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27期创作班婉兮组第十二讲作业帖 |
| ||
| ||
| ||
点评
隐括比较成功,比满庭芳的脉络更清晰,布局更合理。通篇缠绵悱恻,用典化句如盐入水,有味而无痕。如果挑点毛病的话,泥古味比较重。
| ||
| ||
| ||
点评
两首词均以“星河”“夜色”“银汉”“鹊桥”“牛女”等七夕传统意象为核心,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均以夜色起兴,奠定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水调歌头》更注重画面感,以环境烘托心境,突出时光流逝的苍凉感。《满庭芳》则多用虚写,直抒胸臆,情感更显直白浓烈。
隐括词,上片以“星河”“银汉”引入牛郎织女传说,下片转写人间愁绪,结尾以“山月照关山”收束,既保留《满庭芳》的核心意象,又有新意象拓展意境,结构更紧凑。
《满庭芳》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遵循传统慢词结构,情感层层递进,结尾将个人愁绪升华为人生漂泊之叹,意境更开阔。
《水调歌头》典雅含蓄用词考究,《满庭芳》直白凄切,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个体生命的苍凉感,后者则强调聚散无常的普遍人生困境。
| ||
| ||
点评
此隐括词,通过词牌转换与意象重构,既保留了原作的意境与隐逸情怀,又赋予其新的韵律与哲思深度。 虽字数相近,但句式更灵活,从客观描写转向主观感受,强化了互动。
原词:婉约细腻,隐括词:更具跳跃感与哲理性, 原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层次分明;隐括词:写景中融入情感流动,抒情时暗含哲理,结构更浑然一体。
隐括词新增空间延展,画面更具立体感;更具视觉冲击力,突出岁月流逝的沧桑感, 原词流露对故园的牵挂,“隐括词”则淡化乡愁,转向对少年纯真的追忆。
原词《满庭芳》更契合秋居的静谧,而隐括词借《水调歌头》的开阔,将个人孤寂升华为对宇宙的观照,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9-14 23:48 , Processed in 0.1402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