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9| 128
|
古典诗十四期五律第七讲冬组作业贴: |
| ||
点评
补充一点:颔联还有一个亮点,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咏物,赞!作为初学者已经不错拉,加油
总体来说,布局初见模样,赞!继续加油
尾联:七句不符合基本常识,即使想象,个人认为,也要符合基本常识。八句的合,应该点出全诗主旨,个人认为,不符合通常人们普遍认可的“腊梅”物象的内涵,个见哈
颈联入情,有流水的味道,不错,只是,律诗颈联对仗要求比较严格,再酌
颔联三句写其姿态,四句写其香味。二、四句都从嗅觉角度写,建议第二句换个角度
问好明月,首联点明地点,从嗅觉方面概括描写腊梅,第二句的“独气清”再炼。
不好意思,早晨手机操作,输入有问题哈。
问好明月,首联点明地点,从嗅觉方面概括描写腊梅,第二句再炼。
腊梅与首句深山里
| ||
点评
尾联转的意再考虑一下吧,改改,应该可以成为一首不错的诗
整体还是不错,起承衔接不错,中二联有变化,符合作业要求,加油!
尾联:烟霞物外,表达超然物外吧?那么,考虑一下,前面的摹物,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竹的这个品性吗?
尾联,七转八合,要注意全诗立意的统一性
颈联:不好意思哈,初看化用了,细看,写竹的作用呢。五句写竹子可以作书简,六句写其可以作钓竿。“移日”再酌
颈联:化用了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中诗句: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颔联:对仗不错,“倍心宽”再炼
颔联:具体写竹的品质,个人认为,咏物诗五律,颔联宜继续抓住特点,围绕立意摹物,不宜入情过早,尽量用描写或者记叙表达方式,不宜议论抒情
| ||
| ||
点评
整体来说,不错啦,起承衔接紧密,中二联有变化,符合作业要求,尾联的“醉”再酌,继续加油,楼心棒棒哒
尾联:第八句“醉”是个败笔,与前面没有关联,使气脉直转急下,前面的铺垫功亏一篑
尾联,七转八合。“谙此节”,此节,我理解应该是前六句摹物所表现出来的“节”,那么,这个“节”究竟是什么?应该第八句点明
颈联:写其品质,平直的君子,谦虚的栋梁。六句改,“谦虚”和“栋梁”没有关联吧?能作栋梁,是因为其坚硬
颔联:第三句,风敲竹叶,有一种声音在,建议第四句从嗅觉或者视觉角度写,以达到变化
颔联,注意从不同角度写了,赞!缺点是第四句,第三句写竹叶,叶为实,第四句,写其作用,可以作笛子,为虚,个人认为,这样两个角度写,有失平衡,建议四句再酌
首联:概括竹的外形及颜色,以及生长环境。抓住了特点,不错。唯“长”可炼,因为竹子是以高见奇吧?个见哈,说的不对的话,再交流
问好楼心,全诗布局合理,诗家语让人眼前一亮,赞!只是尾句“醉”立意与前面的摹物不符,个见,说错勿怪哈
| ||
| ||
| ||
点评
“白雪”指自然界的雪,还是代指白头人呢?立意不是很明确。整首诗如果写“寻梅”来看,还可以,尾联点明主旨明确些会更好,继续加油!
尾联:七句“并影”,指以前一起看梅花的人吗?如果是,那么来的突然了,前面没有铺垫。尾联“青丝”指什么?一般指年轻女子吧?作为读者,体会不出其和梅花的关系,“白雪”为何“妒”呢?“白雪”又是指什么呢
单看颈联,流水对,不错,赞!
颈联:叙事,完全脱离咏物了,再酌
颔联:既然是咏物诗,颔联一般抓住特点,围绕立意摹物。不宜入情过早。诗家语不错,赞!
题目“寻梅”,隐藏的主语是“我”,不合咏物诗的作业要求哈
问好莫默,咏物诗,当以所咏之物为主体,题目不和要求,直接“咏梅”即可。
建议首联再酌,尤其是第一句,换个方式表达,比如“寂驻溪桥畔,春来发几枝”,这样主体就是“梅”了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3 11:29 , Processed in 0.1246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