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若夏 于 2021-12-1 16:27 编辑
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凌霜01-若夏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就是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填词也叫“倚声”。倚声填词,也就是说,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
(一)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菩萨蛮、西江月等。
(三)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1、阕,是诗词的“段”落。如上阕就是上段,下阕即下段。有时候一首词也被称为一阙词。 片,也是词的段落,如上段就叫上片,下段就叫下片。
2、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3、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4、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5、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四)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1.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2.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3.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这是词的一种体式。篇幅较长,节奏较慢,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五)肩头句、肩头对:
1.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例如:溯红渐、招入仙溪,就是肩头句。
2.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如: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南宋吴文英《莺啼序 残寒正欺病酒》 )
(六)双拽头:
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看成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这就是“双拽头”
(七)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虽有争议,但多数认可)
(八)令、引、近、慢
(八)令、引、近、慢
令:对字句不多的词,称为令词。
引: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称为“引’,也就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近词和引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除以上介绍的,此外还有:如摊破、减字、等,就不介绍了,待以后讲课遇到时再讲。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答:十六字令 清 丁淑媛
听。窗外如何月有声。寒无寐,风雪正三更。
凝神谛听:窗外那皎皎如水、寂无声息的月光怎么发出了㗭㗭嗦嗦的声响?一声耸人听闻的惊问,陡然令人心弦紧绷,疑窦顿生。这是一个视觉形象的幻化,雪之纷纷,朔风与俱,低昂号呼,自然有声。然视觉既幻,也就误认为月光发出的声响。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十六字令·云
云。细翦轻罗映水纹。风来去,不似等闲身。
十六字令·春
春。隔院秋千笑语频。桃开处,遥想那时人。
十六字令·秋
秋。雁荡芦花岸畔愁。西风冷,小月上高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