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十六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8

帖子

7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6
26#
发表于 2022-11-12 20:43:3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16讲作业李径-秋风

行香子·秋兴 
宋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秋风试读:
昨夜秋风。吹入梧桐林。触目尽是因风而落的桐叶、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让秋风看到了。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慵懒;
早上来到院子里,感叹光阴似箭,催我老并且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饮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缭乱,蜡烛的火焰红。

望海潮
文/兮兮
伏牛余脉,千年古柏,风情景物皆佳。烟柳画城,街心小圃,触眸异树奇花。华灿似明霞。乐然卷中走,时见娇娃。浅笑盈盈,婀娜清丽惹人夸。
偏安切莫轻嗟。有山珍野兔,菱藕鱼虾。呼友唤朋,攀岩玩水,陶陶丽日西斜。溪畔煮云芽。乘兴飞花令,不思还家。忘却尘间纷扰,月色似轻纱。

秋风试评:
问好兮兮! 
格律方面:思 字有平仄两读,用在 不思还家 中时应读 平。
起拍总起,伏牛余脉,大方位地点。因无题注,无法判断具体地点,千年古柏,也无法判断是否为该地典型化物象特征。千年古柏,夹在此拍中间似乎也不太协调。
下面,分写风物俱佳,但感觉稍显泛泛。
准备过片,落在娇娃上且着墨过多,个人感觉对上收缩及对下提引皆显无力。
过片,偏安不恰,嗟字无据,美景美人,嗟从何来?且主语不明。
接拍,单薄且不凝练。可否增加些历史人文呢。
煞尾,忘却尘间纷扰,月色似轻纱。衔接不太好似有断痕。忘却尘间纷扰,前面铺垫已足,不点明,煞尾景结是否更好呢!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6

帖子

30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6
25#
发表于 2022-11-12 17:4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诗雨后柳 于 2022-11-12 18:02 编辑

古典词研第十六讲作业李径27-巧笑倩兮
临江仙 送钱穆父 北宋 ·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赏读: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议论风生,直抒性情 ,写得既有情韵 ,又富理趣 ,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望海潮、苍兰诀之东方青苍
李径26~六道
冰封心海,霜凋情树,潜修业火焚天。无敌九州,名扬万载,几曾弑佛诸仙。绝爱不成欢,断情终是苦,谁解孤单。偶遇阿兰,印结悲喜与相关。
朝来携手朱颜,赏云边日出,水阁鲸眠。风暖玉虚,花开梦泽。暗香盈绕鸾弦。青锁鹊桥拴,霞杯双臂换,静好年年。只许生生世世,醉里看春烟

巧笑倩兮浅评:对于六道老师的词不敢妄评,只是试着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这种题材的词我从没写过,因为本人对这种类型的古装剧不太感兴趣,很少看。所以解读会有偏差。
整首词首先从章法结构来说,处理都挺好,无论过渡衔接,还是顺承开合。几处对仗的地方也都做到了,整首词读下来很顺畅。
有几处我不太明白的地方:
“弑佛诸仙”是佛和各仙吗
印结后边跟的相关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就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下片整体意思就是说两个人的幸福生活了,一对神仙眷侣,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总之,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出六道老师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向您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

帖子

10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2
24#
发表于 2022-11-12 17:42:15 | 只看该作者
李径墨苑幽兰作业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五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解读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简析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望海潮
文/细雨微尘
广寒分种,红楼剩影,枝头点点明黄。叶翦绿云,花团晓夜,飘然棐几明窗。犹带月痕香,暗惊仙子落,薰透衣裳。未识清妍,醒来身在是潇湘。
几番付与年光,是中秋月下,水榭回廊。幽咏小山,悲情宋玉,霏英且酿成浆。醉去又何妨。细瓣瑶琴隐,一曲清商。消得孤吟愁绝,今夕漏声长。

幽兰解读
广寒宫里有种的,红楼也有它的影子,点点明黄色在枝头。它的叶子就像剪过的云彩,花朵白天黑夜都是一团团的,飘落到桌子上和窗前。好像带着月亮的香味,又好像仙子落下,香味浓郁,衣服上都染上了。不认识她的美好,醒来却在潇湘。
好多次在中秋月下,水榭回廊边看到,很多
隐士诗人都有吟诵她的美好句子。也有用她酿酒的。这样的美酒醉了又何妨呢?细长的花瓣像是瑶琴一样奏出凄凉的音乐。消解人的愁情伴人长夜漫漫。

上片着重描写桂花的颜色,形状特点,和香气,用笔细腻,笔法到位,下片用了两个典故,使得这首词更加厚重有韵味。尘尘的词布局合理,脉络清晰,值得幽兰学习。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唯有一句未识清妍,醒来身在是潇湘这句幽兰不太明白。感觉和上面有点衔接不上。称得上一首好词,点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3

帖子

27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60
23#
发表于 2022-11-12 12:2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守一 于 2022-11-12 12:35 编辑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第十六讲作业
李径15-袁守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庭芳•水抱孤城》
文/王国维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译文
流水环绕着孤城,远方天空中的云已经散开,柳树上有几只乌鸦在栖息。当晚潮退去的时候,江边沙滩上留下起伏的波纹,夕阳照在上边,好像照在水波上一样。不知从哪里惊起的白鸟从容地飞走,汀洲有无边无际的芦苇,正是水鸟们的栖身之所。西风吹过,芦花飞舞着。远处一叶扁舟冉冉而去,白帆越来越小,直到消逝在视线内。
现在身处远方,回忆过去。当年的元宵时多么热闹,少女马车,明月当空。时过境迁,年华不在。当年桓温感叹自己种的柳树早已成材,而人却老去。如今我也有这样的感触,人在何方,不过是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看着夕阳落下,只剩下寂寞的我。

赏析
这首长调上片写景宁静闲适,颇有“无我之境”的味道;下片回想少年意兴引入羁旅秋风的悲伤心结尾倚栏人形象回应了前边的写景,可知前边景色皆倚栏人所见。从而引导读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写景,发现原来上片也不是单纯的“无我之境”,它已经在宁静淡远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许多悲哀和无奈。
住远方天空的浮云已经散去,柳树上栖息着三三两两的乌鸦。这三组景物分别可以让人联想到故乡,对远方征人的期盼和对安居无忧的向往。因此,它们看起来闲适,实际上却是引发游子羁旅之愁的起源。“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通过一个“漾”给了这幅静谧安祥的图画增添了一种动态。
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是镜头的转动,水鸟和无边无际的芦苇也承启了下面一句。“西风起,飞花如雪”这里的飞花,显然不是春天的柳絮而是上一句的芦花,正是这芦花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在这遥远朦胧的水面上“冉冉”的“去帆”那就是作者对自己遥远、朦胧的记忆中某些往事的回忆。
下片开的“天涯,还忆旧”就很自然地把描写重点从景转向于情了。“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是忆旧,写的是当年元宵夜游的意兴。这一句明显是化用唐人苏味道的两句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无论当年有多么欢乐,可是到了“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的时候,人的意兴也就随之起了很大弯化,“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就是说的这种变化。
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就是通过一个倚朱楼而望暮霞的孤独身影十分含蓄地写出了一种往事如烟,良辰不再的悲秋情绪。“人何许”人就在那悲秋的高楼上极目远望,他已经与这寂寞景色融入到一个画面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望海潮》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望海潮•病中抒怀》
李径01/闲坐门前
晓天微素,楼群静默,临窗远眺无言。阶柳叶疏,空庭径寂,微光几点孤残。披袄以驱寒。偶尔喘声起,经久难阑。染疾旬余,终日劳累少成眠。
人生谁不贪欢。奈青衫黯旧,白发争喧。清梦未央,身羸已负,一腔热血云烟。心老有谁怜。纵然千千结,怎奈无缘。莫若浮生一日,醉饮效前贤。

读解:
“晓天微素,楼群静默,临窗远眺无言。”首句交待:时间是早晨,地点是楼上,人物动作是默眺。四字句对偶工整。
“阶柳叶疏,空庭径寂,微光几点孤残。”近景柳疏径寂光残,萧条之景。
“披袄以驱寒。”天寒人亦寒,但前面两句景没有体现寒意,可加入风霜之景。
“偶尔喘声起,经久难阑。”写病态,是风寒束肺证。
“染疾旬余,终日劳累少成眠。”写病之长,眠之少。没有说明心情如何,只是白描病态。
“人生谁不贪欢。”换头发感叹,以呼应上片之病。欢字可酌,换成“安”字更协,取安康之意。生病与欢并不是对立关系。人生病时最希望的是健康舒适。欢乐,病中亦可为之。
“奈青衫黯旧,白发争喧。”写年世己高。
“清梦未央,身羸已负,一腔热血云烟。”虽有梦而身不遂,直成虚幻。
“心老有谁怜。”接上句争胜之心己失,自怨也。
“纵然千千结,怎奈无缘。”自弃也。
“莫若浮生一日,醉饮效前贤。”放弃也。
全词格律正确,对偶工整。但立意消极,虽病但可调。虽无大成,亦可安守。上片景与病况、下片情呼应不强。景是孤寂,情是无奈。一家之言,请补刀老师爷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22#
发表于 2022-11-12 11:5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萍 于 2022-11-13 18:45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六讲作业
李径09心萍

一、析词

望海潮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荒江烽燧,浮云楼阁,回头试望京华。伤别恨人,招魂怨曲,苍茫伫立尘沙。无处驻牛车。怅路穷日晚,羁思频加。拟问残阳,待将秋色向谁家。
孤城正隐悲笳。早惊飙振叶,流水漂花。霜鬓易摧,青山更远,浮生似此堪嗟。烟里柳丝斜。纵比前摇落,犹庇栖鸦。肠断征蓬,未知何日到天涯。

解析


二、互评《望海潮》

望海潮·婴城剪
文/ 李径27–巧笑倩兮
太行西麓,三仁故里,婴城自古名赊。漳水涌泉,卢医叠翠,参差秀色无涯。微子沐清霞。比干留胜迹,世代堪嗟。绿野漂流,楼阁迢递,识人家。
长川沃野平沙。有三秋柿萼,五月槐花。风入寺钟,烟迷塔影,神游几度叹嘉。颠步抖娇娃。春社听箫鼓,喜话桑麻。伫立西峰晚照,日月荐年华。

问候兮兮美师,心萍拙评,不妥之处还望见谅哈~
首先题目婴城剪,是不是剪影的意思呢?上片起拍是说,在太行山的西麓,是微子、箕子、比干三大贤才的故里,山西长治潞城历史文化悠久,潞城在春秋时被称为潞子婴儿国,因此“潞城”也称为“婴城”。而漳水发源地就在山西,流经潞城,源远流长。至于卢医,百度了一下,除了扁鹊叫卢医,没找到理想的解释,判断应该是一座山峰,秀色无涯。景点还有微子清风、金比干岭等,美景和留下的传说令世人赞叹。绿野漂流,读来不是很懂,楼阁参差错落,识人家的意思不太明晰,有些凑韵,感觉并没为下片做什么铺垫。
过片换头,说潞城拥有长长的河流、肥沃的土地、广阔的沙原,适合收获三秋的柿子、五月的槐花。接下来继续描写景色。颠步抖娇娃,用字有些不通,接下来写春社听箫鼓,是说在公众聚集活动中载歌载舞吧。但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所以词作描写的时间是春天吧。结句日月荐年华,荐再酌。“野”重字了。总体感觉上片好于下片。
因为不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百度了一番,感觉有些烧脑,俺胡言乱语,师们海涵~
老师您辛苦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3

帖子

15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8
21#
发表于 2022-11-12 10:45:41 | 只看该作者
李径28莲心儿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吴琚【宋代】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解析:
这首词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以景抒情,以景寓情,上片以叙景开头,作者漫步溪边,岸柳茂密的晚春十分,眼前又一番景致,清溪潺潺,忘机鸥鹭立汀沙,其实鸥鹭怎能忘机,无非是作者将情怀寄托于此,忘机鸥鹭便成为人们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两鬓灰白,时间一去不复返,人生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词人望着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几日不来便觉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开了呢。恐怕并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

望海潮 月湖
李径-秋风
珠遗云梦,名承却月,琴台梅子相依。春暖日融,沙明水净,画桥柳带垂垂。晴榭醉瑶卮,乱花分绮彩,潋滟参差。佳境如斯,往来兰棹共云随。
回眸寻径长堤,有莺声过耳,翠影斜滋。林筱引怀,芳丛缓步,清风自得身披。婉转近渔矶,闲身观铒钓,悠旷忘羁。更待斜阳渐晚,放眼任鸥飞。

注:武汉月湖,因却月城而得名,临古琴台,傍梅子山。
问好风组,欣赏大作,一万多感慨,如涛涛黄河之水,又如细雨润物细又无声,双手十指点点点…真是笔落惊风雨,词成泣鬼神…本来再拍几句,因为时间关系,然后…没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4

帖子

27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6
20#
发表于 2022-11-12 10:28:42 | 只看该作者
李径41绰落年间




一,学习欣赏词牌
例:《满江红·中秋寄远》
— 宋代·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①理解词意:
快快走上西楼,怕浮云遮住明月。请歌女来吹奏一首乐曲,驱散云彩。好可怜这经玉斧修饰的明月。问嫦娥:你在这冰冷的月宫可否有愁?头发已花白。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饮酒欢歌的情景,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少缺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就不会有别离。我盼着相聚时再细诉离情。


②简析
上片:作者中秋思亲,怕浮云遮月,急忙登楼遥望,又怕看到月亮伤心,特邀歌女来弹唱驱散愁绪
下片:作者借月里嫦娥舞袖,回忆,叹息人生十之八九都是别离,也希望人和月亮一样不要有缺。




二、
左岸


望海潮 秋游岳麓山


蝶衣银杏,霜干红叶,西风撩乱秋华。扶杖俊游,青苍岳麓,乘晴看取长沙。疏荫出轻车。叟童扶短帽,闲适无加。广角平移,夕阳照处是山家。
麓山景色清嘉。仰千年学府,遍地奇葩。湘楚传承,精神不灭,英雄故事堪嗟。北雁背风斜。多情湘妃竹,堪作浮槎。橘子洲头,北去江水接云涯。
问候左岸老师,有幸拜读您的文章,这首词总体不错,但我个人认为,首句衣,干两字好像不工。上片最好一个韵字和下片第一个韵字同音。虽说词没有连韵一说但我个人认为还是要避免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8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4
19#
发表于 2022-11-11 20:3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百合 于 2022-11-11 20:49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六作业李径17——百合
一古诗鉴赏解读


望海潮·秦峰苍翠
秦观 〔宋代〕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翻译: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赏析
该词的开篇就从越州的山水落笔,先选取最典型的”秦峰”“耶溪”两个意象,以”苍翠”写其色泽之浓重,以“潇洒”写其种韵之飞动,两相对比,灵气十足。接下来”千辅万壑争流”'句则把视角推向更高远处,描绘了气魄极大的山水图景。“鸳瓦”二句依然是写宏大的远景,不过对象从自然景色转到了人文建筑。这两句选取的景物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为下文的怀古做好准备。“蓬莱燕阁”一句点明了作者所在的地点,也是刚才诸多景物的观察点。“三休”用了楚王待客章华台的典故,不仅写出蓬莱阁之高峻,而且衬托出它所具有的深远历史积淀。蓬莱阁同时也是越州历史的见证。因此“天际”以下虽仍写蓬莱阁上所见景色,然重心则转入怀古。”泛五湖烟月”以下四句都是融化西施的典故,抒发作者对苍茫历史的感慨。
下片首句”何人览古凝眸”凭空发问,是下片全部感情的起点。作者站在蓬莱阁上“览古凝眸”,用一个”怅”字引出下面感慨的内容:“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是叹息年华老去、容颜衰败,一切所谓的富贵荣华,都像烟云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消散;唯有“梅市旧书,兰亭古墨”这些由品德高尚之士留下的遗迹,还”依稀风韵生秋”,依然被人们所记忆,所怀念。这两个对比虽然只是铺排典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慨与内心取舍。词人站在蓬莱阁上极目远眺,怀古思今,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贵、形体容貌都是外在的虚无,唯有高尚的品德、杰出的著作,才能被后人怀念。“狂客鉴湖头”一句又借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心迹,既不羡慕当时的荣华富贵,也不羡慕“梅市”“兰亭”的身后虚名,而是希望能够像四明狂客贺知章那样,隐居在“百年台沼”中“终日夷犹”,“金龟换酒”与一知己“相与醉沧洲”。


二互评
望海潮  今不如昔
文/爱你一万年
落花时节,睁开杏眼,赏多桃李春风。登上小桥,伊人翠盖,依稀脸蛋霞红。握手有灵通,白云翦悠往,浮想无穷。天上人间,有情儿女永包容。
时间脚步匆匆,现舌头健好,牙齿稀松。身体病多,精神畅少,人人大笑衰翁。暮鼓与晨钟,高山流怜水,栖老梧桐。早晚昏昏噩噩,难挽少年弓。


百合学评:问好同学:这首词格律韵部无误;主题以今不如昔为意来发表感慨。起拍写眼前景,落花时节,赏多桃李春风。说明是暮春的时候,交代时间,落花时节桃花都落了还有赏啊。二拍登上小桥,伊人翠盖,依稀脸蛋霞红。伊人翠盖没理解,这是是写美人吗?伊人是美人的意思,翠盖是枝叶茂密,好像说不通啊,隐隐约约的看伊人害羞脸红。歇拍凑韵嫌疑。过片感叹时间匆匆,下句应对时间匆匆怎么样,又回现在了,没有体现昔日的什么状况和心情,没扣上主题。望海潮对偶句多,没有作对偶,领字也不太好,好像感叹人老年衰,青春不在。整首词个人觉有点差,加油哦!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1

帖子

322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21
18#
发表于 2022-11-11 19:21:4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讲作业作业:
李径35-临风听暮蝉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望海潮》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 一作:江吴)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替。铺叙晓畅,以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笔法,将慢声长调和所抒发之情起伏相应。
全词分八拍:
第一拍总写杭州风光。
第二拍:二三句细描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第三拍:第四句从静景转到动景。
第四拍:竞豪奢笔风一转对上阕的景做了一个收束。
第五拍:过片从上阕杭州的美景里,抽出一条线。细处着墨总写西湖的美。
第六拍:细描生活在西湖周围人的惬意生活。
第七拍:从物到人,动静结合
第八拍;回扣首句的繁华。言尽意无穷。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望海潮》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望海潮  游富春江有寄

群峰争指,悬泉互竞,天然一派神工。蝉啭抑扬,猿啼属引,喧喧妙趣无穷。移步景相逢。叹嚣尘远隔,真气和冲。垂钓严陵,挥毫公望隐沦同。
是非成败皆空。况浮生逝水,世事如蓬。春赏百花,秋听落叶,何妨亦许从容。明月对清风。乐居深伺竹,睡起闻钟。小筑闲销永日,幽性鸟鱼通。
读解:
问好秋师,一首情景交融的望海潮,恍如行走的风景画,让人流连忘返。先简单的读解一下这首词。
群峰争指天然态,悬泉互竞鬼斧工。
蝉啭抑扬猿啸引,喧喧美景趣无穷。
严陵垂钓红尘远,挥毫公望隐沦同。
洞穿世事随缘喜。春花秋月乐从容。
深居睡起闲伺竹,随情随性鸟鱼通。
简评:
首拍:群峰争指,悬泉互竞,天然一派神工。总括富春江美景,群峰争指,指如果是动词,后面没有补述指什么不妥,如果是名词。争指不合适,假如是伸指类的可以理解,悬泉互竞。应该起码有两条泉水吧,没去过不加妄论。
次拍:蝉啭抑扬,猿啼属引,喧喧妙趣无穷。细描富春江美景。
三拍:移步景相逢。叹嚣尘远隔,真气和冲。五字句过度。后面移景换情。叹字违和,似对嚣尘有无限眷念,跟后面的渴望隐沦同冲突
四拍。垂钓严陵,挥毫公望隐沦同。从眼前景严陵滩想到严子陵淡泊荣华,黄公望执着山水的归隐情怀,这两个人物都跟富春江美景相融合。赞
五拍:过片是非成败皆空。是非成败皆空。况浮生逝水,世事如蓬。由上阙景发人生感慨。过度。
六拍:春赏百花,秋听落叶,何妨亦许从容。明月对清风。乐居深伺竹,睡起闻钟。延伸五拍细描,在想象中离题越跑越远。
七拍:对想象中的往后余生做了一个收束,但忘了回扣主题。
以上均属个人妄言,如有评错,秋师勿怪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9

帖子

10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8
17#
发表于 2022-11-11 19:07:4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第16讲作业:
李径20-十七
一、古诗词赏析
眼儿媚
宋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读解:淡淡阴云,潇潇细雨,天天都是这样,真是让人生愁啊。想来自从我们分别后,你肯定也不思妆粉了吧,想必那春山一样弯眉翠色减淡,手腕上的香也淡了。我跟你一样相思难遣,独自坐在阁楼上,情绪好生无聊。从这里望去,眼前只有一丛萱草,几竿竹子,几叶芭蕉。
赏析:这首词简单易懂,小巧灵动,写了一份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虽然简单,但安排的真是妙极。上下一共四拍,第一拍的叠词连用,烘托了气氛,那种无聊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第二拍是设想他的恋人肯定也在思念他。我觉得他们的分别绝对不止一次,这种相思也不止一次,因为熟悉所以懂。一个“别来应是”多么肯定,肯定她也因思念而憔悴。第三拍写自己,这句太生动和真切了,感觉就是独自坐在那里随口而出:我想你我想你,该怎么办,好无聊哦。词人的高明之处最在第四拍上,第三拍的情志由一个“情绪好无聊”表达到极致,接着歇拍便回到了景物上,什么都不说,望去眼前惟有“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几、数,三个单薄的数字运用,让那种寥落感倍出。我真是爱极了这种似说非说,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这样以景称情的手法,与贺方回那句著名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异曲同工。全词景起景结,个中情意缠绵悱恻,拿捏的那个恰到好处。

二、互评
望海潮.京口有怀
李径05-子夜茉莉
一江如画,群山凝翠,名都自古朱方。西傍秣陵,南衔重镇,何须粉墨张扬。无处不流芳。把稼轩迹觅,米芾图藏。旧事颇多,个中未必尽沧桑。
而今更是风光。有飞桥卧水,钓舸成行。游客弄屏,闲鸥戏浪,云霞照影长长。别有好思量。念春秋辗转,日月相望。待我三千华发,倚仗向苍茫。

读解:京口,不仅山水风光美好,而且西傍南京,南接重镇,自古地处南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根本无需大肆宣扬。这可是个千古流芳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觅到悠久的历史,如稼轩、米芾。故事很多,其中也未必尽是沧桑之事呢。
如今的京口更是风光无限。看那飞桥卧水,钓舸成行,游客弄屏,闲鸥戏浪,云霞照影……美不胜收。一别经年,光阴辗转,真的好想念这里。想来只能等我老,拄着拐杖去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了。

浅评:问好茉莉老师,非常有幸再次赏读老师好词。这一首怀古词,写的是潇洒俊逸,文采飞扬。
京口,现江苏镇江市。词作通过古今对比的手法,为读者呈上一幅京口的秀丽风光图。上片主要交代京口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悠久历史(千古流芳)、人文逸事(辛、米等,旧事颇多)。过片一个“而今”笔锋转到现在,一个“更是”自然引回物象描写当中。历史的车轮滚滚,此地唯有更好。下片主要写京口如今的风光和作者的眷恋向往之情。两个大拍五种景物,描摹京口现在的繁华和美好。接着从“别后好思量”入情,表达了词人对此地无限留恋和向往。歇拍,颇有东坡先生“倚杖听江声”的豪迈洒脱呢。
词作从构思布局,到词牌格律,到遣词风格,都游刃有余,一气呵成。我是非常欣赏啦。当然,个别地方还可再精致一些,诸如“朱方”、“颇多”、“弄屏”“苍茫”。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6 16:24 , Processed in 0.1246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