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五期卿墨组第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45

帖子

3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8
21#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第二讲作业
卿墨08-情梦心宇

苏苏
蝶恋花•桂花
浅绿轻黄承玉露。风过中庭,隐约香飞度。月满华枝惊倦旅,银辉洒落添愁绪。
追忆前盟迷洛浦。八月重逢,一枕相思语。此昔嫦娥空自舞,芳心寂寞幽幽吐。

一、解读苏苏老师的原玉
桂花的绿叶吸收了立秋清晨的雨露,显得是多么的柔美。它所散发的香味被风带到了我的庭院之中。清夜里,明月映照在庭院里的树枝,无形中像是打扰到了我好像是异乡的苦闷和无奈,这个时候月亮发出银白色的光辉更增添了我的愁绪。
使我想起了从前在洛水边上的情人或妻子的美好的姻缘。那个时候正是八月,我们相互偎依在一起,有说不尽的想思,是那样的甜蜜。而眼前呢,是如今的清冷,我也只能像嫦娥一样的心境独自承受着情人或妻子不在身边的思念之苦,就像嫦娥在广寒宫上独自的犹怨自舞,也是芳心难捱,怜剩叹息。

二、互评
此词声情上符合蝶恋花的柔和、那种音韵之美,全篇词脉顺畅,丝滑,语言清丽,淡雅,感觉有一种淡淡的想思之愁飘荡于庭院之中,飘荡于作者的心灵身处,我认为是一首成功的作品。韵字的选择也恰当好处,没有半点阻滞之感,通篇就像讲了一个故事。
首拍先写桂花的外形及吸收雨露的滋润,次拍写它的香味。这两拍就把读者的触觉带动起来了,也是就是先铺垫,好像身临其境的感觉。次拍继续承接写月洒下的光辉惹起了主人的相思之愁绪,作者这个时候出场了。为下片的换头作好准备。换头于是进一步解释到底是什么愁绪?这里用典了,用到了“洛浦”,洛浦也就是洛神,即宓妃与后羿之间的爱情故事。宓妃也就是理想妻子的化身,也是民间广为流传配偶神,当然这里洛浦也就是取此意。尾拍又回到现实,唯有无助,联想到嫦娥与自己一样。整体布局上采用了“今--昔--今”的方法。
根据作业要求:
通篇桂花的“主线”弱化了一些,只是开头铺垫了一下,能够加强好。后面全是作者的情感。愿意上非常挈合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情绪和相思。没有随意延伸,都是非常好的运用了与词本身相着的典故及背景。词中先后用了“洛浦”和“嫦娥”这两个意象,嫌涉重复了一点,可以再斟酌一下。另,“此昔” 这个词亦可再斟酌一下。整体读来非常有词味,词中虚实都运用了,非常好。以上全是个见,谢谢!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22#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二讲作业:互评

蝶恋花·桂花

卿墨40-一生何求

金粟攒枝秋信早。浅淡香风,暗度闲庭悄。不与群芳争艳好。清辉漫洒疏篱晓。

露湿琼英添雅调。月殿移来,韵致天然妙。莫道花微无劲峭。丹心一点霜中傲。


阿斗解读一生何求老师词作:金色桂花缀满枝头,传递秋日早早来临的信号。淡淡香气随风飘散,悄然弥漫在寂静庭院。它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只在拂晓时分将清辉洒向疏落篱笆。
露水打湿了花瓣更添雅韵,仿佛从月宫移裁而来,天然风致美妙难言。莫说桂花微小缺乏刚劲姿态,你看它怀揣赤诚之心,在寒霜中傲然绽放。

阿斗斗胆妄评:先说优点:词作恪守《蝶恋花》格律,以清空之笔写高洁之志,也算中规中矩。以金粟描其形,香风暗度描其味,不与群芳争艳见淡泊,丹心一点霜中傲见高格。标准的咏物词,托物言志。

可优化之处:
1.立意:丹心一点霜中傲,桂花并不耐寒,所以全词词眼,傲霜的立意可酌;

2.用词:浅淡,琼英,劲峭,这些词用得随意,可再酌;

3.用韵:上阙不与群芳争艳好。清辉漫洒疏篱晓。好,晓两个韵字下得随意,欠和谐,可再酌。


以上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冒犯之处还请海涵为谢!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8

帖子

11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80
23#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瑶 于 2025-10-20 01:27 编辑

古典词研五第一讲作业
卿墨16花落一肩香

蝶恋花·桂花
╰❀花落一肩香✿ ぃ
细蕊缀枝凝晓露。煜煜金黄,风起香来度。
独倚空阶天已暮。一庭桂影同秋住。

凉透单衣浑未顾。别样痴怀,偏被寒声误。
欲把落英衔锦素。关情莫教霜花妒。

【玉瑶浅评】问好学友,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学习!
词的上阙起笔写早上遇到桂花的形态~“细蕊缀枝凝晓露”,写出了花的繁盛,浓密,笔力灵动细致。接下来从花的颜色,香气的叙写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前后衔接自然,学习了!
“独倚空阶天已暮。”人物出现了,赏花忘记了时间,不觉天已暮。“一庭桂影同秋住。”写暮色下的桂影与秋色相映成趣,表达了欣赏喜爱之情。个人觉得这两句调换一下顺序更好一点。另,此处的“独倚空阶”给喜爱桂花的画面增加了萧瑟的感觉,与整首词的气场不太搭,若是换成表达闲适自然的词会更好看一些,比如“闲倚,斜倚”之类的词,个见哈!
下阕承接了上阙的时间过渡,因为赏花时间长,所以“凉透单衣浑未顾”,继而感叹“别样痴怀,偏被寒声误”。然后进一步表达因为爱花,赏花,所以惜花,故而“欲把落英衔锦素。”这样做的原因是“关情
莫教霜花妒”。前后衔接比较紧密,自然。
这首词从桂花的形态,香气着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花,赏花,惜花之情。整首词脉络清晰,情感细腻,作者笔力灵动,细节描述把握的不错。个人感觉上下阙描写相差不大,情节没怎么宕开,缺少一点感情生发点。但瑕不掩瑜,是一首不错的佳词,学习了!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海涵!具体以评阅老师的评阅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9

帖子

485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50
24#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卿墨组第二讲作业:
卿墨-慕容瑞西
1.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蝶恋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蝶恋花 桂花
卿墨23-阿斗
折取一枝秋在手。万点明黄,暗把幽香透,此物却非人世有,月宫飘落寻三友。

喜看嫦娥舒广袖,幽咏小山,窦氏清芬又。一曲清商祈上寿,蟾光酿就千钟酒。

读解:
从秋日里折下一枝桂花握在手中。满枝金黄的小花,悄悄散发着清雅的香气。这东西好像不是人间该有的,倒像是从月宫里飘下来,寻找“岁寒三友”的。
开心地看着嫦娥舒展宽大的衣袖。轻声吟诵着与桂花相关的词句,又想起窦氏家族的清雅韵味,桂花的清雅气息如典故般动人。唱一首清越的“商调”乐曲祈求长寿,而那月光仿佛能酿出千杯美酒。

简评:
问好阿斗老师。下片一处出律,“小”字。“有、友、又”读音相同的韵字运用有点密集,可考虑不同读音的韵字运用,以便声律更和谐。上片点出了桂花的色、味和来处,铺排很精致合理。下片典故的运用中“窦氏清芬”用于桂花感觉不太和谐,关联不紧密,“窦氏清芬”用于岁寒三友倒是和谐的。整体来说,小词脉络清晰,情感表达层层递进,不错的小词,学习了。
互评不当处可指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4
25#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班第二讲作业卿墨22-秋窗雨

互评:

蝶恋花.桂花
文/卿墨19柳雨青书
玉露初凝金粟小。暗染鹅黄,帘外千星绕。香味欲侵云外岛,夜风却起凉声吵。
谁道人间秋易老。满眼琼枝,遍向青山扫。欲问吴刚挥斧少,嫦娥未许红尘扰。


秋窗雨试评:问好同学,起拍很好看,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二拍暗染用悄染是不是会更好些,帘外千星绕,跟暗染鹅黄似乎关联不上吧?还有下一句的云外岛指的是什么地方呢?天庭或是月亮上吗?有凑韵之嫌,准备过片句凉声吵,这个吵是吵到了谁?上片给我的感觉这桂花就是天庭上的桂花,可过片处又提到了人间,上片还云外岛,下片又遍向青山扫,地点不一哦!然后又回到天庭,提及吴刚跟嫦娥。整首立意不清晰,没看懂想表达的是什么,但句子词汇丰富,读着好看。感觉同学是有功底的,这首是为了凑作业而填写。以上都是我个人观点哦!本人才疏学浅,恐有说的不对不好的地方,还请同学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1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
26#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试评蝶恋花,用桂花
卿墨,沐沐


蝶恋花,咏桂花
卿墨10-蓁蓁  
睡醒薰风还觉冷,自带花黄,恰好秋光景。 寸寸阴晴谁又等。满江尽是花前永。
不怕秋风秋雨耿。山枕斜阳,秋水何须静。莫道浓愁天注定。夜阑更把梨花影。  


首先沐沐梳理一下脉络不知对错欢迎指正
这首咏桂的大意是;睡醒了的桂花自带黄色开了,恰好正是秋天。时光是如此短暂谁又会不珍惜不争取呢?看桂花以开满江岸!


它们不畏惧秋风秋雨的侵袭,山间铺满斜阳秋景何须这般静逸呢?请更浓烈更灿烂些吧!莫要说浓愁是天的恩赐了,夜未尽更看梨花影


沐沐试评;这首咏桂以拟人的手法为切入点,开篇自带新奇也足见作者功底但“熏风”二字略显尴尬。承句寸寸光阴又似拟人又似自说自话增加了亮点,结处稍显弱点。比如“花前永”句,个人觉得意向模糊还有“满江”略有突兀


下阕“不怕秋风秋雨耿”一改桂花的娇弱形态,誉它坚定品性。通过”山枕斜阳,秋水何须静”句若“秋水”喻景有不恰之感,若喻眼睛有些突兀。结以“梨花影”来喻桂花的清绝素雅也未尝不可,但“把”字可在斟酌


总体不错可见巧思,用词用句还需打磨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27#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期第二讲作业
卿墨16花落一肩香

蝶恋花•桂花
/卿墨35-紫玉
黄蝶缀枝妆碧树,草软风轻,香沁幽幽度。谁寄思情和爱与,飞过远处人儿去。
满眼飞花兼落絮,桂子开时,零落飘如许。簌簌衣襟花瓣雨,惊残遐思无寻处。

解读:桂花像金黄的蝴蝶缀满枝头,装点着翠绿的树木。草地柔软,风儿轻柔,淡淡的花香慢慢地飘散开来。是谁把这份思念和爱意寄托,让它飞到远方那个思念的人身边呢?
眼前到处是飘零的飞花儿和落絮,回想桂花开的时候,如今竟凋零飘落,花瓣像细雨般簌簌落在衣襟上,惊醒了我漫无边际的思绪再也无处寻找。

试评:问好同学
    整首词格律正确,情景交融有画面感,符合借景抒情古典词的基本要求。但细节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季节时序:本首词有的意象与季节不符,草软风轻,飞花落絮是春天的景象。落絮一般指柳絮,杨絮。桂花是秋天开的花。景物描写以秋天为背景更能体现桂花的特点。
2.语言凝练:用黄蝶缀枝描写桂花的形态欠妥,桂花花瓣细小。另外谁寄思情和爱与,飞过远处人儿去,这两句可再凝炼,体现古典词的含蓄美。
3.情景关联:桂花与思念的情感关联不紧密,可以通过以桂花的清香幽远传递思念等为引线,让情景交融更紧密。
初次学评,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具体以评阅老师为准,共同学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6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8
28#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10-21 06:35 编辑

古典词研五第二讲作业 卿墨11痴心不改
互评作业:
蝶恋花·有木香馥馥
文/云呆鹅
水榭亭台时正肃,谢了林花,戚戚多凡俗。听雨芙蓉新画烛,盈霜黄菊寻高躅。
有木四时香馥馥,软翠柔蓝,金钏霞枝筑。玉树悬秋临风竹,人间月殿非幽独。 问好学友,
第一讲作业作业要求以“桂花”为主题生发,似乎有点跑题了。 本词《蝶恋花*有木香馥馥》是十五部韵,其实还是难写的。看着重写的木芙蓉,不如直接命题木芙蓉了。“玉树悬秋林风竹”的风字出律了,这里四连平,也许是作者笔误,凤尾竹的凤字写成风了。 词作上景下情,作者可能想通过四时景物的转换与高洁意象的叠加,展现超脱尘俗的精神追求,将月宫清辉与人间灯火熔铸一体,在琼楼玉宇与翠竹金钏的交映中,完成对传统隐逸观念的超越,昭示着“即俗即雅,大隐于市”的澄明之境。 起笔水榭亭台时正肃,可能想点明秋的季节,但是水榭亭台四季为建筑都是那样,应该与时序变化没有关联。谢了林花作者可能是指春花,但是秋天的灌木开花也可以说林花吧。“听雨芙蓉新画烛”这句不错,但是临霜黄菊中的霜和雨是不是矛盾了。
下阕起句“有木四时香馥馥”也欠考虑,四时有香馥馥的应该多是月季花,这里四时不如改成此时。结句月殿又和雨中芙蓉有点违和。总之个人觉得,立意尚可,遣词造句有待推敲,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2

帖子

15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7
29#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期第一讲作业:
卿墨01-梅欣

蝶恋花:桂花
卿墨25-羽君
拂面西风轻又薄。一抹清香、越户穿窗阁。倚槛听风应相约。依篱濯露承殷诺。
橘黄暗淡荑柔弱。渐展娥眉、难事当年托。占绝花中两清琢。仙衣犹带君心魄。

这阕词以“桂花”为题,字里行间藏着细腻的观察与巧思。

上片起笔“拂面西风轻又薄”,以西风的轻柔开篇,既点出时节,又为桂花的出场铺垫了清寂氛围。“一抹清香、越户穿窗阁”,写桂香穿透门户,不请自来,将桂花的“香”写得灵动鲜活,仿佛有了主动的意趣。“倚槛听风应相约”,赋予桂花人的情态——似与倚栏人有约,静静盛放,暗合“听风”的期待;“依篱濯露承殷诺”则进一步强化这份默契,桂树沾露而立,像在践行着某种无声的承诺,将花与人的关联悄然拉紧。

下片“橘黄暗淡荑柔弱”,细腻描摹桂花的形态:花色淡雅不张扬,花瓣纤柔,与常见咏花词的浓墨重彩不同,尽显其“清”。“渐展娥眉”以美人蹙眉舒展为喻,写花瓣缓缓绽放之姿,极富画面感;“难事当年托”笔锋一转,藏深意于平淡——或许暗指这份清雅之姿,不似其他花卉那般招摇,恰如难以言说的心事,托于清风明月。结句“占绝两清琢”,“两清”既指桂花色清、香清,亦暗合前文的清幽意境;“带君心魄”则将花与人的情感彻底勾连,赏花人观花见己,桂花的品性中,恰有观者寄寓的一份孤高与执着。

通篇不事雕琢,却以“风”“露”“香”“态”层层勾勒,将桂花的清、柔、静写得入木三分,更借花喻人,让这份清雅中藏着不易察觉的风骨,余味悠长。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68
30#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5-10-24 22:07 编辑

第二讲作业
卿墨组36-芷溪

卿墨32~荷月
  蝶恋花.桂花
  花细盈藏香满苑,蝶采轻灵,吹落黄金盏。相惜韶华光影散。月升点点星河远。
  折落枝头寒雨浅,纷乱秋风,卷起衣衫茧。念念无音无奈怨。不及眼底飘丝显。

芷溪浅评:问好雨荷师姐一起来看雨荷师姐心中笔下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来看起拍开篇已“花细盈藏香满苑”,形细而香浓”的特质——“盈藏”二字极妙,既写花瓣攒聚之态,又暗传香气内敛却满溢庭院的通透感,以小见大勾勒出秋苑桂香弥漫的场景。“蝶采轻灵,吹落黄金盏”,将蝶飞的轻盈与落花的璀璨并置,“黄金盏”喻桂花,既贴合花色,又添几分精巧意趣,动态描写让静景活起来,风拂花坠的画面感十足。

收尾“相惜韶华光影散。月升点点星河远”,由景入情自然转合。“韶华光影散”暗扣桂花花期短暂的怅惘,“月升”“星河远”拓开意境,将庭院小景延伸至夜空,清冷月色与遥远星河衬出惜花之情的绵长,景与情交融得细腻含蓄。

再来看下阕:“折落枝头寒雨浅”承上阕落花意,加“寒雨”一词,既点出秋夜微凉的氛围,又为情感蒙上一层清冷底色,“浅”字见雨丝轻细,不刻意渲染萧瑟,却暗合心绪的淡愁。“纷乱秋风,卷起衣衫茧”,秋风“纷乱”既写实景,又映内心烦扰,“衣衫茧”暗藏岁月痕迹,让触景生情多了几分生活质感,并非空泛的悲秋。

最后来看结拍“念念无音无奈怨。不及眼底飘丝显”,直抒胸臆却不失蕴藉。“念念无音”写思念难传的怅然,“无奈怨”道尽心绪纠结,末句以“眼底飘丝”收束——或许是雨丝、或许是发丝,将无形的怨思化作有形的景致,余味悠长,贴合《蝶恋花》词牌婉约抒情的基调。

全词以桂花为线索,从赏景到惜花再到抒怀,景语皆情语,笔触细腻,情感层层递进,将秋桂之美与人心之愁巧妙融合。构思缜密布局稳妥合理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学习了。

探讨
二、句法与字法:巧思与不足之处

(一)亮点句法

1. 对仗与炼字见巧:“蝶采轻灵,吹落黄金盏”中,“轻灵”状蝶舞之态,“黄金盏”喻桂花之形,对仗工整且喻体贴切,“吹落”二字暗合秋风之意,为下片“秋风”伏笔;“月升点点星河远”以“点点”状星光,与上片“花细”呼应,空间由近(苑)及远(星河),拓展意境。

2. 虚实转换精妙:“念念无音无奈怨,不及眼底飘丝显”将抽象情感(念念、怨)转化为具象视觉(飘丝),化虚为实,契合婉约词“含蓄传情”的特质,与秦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含蓄笔法异曲同工。

(二)可商榷之处

1. 炼字稍欠精准:“花细盈藏香满苑”中“盈藏”二字略显累赘,“盈”有“满”意,与后句“香满苑”重复,可改为“花细含香满苑”,以“含”字突出桂花“藏香”的特质,更显凝练;“卷起衣衫茧”中“茧”字意象稍显突兀,“衣衫茧”可理解为衣衫破旧或褶皱如茧,但与“桂花”“秋风”的清雅基调略有违和,若改为“卷起衣衫软”或“卷起衣衫片”,更贴合秋风吹衣的轻盈质感。

2. 句法节奏微滞:“相惜韶华光影散”中“相惜”主语不明,若为词人自惜,可改为“谁惜韶华光影散”,以疑问语气强化怅惘之情;“不及眼底飘丝显”中“不及”二字稍显直白,可改为“唯余眼底飘丝显”,更显含蓄蕴藉。

三、格律与韵部:基本合规,细节待酌

全词依《蝶恋花》正体(冯延巳体),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韵部为“十七霰”(苑、盏、散、远、浅、茧、怨、显),一韵到底,无出韵、换韵之误,格律合规性良好。节奏上,上下片均遵循“三三、四五、四五”的句式节奏,如“花细/盈藏/香满苑,蝶采/轻灵,吹落/黄金盏”,符合词牌平仄与节奏要求,读来朗朗上口。

仅“纷乱秋风,卷起衣衫茧”中“乱”字(仄声)与“风”字(平声)组合,平仄稍显生硬,若改为“飒飒秋风”,既合仄声要求,又以“飒飒”状秋风之声,更添听觉意境。

四、意境营造:婉约含蕴,贴合词味

全词以“桂花”“蝶”“月”“秋风”等意象构建清雅凄婉的意境,上片“香满苑”“黄金盏”“星河远”营造明媚开阔之景,下片“寒雨”“秋风”“飘丝”转为萧瑟凄清之境,景与情契,贴合婉约词“词尽意不尽”的审美追求。如“月升点点星河远”以阔大意象反衬孤寂之情,与晏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以景衬情手法相似;“念念无音无奈怨”虽直抒“怨”情,却以“飘丝显”收束,留有余味,避免了直白浅露之弊。

五、避“补刀”风险评估

1. 无曲解原意之弊:评阅中未将“蝶采”(实写)误判为虚写,未将“韶华光影散”(时光之叹)扩大为家国之思,贴合词作“惜花伤时”的原意;

2. 无随意拔高或贬低:词作内涵以个人感怀为主,点评未刻意拔高为“家国情怀”,也未贬低其情感价值,客观呈现其婉约特质;

3. 无鱼目混珠之误:点评中判断性表述(如“格律合规”“虚实相生”)均有词作内容佐证,无正误混淆;

4. 无中生有之处:所有点评要点(如“承转自然”“炼字稍欠”)均能在词中找到依据,无凭空臆断;

5. 无以偏概全之失:明确区分“句法亮点”与“可商榷之处”,未将某句特点(如“飘丝显”的含蓄)说成全诗特质,也未混淆抒情方式(下片直抒胸臆,上片借景抒情)。

当然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不当之处一起探讨

点评

脉络清晰,立意明确。结构不紧密。  发表于 2 小时前
点评:上阙写月光下桂花形态之美,下阙抒情  发表于 2 小时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0-25 17:54 , Processed in 0.6312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