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凤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文学院词九基础班剑组第二讲作业帖——评阅老师:青衣、若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4: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词九第二课作业
剑组13-润龙  

词与诗的区别  
词也是“诗”,因为它所用的律句、体裁、手法几与诗同,是一种节奏感更强、韵味更悠然的一种诗体。好像前面也讲过,王力大师就说过词是一种允许有长短句的诗。只是要诗的形式上作了些修改使之更易为人们传唱。古代的音乐大多都是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就必须有调,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词牌。大家知道,我国原来没有乐谱的,最早的《乐经》传说被始皇帝一把火烧了,后来只能以诗歌的韵律咏诵歌唱,还有规定了的《调》。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这和汉语言注音形成拼音差不多是同时代的,因此都是泊来品中国化了。
所以在一千多年的中华文化音乐的传承中,除了几种“乐“外就靠这词牌使之传承下来。可以说词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进步的产物。
具体说,诗和词都是格律谨严的文体,但诗易于吟,词合乎唱,诗多是阳春白雪,词近于下里巴人。诗多在抒志寄意,词贵在隐喻蕴情。格式上诗整齐、句数有规定,词长短不一,句数无定(由词牌决定)。诗是大气势,词多小温柔。

词与诗的不同点如从技术上分析的话还是可以分出个1234来的。
       首先是节奏的表现形式不同,诗的句式是固定的,要吗五字要吗七字,【我这里只是指近体诗,古体诗和现代诗不在其中。】诗的节奏全凭平仄的把握,所以就要写作时注意使四声交替,平仄合律,韵字阴阳有错。这有这样,诗才能读出诗味来。所以,立意和炼字尤其重要,抑扬顿错的感觉才能似流水般源源而出也。而词不一样,词的节奏起伏比诗要大,感情起落也大,故其节奏感更为强烈,而使得这节奏顿错有致,口感听觉俱佳的就是“长短不一”的句式,这也是唐代诗人广泛涉及词的创作的一个外在因素,整天一种口味有时也想换一下的,词就是最好的调剂,这可能也是词从“民间体”转为“文人体”的一个原因吧,变化是文化以及一切事物的共性。词有节奏点相对稳定但又不必严苟和死板教条,如九字句等多字句式你可以一气哈成,你把它分成四五结构也未尝不可,合仄押韵就行。
       其二就是诗不管长短都必须一韵到底,那怕是一百韵的长诗。词则不同,可以根据内容、个人喜爱选择不同的词牌进行创作。有平声韵也可仄声韵,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交替换平仄韵部的。随景而定,随“意”游走。诗除了首句可以平仄收尾外都是要平仄互替押脚;词不同,不论平仄都有连押的现象,这是固定词谱的谱式要求。
       其三就是词的语言相对于诗更为口语化,其实好多唐诗和现代人写诗也用口语的,只是后来的诗人们更加注重用字的华美、用典的深奥,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到了严苟的程度,诗文八股化后,功利主义盛行,诗的灵动没有了,美感也就被扼杀了,诗终于倒在官僚和“诗人”们的合力“剿杀”之下。
       再有词与诗比用韵较宽,《词林正韵》和《平水韵》相比韵部已经少了若干,可以说《词林正韵》有些地方比现代所谓的“新韵”用字还要宽。我想如果不是为了适应“普通话”的音调变化,“新韵”这样的东西真的没有必要搞出来,其麻烦也不比大家统一用旧韵少且还乱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综上所说,唐诗宋词就完完全全是一脉相承,因而在我们学习和写作中有必要都要涉及,专攻诗或词都是有失偏颇,唐代诗人中有很多的开始填词,宋词人中也大有人在写诗,诗词一理,同修为上。宋代的如: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与义、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姜夔等人都是诗词具佳。其中苏、陆等不但在词中浸润厚重,更在诗作方面大放光彩,不输唐人。



2  填渔歌子一首
《渔歌子》
              文/润龙
                  
(忆80年代在江苏农村老家稻田找鱼之“乐”)

曾记家乡仲夏时。涨潮流水稻叶稀。
钓黄鳝,找青龟。泥浆草汁湿新衣。

点评

只是第二句涨潮和流水同指一物,可做调整!加油!  发表于 2017-1-14 15:35
第二题,小词立意新奇,衔接自然,充满浓浓乡情,和儿时童趣,很不错哟!  发表于 2017-1-14 15:33
问好瑞龙,第一题回答详细,学习了!赞!  发表于 2017-1-14 15:3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6 22:30 , Processed in 0.1064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