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63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联七第八讲B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86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B15胡杨第八讲作业
【作业】 
1、请说明对仗和对偶关系?
2、对仗有那些常见的格式?
答: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例如: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对偶,不对仗。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偶又对仗。
2、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
(一)正对。所谓正对,即指上下联各从一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使之相互补充。如:
        1、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 《江村》)
        2、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崔涂  《孤雁》)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无题》)
        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二)、反对。所谓反对,即指上下联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使之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如: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自嘲》)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赠柳亚子》)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无题》)
        (三)、串对。也称流水对,即指上下联有因果、条件等关系。只有两联合在一起意义才完整。如: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四)、扇面对,所谓扇面对,即三句结构相同的语句并列,构成对仗。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如:
        1、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首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  张可久 【中吕 《 卖花声 》)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登楼北望思王粲,高卧东山忆谢安,闷来长铗为谁弹?
        ( 张可久《卖花声• 客况》)
       ( 五)、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词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为对仗,叫借对。如:
        1、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 )
        这里“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草”的“茅”字作对仗。
        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 《七律到韶山》
         这里“牺牲”可作名词,为古代的祭祀用品,和名词“日月”对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9 08:17 , Processed in 0.1101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