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4

帖子

7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6
11#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研四二十二讲作业
雪烟-小卒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阅读并翻释解析
夏云峰·宴堂深
柳永·宋代
宴堂深。轩楹雨,轻压暑气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绕清浔。楚台风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音。
越娥兰态蕙心。逞妖艳、昵欢邀宠难禁。筵上笑歌间发,舄履交侵。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译文:译文
宴堂幽深。廊前一场凉雨,将暑气稍微压下去了一些。在花丛深处泛舟饮酒。这里的风如楚台之风一样爽利,用湘竹编的席子冰凉,整日敞开衣襟,心情舒畅。坐的时间长了,发觉传来舒缓的弦声和清脆的管乐声,不时发出没听过的新音。
越地的佳人,姿态优雅蕙质兰心。展现着妖娆一面,亲昵地希求着宠爱,实在难以抵挡。宴席上不时发出欢歌笑语,鞋子相互碰踏。喝醉了,很尽兴,还要满饮高吟。从此以后,摆脱名利的牵绊,虚度光阴吧。

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宴堂幽静雅致、雨后初晴的清新画面,人们举杯畅饮,环溪而坐,还有清雅的音乐,他们敞开心怀的畅快,展现了宴会的愉悦氛围;下片则转向对宴会中人物的描绘,以及对词人感慨的抒发,提醒人们不要被名利所束缚,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中,应尽情享受当下,活出真我。全词色泽鲜明,情调明快,展现出词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二、互评
​夏云峰・夏日清景
御风
湖岸垂,荷影动,风拂翠盖参差。蝉噪柳梢枝上,唱暑天迟。藕花深处,摇画舫、笑语欢随。看白鹭、翩翩掠水,戏逐涟漪。
晚霞漫染云衣。倚栏处、暗生几缕遐思。遥念故园旧友,可赏荷池?玉盘承露,应共我、同醉琼卮。待月满、清辉洒遍,再赋新诗。
问好​学友,有幸又互评了你的大作。这首词整体意境请雅,勾勒出夏日的荷景与情思。上阕写景,下阕转入“遐思故园旧友”,情感由景及情的过渡自然,但“可赏荷池?”“同醉琼卮”的问句与念想,未能深入挖掘思乡念友的细腻层次,如未结合具体回忆或独特情境强化情感浓度,结尾“待月满、再赋新诗”的收束也略显平淡,未能让情思形成更有力的余韵。

点评

问好两位学友,互评中肯认真。小词立意清晰,遣词亦可,如能把层次安排合理些更完美了。  发表于 前天 20:3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5

帖子

451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4
12#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7-11 06:33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云深山坞
吴文英     宋代
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销瘦,飞趁轻鸿。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译文
朋友用梅花、兰花、瑞香、水仙招待客人,称为“四香”,大家分韵作诗,我抽到了“风”字。

在深山幽谷和江边寒冷的地方,人们不容易相遇。在灯前欢笑时,看到女子们成双成对,春光满面。夜晚,四香竞相绽放,香气随风飘散。赏花的手,仿佛在为她们安排华丽的住所,让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感到懊恼。
花儿憔悴,枝叶低垂,仿佛怨恨自己消瘦,像轻盈的鸿雁般飞走。试问在座的人,谁对花儿感情最深?连连呼唤紫云陪伴醉酒,小丁香才微微露出红色。花儿仿佛还能说话,真想带着它们,一起在梦中行云布雨。

简析
“瑞香”,系常绿灌木,早春开花,花色内白外红。“分韵”,即几个人相约规定,用某某字作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
“云深”三句,扣词序中“四香供客”。言生长在深山中、江岸旁的瑞香、梅花、兰草、水仙四种香花,本是各自寂寞而开,“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却比人类还要幸运得多。因为人们如果要相逢也是件不在容易的事,而“四香”如今却幸福地聚集在一起,以供人们观赏。“一笑”两句。言“四香”象双钗似的排列两行展示着它们报道春已来临的娇容。我们笑呵呵地持灯赏花,精神也为之一爽。“清芳”两句。言“四香”在夜色中竞发清香,争艳斗妍,撩拨得东风也懒洋洋地至此欲步不前。“探花手”三句,点词序中“友人供四香”。言友人爱花之香艳,千方百计寻觅来这“四香”,并且妥善安排珍藏在自己家中,使我这个见多识广的人也为此而感到嫉妒、懊恼。“司空”,语出唐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回京,李司空设宴出歌妓劝酒,刘即席赋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后人即以“司空见惯”喻事属常见,不足为奇。此处作见多识广者解。上片重在写“四香”。
“憔悴”三句,述赏花客人。言饮酒赏花原是乐事,然而酒醉却易伤身,使人面色憔悴,形态萎顿,行走歪歪斜斜;又因为心存嫉妒,所以我面对“四香”,却挑剔地说:这些花虽美,却太易消亡残败,就好象空中飞过的“轻鸿”一般,瞬眼即逝。“试问”六句,状人醉中无状之态。“紫云”,主人家侍女名;“丁香”,叶椭圆形,花淡红色,这里喻女子的红舌。“行雨梦中”,即作高唐梦之谓。此言客人中有人醉矣,他暗中悄悄向主人打听,酒宴中哪一位倍酒姑娘最是情深意浓的可人儿。主人笑着连声呼叫:“紫云姑娘,快来陪客人侑酒!”姑娘伸伸舌尖,暗笑此人已醉,但还是尽心尽意地扶他回房休息,使他可以安卧床上去作一个美妙的“高唐梦”。在梦中享受与巫山神女相会的快乐滋味。下片重在写主人好客待酒,客人(即词人)酒醉的情状。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夏云峰·夏日
雪烟22-李纳兰
蝉鸣烦,荷叶卷、小池波皱新圆。帘影半开珠乱,午梦还残。柳穿烟外,水尽处、半隐青山。正急雨、流窗敲瓦,又扰清闲。

晚来独倚石栏。望云霞,碎红垂挂林端。蛙鼓数声断续,一片花田。静香浮动,人未语、月色阑珊。念此景、满怀如意,空枕凉眠。

解读:
窗外蝉鸣聒噪不息,卷缩的荷叶垂在水面,小池里漾起一圈圈新皱的波纹。半开的帘幕映着光影摇曳,如珠串纷乱,午间的残梦尚未醒透。柳枝穿透朦胧烟霭,流水尽头处,青山半隐半现。忽然急雨骤至,雨水流过窗棂、敲打瓦片,又搅扰了此刻的清闲。

暮色渐浓时,独自倚着石栏远眺。天边云霞似碎红绸缎,垂挂在林梢之上。几声蛙鸣断断续续,传来阵阵鼓噪,不远处是一片绚烂的花田。静谧中花香悄然浮动,人未言语,月色已渐朦胧。想着眼前这般称心景致,虽枕着空凉的枕头入眠,心中却满是安宁。

互评:问好同学。小词格律无误。上片“帘影半开珠乱,午梦还残。”与上片的景物描写有点不搭,此处可重新考虑造景的延续。下片的“一片花田”句略显多余,上片已经交代了小池塘的荷叶卷,此处可用荷花的动态来描写。整体来说,收尾略仓促,使得情感上描写未能完成该有的内容,缺少饱满度。点评不当处可指正,待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问好两位学友。点评中肯到位。上片比较容易承接的是急雨,但下片未能有雨后的迹象,只是草草带过,和平时的天气没啥区别。  发表于 前天 20:4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10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6
13#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7-11 20:07 编辑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金朝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译文:被风吹落的残花铺满水边小路,好像一直是为春天将要过去才这样。春去夏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只有栖居在雕镂绘彩梁柱上多情的燕子,才知道春天到哪里了。 揽镜自照,看到自己青春已逝。九月十月,美好时期还能维持多久?想要抒写一下深重的情怀,又恨词不达意。一边喝酒,一边流泪,寂寞孤独地听着滴打在西窗上的雨声。  
简析:《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是一首由惜春而感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词作。词的上片写暮舂之景,景中含情;下片叹人生易老,充满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悲哀。全词写得哀感顽艳,含意深邃,笔带凄声,其中寄托也含而不露、幻化无迹,是悼亡词中别具匠心之作。  

夏云峰·夏日闲情
雪烟08-渡
绿枝繁 ,浓荫密 ,炎光悄隐林泉 。湖面小舟漫荡 ,影掠波涟 。柳丝风拂 ,凉意起 、暂忘忧烦 。且坐看 、荷香暗送 ,云影蹁跹 。
蝶儿双舞花前 ,正嬉闹 、不知时日将迁 。堤上稚童逐闹 ,笑语喧阗 。静思尘世 ,名利事 、尽付云烟 。只愿得 、幽闲岁月 ,长守清欢 。  
简析: 绿树枝叶繁茂,浓荫密密匝匝,炽热的阳光悄悄隐没在林间泉边。湖面中小舟悠悠漂荡,船影掠过,漾开层层涟漪。柳丝被风轻拂,送来丝丝凉意,让人暂且忘却了心头的烦忧。索性坐下,看荷香暗暗流淌,云影在天上翩跹摇曳。蝶儿在花前双双飞舞,正嬉闹得欢,全然不知时光在悄然流转。湖堤上孩童追逐玩闹,笑语声喧闹一片。静心思索这尘世种种,那些追名逐利的事儿,都该付与如烟云般消散。只愿能拥有这幽然闲适的岁月,长久守着这份清浅的欢喜。本词描写夏日悠闲自得的场景,描写夏日景色,主要有浓荫、炎光、小舟、柳丝、荷香、云影、蝶儿、稚童等,结句表达不愿追求名利的闲适之情。

点评

问好两位学友。点评中肯认真。虽说归隐林泉亦是指结舍湖山,但一泉一湖隔得太近,让人有点不太适应之感,还有一点就是蝶一般不亲近荷花的。  发表于 前天 20: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5

帖子

451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4
14#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宋代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螺壳所做的酒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一路伴随着我。

简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其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绘溪山美丽的春景;下片描述词人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他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虽然流露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夏云峰·夏日微雨后
雪烟-风起的地方
草色蔫,乱蝉噪,更兼蛙鼓暄暄。池苑藕花灼灼,鹭点回滩。柳丝慵起,风淡淡、不系兰船。千里外、吴牛喘月,更惹情牵。

盼风盼雨几番,灭炎海、暂得今夕清欢。聊趁此时写就,一卷鱼笺。把思君意,都化作、笔底残年。归去也、春时夏景,同倚栏干。

解读:
草色枯蔫失生机,乱蝉嘶鸣不休,更有蛙声阵阵喧闹如鼓。池苑里荷花灼灼绽放,白鹭轻点迂回的沙滩。柳丝懒洋洋地摇曳,微风淡淡吹拂,系不住漂泊的兰舟。遥想千里之外,吴地的牛正对着月亮喘气,这念头更惹得情思牵缠。

几番盼风盼雨,终得暑气稍歇,今夜暂享清欢。姑且趁此时铺开鱼纹信笺,把思君的心意都化入笔尖,诉尽岁月余绪。待归期至,不管是春景还是夏色,愿能与你同倚栏杆,共赏时光。

互评:
问好风起,小词格律无误。上片时空交织巧妙,以“草色蔫、乱蝉噪、蛙鼓暄”铺陈夏日酷热之景,再以“藕花灼灼、鹭点回滩”点缀生机,动静结合。“千里外、吴牛喘月”拓开空间,将思绪牵至远方,时空转换自然,借典故(吴牛喘月)暗写两地同热的共鸣,情感张力较强。
整体来说,用典自然,铺景合理。下片“把思君意,都化作、笔底残年”中,“残年”一词多喻晚年时光,与“思君”主题结合时,易让人误解为年华虚度的哀叹,与前文“今夕清欢”的短暂慰藉感稍显矛盾。待评阅老师指点补刀。

点评

问好慕容瑞西!互评中肯。开篇炎热,急切。后接的物像闲淡,少了些焦灼。歇拍有些主观。不合前景。暂得清欢,就为了化作残年?归去也,可酌。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3

帖子

66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80
15#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7-11 21:03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晏几道    宋代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译文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简析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是一首写单相思的词。词的上阕写春日美景;下阕表达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情和万般感慨。全词以含蓄有致的笔触,从眼前景物咏起,渐渐勾起回忆,将词人对佳人的眷恋之情缓缓引出,抒写了故地重游中的恋旧情怀,感情含蓄而浓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夏云峰·夏
雪烟01-梅欣
碧荷擎。榴花绽,炎夏韵致初呈。林樾噪蝉唱晚,日影移庭。藕香风细,兰桨动,漫泛波汀。正目断、遥山叠翠,云淡纱轻。

且寻静处闲行。趁佳兴、慢听蛙鼓声声。幽径落英点点,意畅神宁。倦时依柳,沉醉里、梦绕蓬瀛。叹美景、光阴怎负,慰藉今生。

解读:
碧绿的荷叶如擎起的伞盖,石榴花热烈绽放,盛夏的韵味刚刚展露。树林间蝉鸣喧闹着迎接暮色,太阳的影子在庭院里缓缓移动。微风送来细细的荷香,兰木船桨划动,在水波荡漾的汀洲间缓缓穿行。极目远眺,远山叠着翠绿,云层淡薄如轻纱飘逸。

暂且寻个僻静处悠闲行走,趁着兴致正好,慢慢聆听阵阵蛙鸣如鼓。幽径上落英点点,心境畅快而神思安宁。疲倦时倚靠柳树,在沉醉中,梦境萦绕着蓬莱瀛洲般的仙境。感叹这般美景,怎可辜负光阴,它正慰藉着这漫漫今生。

简评:这首词以夏日景色为切入点,通过碧荷,榴花,蝉噪,藕香,蛙鼓从夏景到夏声多方位的描写了夏日的景色,层次分明,取景自然贴合,正目断这一拍由近及远。过片且寻二字转的不错,下片由景语入情,全词景语基本都能为情来服务,词脉紧密,更要为练字点赞“擎,绽,移,叠”,感觉是一首很不错的词,学习啦。

点评

问好风起的地方!补充一下,炎夏的炎字与初字,留一即可。景物堆积,乱了层次。移庭,波汀,作者身于何处?下片更较上片不顺,落英怎会使意畅?结拍稍白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2

帖子

10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2
16#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二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夏云峰  伤春
北宋  仲殊
白话译文
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都几日阴沈,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馀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译文:
天阔云高,溪水横流,远方水天相连。傍晚的太阳生出些许寒意,泛着淡淡的光晕。空荡的台阶很安静,杨花渐渐少了,红漆大门关着,黄莺的叫声还带着几分稚嫩。后悔匆匆忙忙过了清明,转眼之间剩下的花儿,已让人生出深藏的遗憾。接连几日都是阴沉的天气,整夜里懒得动弹、昏昏欲睡。起身时,美好的春光已经完全消逝。怨意在双眉间萦绕,不知不觉中总微微蹙着。忽然体会到这份心境,对待事物竟变得这般近乎消沉。那深沉的姿态,无非是自我怜惜;那无精打采的样子,终究羞于被人问起。怎会知道,梦中的仙境里,正要忘了残留的花香,却又时时传来消息。纵然能留住黄莺和花朵,可东风不停吹送,眼前也还是一片愁闷。
简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心绪刻画,展现出一种怅惘幽微的情思,全词以春景渐逝为线索,将景物变化与内心的悔、怨、愁层层交织,语淡情深,尽显婉约词风。
上片起笔绘景,以落日寒意添凄清,景中已暗藏怅意。写庭院寂静,杨花将尽,暗示春暮,以掩门、嫩莺声,反衬人去院空的寂寥。引出核心情绪——懊悔错过清明春光,即便抓住春末残景,也只剩满心遗憾。借接着写连日阴沉、倦怠,最终以“韶华尽”收束上阕,将春逝的失落推向深致。
下片以情态写怨情,刻画人物状态以及复杂心态——既暗自矜持,又因落寞羞于言说。以梦境、余香、音信的的虚幻,反衬现实的落空,愈显怅惘。煞尾道尽即便留住莺花,东风催逝,春去难留,终究只剩眼前愁绪,将春逝之憾与个人情思融为一体,余味悠长。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解读:
浓密的绿荫已铺满庭院,春天早已远去,夏日的树木刚换上青翠的新装。暖风拂面,白昼渐长,四下里一片宁静,我静静站在庭院中。池东的水面上,刚冒出的荷叶像小小的铜钱,只有寥寥几点,在水中轻轻荡漾。不远处,石榴花已半开半绽,那鲜艳的红色格外耀眼。
午后小睡,渐渐进入朦胧的梦境,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清幽的梦影瞬间消散。闲来无事,看雏燕试着展翅学飞,在雕花的窗棂间呢喃软语。时光如此美好,应当从容地享受这眼前的景致。等到傍晚夜色初临,一弯淡淡的月牙挂上天空,便随意拨弄起琴弦,消磨这宁静的时光。

简评:
“灼”“薄”出格,其它无格律问题。本词以初夏为题,上阙描写环境,下阕感叹时光静好不可辜负。在用字
和布局上基本没有问题。
缺点:
1.时间跨度太大。从白天到中午到晚上出月,没有足够的铺垫去支撑。、
2.“岁华如许,应自把、光景轻供。”轻供何意?
2.下阕收尾有点儿败笔。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5

帖子

451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4
17#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黄公绍    宋代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简析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是一首抒写游子思乡情怀之词作。上片写游子在深山溪桥边,遥念家乡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其长期飘流在外,春衫已破,满是泪痕,却还不知归期。全词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道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夏云峰·石潭
雪烟27-轩辕剑谱
暑衣轻。清凉国,曾潭霞蔚云蒸。山抱四围屏立,半入云庭。石烟椒瘴,移翠麓,婹袅娉姈。篁竹外,樵家擪笛,夷远泠泠。

披襟挂帻松亭。坐湫前,兴起投石鱼惊。渊底黑龙寐觉,摆尾回睛。骊珠流彩,堪夺目,牛斗阳晶。当此际,聆琴极浦,御气幽溟。


互评:
这首《夏云峰·石潭》颇具特色,从几个方面简要评析:
- 意境营造:上阕起笔“暑衣轻。清凉国,曾潭霞蔚云蒸”,迅速勾勒出一个暑气中难得的清凉石潭之景,且有云霞蒸腾的奇幻感。“山抱四围屏立,半入云庭”描绘出石潭被群山环抱,仿若与云相接,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又宏大的意境。“石烟椒瘴,移翠麓,婹袅娉姈”等句,将山间雾气缭绕与翠色山景拟人化,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与婉约之美。下阕“披襟挂帻松亭。坐湫前,兴起投石鱼惊”,通过人物在松亭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鱼惊又使宁静之景多了动态变化。“渊底黑龙寐觉,摆尾回睛”,以想象之笔描绘潭底似有黑龙,赋予石潭神秘色彩。
- 语言风格:用词较为典雅华丽,如“婹袅娉姈”“擪笛”“骊珠”等,富有古意,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这种典雅的语言与所描绘的清幽神秘之景相得益彰。
- 情感表达:作者借景抒情,虽未直白表达情感,但从对石潭美景的细致描绘中,能感受到其对石潭景色的喜爱与沉醉,在这清幽之境中,或有远离尘世喧嚣,享受自然宁静的惬意。

整体而言,该词在营造意境和语言雕琢上较为出色,展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现力,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领略到石潭独特的魅力。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6

帖子

11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8
18#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雪烟26-御风

1、自选一首古人词《夏云峰》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柳永《夏云峰・宴堂深》阅读简析
原词
宴堂深。轩楹雨,轻压暑气低沉。花洞彩舟泛斝,坐绕清浔。楚台风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音。
越娥蕙态兰心。逞妖艳、昵欢邀宠难禁。筵上笑歌间发,舄履交侵。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白话翻译
宴饮的厅堂深邃清幽,廊柱间飘着细雨,轻轻压下了闷热的暑气。彩船在栽满花的水洞泛游,众人围坐水边,举杯畅饮。楚地的清风畅快吹拂,湘竹凉席沁人,整日里敞开衣襟纳凉。久坐间,弦乐管乐清越,不时换着新的曲调。
越国女子有蕙草般的姿态、兰花般的心境,展现着娇美艳丽,与宴者亲昵调笑、邀宠示好,难以自持。席间笑声歌声不断,宾客的鞋履交错相碰。要尽兴而归,满杯痛饮、高声吟咏。在此刻,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不必空耗时光。

简析
此词以夏日宴饮为核心,上片侧重环境描写,用 “雨压暑气”“楚台风快” 等营造清凉惬意的氛围,暗含宴饮之乐;下片转向人物与情态,“越娥” 的娇态、席间的欢闹,尽显宴酣之畅。结句 “免名缰利锁” 点明主旨,借宴饮之乐表达对摆脱世俗束缚、享受当下的向往,体现柳永词中常见的世俗享乐与旷达情怀的结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夏云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雪烟06-轻风呢喃
夏云峰·乙巳夏暴雨见闻
黑云浓。穹庐坠、雷惊雨怒千重。洪水泥流奔泄,肆意横冲。市墟城邑,一转瞬、顿失颜容。目极处、芸芸万物,摧折残蓬。
从来灾祸汹汹。幸当代、辈中多是英雄。迷彩绿衣可敬,勇作先锋。更兼民庶,投险境、义胆情秾。齐协力、心归一处,逆影成峰。

对雪烟 06《夏云峰・乙巳夏暴雨见闻》的读解与简评​
【读解】
上片聚焦暴雨灾害的突发性与破坏力,“黑云浓”“雷惊雨怒” 以视觉、听觉强化灾难的压迫感,“洪水泥流奔泄”“顿失颜容” 等句直写洪水肆虐、城乡被毁的景象,“残蓬” 的比喻虽直观,却稍显直白,少了些含蓄的张力。下片转向救灾场景,“迷彩绿衣”“民庶投险”点明主体,“勇作先锋”“义胆情秾”直抒敬意,但“辈中多是英雄”的判断略显笼统,未能具体刻画救灾中的复杂细节(如困境中的挣扎、个体的脆弱等),使群像稍显平面。结句“逆影成峰”试图升华主题,但“心归一处”的表述较常见,缺乏独特的意象支撑,感染力稍弱。​
【简评】
词作紧扣“暴雨见闻”,上片灾情描写有画面感,下片转向救灾体现正向价值,结构清晰。但读解中可见明显不足:一是语言略显直白,如 “顿失颜容”“义胆情秾” 等,少了古典诗词的凝练与留白;二是情感表达偏向概念化,对灾难的残酷与救灾的艰难缺乏更细腻的刻画,“英雄”“义胆” 等词的使用略显套路,未能深入灾难中个体的真实状态;三是上下片衔接稍显生硬,上片的 “摧折” 与下片的“成峰”之间,缺少过渡性的情感或场景铺垫,转折略显仓促。整体而言,题材贴合现实,但其表现手法和意象选择尚有提升空间,可更注重细节的真实与语言的锤炼,避免过度依赖直白的情感宣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15 07:08 , Processed in 0.1697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