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十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一期基础第六讲晴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37

帖子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4
21#
发表于 2018-6-21 10:33:24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讲作业
晴   23  华豆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叫“拗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二   关于端午七绝的诗歌
                 端午
         五月潇湘成片绿,不闻渔父笑歌行
         又逢艾草香薰日,空对汨罗吊旧英

老师评阅:
   
五月潇湘成片绿,不闻渔父笑歌行
又逢艾草香薰日,空对汨罗吊旧英

一二句没有关联噢!成片绿咋来的呀,潇湘有山有水,有蓝天有白云。怎么就只有绿的呢,太片面了哈。成片绿的地方一般不会有江河湖海,自然找不到渔父,樵夫倒是有。
三句四句,你就更不厚道啦,到了艾草香薰日,居然空对汨罗。你也不送点礼物,就是没有礼物,问候一下或者发表点感慨也行啊。这样空对着他,你无聊他也无聊啊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22#
发表于 2018-6-21 11:1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泣露 于 2018-6-21 14:00 编辑

晴28--兰泣露
古典诗十一期基础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二、七绝一首
以端午起意写一首七绝,题目自拟,平收入韵,平水韵。立意可以天马行空展开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不需拘泥于古人的特定框架。


一、在律体诗中,凡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凡“拗”须用“救”,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该仄的则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一拗一救,协调平仄,使音节和谐,称为拗救。
本句自救只有两种:拗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本句自救,即狐平拗救。律诗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狐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字来补救。
另一类是对句相救,有两种情况。其一,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其二,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七绝   庆端午
艾叶满堂迎午阳,细缠五色祝安康。
楚江龙舫今犹在 ,屈子离骚万古长。




      荷老师评阅
问好兰泣露朋友,恭喜你又完成了一讲作业。通过您的作业也看出来你对这讲作业下了很大功夫并查阅了很多资料,向您的学习态度学习。
下面说一下您的七绝《庆端阳》。您的四句诗句句都围绕着端阳进行描写,不过仔细来看,又缺失了什么。缺的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好像缺了一根主线,虽是句句端午,不过有一种单纯情景罗列叠加的情况,如果我来写,我会抓住一个画面来描述,可以艾香和五彩线一起,可以赛龙舟与离骚一起,或者可以粽子与离骚一起。首句用字不精,艾叶满堂,我们知道有些字是要在句子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满堂艾叶,人在哪,景句是要有人的情绪渲染的。
我们在来看第一句里的“午阳”,我知道你想说的端阳,但又为了平仄限制而自造的一个词,我们学古诗不建议自造词,如果不能用端阳,您可以换个韵脚或者换一种格律形式。
我们再看诗的脉络,第一句主语是艾叶,第二句是五彩线,第三句是龙舟,第四句是屈原,所以说本人感觉有些乱。
个人见解,因为我也没学会,说的不好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3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0
23#
发表于 2018-6-21 11:30:36 | 只看该作者
晴十二--妙手仁心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叫拗和如何救?
答:近体诗中不合平仄格式的字为拗,有拗字的句子叫拗句。就是说本该仄的字它平了,而本该平的字它却仄了。
   拗救分为1.本句自救(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的地方用仄了,那么就在本句的另一个该仄的字眼换作平即可。)
   2.对句相救(一联中出句该平的字眼却仄了,那么在对句相同位置该仄的字上换作平声。或者出句该仄的位置却平了,那么在对句相同位置该平的字换上仄声便可。)
   3.若一联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对句相救的叫一拗双救。

二.以端午为题材作七律一首,题目自拟。
              端午情思
碧艾青蒲角粽香,农家户户庆端阳。
离骚九曲今重读,汨水悠悠千古殇。

小那老师点评:
    端午情思
碧艾青蒲角粽香,农家户户庆端阳。
离骚九曲今重读,汨水悠悠千古殇。
发现你们进步都挺快的哈!不错,这首诗脉络清晰,布局紧密,结句还可以更好一点,结句不妥,还有用词的时候,查一下,殇字是什么意思,前面用千古是否合适,最后一句最好写上自己的感想,不急,慢慢来,若能做到字斟句酌最好了。加油!棒棒哒。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24#
发表于 2018-6-21 12:24:24 | 只看该作者
晴22一湘灵作业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在律体诗中,凡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凡“拗”须用“救”,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该仄的则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一拗一救,协调平仄,使音节和谐,称为拗救。
自救包括:
一、平平仄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无需救。
二、孤平必须本句自救。五言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简称一拗三救),七言叫作三仄拗五平救(简称三拗五救)。
三、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你用仄,那么第三个字你用平,变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内自我调整平仄。
二,七绝   端午
汨罗江上芷兰沉,千载龙舟竞到今。
鼙鼓喧天沧海客,堪堪谁記怀沙吟。
芷兰沉,芷兰在这里应该是指屈原了,有点古怪,芷兰一般比喻优秀子弟,也指才质之美,因屈原而出名。个人觉得芷兰不足以作为屈原的代名词。优秀子弟不足形容屈子,品德也不会因此而沉。
沧海客,在这里应该是指各地赛舟手了,其本意:一为航海者、二为饱经沧桑,历经世事的人。同样的用在这里不太贴切。竞舟一般在江河,湖,我不知道有没有。海的话感觉好危险。
尾句挺有意思的。竞舟风俗由来已久,能唱出屈原文章还真没几个。对于大多百姓来说多一个节日似乎也是蛮喜庆的事情。(三平尾)
谢谢二吼老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2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5
25#
发表于 2018-6-21 12:3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懒懒天空 于 2018-6-22 11:17 编辑

古典诗十一期基础第六讲作业:
晴11-懒懒天空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答: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就是“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1.特拗,存在于五言的平平平仄仄时,可以换用平平仄平仄,是4拗3救,七言相应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换用仄仄平平仄平仄,6拗5救,但也可以算合律。2.孤平的自救,五言一拗三救,七言三拗五救。3.平仄可以通融的字眼(指的是一般说来一三五可通融),一般无须拗救,可救可不救,但如果救了,在音律上更完美!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本句自救。


二、七绝一首
以端午起意写一首七绝,题目自拟,平收入韵,平水韵。立意可以天马行空展开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不需拘泥于古人的特定框架。


                 端午
流转乾坤日月浮,汨罗江畔恨悲羞。
始来万物何谋定,天地悠悠不作囚。

问好同学,同学的作品平仄正确,结构稳健,立意也不错,学习了,就是个别处词句意和留白还是有待提高,点评仅供参考,继续努力/茶/茶辛苦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26#
发表于 2018-6-21 13:25: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沁心莲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沁心莲 于 2018-6-15 21:02 编辑   晴组 08沁心莲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叫“拗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二  七绝两首歌 端午怀思 惬意深闺度日长,红尘种种未思量。 如今吟罢离骚恨,椽笔难题那世伤。 端午晨兴 日起朝云多异彩,野花凝露倍增鲜。 临湖撷下青蒿叶,对影斜簪鬓两边。作业格律正确,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写法上生动活泼积富感染力,好诗,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27#
发表于 2018-6-21 13:58:56 | 只看该作者
兰泣露 发表于 2018-6-21 11:13
晴28--兰泣露
古典诗十一期基础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荷老师评阅


                    庆端阳     
艾叶满堂迎午阳,细缠五色祝安康。
楚江龙舫今犹在 ,屈子离骚万古长。
问好兰泣露朋友,恭喜你又完成了一讲作业。通过您的作业也看出来你对这讲作业下了很大功夫并查阅了很多资料,向您的学习态度学习。
下面说一下您的七绝《庆端阳》。您的四句诗句句都围绕着端阳进行描写,不过仔细来看,又缺失了什么。缺的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好像缺了一根主线,虽是句句端午,不过有一种单纯情景罗列叠加的情况,如果我来写,我会抓住一个画面来描述,可以艾香和五彩线一起,可以赛龙舟与离骚一起,或者可以粽子与离骚一起。首句用字不精,艾叶满堂,我们知道有些字是要在句子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满堂艾叶,人在哪,景句是要有人的情绪渲染的。
我们在来看第一句里的“午阳”,我知道你想说的端阳,但又为了平仄限制而自造的一个词,我们学古诗不建议自造词,如果不能用端阳,您可以换个韵脚或者换一种格律形式。
我们再看诗的脉络,第一句主语是艾叶,第二句是五彩线,第三句是龙舟,第四句是屈原,所以说本人感觉有些乱。
个人见解,因为我也没学会,说的不好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7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4
28#
发表于 2018-6-21 18:50:1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十一期六讲作业:晴02-老战士

二、七绝*端阳抒怀
端阳旅住在申城,遍插菖蒲喜气生。
阵阵棕香万家乐,谁言月是故乡明。


荷老师评阅


问好张超朋友,恭喜你又完成了一讲作业,离理想又近了一步。
首先要说明一点,不管七绝还是七律,都要求两句一行,所以四句的安排需要您能注意一下。
从您的小诗中可以看出今年的端午节您是在外地过的,但并没有思乡愁,句句表达着自己愉悦的心情,谁说家乡的月亮比客乡明亮,您认为一样圆一样亮。
整首小诗通俗易懂,格律也非常正确,不过感觉还是直白了些,缺少了些诗家语言,希望您多看一些作品,积累一些词汇,您的小诗归更加有韵味的。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说的有很多毛病,不对之处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29#
发表于 2018-6-21 19:14:4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十一期基础晴组-16萝一一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答:
        1.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叫“拗救”。

        2.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1)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如果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本句下个音节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

       (2)对句相救,就是在一联之中,出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如果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对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出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用了平声,就在对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3)在前人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联之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对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二.七绝一首:
        以端午起意写一首七绝,题目自拟,平收入韵,平水韵。立意可以天马行空展开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不需拘泥于古人的特定框架。

        《七绝·包粽子》
                文/沧海

热气升腾粽子香,农家老妪灶台忙。
当年屈子随波去,敬意深深思念长。


(温馨提示:作业截取时间下周四晚上八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30#
发表于 2018-6-21 19:17:2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十一期基础晴组-16萝一一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叫拗救?拗救的自救包括什么?

答:
        1.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叫“拗救”。

        2.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1)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如果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本句下个音节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

       (2)对句相救,就是在一联之中,出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如果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对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出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用了平声,就在对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3)在前人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联之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对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二.七绝一首:
        以端午起意写一首七绝,题目自拟,平收入韵,平水韵。立意可以天马行空展开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不需拘泥于古人的特定框架。

        《七绝·包粽子》
                文/沧海

热气升腾粽子香,农家老妪灶台忙。
当年屈子随波去,敬意深深思念长。


十九老师点评:

        《七绝·包粽子》
                文/沧海

热气升腾粽子香,农家老妪灶台忙。
当年屈子随波去,敬意深深思念长。

略有诗意,但在表达上不是太准确。诗题《包粽子》与所写内容不合。
由煮粽子想到屈原,是可以的,但具体到屈原沉江,那就有些牵强了。转句有点飞出去的感觉。随波去,可以在起承句点一下汨罗江,建议修改起承句或是转句。
再者,总体来说,还需在炼字炼句上下功夫,缺少诗家语。当然,这是急不来的,每个人都会经历从白话文向诗家语过渡的一个过程。
写诗啊,必须一步一步走,不能急,一急就乱,最终写不好,事倍功半。

(温馨提示:作业截取时间下周四晚上八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1 01:58 , Processed in 0.1162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