足,巧要巧的自然。那例子有的是,杜牧赤壁那个,李白那个送行的,今天还看了咱们,李白的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追求奇没错,不要过于险。险的意思就是,这个奇不贴切了,你还得继续追,追求奇语。不要太险就行,这也是需要锻炼。我们自然不能个谪仙人比才气,有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点奇语,增加诗的起伏效果。一般来说,奇险的句子都是比喻。比喻的巧妙新奇,就是奇语。险呢,就是说有巧妙成分,但是不是很贴切。比如,你说悬崖上的猿猴,这很自然,也奇妙,因为它就是经常去那个地方。如果你说一头牛在悬崖上,这个就险了,不稳当。虽然牛也可能去,应该说是,不完全贴切的比喻,既然比喻,都还是有相似点的。完全靠这点小聪明来控制起伏,就险了。不过很多初学者很追求这个。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非常好,李白这手笔把握的极其准确。浮云游子意,借浮云说朋友,浮云总是来来去去,走一段,折一段,恋恋不舍之状态,如游子不舍而又不得不离开。落日也是,将要落下的时候,沉沉浮浮,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去。所以借,要借的准,想吃螃蟹,有醋了,去借螃蟹,如果借两个茄子回来就不行了,蘸醋也不对味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