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二十一期初级班秉文组第六讲作业帖 |
| ||
| ||
| ||
点评
这首诗创作,营造出了一种朦胧、梦幻且富有诗意的夏夜灯会场景,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从创作角度来看,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有特色,富有想象力,如“雾作冰轮”“千灯坠露”等,画面感强。不过,对于一些意象的理解可能会因读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首句【雾作冰轮】,冰轮指【明月】,不知作者是用明月表述雾的圆润与清冷,还是描述雾隐明月的意境,如果是前者,则欠准确;后者,则【作】字欠妥贴。
次句,把灯比作坠落的露珠,生动地表现出灯的繁多与晶莹剔透,仿佛这些灯是从云中掉落下来的,给人一种空灵、奇幻的感觉,但这个【坠】不是好理解。
三句,“危楼”突出了楼的高耸,“碎玉”可能形容灯光或月光洒在楼上的样子,再加上笙歌曼舞,展现出灯会上的热闹与欢乐氛围。
尾句“银花”指树上的花灯,“暗息融”则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花逐渐熄灭、融入夜色的过程,暗示热闹之后的宁静。
| ||
点评
这首诗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清新宁静而又略带闲适与惆怅的氛围。以新蝉、薰风、明月等自然意象为核心,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夏夜。
首句,“新蝉”点明季节为初夏,其鸣叫声清脆响亮,“杪”字写出蝉鸣的位置之高,暗示了环境的清幽。
次句,“薰风”即南风,带着爽凉的气息,这一句在宁静中增添了一丝动态的美感,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锐感知。
转句,诗人想要提笔作诗,却似乎难以写下合适的诗句。这种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敬畏之情。
合句,在很难下笔的情况下,诗人来到窗前,独自站立,此时月光皎洁明亮。“小立”一词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无奈,而“月儿明”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清冷的光辉。
| ||
| ||
| ||
| ||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15 15:06 , Processed in 0.1091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