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二十六期创作班纤凝组第三讲作业帖 |
点评
4,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文心雕龙》
这种爱恨交织的情结让王熙凤的形象深入人心。
3,总而言之,这首词描写细致,结构安排合理,但是人物分析和性格特点的刻画,过于简单化。
但是给人感觉这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王昆仑先生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这个人的形象不是以终极反派出现,而是一个性格鲜明人物立体,让人爱其伶俐,却又对她的狠毒恨之入骨,这种爱恨...
1,格律正确语言通顺,上阕写人物的表象,下阕深挖心机,最后结句如画龙点睛,警醒而不露痕迹,非常不错。
2,整体看来,无论上阕描写还是下阕的分析,个人感觉略显简单,比如上阕列举的事实其实很充分,但是给人..
| ||
点评
其实我没怎么看过红楼梦,如有谬误还请海涵。
自作孽不可活的因果,她是逃不脱的,正如她对刘姥姥的一念慈悲,给了巧姐一个逃难的后路。
对王熙凤的形象刻画略显柔软,对她恶的一面,对她外露张扬的性格特点,都没有触及,所以略显片面,有些事,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王熙凤的结局,毫无疑问,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孽不可活的因果,她是...
对比非常鲜明,让全诗更具立体感,个人感觉,就是上下阕的结句,作为小结,显得过于柔软,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5,除了过于文艺,对王熙凤的形象刻画略显...
当然这种东西,各花入各眼,没有对错,点到即止。
3,从写法上,起笔几句,把王熙凤出场的情状写得非常灵动,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闻,让人印象深刻。
4,下阕多从命运多舛下笔,三字句的上下对比非常鲜..
2,整体看来,无论文辞还是观点都更具文艺性,看了让人惆怅百结,感叹命运多舛。无疑这样的判词更具现代气息,更符合年轻人的观感,但毋庸讳言,这种写法也过于文艺,对王熙凤性格特点中恶的一面诠释不足,当然这...
1,格律正确语言通顺,这是我所见作业中责难较少的一篇,全文多从人性和命运的角度,哀其不幸,怒其聪明自误,没有乱贴标签,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欣赏了。
1о
| ||
| ||
| ||
| ||
| ||
| ||
| ||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2 08:05 , Processed in 0.1422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