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释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文学院七期中级班第二讲书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3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8:20:25 | 只看该作者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6-11-6 22:38
枫叶
世人自古叹秋凋,且看深山红叶飘。
寒露袭来诗骨瘦,严霜过后素颜娇。

《枫叶》……云淡风轻

全诗整体畅顺,脉络清晰。只有两处建议:

严霜过后素颜娇……”素颜娇“似乎未适当回应“严霜”。
而且”素颜“多指白色容顏。

建议:

初霜过后黛颜娇……

初霜……指秋季第一次霜。

尾联结得平淡些,可再细想改善结句余味。

尾句“妖娆“多形容花或女子,如果拿來形容枫叶,未见过。

建议……

趁向金天诉搖落,萧歌清绝定妖娆。

这里以“妖娆“去形容秋韵。

出处:
唐.唐彥謙诗:“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娆。”

以上纯粹从逻辑上作出建议,可以不理会。
汤米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3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8:21:08 | 只看该作者
莲语@ 发表于 2016-11-4 08:51
古典诗七中级班第二讲
书21-莲语
秋叶

书21-莲语
秋叶
风过疏枝听飒飒,
深阶寸许少人知。
而今落尽尘烟去,
谁记当年翠袖时。

此首起句尚可.承句"深阶"生造.转转句尚可.合句"翠袖"特别是"袖"字不好.不确切。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8:22:08 | 只看该作者
释然 发表于 2016-11-6 22:39
秋荷
绿叠云中亭俏立,微风吹拂散清香。
佳人迟暮芳华尽,碧水秋歌颂挽妆

评修《秋荷》……释然

绿叠云中亭俏立,微风吹拂散清香。
佳人迟暮芳华尽,碧水秋歌颂挽妆。
。。。

第一句:

绿叠云中亭俏立……這里“云中”应指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的泽湖。

也可指云霄中仙景。

第二句:
微风吹拂散清香……回应了前句“亭俏立”。有了“亭俏立”,才可”散清香“。

所以,第一句“亭俏立”、“散清香”两者互为补充,暗指荷花。

但这种物象暗起及环境衬托法似乎未具体地指出秋景,似夏天多些。

第三句:

佳人迟暮芳华尽……如果用“佳人”來代表荷花,似乎牵強些,因为前联无铺砌荷花比喻人。

但是,荷花又称水宫仙子,可用“荷仙”之类来回应“云中”。这样,脉络更稳,诗气更强。

尾句:
碧水秋歌颂挽妆……“颂挽妆”嫌湊韻。可改用“颂倩妆”。

建议:

《秋荷》

残叶云中仍俏立,霜风吹拂尚飘香。
水仙迟暮芳华尽,赫听秋歌颂倩妆。
。。。
以上的建议著重指出脉络应聚焦主题而铺砌。

友友或有更好想法,多交流,一起提升写作技巧。

。。。。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24#
发表于 2016-11-12 11:19:21 | 只看该作者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1:02
枫 /书05清荷
金风飒飒漫山岗,片片红枫傲冷霜。
尽展铅华清野处,馨情怀抱送秋阳。

点评:承句点明时间和地点,二句点明题目,起承景,转合情,很好。不足之处是颜色字太多,显得矛盾,金-黄,红,霜-白,铅——白,这些字和诗主题关系不大,还需要多读诗,多练字,起承转合间既要独立,又不能断裂。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25#
发表于 2016-11-12 11:40:06 | 只看该作者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1:56
书17转变

飘眇云纱漫幻踪

点评:1、漫幻踪,不通顺,也不知所指。2、施下,不是诗语,缺少诗味。3、合句,是行人步履还是“雾”步履匆,有歧义。你的不足之处关键在字上,格律诗惜字如金,能一个字说清的,不用两个字,而你却用了四个字,像“如烟轻饶”行人步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26#
发表于 2016-11-12 12:46:53 | 只看该作者
竹轩小筑 发表于 2016-11-7 13:13
书02竹轩小筑作业

点评:挺脍炙人口的诗,有景有情,起承是秋的凄凉,转合因香山枫叶的美景,写出秋景也有醉人的地方,很好。只是起句,然花黄的黄,不太好,失真,是不是换成霜要好一点呢?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27#
发表于 2016-11-12 13:05:30 | 只看该作者
释然 发表于 2016-11-8 08:56
【书组】16兰若纤纤

七绝:(平起入韵)

点评:《灯笼椒》:1、成语尽量不入诗,即使入诗也要放在句中件。2、味儿丰,是在凑韵、凑字。3、整首诗没有表现出灯笼椒的特点,去了题目。让人看不出就是描写灯笼椒。
《残叶》:1、重字,没有反映出重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就必须换字。2、秋风阵阵的阵阵,说明风不是狂怒的风,还带有温柔的样子,不可能咬枝残。3、合句赋予残叶具有人的感情,比较好。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2
28#
发表于 2016-11-12 13:18:40 | 只看该作者
远方 发表于 2016-11-8 13:05
落叶      文/书37阳光
一夜西风起,阶前满地黄。
轻吹随处舞,无力避秋凉。

点评:1、要按照学院安排写作业,学五绝时再写五绝。2、起承很好,点明时间地点,转句轻吹还需再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3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3:24:34 | 只看该作者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0:45
书11-素颜
野菊赋
九九登高菊蕊黄,

修……《野菊赋》…素颜

第一联:

九九登高菊蕊黄……“菊蕊”嫌累赘,而且未回应“登高”。
但起句明起点题,直接。

建议此联:

九九登高寒菊黄,山花无主独芬芳。

以“独芬芳”说明“百花尽谢我芬芳”。试比较一下两句,那一句自然而婉转,且充份营做登高氛围。

第二联……对仗很好,回应了前联为何“独芬芳”。

但建议“染冷霜”改为“敌冷霜”,來回应前句“傲骨”,这样诗气更有力。

第三联:

继续回应第一联“独芬芳”,道出菊花的神态。脉络紧贴,不错。

建议:

凭歌笑语醉斜阳。

尾联:
第七句“秋色”嫌是重复了,应拓开更深远的境界。这是可可说诗要“转”,不可重述之前境界。

建议:
沧桑遍野高风处,道尽千年晚节香。……

高风……指高尚风骨。
晚节香……托菊暗喻人生在岁暮时有很好节操。

这样的尾联写出以菊花托出高风亮节的品格,写出“气”來。

看看修后:

《野菊赋》

九九登高寒菊黄,山花无主独芬芳。

铮铮傲骨经风雨,飒飒英姿敌冷霜。

斗艳争奇留惬意,凭歌传语醉斜阳。

沧桑遍野高风处,道尽千年晚节香。
。。。

整首诗脉络紧贴,诗气自然,结出菊花神韵來。

作者功底不错,多追查用词,进步会更加快。

ok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9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3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3:25:31 | 只看该作者
释然 发表于 2016-11-4 21:03
《枫叶》书组01~禅心若水
隐于草色同春夏,静卧枝头沐晚风。
无有寒霜锤瘦骨。何来今日遍山红。

《枫叶》书组01~禅心若水
隐于草色同春夏,静卧枝头沐晚风。
无有寒霜锤瘦骨。何来今日遍山红。
首句起笔,表达不佳。“隐于春夏同草色”,还合理一点。春夏,不等于就是草色。树叶与草,都是植物,而且比较近似。比喻的关键要求,是不同物体作比喻,因此此句比喻,不是很恰当。
第二句,树叶在风中,是随风舞动的,尤其秋风起时,落叶纷纷,因此静卧一词,不是很准确。
第三句瘦骨,多用来形容竹子或梅花之类,因为比较形象。用瘦骨形容枫叶,不佳,不形象。
第四句表达观点,属于说理。说这枫叶历经寒霜锤炼,终于换取到遍山红,但是这遍山红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道理,不是很清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3 03:55 , Processed in 0.1159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