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心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联七升级考A组答题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9

帖子

9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2: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联七基础班试卷

网名:冰城幽兰 小组代号:A-08 交卷时间:(截止至:12月21日晚8点) 成绩:

一、填空题:

1、对联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萌芽期:(桃符题词、五代)、发展期:(南朝新体诗-永明体)、鼎盛期(明清)、阶段。(5分)
{对联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对偶阶段”(秦汉两晋至南北朝)“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及“律偶阶段”( 即格律诗中的对偶句,正式形成于唐朝)}

2、一句诗、词、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盘活意境的字称为:句眼。(5分)

3、出句为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5分)

4、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否则为-失替。(5分)

5、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5分)

二、选择题:

1、对联句中平仄规则是指(B )。(5分)

A、随意安排平仄 B、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

2、对联句脚平仄规则是指(B )。(5分)

A、可以不拘平仄B、联句无论是正格或变格,句脚平仄完全符合联律的要求。

3、音步位是指(B )。(5分)

A、句子的断句部位B、每个音步的末位字

4、对联的意境指的是(B )。(5分)

A、所描述内容的情景B、是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5、意隔、景隔指的是(B )。(5分)

A、上下联关联性不强B、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 景象不相符,各说一物。

三、问答题:

1、联对的基本法则可以用那六个字来概括?(5分)
答:【1】工【2】稳【3】贴【4】切【5】新【6】奇

2、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是什么?(5分)
答: 对偶”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强表现力。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义相关。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对仗”是更严格的对偶,除了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对应外,还有平仄相对、忌不规则重复用字等要求,
对仗是指诗词联创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对联就是严格遵循对仗规则的对偶句。比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3、对联的创作技巧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5分)
答:【1 】用字技巧:拆字法,合字法,复字法,叠字法,同字异音法,同音字法,谐音字发,漏子法,同傍法,拟声法,析数法,应首法,数字领法,交叉法,复韵法,虚字法,玻璃字对。

【2】遣词技巧:比喻法,比拟法,夸张法,衬托法,对比法,反对法,自对法,借对法,借代法,双关法,用数法,假称法,用典法,续接法。

【3】组句技巧:回文法,排比法,顶针法,反复法,嵌字法(整嵌,分嵌,插嵌,暗嵌,迭嵌,反嵌,),反问法,设问法,分总法,潜意法,双关法,无情法,婉曲法,层递法。


4、联作四弊端指的是什么?(5分)
答:1.隔   2.重  3.俗   4.造

5、对联的禁忌内容有哪些?(5分)
答:【1】忌上重下轻 。
【2】忌乱脚 。
【3】忌三平尾,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6】忌合掌。
7忌上下联无关(隔)
【8】忌失替、失对。

四、断句、标注平仄、词性:

1、新荷/娇艳/绽=【浮尘】(5分)
   平平 平仄 仄
形名  形  动

2、野岭/燃/枫火=【浮尘】(5分)
   仄仄 平 平仄
形名 动 名名

3、一纸/深情/凭/雁寄=【浮尘】(5分)
仄仄 平平 平 仄仄
   数名 形名 介 名动

4、寒梅/傲雪/独争/俏=【浮尘】(5分)
平平 仄仄 仄平 仄
   形名 形名 副动 名

5、问路/樵夫,山中/何处/美=【浮尘】(5分)
仄仄 平平  平平 平仄 仄
   动名 名名 名名 代名 形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9

帖子

9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6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5 19: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4 00:09 , Processed in 0.0935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