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15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八五律十八讲冬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404

主题

78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0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0:2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典诗八五律十八讲作业:
白雀杯五月份参赛题:请以五月固有之物象为借体, 咏心中之“志”。按照我们课程,五律一首,平水韵。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4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3
沙发
发表于 2017-5-10 21:54:5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讲作业  冬组 -一曲红尘#
               春播
五月天升暖,农家播种忙。
躬耕田亩累,笑盼满仓粮。
汗水流尘面,春风送土香。
三餐勤苦换,俗日福绵长。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4

帖子

21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9
板凳
发表于 2017-5-11 18:25:0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文学院诗八期第十八讲作业
学员冬-7小丫
咏莲
假日游南宛,莲开早送春。
红花娇且艳,绿颈挺还匀。
淡雅幽香远,参差倩影邻。
淤泥偏不染,入画总天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4

帖子

21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9
地板
发表于 2017-5-11 22:38:3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八第十八讲冬组中顽童作业
石榴
碧树谱新篇,团团篝火燃。
清风催蕾放,皓月伴花眠。
百子绛囊育,千枝村客悬。
金秋开口笑,又忆少时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2
5#
发表于 2017-5-12 20:1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休离 于 2017-5-12 20:15 编辑

冬10-休离


谁于铺水面,点点似青钱。
时有蜻蜓立,每邀蝌蚪眠。
根须系泥垢,花叶自清妍。
静看风霜至,枯萎身亦坚。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4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4
6#
发表于 2017-5-12 22:54:15 | 只看该作者
    冬 11-约你冬眠第十八讲作业
         五律·榆树
    与柳齐肩舞,深根沃土栽。
    风吹新叶翠,露洒嫩花开。
    玉荚充饥腹,铜躯益智材。
    岐黄夸济世,雕琢缀亭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3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1
7#
发表于 2017-5-13 13:00:10 | 只看该作者
青春不老*永远的五四青年节
------冬15曲屏香暖

千红焕嫩装,五四亮声扬,
城镇经营富,工农劳动煌,
天高云语妙,海阔水声强,
营造生涯美,青春岁月香。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8
8#
发表于 2017-5-13 14:2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逸雪 于 2017-5-14 21:59 编辑

     冬-16逸雪
         荷
渺渺清溪上,波光映翠钱。
因风香暗度,动水露惊旋。
常系瑶池梦,时浮玉井烟
凡尘终不误,正欲举青莲。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4

帖子

21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9
9#
发表于 2017-5-14 07:39:41 | 只看该作者
小楼老师、燕山雪松老师点评冬组第十八讲作业
(1)评阅-小楼老师
石榴
冬~中顽童
碧树谱新篇,团团篝火燃。
清风催蕾放,皓月照花眠。
西域乘槎至,东方落地传。
人生常辗转,最喜若榴坚。
仍然是咏物诗,好的,我们一起来欣赏。  之前我们聊过,关于咏物诗的几个要点,  咏物诗,一般来说,是通过状某物之形体,以及其行为,总结出某些特点,  而这些特点,往往与人类的某些思想观点有很大的共通性,  通过这样的间接描述,来触动同样的情怀,  这是咏物诗的常见手法。  那么,对于咏物诗而言,要点自然在于两处,  一,是状形是否相似。  二,是意象是否与立意契合。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作品。  这首作品,体裁是五言律诗,  作为五言律诗而言,  有着独特的写作要点。  五言律诗,多以景语起兴,善于烘托氛围,节奏从容,用语含蓄,  善于渐起而不喜顿入,其言未至而情先定,气先吞,  也就是说五言律诗,适合先用含蓄笔法,逐步缓行,渐入佳境,  借环境、背景起兴造势,等酝酿气足,才渐入主题,  这,是五律的惯用笔法。  作为此篇作品而言,  首先缺乏了一点,那就是,传统诗家之气质。  气质,由内而外,  在内,是那种雍容大度,从容不迫的气度,  在外,则是优雅独特的遣词用字。  例如,谱新篇,  类似这样的语言方式,  是今天当代革命诗歌、歌颂类诗歌,所喜爱的用语,  而绝不是古体诗歌所惯用的语言方式。  抛开单个文字,  古体诗歌,与现代白话,从语法角度分析对比,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  古体诗歌,有着其完全不同于现代白话的特有的语言方式、语言习惯、语言特点。  小到,一个名词称谓,一个动词字眼,  大到,整个系统性的语言方式,  古体诗歌都是与其他语言——包括古代白话,包括古代其他体裁(文,词,曲等),包括当代白话,截然不同的。  学诗很难,首先难在,我们必须抛开自己已经熟悉了多年的现代语言方式,然后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从一个物体的称呼,从词语与词语的连接搭配,从造句……等基础阶段开始,重新去学习。  先倒空自己,变成空杯,再重新装进去,  如果舍不得旧的,即使装点新的进去,也容易混合变味。  咏物的要点,一是绘形要相似,二是意象要与立意契合。  从绘形来说,此作品其实确实已经在注意了。  我们可以看到,前四句,确实使用了比较多的外形描写,  但是呢,节奏,要适当放慢,五言律诗的慢,不是拖沓,不是反应迟钝。  而是,一种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与从容。  优雅与从容的真正的贵族风范,  五言律诗,是血统纯正的贵族诗的后裔,  这样的诗歌,比较讲究对氛围的营造,  不太适宜上来就直入主题,直言其事。诗,如人。  当我们写作五言律诗时,不忙下笔凑句,可以先闭上眼,思考一下,一个真正优雅而有良好修养气度的贵族文人是怎样说话的,  把这种感觉,带到笔下。所谓悟道,这也是其中之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首先当然要学习,要积累,  然后,要多多思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把所有的问题都这样对自己问到底,其道,自现。首先,这首作品的基本遣词用语,以及气度,章法,还可以再继续做得更好。  
                刚刚,说了遣词用语,以及开笔要点。下面再具体说章法的承,转,合。  五言律诗咏物,多以景语起兴,言其环境、背景。那么到了承,则是继续以景语延续。我们写近体诗,情起,景起,都不乏先例。而唯有承,各位老师同学请留意,在近体诗的起承转合章法中,起,转,合,都是既可以景语也可以情语,而唯独承,是必须用景语。  这一点,并不是某个著作教材的明文规定,  首先说明一下,  我在交流时,会提到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  我会特别说明,请大家不要把我的个人观点当作标准答案,只能当作一种参考去批判地看待。  刚刚我所说的,起承转合,唯独承必须用景语,这就是我个人的心得与见解。仅作参考,欢迎指正。  我的依据,在于两处:首先是,翻阅近体诗名家名作,几乎没见过承处使用情语,如果在法律领域,这是经典案例参考判断法;其次,逻辑分析。  为什么承,不能用情语?  第一,当起笔用景语时,往往起笔会是对大环境或者时代背景的交代,  这时候,需要承接句用进一步详细的细化描写,拉进视线,进行顺延发展。如果用情语承接,会导致景语描写的脉络断裂,景语情节的支撑也会无力崩溃。  第二,当起笔用情语开头时,往往意味着情绪的极度热烈,难以遏止,这时候情语先发出去,后面需要承接处得到景语的有力支撑。如果已经先以情语开笔虚说,后续承接还是虚,那么整篇作品就会虚浮不稳,无法服众。承接,需要对整体作品的景语描绘,进行最详尽有力的支撑,用物证,让读者信服。  这样,才能为转折处的变化,提供合理的支撑和依据。转折,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例如,从近到远,从身边到远方,从现实到理想,从景到情,从无我到有我,等等。  但是,  转折的原则是相对有共通性的。  那就是,转折的质变,必须以前面承接句的量变,作为基础。  通过量变,来引起质变。  例如,触景生情,景语积累充足了,自然生情。这就是基本的量变到质变。  最后结尾,或者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是回归起笔首尾呼应,或者是总结感慨。套路,总是能找得到的。  不用太过惊叹一些捷才,捷才,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并不是遥不可及。捷才当然也要有基本功的积累  然后,捷才的共同特点,往往就是熟练掌握了几种套路。  按照成熟的套路办事,自然事半功倍,就好像围棋布局定式一样。  掌握一些布局定式,再了解足够的中盘变化,再做好官子(犹如写诗的炼字),也就能唬人了。
不好意思啊,  一不小心又扯远了,  我交流作业,  不看重具体某个作业,  而是看重作业所体现出来的通用的道理,  孔子说过举一反三的道理。  唯有善于从不同的作品中,找到共通的道理,我们才能真正有收获,得到进步。
刚刚说了咏物五言诗的第一个要点,状形,以及起承转合的要点浅谈。  现在再来看第二点,作品意象与立意是否契合。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咏物作品,首先必定描绘某物。  描绘一个物体,首先这个物体必定有基本的外表形态,  我们称之为,物象。  物象,往往会在文学中,有着传统的、特定的代表内涵。  这种内涵,我们称为,意象。  物象,是客观的,是物理特性的。而意象,则是在物象基础上,融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特点所形成的,带有主观性与感情化学特性的东西。  物理特性,就是简单的混合,没有发生质变,只是简单地摆放在一起,  化学特性,则是融合变化,是质变,形成了新的事物。  意象的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意象,是人类根据物体的形态特点,所赋予物象的精神内涵。  而我们在写咏物诗时,首先咏物言志,也是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内涵的,  那么,我们要做的,  就是让所描写的物体的形态的意象,与实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实现高度的契合,  这种契合度越高,  我们的表达效果,就越好,越能让读者信服。  所以我们写咏物诗,不是随便胡乱选取物象的,  我们必须考虑到,  这个物象,含有的意象是什么?  这个意象,与自己实际上希望表达的思想观点,是否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这么做,  就会导致在选取物象时,胡乱选择,从而使得意象产生混杂,最终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  我换个例子打比方,  假设现在是做菜,  首先我们要想清楚,酸甜苦辣,想做什么食材,什么口味。  然后确定以后,我们在选取配料、调料,以及采用烹饪方法时,就会注意这些要素的搭配与变化特点,最终才能做出美味的合适的菜式。如果我们不动脑筋,不去思考,不去有意识地选材搭配和合理烹饪,而是抓到什么往锅里扔什么,也不去管火候,随便乱烧。  那么煮出来的东西,吃了就算不毒死人,也会没法下嘴的。  这么分析,也许大家更容易理解些。
那么,结合以上道理,我们再来看作品。  希望作品在我刚刚说的方面,能有意识地去调整,争取在意象与立意的统一上,做得更好。  小小建议,  把第三联,放到首联位置,更合理。  然后其他,根据相关要点,再调整。

(2)评阅-小楼老师
冬组休离

谁于铺水面,点点似青钱。
时有蜻蜓立,每邀蝌蚪眠。
根须系泥垢,花叶自清妍。
静看风霜至,枯萎身亦坚。

好,继续看第二首,  前面讲过的理论就不重复了。  后面我们加快速度,直接对着作品去欣赏分析。
这首作品,同样是咏物五言律诗,写荷花。  荷,有着非常传统的意象内涵,  例如,最经典的,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美丽。  我们咏物,可以写传统意象,也可以在意象上创新,  这些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注意两点,  要么,我们在语言描绘上,写出新意,  要么,我们在思想内涵上,挖掘出新的内容,  要么形体描写,要么思想特性,争取至少有一处做到不落俗套。  当然了,  对于新朋友来说,  不用急着求创新,先走稳就好。  这首作品,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起、承、转的节奏,把握得比较好,比较稳。  首联,是整体形象描写,比较符合咏物作品的四平八稳的套路。  颔联,是具体的重点细节描写,套路上同样中规中矩。  颈联,采用了从景逐渐入情的转折手法,也符合惯例。  并且,  颈联的下句,也抓住了荷的意象要点,并且肯定是与立意感情观点相契合的。  这些,都是本篇作品比较成功的地方。  说完这些,我们再探讨一下可以再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首先细心的老师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了,  我刚刚在说成功的地方的时候,说的是,  这首作品,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起、承、转的节奏,把握得比较好,比较稳,  我说了起,承,转,而没有说合。  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作品,  作品的前面六句,也可以说起,承,转,这三个部分,  详细具体地说了荷生长的情景,在时间上,前面六句有着高度的统一性,  而到了尾联收合部分,  本来,按道理来说,收合,应当是对前文的总结,或者呼应,或者回味,  而本篇作品的尾联,突然抛开了前面六句的所有物象,  抛开了前面六句的意象积累。  这在作品的整体性上,是一种断裂,显得突兀了,  如果前面六句,一直在时间上有着均匀的节奏变化。  刚刚好,到达尾联时,允许它按照同样的节奏变化到那个地步,那么这种变化,是可以的,  如果前面的所有积累与铺垫,没有丝毫这方面的变化,  那么单独让尾联这么变化,则会从这方面影响作品的整体性。  从而令前功尽弃,或者浪费比较多,  这是从章法脉络上所进行的分析。
我们再看作品,  我们再从作品的意象与立意的契合表现来欣赏分析。  作品的立意,怎么看?  如果作品是用情语结尾,  那么很简单,  结尾的情语,基本上就是作品的立意所在,  这一点,百分之九十错不了。  作品在结尾感叹,静静地看着那秋天的风霜来了,枯萎了,但是身体还是那么坚挺。  这里有好几点问题,  首先,开头菏叶如钱,是春末。菏叶枯萎,是秋末。直接从春末跳到秋末,跨度太大,这个已经谈过了,不再多说。  然后,枯萎,身坚,严格来说,是矛盾的,  既然说枯了,萎缩了,怎么会又坚挺呢?  其实我能理解,  作品的本意,  是说叶子枯萎了,水下的筋骨,还在坚挺着,  但是叶子,筋骨,都是身体的一部分,  如果咬文嚼字来讲究,  有点表达不够清晰了。  再然后,  风霜来了,虽然叶子枯萎了,但是筋骨还坚挺着,  这是想表达什么立意呢?似乎是不屈,坚强,甚至不畏风霜。  而我们传统公认的荷的意象内涵,基本上重点不是在坚,而是在洁。  坚,和洁,严格较真地看,虽然有着近似之处,但是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  开头时我谈了,  可以写出新的立意,  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  新的立意,必须有客观真实的、或者逻辑合理的物象,来作为佐证与支撑。  本篇作品,关于荷的新立意的支撑佐证,应该说还是不足的。  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么写,是因为,菊花一般是不会落花的。  菊花,除了湖北一种叫做满地金的品种,绝大多数是只枯萎,不落花的。  而荷花,是会落花的。  菊花,深秋也会开放,是真正不畏风霜,  而荷花,是撑不过中秋的。  初秋就慢慢落光了。  所以,也许这方面荷花不太适合当作菊花去写,  毕竟客观特点确实有着明显区分。

(3)评阅-小楼老师
第十八讲作业    冬组  -一曲红尘#
                              春播
五月天升暖,农家播种忙。
躬耕田亩累,笑盼满仓粮。
汗水流尘面,春风送土香。
三餐勤苦换,俗日福绵长。
刚刚两首,是写物。  这一首,则是叙事主题。  诗题春播。  我们首先来审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诗歌有着多种主题或者说立意。  例如,怀人啊,思乡啊,表达个人各种志向啊,爱国啊,情趣啊,多不胜数。  其中有一个特别的主题,叫农家诗。  农家诗,在中国古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及两大类型。  先来说说特殊意义,  古代科技不发达时期,世界上的文明,有两大主流。  一是农耕文明,特点是固定居住,有乡村环绕城市,以种地为主要社会支柱,  二是游牧文明,特点是居住在大草原,经常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马羊为社会经济生活支柱。  从生产力的先进性而言,农耕文明的科技文化生产力,是明显优越于游牧文明的。  我们中国人,从炎黄时期开始,就逐渐摆脱了渔牧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  在古代中国,天下农耕的兴旺与否,是决定国家是否兴盛的根本性因素,  所以历代王朝,甚至包括今天,国家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农,为天下本。民,以食为天。  纵观历代王朝,  几乎有个规律,  大凡强盛时期,几乎都是老百姓耕种有其田,只要勤劳肯做,基本上都能保证温饱无忧,  而动荡时期,很多都是到了王朝末期,特权阶层土地兼并垄断严重,百姓无田可种,到处逃荒流窜。土地被特权阶层占据,国家收不到税收。  新王朝或者王朝中兴,都是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重新让天下太平,  中国人,有着几千年的特殊的土地情结。  在这样的背景下,  很多英明的君主与贤臣,  都深深懂得农业的重要性。  于是  产生了很多专门咏叹农业的诗歌。  这,是农诗的历史背景。  再说农诗的两大类型,  比较有影响力的农诗,大概有两大主要类型,  一类,是劝农诗,  不少文人,包括名家前贤,  都写过劝告百姓努力耕种,勤劳持家的诗歌。  这样的诗歌,大多出现在盛世。  盛世,为什么是盛世?  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分配合理,老百姓有劳动积极性,而且土地大多在老百姓手上,其实很有利于国家收税。特权贵族,经常是不交税的。当老百姓有了土地,自然愿意努力种田。懒惰的庄稼汉,就会被嘲笑和看不起。有的诗人,便写了劝农诗,勉励人们努力耕田养蚕,安居乐业。  那么另一种类型呢,  另一种类型的农诗,具有农诗真正的艺术制高点。  这就是,悯农诗。  最典型的,就是李绅那两首。  
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  尤其,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是农诗的巅峰之作。  农诗,以农事为诗,其特点,是不以语言的华丽著称,而是以明锐的思想性著称。  或歌颂盛世,劝人勤劳耕作。或哀叹、怒斥乱世,为不幸的底层农民呼喊。  这,是真正农诗的两大类型。  也许有人会说,  应该还有一种啊,还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那样的山水田园诗啊!  我客观评论,  严格来说,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那样的山水田园诗歌,不能划分到农诗里面,他们,仍然属于文人诗。  为什么呢?  因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纯粹的农民。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隐逸情结,  当仕途不得意,或者觉得怀才不遇时,  文人们,会把隐逸于山水田园之间,作为一种不肯同流合污、自甘堕落的雅趣。  这种文人隐逸雅趣的田园诗歌,是以追求雅趣,表达自己的高洁为目的的,  而普通农民,则是淳朴的以生存为目的去种地的。  二者,区分在此。  农民大众,始终是农民大众。  文人躲进田园,仍然不会改变文人本身的生活和思想特点。  所以,不能把山水田园诗歌,划分到农诗。  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来分析春耕这首作品。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作品,应该属于农诗,在今天算是太平盛世的时期,农诗,适合以劝农、歌颂农家的勤劳、赞美农田的丰收等景象,作为立意。  那么,从作品整体看来,歌颂赞美了农民的勤劳与农村的兴旺情景。  从写作表达而言,  我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从用语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去锤炼、优化自己的语言。  农诗,虽然不以语言华丽为卖点,  但是,基本的语言方式、语言风格,并不因此而改变。  从作品的整体语言来看,或许还需要加强对古体诗歌语言的熟悉,改善白话太多的问题。  第二,  从章法说。  诗歌,也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也就是说,适合以生活实写作为基础与铺垫,  有了足够的铺垫,再去虚写,  实写,表达的是事实,是现实。  有了现实的表达,我们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理想是什么。  而理想,是虚写,  我们应当先充分描绘现实,  进行厚重充足的积累,  在此积累上,我们再自然而然,去表达自己的理想,由现实的观察,而到理想的向往。  由实写,而逐渐过渡到虚写。  这当中,可以由全实到全虚,也可以虚实合理交错,  虚与实之间,也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叫做差距。  英文,称为gap  我们的一切感叹,来源于gap,  如果没有了gap,就无法有理由进行感叹,  而没有了感叹感想,诗歌,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就失去了思想的空间。  所以,大部分写诗,要写出gap。  这是我们诗歌的魅力所在。  人,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产生无限感怀,  诗歌,因为能暂时从精神上去弥补这种gap,而令人欲罢不能。  记住,没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歌就没有艺术魅力。  为什么有人说艺术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缺陷美。  其实,所谓缺陷,就是这种gap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的。  没有实现的,才叫梦想或理想,才令人向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4

帖子

21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9
10#
发表于 2017-5-14 07:40:57 | 只看该作者
(4)评阅-燕山雪松老师
冬-7小丫
咏莲
假日游南宛,莲开早送春。=莲和春联系不太妥当,一般来说,莲是夏
红花娇且艳,绿颈挺还匀。=描写宜生动,生动些会更添彩
淡雅幽香远,参差倩影邻。=上分句避开颔联言香很好,下分句弱了,没稳住,读来感觉一下子滑了,且作用不大。
淤泥偏不染,入画总天真。=尾联写品格,想法很好,但是深度不够

(5)评阅-燕山雪松老师
冬  11-约你冬眠第十八讲作业
                  五律·榆树
        与柳齐肩舞,深根沃土栽。=上分句起来就以侧面傅粉,很有想法,借柳来写,下分句没有跟上,深根沃土,太笼统,难扣住题目
        风吹新叶翠,露洒嫩花开。=这里写叶和花或者是余钱是吧,没写出榆树的特殊,这里需要深思,找到榆树不同于别的树的一些东西写出来更好。
        玉荚充饥腹,铜躯益智材。=颈联写用,看来布局大家都很纯熟哈,基本功还算扎实。句子欠提炼,就是说写的能吸引眼球一些就好了。
        岐黄夸济世,雕琢缀亭台。=尾联根据颈联而来,宜深挖掘一下,我觉得布局不错,句子方面还是不够精炼,加油哈

(6)评阅-燕山雪松老师
冬-16逸雪

渺渺清溪上,波光缀碧圆。=首联不错,个别字看看是否能找到更加贴切的,我说的是动词,动词是诗里面第一需反复炼的字
因风香暗度,承露影联翩。=联翩,这样的词我感觉比较生硬,没有写活
常系瑶池梦,时浮玉井烟。=这句点赞,避开前儿的实写,以想象和联想去升华,给人更好的想象空间。
凡尘终不误,正欲举青莲。=以莲映射廉,联系时下,手法很好。

(7)评阅-燕山雪松老师
青春不老*永远的五四青年节
------冬15曲屏香暖
千红焕嫩装,五四亮声扬,
城镇经营富,工农劳动煌,
天高云语妙,海阔水声强,
营造生涯美,青春岁月香。
千红焕嫩装,五四亮声扬,=亮声扬,这个词很难想象哈
城镇经营富,工农劳动煌,=这是五一不是五四了啊
天高云语妙,海阔水声强,=这句感觉扣不住题目
营造生涯美,青春岁月香。=尾联意思能明白,不过美啊香啊这样的词,最好是不用在尾联,这样容易句子干瘪,没有嚼头。
看到青年节我还是有点波动的哈,对我来说今年也是最后一个青年节了,虽然写的干瘪了些,不过情怀还是蛮好,要想把心里的情感表达出来,还需要努力,加油I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4-28 16:26 , Processed in 0.1256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