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97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联七期第十一讲B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86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2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联七第十一讲作业
B15=胡杨
作业:
1、什么是上重下轻?
答:上重下轻即上联气盛,下联势弱。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
2、什么是隔?
答:在对联上下联中,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不在一个时间,或者不在一个场景,上下联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场景不和谐,画面缺乏美感。即“隔”。
   对联隔景,本质是对而不联。实际上是没有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所谓对联,不是说把对联上联逐字逐词对出来就是一副完整的对联了。你所对的对联,或者你所写的对联,上下联描写的景物,构筑的意境,必须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雨润飞红春色好
霜白落叶月光寒
请看这幅对联。上联写的是细雨飞花春意盎然,下联转而描写深秋冷月枯叶寒霜。上下联画面杂乱,而且季节相隔,意境非常不协调。上下联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构筑什么意境。
再比如这个例子:
案上墨香诗隽
阵前马吼戈红
上下联描写的景物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醇香一惨烈,不在一个场景内,反差巨大,且看不出二者的必然联系。应为隔景。
隔意,句意相隔,是由隔景衍生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隔景必然隔意。对联是要构筑意境或表达哲理的。景和情,意密不可分。上下联之间如果没有有机的联系,或者不是对立的统一,那就必然隔意。
那么是否所描写的景物不在同一时间,空间,就必然隔景呢?答案是否定的。有时候,判断是否隔景或隔意,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例如-- 春种一颗粟 秋收万斗粮
一春一秋,一种一收,是否隔景隔意?否。二者是有紧密的因果关系的,讲述有辛勤必有收获的道理。

再如名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者描写不同的事物,且在不同的场景,隔景隔意吗?想必你也可以告诉我   们,这幅对联的含义吧?不经过磨难不经过历练就不可能有所成就。这就是二者有机的内在的联系纽带。很显然,不隔景也不隔意。
再如自题联--
夏居月下听鸣竹 秋伫篱前数落花
上联夏景下联秋景,隔景吗?隔意吗?我们要看一看二者有没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整幅对联是表现作者恬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截取了夏秋两季不同的景物,对于自然更替乃至世事沧桑赋予作者的独特感悟。貌似隔景隔意,实则联系紧密。
3、什么是合掌?
答:合掌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二、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例: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4、什么是失替、失对?
答:所谓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 仄 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
失对主要是指对联的上下同位关系未能遵循对联的规则而造成的不对应。失对应包含韵律、对仗等关系。
5、为什么要避免三平尾和三仄尾?
答:忌三平和三仄这一规矩通常只是针对短联创作的限制。韵律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听觉上的审美需要,对于五言七言的对联,若后三字均为平声,在断句时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前两种的语顿均以平声收尾,违背了听觉上的审美观;后一种情形若按照意节说,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偶有所见的,尤其在长联的创作中。只是连续三字平声,读起来依然让人感觉语调平淡,缺少变化,所以能避免当尽量避免。至于三仄尾语调生硬,读来拗口,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5-9 12:09 , Processed in 0.0944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