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隐雾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23初级班第12讲绕梁组作业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40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4
23#
发表于 2023-8-29 04:19:0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二十三词班第十二讲作业
绕梁/兔狼
巜一剪梅》
屋里长灯染帐梢,月照梧桐,月照深宵。
扇底秋风渗寂寥,心事萧条,世事萧条。
一帘旧梦愿全消,情也迢迢,恨也迢迢。
从今四海纵逍遥,晨赏花娇,暮赏江潮。

点评

屋里个人觉得缺点词味,室内如何。其他都很不错!  发表于 2023-8-30 15:26
问好兔狼同学,整首词用词雅丽,虚词相依,情景相融,衔接紧密,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23-8-30 15: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22#
发表于 2023-8-28 21:55:3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二十三期第十二讲作业:

一剪梅·夜思
文/夜
孤影灯前酒独斟,月在沉沉,绪也沉沉。
题来小字湿衣襟,旧景难寻,旧梦难寻。

翻捡曾经坐竹林,你抚瑶琴,我醉瑶琴。
盼期雁字到如今,不是君音,只候君音

点评

问好学友。一般来说是“物是人非”,旧景难寻一说不太成立。当然您也可以反驳我说和以前的景就是不一样了。“盼期”有的拗口,盼和期本是一个意思,建议改“心期”。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3-8-29 16: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1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0
21#
发表于 2023-8-28 21: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壑松 于 2023-8-28 21:52 编辑

古典词23期初级班第十二讲作业
绕梁组——08踏月

一剪梅·懒起梳妆拭泪痕
懒起梳妆拭泪痕,昼掩重门,终日消魂。凭栏独自对金樽,醒也昏昏,醉也昏昏。
莫若当初不识君,难系青丝,徒惹红尘。回眸轻叹又凉秋、叶落纷纷,雨落纷纷。

点评

问好踏月学友。“掩重门”是把门关着,要不就是把自己关在室内,要不就是关好门后出去了。后面“凭栏”是从室内观看室外的角度。所以这两词最好不同时出现。其他还好,比较通顺的一首小词。  发表于 2023-8-29 16: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369

帖子

58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84
20#
发表于 2023-8-28 16:21:5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第12讲绕梁18-倾城作业:一,平时读词仔细琢磨结句的方法。
正在进行中。。。
二,填词一阙《一剪梅》题目用韵不限




一剪梅.如是
绕梁倾城
梅影横窗动月波。一梦缠绵,几度蹉跎。棋枰未扫满香尘,君在南关,我在南柯。
恣意寒风图甚么。翻乱鱼书,吹瘦青罗。晨昏白堕浅还深,醒又如何,醉又如何。

点评

虽然此作写的就是相思,此心境难免的消沉,但是结句在这消沉中拔不出来,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当然写词的目的是抒情,情深情浅本都无可厚非。说是不足纯属个见,作者完全可以忽视。  发表于 2023-8-29 15:52
问好倾城老师。全词无相思一词,然尽是相思之意。借梦一说,抒发内心缠绵不尽之意。用典雅的词风表达出来真挚的情感,写得很有感染力。欣赏并点赞!个人观点的不足之处,结句流于消沉。虽然此作写的就是  发表于 2023-8-29 15:3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19#
发表于 2023-8-28 14:1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西 于 2023-8-28 22:17 编辑

古典词23初级班第12讲绕梁组作业
一剪梅·秋绪
文/绕梁26-小西
黄叶萧萧雨织秋,烟漫群山,雾锁重楼。层林渐暗近黄昏,雁去天涯,啼落心头。
一任韶华似水流,独自凭栏,思绪悠悠。沧桑历尽泯豪情,往事如风,吹彻双眸。

点评

小西同学你好,本词格律正确,意脉清楚,层次分明,不错的一首小令,学习了。个别字词还可以更好一些,比如啼落、吹彻等。作为作业很不错了。  发表于 2023-8-29 12:4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7

帖子

8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44
18#
发表于 2023-8-28 11:01:0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二十三班第一十二讲绕梁组作业贴
绕梁春美
一剪梅
杨柳青青绿意头,凉爽宜人,漫步滨洲。时光匆遽惬怀柔,来亦幽幽,去也幽幽。
未到桂花香满头,花好心圆,年年丰羞。独赢世间年岁绸,心意颖然,喜乐悠悠。

点评

个见,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小窗讨伐。  发表于 2023-8-29 12:34
用词最好要用大众都常用的,心圆,团圆多好。丰羞,凑韵嫌疑。上下片意同。  发表于 2023-8-29 12:34
春美同学你好,读了几遍,说实话没太看明白,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杨柳青青春的物像,桂花香秋的物像。交作业之前应该检测一下,多处出律。  发表于 2023-8-29 12:3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4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
17#
发表于 2023-8-28 08:21:1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3初级班第12讲绕梁组作业

绕梁-19~碧天云外月

        一剪梅·雨

    伏雨连绵久不休,远黛虚空,近水横流。车身摇摆似行舟,只见烟光,不见人头。
    隔景闲吟立小楼,一晌耽诗,几度回眸。三年过往忆悠悠,无复相知,有此何求。

点评

个见,仅供参考。可以探讨,互相学习为目的。  发表于 2023-8-29 10:21
云外月同学你好,本词格律正确,韵字正确,上片好于下片,上片结句有些恐怖。上下片衔接差一下,衔接不紧密,下片有些自说自话,结的也不明了。驾驭文字的功夫有待提高。  发表于 2023-8-29 10:20
ЩЩд  发表于 2023-8-29 10: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16#
发表于 2023-8-27 22:3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岚 于 2023-8-27 22:41 编辑

一剪梅•夜雨
文/青岚
时过中秋近岁寒,木亦阑珊,雨亦阑珊。依窗久坐寂无言,沥沥声声,如泣如弦。
何故沉思夜不眠,顾影成单,顾影成单。登楼远望数重山,醒也相关,梦也相关。

点评

小词不错,没什么大毛病。只“顾影成单”一词的重复不是太好。最好能拓开一下,写写别的。  发表于 2023-8-30 20:36
青山故里  常捧诗书在手
岚翠林间  还将世路于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3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8
15#
发表于 2023-8-27 17:17:0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3期12讲绕梁组06作业
一剪梅.云龙湖西湖之春
  文/箫笛
三面环山一水舟。连里徐州,姊妹杭州。
两湖情恋结相投。苏轼堤修,放鹤亭鸥。
曲院风荷杏雨讴。音韵传流,声壁回流。
妙龄箫笛放歌喉。乱了黄蜂,醉了春牛。

创作背景:徐州云龙湖和杭州西湖有着相当深厚的
历史渊源文化名城,
两个城市是京杭大运河重要城市。
其次两湖都是三面环山一面临城。
三是两湖面积不相上下几乎接近,西湖2011年6月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龙湖2016年8月被国家授予
国家五A景区。
四是苏轼在徐州和杭州都任过知州,抗洪保城修堤坝,
建长堤为世人所赞诵功绩,取名苏堤。
五是两城都有放鹤亭,西湖有曲院风荷,云龙湖有十
里杏花春雨。西湖有夕照雷锋塔,云龙湖有苏公塔。
自然风景优美,苏轼在古城徐州可以说执政期留诗词最多的了。
两湖结相投缘,正因为种种相似为旅游事业发展于1994年
云龙湖与西湖结为姊妹湖。有感而发填词一剪梅.云龙湖与西湖之春。

点评

“妙龄箫笛”一词,用妙龄修饰箫笛似乎不妥。  发表于 2023-8-30 20:32
“杏雨”用讴似乎不妥。  发表于 2023-8-30 20:29
虽然两湖结为姊妹湖,可以写贺词。但这样写两处春光,个人觉得没什么意义。个见。  发表于 2023-8-30 20:2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14#
发表于 2023-8-27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3初级第12讲绕梁组作业
一剪梅·贺友
文/绕梁21-杨眼镜
喜鹊牵缘永不休,解佩闻琴,恰在今秋。连签月老祝新人,子女成群,香火长流。
相爱相亲到白头,举案齐眉,七圣仙楼。孟婆汤饮更还留,此日深情,此处瞳眸。

点评

“不休”,“曈眸”等几个词应用不是很好。  发表于 2023-8-30 20:21
“七圣仙楼”不知是什么典故?用典不够明确。  发表于 2023-8-30 20:19
本词有两个成语入句,应尽量避免。  发表于 2023-8-30 20:17
贺词出现“孟婆汤”不妥。  发表于 2023-8-30 20:1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7 17: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