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七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66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21#
发表于 2025-3-21 11:3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轻风呢喃 于 2025-3-22 20:47 编辑

第七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春情
春光旖旎,正枝头芳满。恰恰莺啼弄晴暖。柳绵飘、自在漫舞蹁跹,纤手捉、偏却东风撩乱。
汗香微沁面,浅笑含嗔,一袭罗裳渐行远。不禁忆当年,豆蔻人儿,尤如此、明眸嬿婉。到今日、黄昏暗消魂,残照里、长流自东悠缓。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8

帖子

9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6
22#
发表于 2025-3-21 15:18:37 | 只看该作者
雪烟22-李纳兰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代表词作除作为正体的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之外,还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等。

洞仙歌,格律格式长短不一,但不失灵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长短句结合的句式使其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灵动的变化,适合表达细腻且丰富的情感。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题一:春景、春情
题二:郊游、踏青
题三:樱花
题四: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拟题意即可)
四题择其一填之,如有不合其一者视为旧作,评阅老师可拒评。


正格: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洞仙歌·风清日暖
雪烟22-李纳兰
风清日晚,有瘦云飞燕。湖上游春放舟远。碧波中、萍草自顾漂流,谁知晓、几度裹持拍岸。
转头迎秀岭,不见心宽,山外难求遂心愿。暗里藏汹涌,情理权衡,仔细算、是非变换。怎脱身、难得异人丹,无根水、烦愁也容消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48

帖子

61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57
23#
发表于 2025-3-21 16:15:1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七讲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词谱正格 苏轼
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审《洞仙歌》词牌
①格式: 双调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下片四十九字,《宋史·乐志》名《洞中仙》,注“林钟商调”,又“歇指调”。金词注“大石调”。柳永《乐章集》注“般涉调”,“仙吕调”,“中吕调”。以苏轼体为正格。
②句数:上片六句,下片七句。
③句式:457936,5479789.其中上片第四句为上三下六的肩头句,下片第四句为上五下四的肩头句,第五句为上三下四的肩头句,第六句为上三下五的肩头句,第七句为上三下六的肩头句。
④押韵:押仄韵,一韵到底。分别在上片的第二,第三,第六句上。下片的第三,第五,第七句上。白脚句上片第四句,下片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句脚为平声。其它,上片第一句,第六句,下片第一句句脚为仄声。
⑤领字:上片的第二句为上一下四的一字领。下片的第七句为三字领。上片的第一句为赋句,第三句为律句,下片的第一和第三句为律句,第二句为赋句。
⑥对偶:无
⑦换头:不一样,注意句式的变化。
⑧声情:舒缓柔和,清雅超逸。
⑨题材:咏物,遣怀,怀古等,题才广泛。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题一
洞仙歌
倾城
潺湲溪涨,正婆娑春好。细柳梳妆水中俏。绾青丝、眉叶颦处飘烟,吟紫陌,缱绻东风侧帽。
绿裙行缓缓,暖日新晴,且趁新晴拥花鸟。玉笛曳柔波、公子鸢肩,欲偷眼、黄莺调笑。入侯门、沧海不如深,且归去、斜阳已沉山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563

帖子

57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5
24#
发表于 2025-3-21 18:1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凝思 于 2025-3-24 10:11 编辑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组~凝思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据沈雄《古今词话》考正,认为孟词系东京人士隐括东坡词而成,比较可信。
            再从词第三句的格律来看,七字句的后三字用“仄平仄“(拗),是《洞仙歌》定格。
        本调为常年用词,但词家多为秋、冬用之,望谨记。
        本调八十三字,十四句,双调。前片五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三仄韵,属长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严,对仗特殊,句法也不稳定,适合中级者练习之用。
        上片第二句,句法为上一下四。  
        上片第四句,九字,句法多为上五下四,但东坡作上三下六。
        上片第五句,九字,句法上三下六。
        上片第四、五两个带逗的九字句,是两个上三下六句,可成隔句对仗,但多不从。
        下片首句,五字,句法是上一下四的仄领式句子,要与第二句对仗。
        下片第四句,五字,句法是上一下四的仄领式句子。
         下片第七句,八字,仄领句,实际上是的仄起平收之七字句之句首以一去声字领之。
        下片第八句,五字,仄领句,要与第九句对仗。这两句的语气注重连贯,要一气呵成。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樱花开》
东皇授意,著云霞凝艳,翠影摇红暗香泛。境悠悠、烟暖十里樱园,风细细、蝶舞千层锦毯。
浅红匀粉白,如幻仙姿,迷醉游人意酣酽。望处尽芳华,绰绰娇颜,时光里、恁般潋滟。撷一缕、春心鬓丝簪,却争惹、三千落英垂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25#
发表于 2025-3-23 20:23:5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踏春
雪烟07-深谷幽兰
满湖春色。被东风吹绉,气了夭桃醒了柳,眼初开,绿意垂就盈盈。双飞燕,轻剪一帘云岫。
游园思故友,置酒拈花,曾问诗情无还有?醉里任高歌,笑指星辰,浑然忘,人间昏昼。待归时,小月满西楼。犹照见,禁前轻红盈袖。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14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8
26#
发表于 2025-3-25 05:12:01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词牌结构:《洞仙歌》为双调,共八十三字,上下片各七句,以仄韵为主。
2.平仄规律:
1.上片首句四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七字,第四句九字(含三字豆),第五句九字(含三字豆)。
2.下片首句五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八字(含四字豆),第五句七字,第六句八字(含四字豆),第七句十字(含五字豆)。
3.注意中平中仄的灵活运用,如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中 “开” 为平声,“一点” 为仄声,需依谱调整。
3.押韵特点:全词多押仄韵,上片两韵(“汗”“满”“乱”),下片三韵(“声”“汉”“何”“更”“转”“换”),需注意韵脚连贯性。
4.意象分析:苏轼词通过 “冰肌玉骨”“明月窥人” 等意象营造清凉静谧氛围,情感含蓄,以景结情。
分析结果:
结构:双调八十三字,上下片各七句,仄韵。
平仄:上片首句仄起,下片首句平起,灵活运用 “中” 位可平可仄。
押韵:上片押 “无汗”“满”“乱”(词林正韵第七部),下片押 “声”“汉”“何”“更”“转”“换”(词林正韵第四部)。
意象:多以自然景物(月、风、星)与人物情态(攲枕、携素手)结合,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踏青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阳光渐暖,相约青堤处。枝上莺飞燕儿舞。碧波中、数只小棹轻摇,渔歌唱、惊起一滩鸥鹭。
并肩行石径,十里桃花,体态风流暗香吐。共把春光赏,顾盼回眸,徒惹得,蝶蜂皆妒。叹别离、孤枕怎安眠,惜重聚、将思念低低诉。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4 22:50 , Processed in 0.1402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