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27期创作班婉兮组第八讲作业帖 |
| ||
| ||
| ||
点评
这阙词创作,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饱含对其自得与热爱,情感真挚,画面鲜活。然而题命"窝居"非妥,因窝居多含贬义,用:"农居、田家"似妥些。
上片,开篇点明“窝居”的地点与时间,及选择窝居的原因,远离尘世纷扰的淡泊。接下来以清晨鸟鸣、晚归荷影与月光下的锄头,早出迟归的劳动生活,画面生动且富有诗意。
下片,转向对收获与日常的描绘。呼应上片劳作,而春种秋收之盈余,用以喂养禽畜。然后切换至冬日场景,凸显生活的温馨。结片强化对“窝居”生活的满足与眷恋。
下片,转向对收获与日常的描绘。呼应上片劳作,而春种秋收之盈余,用以喂养禽畜。然后切换至冬日场景,凸显生活的温馨。结片强化对“窝居”生活的满足与眷恋。
| ||
点评
这阕词创作,以拟人的手法及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中"蜗牛",实指我。独行与雨后初晴的生动画面,既有生活细微的捕捉,又暗含人生境遇及情感的思考,读来别有一番韵味。佳作点赞。
上片开篇,切入主体,接下来补充环境,描绘出蜗牛在雨后湿润、苔痕斑驳的小径上缓慢爬行的模样,画面静谧又带着生机。
词中巧妙将蜗牛壳比作“乾坤”,赋予其厚重感,而“读清明”则暗合时节,接下来拓展视野,由近及远,动态与静态形成对比,暗含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
下片,承接上片蜗牛的行动,然后转向雨后清新的场景,从听觉与视觉丰富画面,再由实入虚,既有季节的指向,又暗含对远方、对相聚的期待。
"短长亭″是传统诗词中送别与重逢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张力。末句以空间的分离,和时间的模糊收束,既呼应了“约定”,诺言或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相遇与陪伴。
| ||
点评
这阙词创作,以“小蜗牛”为意象,小中见大,借蜗牛之“微”写生命之“勇”,赞美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豁达胸怀。既有对现实的直面,又不失对未来的期许,然而词题稍长,以【小蜗牛】为题即可。
上片,以“负躯徐步″勾勒出蜗牛背负重壳却稳步前行的形象。“藓为阶”“露为钗”巧用比喻,赋予平凡旅途诗意;“身似芥,志如崖”对比鲜明,凸显渺小身躯下的宏大志向。
下片,承上启下,由跋涉之艰辛转向心境之豁达。“印鸿裁”以蜗牛渺小足迹类比鸿雁留痕,传递“平凡亦有价值”的哲思。结片收束有力,将蜗牛的坚持升华为突破极限的生命力。
我们常苦题材的缺失,实质是由于忽略了眼前的细节,及生活的日常。有时一个很小的细节,一个不起眼的事件,也能触动灵感,唤起创作冲动。这阙词,即是见证。
| ||
| ||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16 08:51 , Processed in 0.15595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