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十六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497

帖子

13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1 14: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词研一第十六课作业
李径29―清箫吟风

一:简析一首词
《天仙子》 张先
宋代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翻译: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
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缘张先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有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作者所“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让读者凭想象去补充。
  “临晚镜,伤流景”。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只好去记忆中寻求。但寻求到了,却更愁。也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恰在这时,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
  接下去词人写他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不是迁就词谱的规定,而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
“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加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二则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已经散场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忆往,甚且包括了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径上了。作者这末一句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复次,自嗟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府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在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这正是用这末一句衬出了作者在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云破月来花弄影”。(百分之百来自度娘,细读再三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在填词时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一词几意啊!努力吧!)
二:互评
《望海潮•外伶仃怀古》
李径15-袁守一
滔滔波涌,萧萧风卷,排空霜雪茫茫。鸾带束腰,虹桥渡水,相思十里林长。奇石立山梁。品崖书朱刻,古韵华章。映日丹心,记名青史有天祥。
从戎执剑安疆。况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惶恐退军,伶仃作虏,唯余正气堂堂。穷北断衡量。但留言是胆,视死如同平常。陈迹悲哀往事,落寞对斜阳。

简读:滔滔的波浪涌着,萧萧的风卷着,波涛如同霜雪,一片茫茫连空。用缀有小铃铛的带子束腰,从拱曲如虹的长桥下穿过,相思足有十里林那么长。一路上都能见到奇异的石头立在山梁上。细细品读刻在涯石上的红色刻字,还有古韵华章。记录的都是名垂青史、丹心映日的文天祥。
文天祥从戎执剑安疆。还招兵买马,聚了很多草囤了很多粮。惶恐退军,独自一人被虏,一身堂堂正气。穷北断衡量。但大胆留言,视死如平常。看着这些陈迹很是悲哀往事,无限落寞地望着斜阳。

问袁守一老师好,整首词开合有度,意脉顺畅,衔接紧密。在景情交融中如一位优秀的导游带着读者在气势磅礴的涛浪背景下看古迹,了解文天祥的善战、有勇有谋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然后再回到现实。景结尤其余味无穷。很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历史于我我于历史两茫茫,虽临阵抱了下佛脚,但佛脚无声,我实在不敢妄加评论,连简析也是多数照抄原文,尤其“穷北断衡量”这句不知何意,甚感惭愧。辛苦和谢谢补刀老师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4 15:05 , Processed in 0.1091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