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月下墨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二期初级班A组考试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94

帖子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23: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期初级试卷
A11-允儿

1.古诗词分为哪几类?  3分
答: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古体诗又可称为古风,五言诗叫做五古,七言诗叫做七古。还有古绝、杂言体等。
楚辞体
乐府
歌行体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什么是音节?  3分
答: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3.平水韵有多少个韵部,具体有哪些?  5分
答: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我们学习格律诗,要用古四声。要押《平水韵》。这一点毋庸置疑的,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所谓上平声、下平声,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停顿的地方就是音节。

4.请写出七绝的标准句式。  3分
答:
(1)平起平收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平起仄收不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仄起平收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5.什么是孤平?请举例说明。  5分
答:
        孤平,古人没有严格的定义。孤平的概念现在分为两派,一种是新派,强调声韵,一丝不苟,以启功先生为代表,两仄夹一平就算孤平。
        一种是王力先生为代表,孤平只发生在一种句式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当你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绝不可将平通融为仄,变成: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叫"孤平"句。也就是除了押韵那个平声外,只剩下一个平声了。

举例: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仄平仄仄平

百岁老翁不种田
仄仄仄平仄仄平


6.说明是一韵到底,请举例。  3分
答:
       所谓“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就是说诗文中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全用相同的韵母。中间任何一句都不另用其他韵母。
  如下例: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看每一句的最后一字,韵母全都是i。
    读来琅琅上口。这就叫押韵,而且是你说的“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7.诗题的主要类型分为哪些?  3分
答: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8.绝句承转的手法有哪些?  5分
答:
绝句承转的手法有:
顺接顺转
顺接反转
由景转情
由情转景
问转
折转
比转
顿转
借转

9.什么是赋、比、兴?  8分
答: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0. “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哪位诗人?  2分
答:出自诗人杜甫。

11.请解析以下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10分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自己观点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2.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为意,作七绝一首,限平水韵。  25分
七绝   相思
文/允儿
结交转眼已多年,往事盈心在眼前。
曾记当初携手处,相依相守却无缘。

13.步韵“谢亭送别”。  25分
谢亭送别   作者: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步韵   送别
文/允儿
碧柳垂丝钓小舟,江风渔火水怱流。
他乡游子离家远,含泪吟诗慢上楼。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19 18:05 , Processed in 0.1171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