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五期熙词组第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52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31#
发表于 2025-10-20 22:09:47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五第二讲互评作业
熙词25-俗人

一、楼上学友作业:
熙組39~茉莉
蝶戀花·桂下閑居

細露無聲侵玉樹。金蕊盈窗,风送纤云去。篱外秋来清绝处,流年谁把幽香住。
石几烹茶闲几度。漫卷诗书,偶自呢喃语。夕照疏光凝浅素,满园雅趣真难误。

二、解读:

        上片以景起笔,聚焦桂下秋景,营造清逸氛围。“细露无声侵玉树”点明时节与环境,细腻勾勒出晨露轻沾桂树的静谧之态;“金蕊盈窗,风送纤云去”通过视觉写桂花盛放、云随风散的疏朗之景,暗含心境的悠然。末两句由景入情,以秋日“清绝”之境托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却又以桂花“幽香”锚定当下的美好,景与情交融自然。
          下片转向叙事与抒情,描绘闲居生活,凸显雅致心境。“石几烹茶闲几度”直接点出“闲”字核心,勾勒烹茶自饮的闲适画面;“漫卷诗书,偶自呢喃语”通过动作细节,刻画沉浸书海的自得之态,尽显生活的随性与惬意。结尾“夕照疏光凝浅素,满园雅趣真难误”以夕阳落景收束,将疏淡光影与满园雅趣相融,点明闲居生活虽简素却充满真趣,升华了对恬淡生活的满足感。

三、简评:

        全词以“桂下闲居”为线索,上片绘景传情,下片记事言心,景与事、情与境浑然一体。语言清丽质朴,无雕琢之痕,从细露、金蕊到烹茶、读书,皆为日常细微之景,却精准捕捉到闲居生活的雅致与韵味,娓娓道来传递出作者对恬淡、自适生活的热爱与体悟。给学友点赞。

点评

可以试着与环境衔接,将更有诗意。  发表于 7 天前
全词主题明确,把桂下闲居的雅致与心境刻画得也很到位。只是有的词语过于直白,与整体略有违和,比如:呢喃语。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诗友。互评仔细,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2

帖子

10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75
32#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第二讲作业:

熙词18-乙诺

蝶恋花·桂花
词/时分

田宅芳菲春已暮,金粟横枝,此刻开几度?本在清秋盈玉露,却随桃李盈盈舞。

风递幽香香满路,欲说还休,偏惹心飞絮。知是东君多眷顾,情丝缕缕深深处。

试评:首句“田宅芳菲春已暮”景起,交代了地点、时间,春暮时分,金粟横枝,引起作者的关注,由此入情,此刻开几度,问而不答,尽在不言中。紧接着,带有主观情绪的描写,本在清秋,却随桃李,以此为切入点,描写桂花,大有物我相融的想法,也为下片,埋下了伏笔。
过片依旧景起,风递幽香,一路行来,勾起心事。整首词读到这里,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写,那么,“知是”这个词尚有推敲空间,煞尾“情丝缕缕深深处”,个人认为结的不是很好,是桂花情丝缕缕呢,还是作者情丝缕缕呢,如果是作者,只一个“东君多眷顾”不足以如此,铺垫不够。
只是个人一点读后的看法,整首词还是很不错的,主题基本明确,遣词用字也颇见功夫,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2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33#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第二讲作业
熙组33-小宇
原玉:
古典词研五,第一讲作业
熙词-09 一会
蝶恋花 桂花
独立中宵风若诉。隐约幽香,寻近疏灯处。细数花枝纤楚楚,横枝似问谁相顾。
收得一襟同酒煮。不觉霜寒,更喜微洇露。只待秋高云梦渡,清欢载满归乡路。

浅评:问好诗友,这首《蝶恋花·桂花》以景寄情,笔致清婉,将秋夜赏桂的闲情与归乡的期许融于词间,意境浑然。

上阕以“独立中宵”开篇,借“风若诉”“疏灯”勾勒出静谧孤清的秋夜氛围,“细数花枝纤楚楚”一句,将桂花的纤细柔美具象化,“横枝似问谁相顾”则以拟人化手法注入灵动,暗抒赏桂时的怅然与寻觅感。

下阕转写情致,“收得一襟同酒煮”创意巧妙,把无形的桂香与酒结合,赋予嗅觉以温度;“不觉霜寒”因“喜微洇露”而来,显露出赏桂的沉醉。末句“只待秋高云梦渡,清欢载满归乡路”,由眼前桂景宕开,将对桂花的喜爱升华为归乡的期盼,让“清欢”的意涵更显绵长,余味十足。
但情感转折略快:上阕“横枝似问谁相顾”暗抒孤然之感,下阕直接转入“更喜微洇露”的愉悦,中间缺乏过渡性意象(如“暗香渐绕愁思散”之类的铺垫),情感转换略显生硬,未能形成更细腻的递进层次。没评过,不知道说的对与否,这些都是个人的看法,如果不符合诗友的思路请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34#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江白塔 于 2025-10-22 08:12 编辑

古典词研五,第二讲作业

31楼无忧无碍评30楼熙词22——磐石

蝶恋花·桂子飘香
熙词22——磐石
桂子飘香阶畔绕。露浥风揉,暗度秋光早。疏影横斜云外渺,清芬漫惹游人恼。
骤雨敲窗惊梦晓。碎瓣零枝,谁解其中抱。纵使凋零香未杳,来年再待黄金俏。

磐石老师吉祥!向您学习致敬!
上片:绘桂香秋景,意境悠远。描绘桂花盛开时的景象,从嗅觉、视觉、触觉多角度勾勒,画面感强。
下片:叹落花残枝,格调昂扬。由盛景转入凋零之景,却并未陷入悲秋的俗套,反而在感伤中透出希望。
优点:意象统一,脉络清晰。炼字见巧,情景生动。格调不俗,意蕴积极。
两点个见,实属鸡蛋里挑骨头,见谅。
“疏影横斜云外渺” 中,“疏影横斜” 多用于写梅,“云外渺”则多用于写松,都与桂花的常见形态有差异。
“谁解其中抱”中, “抱” 字略显口语化,或可改为 “恼”之类字,典雅一些。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35#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期第二讲作业
熙词28-骊山石




古典词研五第一讲作业
熙词32-月奁
蝶恋花·赏桂
金蕊缀梢香暗度。露浥轻黄,风过摇秋树。漫引清芬飘满路,闲阶坐对凉生处。
欲采新英簪鬓素。怕扰蜂栖,又恐沾霜露。且把幽怀融浅句,月明同醉花前户。
骊山石解读:
这首词以桂入题,撷取秋日清雅意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眷恋与文人雅士的含蓄情怀。上片以 金蕊 破题,缀以 露浥轻黄 的湿润感,再以 风过摇秋树 点化动态韵律,形成色、香、态三重交织。下片 欲采新英簪鬓素 展现慕美之初心,却因 怕扰蜂栖 顿生踟蹰,这般矛盾心理较之直白采撷更显温柔。沾霜露 之虑更暗含对纯粹之美的敬畏。在时空架构方面来看,从白昼的 风过秋树 到收束的 月明同醉,时间流转自然无痕。空间则由枝梢至闲阶,再延展至花前户牖,形成由外至内、物我交融的意境闭环。在写作工程中注意字的锤炼,浥 字承袭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润泽感。摇 字暗含桂花簌簌落下的听觉联想。结句 融浅句 以烹茶般的慢火煨炖诗意,与李清照“险韵诗成”的创作快意形成微妙对照。


骊山石简评:本词格律正确,用韵无误。布局采用上景下情的手法,主题突出,表达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语言流美自然,词味佳。
微瑕之处:个别处意象稍显重复,比如 凉生处与 沾霜露

点评

下片的月明,点明了是夜晚,虽然赏桂有时间延续,从白天赏到夜晚,不如写露生的过程更有趣。另,金蕊与轻黄,颜色描写上赘述了。下片前三句的铺陈感觉不太能够阐述“幽怀”,情的描写着力点稍不足。  发表于 昨天 11:53
下面挑点小骨头吧:月奁写到“露浥轻黄,风过摇秋树。”类比朱熹的“露浥黄金蕊,风生碧树枝。”,过、摇与生,可以感受一下不同之处。此句初读时以为摇落的是露水,再读便是湿润的花蕊了,这个露是朝露乎,夜露乎,   发表于 昨天 11:53
骊山石解读点评的非常到位,点赞。总体来说,小词完成度很高,非常不错。  发表于 昨天 11:5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61

帖子

43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96
36#
发表于 前天 04:1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第二讲作业
蝶恋花  
熙词23-飞鸿踏雪
弱问春花香几度。月满中秋,辉罩庭中树。玉露凝黄寒欲驻,金风暗送馨如缕。
似梦雕栏游冶处。未改朱颜,月桂传情语。那日青春应嫉妒,安知今夜空无助。


自评:整体来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结构尚工整。上首句设问,接着景语非答似答,些许别致。下片由景生情,回忆过往,对比今日的“空无助”,将物是人非的怅惘和对青春的怀念表达得还算细腻。
不过用语直白是我的短板,在含蓄蕴藉方面还应努力。


点评

花开年年,此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一茬一茬人的青春及爱情也在枝头绽放,枯萎,因此才引发作者的设问吧。  发表于 昨天 11:56
接下来景的描写中从凝黄、馨如缕勉强可以联想到桂花,所以上片景色描写不切题。词句的运用上还要再斟酌,比如罩、缕等。歇拍铺垫不到位,导致过片空间及情感上转的有点急,下片后两句流于直白,词贵曲,作者多努力哈   发表于 昨天 11:54
弱问春花香几度。这里的设问有点小瑕疵,联系下文应该问的是桂花,用春花来代,不合适;从全文来看,设问隐含的意思是感慨距离雕栏游冶的青春时光过去多少年了;花开年年,此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一茬一茬人的青春及爱   发表于 昨天 11:5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0-28 02:21 , Processed in 0.4247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