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44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浣花草舍二期第五讲练习贴。a组。

[复制链接]

0

主题

761

帖子

29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7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8: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舍二期第五讲作业
相遇最美
第一个练习:
(1)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描绘了一幅(塞下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景色,下阕抒发了( 守边将士思乡报国)的情感。


(2)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请写出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答:
少年:昏
壮年:愁
而今:悲


B.如何理解“悲欢离合总无情”中“总无情”的含义。


答 :
“悲欢离合”本来表现的都是一个“情”字,而作者偏偏说它“总无情”,结合整首词的意思来看,这里的总无情是内心不十分在乎了的含义。




C.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一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答:
全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 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照时间顺序,从歌楼少年写到客舟壮年,再写到“鬓已星星”的僧庐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三个时期、三种心境、三幅听雨的画面,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人生长卷,也从侧面说出了南宋的社会发展形态,从相对的稳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练习2: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什么?
(2)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1)答: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
(2)答:因为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


练习3: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这首诗运用了(马援马革裹尸)、(班超但愿生入玉门关)以及薛仁贵一箭定天山的典故,表达了( 边将效死边塞、不图生还 )的豪情壮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5 14:36 , Processed in 0.0945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