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235|回复: 1

词四创作班剑师 第十五讲讲义贴

[复制链接]

4

主题

48

帖子

26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5-9-2 17: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平安是福 于 2015-9-2 17:47 编辑



转此帖 仅供词四班各组学员统一学习

词四创作班第十五讲主讲:

醉剑狂箫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隐括词的写作方法【二】
七、隐括的大体方法隐括写作大体有五种方法:
(1)调整增减法

就是对所隐括的原作稍加调整增减其中字句重组其中句读

例如周邦彦有一首《青玉案》: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溜。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这首香艳无比的词是化自秦观的《御街行》:
  银烛生花如红豆。这好事、而今有。夜阑人静曲屏深,借宝瑟、轻轻招手。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恨啼鸟、辘轳声晓。岸柳微风吹残酒。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那人知後,怕你来僝僽。

两相对比,句意相似,内容也基本相同

不同处是,秦词中乐器为瑟,周词中为琵琶

再就是结句意思表述不同,秦词说“妻子知道后,怕你埋怨她”

周词则说“怕你妻子知道后,经常埋怨我”。内容上周词更细腻的描写了男女肌肤相亲的微妙感受

(2)扩展补充法

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扩展作补充使之成为另一符合格律音律的词作

例如唐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就被苏轼扩体《鹧鸪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延尚觅元贞子,何处于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
(3)压缩删减法 即是对原作进行压缩 删减其中句子 压缩其中片段

例如(宋 林正大《水调歌头》,就是隐括范仲淹《岳阳楼记》

:欲状巴陵胜,千古岳之阳。洞庭在目,远衔山色俯长江。浩浩汤汤无涯际,爽气北通巫峡,南去极潇湘。迁人与骚客,览物兴尤长。
    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波澜万顷,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万里,把酒登临对景,喜极自洋洋。忧乐有谁知?宠辱两皆忘。

(4)择取片段法
即是择取原作的句子片段重新组合成新的作品

例如(林正大括老杜饮中八仙歌为一丛花:
  知章骑马似乘船。落井眼花圆。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潇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长齐苏晋爱逃禅、李白富诗篇。三杯草圣传张旭,更焦遂、五斗惊筵。一笑相逢,衔杯乐圣,同是饮中仙。
(5)捏合融化法
即是把多个原作进行重组 加工使之成为新的作品
例如 周邦彦的一首《西河?金陵》: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此词。上片化用《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中片化用古乐府《莫愁乐》,下片化用《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八、隐括的高峰
宋朝的櫽括词写作如火如荼,作者众多,如黄庭坚、贺铸、米友仁、程大昌、曹冠、姚述尧、朱熹、辛弃疾、汪莘、徐鹿卿、刘学箕、林正大、葛长庚、刘克庄、吴潜、方岳、马廷鸾、蒋捷、刘将孙、程节斋等,马廷鸾、蒋捷、刘将孙、程节斋等人均有这方面的上佳表演
这里不一一列举。一时形成风气。兴旺的原因大约如下:
1. 赋予诗歌的音乐性是櫽括词创作的首要目的之一,许多櫽括词的序文都标明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将这些杰作变成可以配乐以供歌唱的词曲。
2.宋人创作櫽括词的直接动机,首先是出自对于作品的极端欣赏之情而产生櫽括的兴趣。櫽括的过程,也就是特殊方式的欣赏过程。
3.当自己的创作未能出色地表达自己感情时,有些词人也采用櫽括词的形式,借重他人作品,抒发自己感情。
4.从文学内部来看,是因为宋人喜欢在文体融合方面进行一些实验, “櫽括”的历史,至南宋晩期,以专集的出现为标志,到达了一个发展的最高点但随著宋朝的灭亡,其命脉也忽然断绝在《全元词》裏,仅有白朴的二例,其它再也找不到了[图片]
或者,以“歌辞化”为第一义的这个技法,随著词乐的衰微,及其被新兴的散曲所取代,而落得与词乐的盛衰同样的命运,跟“櫽括词”的文学样式一起随风而逝了吧
古代隐括名人中尤其是出现了专业作家林正大。但不能不说一说其中最能将这种风雅余韵集为大观的林正大
他留下的41首词作中竟有39首隐括之作,而且体裁广泛,隐括的原作包括诗、赋、序、记、辞等等,可谓隐括创作的“专业户”
且录他其中几阙最典型的:《酹江月》,隐括苏轼《前赤壁赋》: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 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酹江月》,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
:问陶彭泽,有田园活计,归来何晚。昨梦皆非今觉是,实迷途其未远。松菊犹存,壶觞自酌,寄傲南窗畔。闲云出岫,更看飞鸟投倦。
  归去请息交游,驾言焉往,独把琴书玩。孤棹巾车邱壑趣,物与吾生何恨。宇内寓形,帝乡安所,富贵非吾愿。乐夫天命,聊乘化以归尽。
《水调歌头》隐括韩文公(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有盘谷,隐者所翱翔,丈夫行世,磊磊落落信行藏。遇则声名利泽,不遇采山钓水,何似两俱忘。谁解盘中趣,与酒为歌章。问何如,盘之乐,乐无央。远驱虎豹,蛟龙于此亦潜藏。盘土可耕可稼,盘水可沿可濯,饮食寿而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名”门弄斧,削头改面,整装理容,固然不能代替原作,但这种提炼原文精华神韵的细致功夫,读来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采。
[图片]读这种将《前赤壁赋》、《岳阳楼记》等奇伟雄文缩龙成寸的简练作品,如同把玩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珍珠
[图片]虽则其斑斓耀眼的光芒实则来自太阳的照射,但这种隐括手段实际上还需要有作者驱遣语言对之进行再创造的精深功力否则光凭作者纳包容的气魄和眼光是远远不够的。隐括体的创造运用,给宋词创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繁荣许多作品在隐括前人的优秀作品时多点石成金、脱胎换骨,起到了提高词艺的促进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借鉴和继承
那些指责这种手段只是炫耀文字技巧的游戏之作的说法,是有欠公允和没有说服力的
隐括虽有以上种种好处,但文学创作毕竟贵在创新,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26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17: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隐括的要求
大略总结下,主要是这么几点:
一是 要有供剪裁的原作。原作可以是诗歌或文赋
也有人以词作为隐括的原作,由于隐括是词的一种改写手法
主要是通过艺术形式的改变进行创作,所以我个人不太赞同以词括词
观前人做法,以词括词的方式虽然有,但很少,主要还是以诗或文括词
二是 剪裁需合度。隐括体作品以原作词句为主,字句有增删(此与集句区别),所表达的思想与原文或相同或不同
结构形式则是与原文不同的,是经过了作者的重新剪裁与布局。
三是 隐括体的运用在词中存在着一个“限”与“度”的问题,即“袭故”与“创新”的问题。

四是 力求推陈出新。隐括的情况最好是出于意境、感情表达的确切需要,或在苦苦推敲而找不到比前人的词句更能恰当的表达时不妨化用。
隐括的注意事项
隐括忌生硬照搬,宜自然化用;忌拼凑焊接,宜水乳交融。
成功的隐括化用,“善于调度,正不以有蓝本为嫌”,“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从而浑然融入作者创作的心境写出完美的意境,与剽窃与抄袭是绝对不同的

运用时应尽量避免使自己的作品落入那种陈陈相因、毫无新意的袭用中,如果那样就难免沦为一种敷衍乏味的文字游戏了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中所记载的一例,供同引以为戒:

张志和《渔父》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顾况《渔父》词:‘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
东坡云:‘玄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数语以《浣溪沙》歌之云:‘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谷见之,击节称赏,且云:‘惜乎散花与桃花字重叠。又渔舟少有使帆者’
乃取张、顾二词合而为《浣溪沙》云:‘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钓。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东坡云:‘鲁直此词清新婉丽,其最得意处,以山光水色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也。然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此渔父无乃澜浪乎?’山谷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朱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由此可见 隐括一首词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首渔父词小令诸多文豪共同隐括最终也未圆满这段词坛轶事 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作业:唐多令 隐括注明


作业:唐多令(隐括注明)

唐多令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读 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中仄读 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读 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中仄读 仄平平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3-28 16:01 , Processed in 0.1091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