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惜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沐雪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4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0:3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沐雪7空眠碍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体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均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期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多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最初的词,均为配乐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联系,而且大多数词牌都已不再配原来的音乐歌唱。此时词的各个词牌只作为蚊子、音韵结构的定式。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宋代人的词话里,倚声填词是常见的说法,词调各有一定字数、声韵和节拍;创作者需按词调的规定填入字句,使之符合音节声律。     “写”在古汉语里多作为抄写绘画来讲。现代汉语里的“写”字,在古代则是对应“作”,宋代人并不忌讳“作词”“作曲子”的说法。     张舜民《画墁录》中写道:“柳三变既以调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谒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闲拈伴伊坐。’柳遂退。”     曾慥《高斋诗话》中也有一则:少游自会稽入都。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宋朝苏轼不曾忌讳“作词”,晏殊和柳永不曾忌讳“作曲子”。今人也没必要执著不让说“写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太多了,述不胜述。如词、长短句、曲子词、诗馀、琴趣、词牌、小令、中调、长调、慢词、慢调、片、过片、摘遍、转调、三犯、三叠、四犯、四叠、双曳头、偷声、减字、摊破、摊声、虚声、歌头、词谱……这是一部大辞典才能叙述的。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朱彝尊 繁。 一树丁香花压阑。 心怜惜,不向鬓边看。  词谱并没有规定首字必须是名词,而仅规定是平声。此阙前两句,写了一树丁香繁花似锦,然后是因“心怜惜”而“不向鬓边看”。怜惜的是什么,鬓边又有什么呢?可以理解为怜花而不忍心折花插向鬓边,但这未免肤浅。似锦繁花,正是最好的时光,而鬓边应是已有白发。因怜惜这大好时光而不忍看鬓边白发。进而言之,因不向鬓边看已生的白发,更怜惜这大好的时光。  四.练笔  苍梧谣(一) 云,笼月朦胧望不真。风吹散,乃见负心人。 苍梧谣(二) 春,杨柳依依气象新。高楼外,目断陌间尘。 苍梧谣(三) 秋,风散芦花江水流。凭栏处,肠断白蘋洲。

点评

最后,没证据只是说说,这种爱情词朱彝尊多半都是写给小姨子冯静志的,那种花繁不敢看的情形和他的琴趣词里其他的描写很相似,相似而已,我啥也没说  发表于 2021-12-2 16:58
4,要说瑕疵,看得出作者是很有功底熟悉诗词的,结构和句子都很不错,起的尤其好,但是,就熟手而言,结的过于随意,望断尘埃,负心人,乃至白萍洲,都是熟句,其实完全可以用心点翻出些新意的。  发表于 2021-12-2 16:50
3,写作部分,首先这个是作业,群里每日的练习那个才叫练笔,其次,回帖格式是可以编辑的,下次要分行排列,这么费眼睛。三首词都写得很好,我看的这四五个人里你对首字用法写法的理解是最好的一个,  发表于 2021-12-2 16:49
2,例词分析,说实话,劝你多看看讲义,分析例词不是让大家高考一样作赏析,而是熟悉词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和各个单句之间的结构关系,明白填词时候怎么安排开头结尾高潮转折。不是为了做纯粹的诗词赏析。  发表于 2021-12-2 16:46
后面的专用名词,也是从讲义生发而出的提问不是让人编字典。总而言之回答问题一个是为了巩固知识另一个是督促大家课后复习熟悉讲义内容。  发表于 2021-12-2 16:46
第二问填词,不是为了训诂作词的作,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律诗和词的格律源头上的区别,诗只是按照模式写句子,词则是先有曲调再按谱填词,强调了词牌格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不是训这个(作)和填。  发表于 2021-12-2 16:45
1,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是为了加深对讲义的印象,奇怪的是,你似乎没上课没看讲义,只是自己答的,第一问有错别字(词的各个词牌只作为蚊子)而且答的太复杂,第二问填词,  发表于 2021-12-2 16:44
1壬д  发表于 2021-12-2 16:4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5 16:14 , Processed in 0.1210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