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27期初级班流风组第15讲作业帖 |
| ||
点评
二仗工整,三叠三枪都不错。不足:个别表述稍显直白,如“旧梦永流芳”中“流芳”一词稍显笼统,可尝试更具诗意、更贴合回忆主题的词汇。“笑声扬”较平实,可进一步雕琢以增强感染力。
下阕铺陈与抒情,结尾以三个“忆那”形成排比,层层递进抒发怀念之情,从“风清”“日初长”的环境描写,到“柳荫斜照”的具体画面,最终以“旧梦永流芳”收束,情感逐渐升华,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上阕开篇“艾草簪门碧,菖蒲浸酒凉”以端午典型物象起笔,点明时节与习俗,奠定节日氛围。上阕由景及事,过渡自然。
评阅-初夏:问好学友,立意紧扣节日与童年双重主题,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个人情感紧密融合,既有节日氛围的渲染,又饱含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唤起读者对传统节日和童年记忆的共鸣。
| ||
| ||
点评
三叠句"怅悔多多,怅旧梦难圆,怅日月匆匆过"运用了三叠字"怅",但摊破处理不够自然。个见。
上阕开头"逐日嬉河畔,随风放纸鸢"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逐日"与"随风"、"嬉"与"放"的动词结构略有差异 。下阕"岁月如流水,年华似影烟"对仗工整,符合"二仗"要求。
下阕抒情,以比喻过渡,自然引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三个“怅”字领起的排比句层层递进,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上阕开篇奠定轻快基调,用“捕鱼戏蝶捉鸣蝉”罗列童年活动,节奏紧凑。“明月树荫嬉闹,欢乐伴童年”收束上阕为下阕情感转折做铺垫。整体场景由白天延伸至夜晚,动态与静态结合,层次分明。
评阅-初夏:问好学友,词作以“感怀童年”为核心,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对纯真童年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怅惘。立意明确。
| ||
| ||
点评
“忆那”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情感层层递进,基本符合“三叠三枪”的要求。
下阕“竹马庭阶绕,归来抱月眠”在结构和意境上有一定呼应,但在词性对仗上不够严谨,可进一步打磨。
二仗,上阕“戏扑花间蝶,偷擒叶底蝉”形成工整的对偶,“扑”与“擒”、“花间”与“叶底”、“蝶”与“蝉”,对仗精巧,生动展现童年趣事。
全词上阕集中描绘童年玩乐的具体场景,展现童年的欢乐。下阕先延续场景,再转折,引入回忆,三个“忆那”形成排比,拓展回忆维度,整体布局较为清晰,从现实场景的回忆过渡到情感的抒发,脉络基本流畅。
评阅-小小丫:作品以童年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充满童趣的活动及场景,生动勾勒出纯真美好的童年画卷,立意明确,情感真挚,借对童年的追忆抒发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引发读者共鸣 。
| ||
点评
“灼孤魂”的“灼”字虽有冲击力,但与“孤魂”搭配略显突兀,可再斟酌。
“三叠三枪”部分,符合“三枪”的形式要求,通过重复强化了现实与故乡场景的对比,丰富了情感层次,表意明确,在形式和内容上较好地实现了“三叠三枪”的效果 。
下阕中“乍醒童年梦,还忙此日奔”结构相对,词性上不完全工整,“童年梦”与“此日奔”对仗稍显松散,可进一步优化。
上阕“竹马催征蚁,浮云斗鬼神”对仗工整,“竹马”对“浮云”,“催征蚁”对“斗鬼神”,将童年游戏的奇幻想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颇具创意。
最后以“故乡明月照柴门”收尾,形成今昔对比,表达对纯真童年的怀念、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借景抒情中暗含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主题层次丰富。
评阅-小小丫:作品立意颇具深度,以“童年游戏”切入,通过“竹马征蚁”“浮云斗鬼神”等充满童趣的场景勾起往昔回忆,再由“乍醒童年梦”转折,将视角拉回现实中“键盘声碎”“霓虹灼魂”的忙碌与孤寂。
| ||
点评
整体词句显得比较直白口语,缺乏词的婉约柔美,意象的组合也显得有些凌乱,缺乏整体的美感,内容也中规中矩,缺乏新意
| ||
点评
上片词句流畅,但亲朋相聚回忆屈原这个场景显得不够真实,忆字有歧义,上片内容情感色彩是显得喜庆欢快的,但下片较沉郁感伤,情感内容显得有些脱节
| ||
点评
前两拍总结新奇独到,但上片结句又绕回去,显得有些臃肿单调了,下片前两拍有趣流畅,洋溢着童年无忧无虑的有趣,结尾的抒情显得有些多余了。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3 20:30 , Processed in 0.15098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