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19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班第五周笔记总汇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83

帖子

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8: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朵 于 2016-4-16 22:39 编辑

四月九号—十五号学习笔记(云朵)
       以前不大读古文,历史,好多字都不认识,读完一遍,脑子里模模糊糊的,那些人名,地点,年号更是让人发蒙,再过一阵,就全都还给作者了。近来跟着老师学习,很受益,学着做笔记,思考,以前真没做过,虽然做的不好,但是总算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用再走弯路了。前天听木师讲左转《僖公二十七年》,边听边记重点,下来自己理一遍,再读几遍,印象自然就深了。

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楚子就是楚成王,子文这个人有点意思,他是楚国的令尹,在位二十七年,曾三次辞任,三次被请回,论语里说:“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他的名字叫斗谷于菟,子文是他的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因是私生子,被弃,得老虎喂养,楚国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斗是姓,所以叫斗谷于菟。子玉是子文的异母弟,蒍贾是楚国的司马,当时年纪还小,大概是十三岁。饮之酒,饮是使动用法,使之饮酒。靖国,就是安定国家。靖诸内,诸是之于的意思,乘,四马为一乘,一乘大概78人,三百乘就是两万多人吧。
       楚国要攻打宋国,子文和子玉分别在睽和蒍各搞了一次军事演习,子文用了一个早上,没有伤罚,子玉用了一天,鞭打了七个人,穿了三个人的耳朵。大臣们来祝贺,子文设酒,年幼的蒍贾来的最晚,也不祝贺,这家伙真没礼貌,估计来蹭饭的。还说“没什么好祝贺的,你传位给子玉,是想安定国家,但是内部安定了,外部却失败了,又能得到什么呢?因为你的举荐才导致了失败,有什么好庆贺的?子玉刚愎无礼,不堪大任,让他统领三百乘以上的战车出战就回不来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在庆祝也不晚啊。”。
蒍贾这番议论有理有据,很像木师讲的律诗起法中的“顿入”,先亮出鲜明的观点,再层层展开,深入,一个十三岁的人能有这种见识,而且全都被他说中了,想想自己十三岁的时侯在干嘛?不说了,挺丢人的。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这一段里出现了好多人物,要好好理理,不然一会儿就蒙了。公孙固,宋庄公的孙子,宋国的大司马,当年重耳流亡到宋国时,受过他的礼遇,算是有恩吧。先轸也叫原轸,晋国卿大夫,名将,虽然没有跟随重耳流亡,但是重耳回国时他是有功劳的。狐偃是重耳的舅舅,曾跟随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赵衰是晋国大夫,也是跟主子共过患难的,他的身份还很特别,既是重耳的连襟,也是重耳的女婿,这关系怎么这么乱啊?郤縠是晋国公族,也是晋国第一位中军将。郤溱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听课时漏掉了,百度也没查到。狐毛也是重耳的舅舅。栾枝是晋国的将军。荀林父是晋国正卿,名将。魏准是晋国大夫,在军事史上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实现了车战向步战的转移。
     蒐的本意是打猎,这里引申为整饬检阅军队。 被庐是一个地名。谋元帅就是推举元帅。义之府,府的本意是仓库,这里解释为源头,来源。
     这一段大致是说:到了冬天。楚国率领他那些小弟来围攻宋国,其实楚国意不在宋而在齐。公孙固凭借当年对重耳的恩惠来向晋国求救。先轸说:“报恩,救难,立信,成霸的时候到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同卫国结为姻亲,如果我们攻打曹,卫。楚国一定来救,齐。宋的危难就可以解了。”于是,在被庐检阅军队,组建军委会。重耳的连襟兼女婿赵衰说:“郤縠这个人不错,我常听到他的言论,他喜爱礼乐又重视《诗》《书》。《诗》、《书》是道义的来源,礼乐是道德的表率,道德,礼义是利益的基础,《夏书》曰:“合理的建议要采纳,试着让他建立功勋,如果成功了,就用车马衣服之类的来奖励他。”,您可以试试。”于是,任命郤縠统帅中军,郤溱做副将;任命狐偃统领上军,狐偃让给了狐毛,自己做副将;任命赵衰为卿,赵衰又让给了栾枝、先轸。于是,任用栾枝率领下军,先轸帮助他。荀林父驾车,魏准为车右。
      这里用的也应该是围魏救赵的计策吧,记得前天听春秋故事,讲到郑庄公攻打宋国,宋国也是用的这一招来解围,不过,那次应该不算很成功。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这一段应该是回忆,周王分封诸侯,有公,候,伯,子,男五种爵位,晋国是侯爵,所以称晋候。这里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子犯,也是重耳的舅舅,这重耳怎么那么多舅舅啊?也跟随重耳一起流亡过的,学僖公二十三年时,记得就是他跟齐姜密谋,把重耳灌醉,装进车里,偷偷离开齐国,重耳醒后还提着枪追他,忠臣啊,如果当初重耳没有这批贤臣在身边,恐怕历史上就只有公子重耳,而没有晋文公了吧。
     文公一回国,就训练百姓,想把他们利用起来,子犯说:“老百姓还不懂得道义,还没有安居乐业。”于是,重耳就离开晋国去安定周襄王,回来后致力于民生,又想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什么是信用,还不明白信用的作用。”于是就攻打原国来让老百姓看到什么是信,之后,晋国的百姓做生意都不求暴力,明码标价。文公又问“可以了吗?”子犯说:“百姓还不懂的礼仪,不懂什么是恭敬。”,于是就举行大规模阅兵来让老百姓看到礼仪,建立主管爵秩的官职来规定职责。等到老百姓都能明辨是非后才使用他们,赶走谷口的驻军,解除了宋国的围困,一战而称霸诸侯,这都是文公的教化。
     重耳自然是一位明君,而且,他身边还聚集了一批贤臣名将,称霸应该是必然的。其实无论哪国都有很多杰出的人,而称霸的毕竟只是少数,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些贤才能不能被重用。想起了《出师表》里的两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前两天读了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今天读到他的绝句,原来他的绝句也这么漂亮。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字必简,早唐诗人,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这首绝句就是作者被贬峰州,途经湘江时所做。首句入情,故地重来,昔日如何,今日又如何,两相对比,这种“悲”便来的很自然,二句移情入景,花鸟本无愁喜,诗人心中有愁,所见所闻便都是愁。三四句扣回题目,今我南窜,而湘水北流,北者,长安也,“愁看直北是长安”,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愁思。天涯老实讲过,愁是虚的,是无形的,可以把它转化到有形的实体上来,我们自己写诗的时候,也应该学着这样写。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未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查了一下苏绾,百度也不详细,就说曾做过书记,与杜审言是同时期的诗人。这首大概就是作者送他去边关任职时所做吧。送别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杜审言这首精巧别致,不写自己的情感,却从友人妻子的角度着笔,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不舍,盼望友人早日回归,比之直抒胸臆,不知增色几倍。想起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写自己对故乡的留恋,反写故乡山水对自己依依不舍,古人神韵,如能学到万分之一,便受用不尽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3

帖子

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7
沙发
发表于 2016-4-16 1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朵 于 2016-4-16 18:31 编辑

中国文学史是必须要读的,前面的没做笔记,等看完唐代的,再回去边复习,边整理。这周读的不多,就只读了建安风骨这一段。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曹操年轻时曾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现存诗二十馀首,都是乐府,多描写政治主张和雄心壮志。前者如《度关山》,
《对酒》,后者如《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薤露》和《蒿里》是挽歌,曹操用来写社会现实。用《陌上桑》写求仙;用《秋胡行》来抒发欲乘时努力,早成就霸业而前路坎坷、时势艰难。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的诗情怀慷慨,气韵沉雄,是“建安文学”的领袖。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于公元220年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现存诗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宴游诗,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诗。如《黎阳作诗》三首,《煌煌京洛行》。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之情,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杂诗》二首等。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其一是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操诗悲壮,曹丕诗婉约,多从个人情感出发。他的诗诸体具备。其中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长达75句,三百六十馀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王夫之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

  第二节 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幼年随父征战。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曹植最后一任封陈王,卒后谥为“思”,后人称之为陈思王。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如《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分为四类:
  第一类: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种葛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第三类:述志诗。如《杂诗》
《杂诗》: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第四类:游仙诗。现实不得志,便在幻想中寻求解脱。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远游篇》: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机,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曹操诗古直悲凉,曹丕诗便娟婉约,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存世九十余首,多为五言诗,受后人推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第三节 王粲、刘桢及蔡琰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为“七子”。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
  王粲:字仲宣,今存诗23首。他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此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归曹后,王粲比较重要的作品是《从军诗》五首,以及部分唱和作品,如《公宴诗》等。
  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谢灵运说他:“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刘桢,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
  刘桢:诗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
  赠答诗:《赠徐干》《赠五官中郎将》,最著名的是《赠人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第二首最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刘桢的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斗鸡诗》:“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刘桢的诗风壮而不密,俊逸而奇丽,纯以气势取胜,
  元好问《论诗绝句》评价他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存诗三首,其中可以和《孔雀东南飞》比美,杜甫的《北征》亦受其影响。其中第二段写得最为沉痛: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建安七子”中陈琳、阮瑀、徐干等人,也都有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徐干的《室思诗》,《情诗》,《答刘桢诗》等。
  《答刘桢诗》: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 人生短暂的哀叹 强烈的个性表现
  一,悲凉慷慨,是鲜明的建安特色。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所习用,还有“悲风”这个意象,在建安诗歌中也常出现。
  二,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阮瑀《七哀诗》。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如曹操的《短歌行》。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如曹操的《龟虽寿》。
  三,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曹操、阮瑀、陈琳诗风较为朴质,曹丕、王粲等人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是当时最杰出的代表。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惨遭杀害。阮籍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山涛投靠司马氏。正始时期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逐渐与玄理结合,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
  虽然《咏怀诗》有不少写游仙和隐居,但这只是他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他很有济世之志。
  《咏怀诗》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官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
  《咏怀诗》其六十七: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常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
  《咏怀诗》其三十九: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就精神而言,《咏怀诗》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
  嵇康的诗,仅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嵇康的诗,以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可与《与山巨源绝交书》合读。其四言《赠秀才入军》十八章与曹植《白马篇》相比,又多了一种洒脱神情。
第十四章: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其馀如《游仙诗》、《答二郭》三首、《述志诗》二首等,多写其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
  应璩是建安诗人应瑒之弟,以《百一诗》闻名后世,表现了温柔敦厚的儒风

一周下来,不知道该怎么总结,感觉应该是学习没有计划的原因,也读了很多诗,但大多是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整理出来的不多,以前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现在刚刚学着做,已经体会到它的好处了,把学到的东西自己整理一遍,以前有不大懂的地方有时就忽略了,但是要做成笔记的话,就得去查,就要弄明白,既加深了印象,以后在复习的时候也会很方便。下周继续学习《左传》,读《中国文学史》,《唐诗鉴赏辞典》,坚持做笔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9 05:15 , Processed in 0.1091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