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白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二栖云组第十一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3

帖子

6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4
21#
发表于 2023-10-30 10:36:26 | 只看该作者
栖云十一讲作业

栖云-12  梅欣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二、学习这段时间,感受到了授课老师的渊博。也很感谢西西老师的帮助。因为多方面原因,我的作业每次几乎都是最后一个,另外还不怎么会粘贴,都是西西老师帮忙粘贴的,在这里很感谢西西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很多从前没有学到的知识。美中不足就是时间太紧,没有仔细地阅读课件!词一直是喜欢的,曾经还觉得自己还将就,但是通过莫老师和华亭鹤老师的评阅,感觉到了自己的短板。很是期待未来学习中,能得到更多老师的指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附录华亭鹤老师的评阅,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感谢老师们的付出!

风入松·心甘

文/梅欣

临窗听雨落廊檐。密密成帘。洗冤过往烟尘事。蛙声聒噪烦添。半盏茗茶觞饮,千年古道谁嫌。曾经年少梦江南。月下求签。轻舟帆影迟来访,深情寄锁琅函。浊酒一杯皆忘,浮生长叹心甘。

华亭鹤老师评阅:这首词上阕的洗冤用的非常生硬,与前后句子完全不能融合。

蛙声聒噪烦添。半盏茗茶觞饮,千年古道谁嫌。这三句词也都不搭噶,蛙声聒噪与茗茶不相干。觞是酒具,不是茶具。千年古道谁嫌,这句有点不通,词意非常晦涩,不妥。整个上阕,除了前两句,都给人有硬凑的感觉。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下半阙第一句还可以,但是第二句月下求签与第三句轻舟帆影迟来访,缺乏关联。最后两句也是同样的毛病,浊酒一杯皆忘?把前面的深情寄锁就忘了?为什么就忘了啊?很突兀。浮生长叹心甘,这句不通。

这首词的主要问题是,语意散乱、碎片化。作者可能是因为对文字的驾驭力不够,词穷脱力,硬凑词句。所以才会写成这样,还需要多多练习。加强自己对文字的驾驭力。

我按照这首词的意境大刀阔斧的改了一下,基本相当于重写了,修改如下:

风入松

临窗听雨落廊檐。密密成帘。我心网似千千结。遥望翠岫烟岚。却忆旧年君别,云浆畅饮同酣。

相逢初遇在江南。月印三潭。西湖春棹花流涬,深情泪别巾霑。念念却难相忘,云中书寄琅函。

三、在学习中,我只希望老师们对学员的作品一视同仁,都能加以评阅!别的都还好!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

帖子

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0
22#
发表于 2023-11-11 10:44: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班第十一讲作业
栖云11-悠悠
(一)
赏析作业(200字以上)
《佳人醉》【宋 柳永】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素光遥指。因念翠娥,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赏析:上片先写夜景。起片两句写天空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 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远怀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千里,音讯难通。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接下来一句“相望同千里”,远承“月华”,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月传情。他“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
(二)
学期过半,请对前半程学习作个小结(200字以上)。
进入词研二学习,非常喜欢研二的老师,其中风华老师的讲课很有特色,除开课件的内容外,更加些题外话,例如说一首词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高度,就说你的思想性格有多高,词就能展现出一种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第二个是广度,就是它在一个平行空间,它的感染力,它能扩散出影响的面积有多大;第三个是深度,就是你的思想有多深。。。等等。
还有碧院的诗词学识十分渊博,也受益颇多,特别是说到造景,碧院说造景写景实际上分不开的,在造景的时候,有几处是属于实际,有几处还不够饱满,就得用笔来造景,让它饱满,让它完美晕染,造景近乎自然,还能衬托自己的心情。这让我更加注重诗词的造景。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会多看多学习各位老师的点评,希望提升对词的赏析与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7 15:45 , Processed in 0.1091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