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凤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文学院词九基础班剑组第一讲作业帖评阅老师——落日下的余晖、落霞秋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6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词九第一讲作业:剑组13-润龙

1、什么是词?
我们现在所说的词(宋词),首先它也是一种 “诗体”, 是形式上有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有人说词就是诗发展到一个时期后的变格、丰富和平民化,它所遵循的语言规律,与近体诗具有很大的共性。可以这么说,学填词,也要学会近体诗,至少要先懂得近体诗,对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和规范以及规律要懂,要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词是最合乐的,从这点来说,词就是诗歌 。
词作为一种流行于市井里巷、广为普罗大众喜欢的文化形式,是一直存在的,世有如雅乐、燕乐等之分,有的是黄钟大吕,有的却是杨柳竹枝、小调民歌。但真正成为词(宋词)这还是要感谢唐朝诗人们的“诗余”中的抑扬顿错,更是要归功于宋朝繁荣的社会人文、国富民丰。

2、在宋词中选出一首豪放词、一首婉约词,并简要说明你的依据。
(不得选用讲义中的例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作者: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不论是上阕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还是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因此可以认为是一首婉约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这应该是一首豪放词。

我选择了两首同一位词人的同一词牌,感觉到所谓婉约和豪放并非对立,其实都是词人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有感而发,就如李清照也写过“生当作人杰”的诗句。诗人中也有“花间”一派之谓,个人感觉“多样性”是自然法则,也实用于人文即诗歌领域。

人的一生经历是多层面的,喜怒哀乐发乎于时、情,“存在就是合理”,就从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定性是“豪放”、是“婉约”,就足以说明它们的客观存在,不是我们刻意就能说“不”的。

再一个,古有词为“诗余”一说,此说不尽合理,但说明两者亦有不少的关联,大多的词句也是长短不一的“律”句所组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词多以言情,相对诗来说更为大众喜欢,写词也希望多用有长短句的词牌为好,更能体味词的味道。某些近乎诗的词尽量少写。如《鹧鸪天》、《浣溪沙》、《生查子》等等,象《玉楼春》就似一首仄韵的七律,当然,没有对仗的要求还是有别于律诗的。

诗和词都是情感的抒发,词抒情和刻画那些细节还是优于诗,长短不一的句式、平仄不受约束的表达方式,还是我的最爱,婉约一点的词则是更好,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人是天生有同情心,悲剧往往更能抓住人心。毛泽东的诗和词大多豪迈,不是不能婉约,时代和责任也是诗人更多的写作豪放的原因吧?我曾写过“毛泽东也曾婉约”,现录两首于下,因不知真伪(没有考证),韵和句中平仄也有些问题。
附毛泽东的婉约词:
一、《虞美人》--枕上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成灰,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二、《贺新郎-别友(扬开慧)》
                                                         1923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难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也恰似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点评

问好剑组13-润龙: 作业认真,答题正确,例词选取确切,依据分析到位,为你点赞  发表于 2017-1-9 15:5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6 21:17 , Processed in 0.1415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