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770

帖子

20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06
11#
发表于 2025-3-25 16:27:3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八讲作业
雨竹-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宋代〕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军队一早便万箭齐发与敌鏖战。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连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我就只能把那上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去换东家邻居的种树书吧。
简析: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踏春有感
安若渔
南城春早,正釜河春半。游客如云柳连岸 。看流云,百里雁迹难寻,挥不去、思绪随风凌乱。
流光谁与度,柳绿花红,不抵时光似箭。试问这人间,岁岁年年,留春住、几人如愿。都说这、满目赛花娇,莫问我、谁把流年偷换。

译文:南城的春天来得很早,如今釜河一带春色已到了一半的时节。前来游玩的客人多得像云一样,两岸的柳树连绵不断。我望着天空中流动的云朵,飞了上百里的大雁却难以找寻到踪迹。心中的思绪怎么也挥散不去,就像被风吹得凌乱不堪。
那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又有谁能与我一同度过呢?柳树翠绿,花朵红艳,可这美好的景色也比不上时光流逝得像飞箭一样快。我想问这世间,每一年每一岁,想要把春天留住,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如自己所愿呢。大家都说,眼前处处都是如赛花般娇艳的景致,可不要问我,到底是谁悄悄地把那如流水般的年华给替换掉了啊。

试评:
①“把、流”平仄有误,“不抵时光似箭”少了一个字。粘贴时不小心弄丟了。整首词借踏春的所见所感,抒发对时光易逝、留春不住的感慨。
②上片先描绘南城釜河春日的热闹景象,如“游客如云柳连岸”,随后笔锋一转,借雁迹难寻引出自己凌乱的思绪,从景到情过渡自然。下片则承接上片的情感,围绕时光飞逝展开,进一步深化主题,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③部分字词使用精妙,“挥不去、思绪随风凌乱”中“挥”字生动地写出试图摆脱思绪却无法做到的无奈。“偷换”一词将时光流逝的悄无声息形象化,赋予时光以人的动作,增添了词的表现力。
④“春早”“春半”可酌,“流光”“时光”“流年”稍显重。个见。

点评

建议多试试,上片大量写景,下片迟一点入情,循序渐进的铺陈开来,洞仙歌不太好写,多读一些  发表于 2025-3-26 20:39
之后,你要承接景呀,看流云,入情太早了,看流云看寻雁这是什么情况呢?下片,又感叹流光易逝,这就毫无道理了嘛,总体来说,就是景铺垫的太少了,入情太早了,太多感慨、感叹,使整篇词词缺少质感,太虚了  发表于 2025-3-26 20:38
再补个刀:这个词的写景部分太少了,上片初始点出南城春早,又春半,再续接游人多,这起笔部分的处理,是合理的,很不错,但是,看流云一句,就割裂了主题,你是踏春,要写春之景春之物啊,写了时间 和人  发表于 2025-3-26 20:35
补个刀:游客如云,这个转折,柳连岸,处理的很不合理,前四主要说的是游客,如云,说明游人多,柳连岸与游人多,有什么关联呢?这个句子,造句存在重大问题  发表于 2025-3-26 20:26
点评的部分,也特别细致,太用心了,赞!  发表于 2025-3-26 20:24
这个作业完成的特别好了,很完整的,特别用心,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25-3-26 20: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6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4
12#
发表于 2025-3-25 16:2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川 于 2025-3-25 16:51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八讲作业
凡川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愁倚阑令 其一

宋 · 晏几道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1、翻译

词作以细腻的笔触,站在女子的角度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
起拍“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以景入情,勾勒出一幅静谧夜景,因为是清明时节但却又暗示了离别之意,为整首词铺垫了基调。
上结“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引出回忆,去年今夜,离亭之别。这里的“长恨”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遗憾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过片“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词人在枕上思念远方的人,写下怀远诗篇,用“红笺纸”和“小砑吴绫”来寄托深情。细节描写到位。
歇拍“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将写成的诗寄给远方的征人,让他不要忘记自己。“莫无情”三字,既是请求,也是担忧,表达了词人对感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2、简析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美动人的艺术氛围。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泃河春日文/墨缘步临水畔,是燕歌莺啭。一片嫣红自东岸。晓风徐。梳柳摇动清波,芳园侧,一架虹桥飞贯。晨阳舒风软,旧貌萦然。廿载泥流路荆断。秽物瘴气添,乌水苍苔,雾弥漫,残垣影现,自感慨,似梦晃依稀,却已是,新城靓容颜换。


评:问好学友!1  步临水畔,是燕歌莺啭。动静相间,写下情调。  2  一片嫣红自东岸。   接上一拍写景。 3 晓风徐。梳柳摇动清波,芳园侧,一架虹桥飞贯。微风,柳摇波,桥。上片写春景。细致入微。
4  晨阳舒风软,旧貌萦然。晨阳舒风软--此句读来不太顺口感觉,可以考虑修改一下。上片眼前景,过片转入回忆   5  廿载泥流路荆断。秽物瘴气添,乌水苍苔,雾弥漫,残垣影现,上面是过去景   6 自感慨,似梦晃依稀,却已是,新城靓容颜换。转回眼前景收束。总评:现在-过去-现在景变化,脉络清晰。整体不错,用词造句还有提升空间。

点评

最后一刀,整篇来看,上片的脉络,不是很清晰,框架不怎么合理,流水账的描写,不吸晴。以上均为个见!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晨阳舒风软,旧貌萦然。廿载泥流路荆断。这一段描写,旧貌萦然,个人觉得处理的也不是很合理,这一句主要是想表达,廿载旧貌依然萦绕眼前,泥流路荆断等等,  发表于 7 天前
有燕歌莺啭。芳园侧,一片嫣红自东岸。又架虹桥飞贯。这样的顺序去写,我会觉得,好一些,以上均为个见。  发表于 7 天前
【步临水畔,是燕歌莺啭。】【一片嫣红自东岸。】【晓风徐,梳柳摇动清波,】【芳园侧,一架虹桥飞贯。】这一部分,每个大括号里都是在各说各话,曲水络连续不上,如果说:步临水畔,晓风徐,梳柳摇动清波,  发表于 7 天前
如果,想要一首词,写的好看,那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抓住一处景物去烘托整体便好了呀,不要这也带一笔,那也带一笔,处处带一笔,就显的很拖沓,看不到重点,读起来就很寡淡无味  发表于 7 天前
个人觉得,开篇的部分,还是很吸睛的,步临水畔,是燕歌莺啭。这两句,确实不错,让我很想看下去,燕歌莺啭的场面,但是,越往后面看,越看不到,作者像是在描述一个大场景,画面  发表于 7 天前
互评部分,补个刀吧, 这首洞仙歌,我看了好几遍,说实话,能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并不多  发表于 7 天前
这个作业,也特别认真,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13#
发表于 2025-3-25 17:5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见鹿 于 2025-3-25 18:16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第八讲作业
雨竹10—见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翻译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
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

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啊?
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镜中容颜已非。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落。

赏析
开篇以景起兴,描写了暮春花影凋零繁乱,莺声急促细碎的场景,来衬托寂寞失意的情怀。歇拍推出词人现状,离别,飘零只有和暮云独自相对。
过片回忆了曾经的美好,结尾直抒胸臆。此词运用今夕对比手法,语言含蓄蕴藉,一咏三叹,缠婉悱恻,

巧妙地把政治失意和爱情的失落柔和在一起,感人肺腑。结尾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


二,互评

洞仙歌 • 踏青
玉竹19-大漠孤

烟千山绿染,十里香分路。策杖寻芳步难住。正流连、辗转过小桥东,偶回首、烟锁柳帘深处。疏钟传野寺,云泊松峰。
婉转莺声听无数。此间恁多情,打点诗囊,何须待、谁人分付。且随那、春色正浓时。斜阳下、徐来惠风几度。
见鹿简评:

上片首拍大景铺排,千山十里绿染香分,营造氛围非常到位。第二拍延续画面转静为动,策杖前行,关合主题踏青。第三均拍情绪安排出层次感,从辗转流连到回首,无一不是融情于景。上片歇拍停在野寺疏钟以及松风停云。
下片换头凭借莺声入笔拓开。下片第二均拍继续虚笔延展情绪。煞尾用到斜阳惠风让画面通透和暖。整体感觉此篇小词措辞委婉流畅,画面感极强。整体语境与踏青的主题协调一致,是篇不错的文字,学习了。惟起笔处多一个烟字,应该属于键盘附带上来的。再上片第二均拍的九字句前三后六,其中六字处应该是222节奏。







点评

整篇还是不错的,个人觉得,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回扣起笔的寻芳,道是有一种绿野仙踪的意味,下片入情过早,没有把实景回扣,导致整体读来略显寡淡。以上均为个见,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6 天前
过片处理,个人觉得并不合理,上片是远景,听钟声,从野寺传来,看云漂泊在松峰之上,此时莺声与钟声相遇,就显十分的不妥  发表于 6 天前
也是花香引路,所以,寻芳步难住,步子难以停下来,前面,我写的不理想的部人请忽略,笔误,删不掉了,重新纠正一下,正流连建议斟酌,因为,寻芳难以停下来,这马上接流连,感觉不妥  发表于 6 天前
再补个刀,起笔,千山绿染,十里香分路。这起句,落到香分路,那么我认为,歇拍,就要按这个趋势 去写,但是,作者写了,策杖寻芳步难住,这一句让我不是很理想,起笔引出香分路,说明芬芳花朵已经盛放,即使不是.花  发表于 6 天前
补个刀,这位同学,起笔处的一个烟字,不是作者名字,给带下来的嘛,贴作业的时候,要细心哦  发表于 6 天前
这个点评,很有水准了,大师级别,大师风范,赞!  发表于 6 天前
这个作业也写的很认真了,排版确实用心了,但是,也要注意细节呀,【烟】千山绿染,名字排到词里面了啊。。。。  发表于 6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4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8
14#
发表于 2025-3-25 17:5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典雨婷 于 2025-3-25 19:36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八讲作业
雨竹27雨婷
一,阅读一首古人的诗词并翻译简析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一首深情且哀婉的怀人之作。全词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场景展开,通过对“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等意象的细腻描绘,构筑了一个充满孤寂与相思的世界。诗人通过对与小蘋初见情景的回忆,以及琵琶弦上倾诉的相思,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与现实中无可挽回的离别之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互评作业
洞仙歌·夜月春情
文/芷溪
夜凉如水,漫轩窗纱牖。帘卷银辉梦盈袖。忆春风、十里摇曳柔情,花绽处,曾许天长地久。
怎奈流光短,聚散匆匆,寂寞空庭影相候。对月诉相思,旧忆难休,只盼那、归期可有?怕望断、天涯路茫茫,待携手、同游再温醇酒。
这首《洞仙歌·夜月春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词作,整体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遣词造句颇为精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意境营造出色:开篇“夜凉如水,漫轩窗纱牖。帘卷银辉梦盈袖 ”,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个静谧、清冷的月夜场景,“夜凉如水”从触觉角度营造出凄清之感,“银辉”从视觉角度描绘月光, “梦盈袖” 则将无形的情思具象化 ,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 “忆春风、十里摇曳柔情,花绽处,曾许天长地久 ”,又将画面拉回到往昔美好的春日,与当前的月夜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了今昔之感与情感张力。
情感表达细腻:词中细腻地抒发了相思之情。“寂寞空庭影相候。对月诉相思,旧忆难休”直白地写出了词人在空庭中孤独等待、对着明月倾诉思念且旧忆难以停止的状态,将那种深沉、无法排遣的相思刻画得入木三分。“怕望断、天涯路茫茫,待携手、同游再温醇酒”,既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又透露出前路茫茫的担忧与不安,情感复杂而真实。
语言优美凝练:用词精准且富有美感,如 “漫”“卷”“摇曳” 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景物的动态与氛围;“天长地久”“流光短”“聚散匆匆” 等词语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时间与情感的变化。学习友好字,希望友更上一层楼。

点评

上阕由夜月之景引发回忆,下阕回到现实写孤独相思与期盼,先昔后今,层次分明。上下阕过渡自然,情感层层递进。  发表于 2025-3-26 19:32
这首借夜月春景,将一段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娓娓道来,词风婉约,情境交融,颇有感染力。意境清幽凄美,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流畅自然。 上阕由夜月之景引发回忆,下阕回到现实写孤独相思与期盼...  发表于 2025-3-26 19:3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15#
发表于 2025-3-25 21:00:2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研四第八讲作业
雨竹08~静姝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公瑾”,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帆船上的桅杆。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像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像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樽”,酒杯。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酹[lèi]”,洒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像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二、楼上原玉《洞仙歌·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雨竹03-紫竹吟箫
轩窗月朗,恰惠风轻送。心拥良宵意谁共。夜无垠、独对银汉微茫,星眸转,牛女情长难控。
寂寞栖孤枕,烛影摇红,十里柔情怎堪种。聚散本由天、锦字无凭,空怅惘、相思谁懂。今又是、花下续前盟,卿可否、为君梦中相奉。
解读:(独倚轩窗),明月高悬,风儿轻轻地吹来。如此美妙的夜晚,谁与我一起度过呢。夜空浩翰无边,而我独自一人遥望茫茫的银河,星星眨巴着眼睛,牛郎织女情深深,怎堪克制呢?
落寞的倚枕,夜渐深,烛影摇曵,绵长的柔情如何种呢?聚散无常,锦书也无处可寄。枉费惆怅,有谁明白我的相思呢?今宵想起从前的海誓山盟,君可不可以入梦而来呢?
赏析:
①、格律无误,用韵正确
②、词作上片写室外,下片转室内。空间变化安排巧妙。

点评

尾拍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发表于 2025-3-26 19:40
这首词以细腻笔触营造出浪漫又惆怅的氛围,将内心复杂情感娓娓道来,情景交融,别具韵味。  发表于 2025-3-26 19:39
上阕由景入情,借夜月之景引发对爱情的感慨;下阕着重抒情,从自身孤独处境,到对聚散、相思的思考,再到最后的期盼,层层递进。  发表于 2025-3-26 19:3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21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0
16#
发表于 2025-3-25 21:21: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八讲作业
雨竹组16一翠花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喜迁莺·梅雨霁
周邦彦【宋代】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译文:
多日的梅雨过去,夏天渐渐来临。柳树上蝉鸣声阵阵,窗外小榭处,廊下池塘被微风带起涟漪,鱼儿在水下嬉戏,惹得那新荷摇动。
支起薄薄沙帐,轻摇羽扇,躺在竹席上只觉凉爽舒畅。此时的情绪像此时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就像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悠闲快活。

简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初晴的宁静画卷,充满了生活的闲适与恬淡。此词上片起笔交代了时令,并奠定了整首词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接着进一步描绘了小园中的景致,画面鲜活生动;下片转而描写室内的环境,末以一句富于哲理而情绪轻灵的话收束全篇。全词语言清新明丽,自然轻快,意趣盎然。
首先,起句“梅雨霁,暑风和”即点明了时令,梅雨季节已过,夏日的和风迎面扑来,令人感到清爽。接着,“高柳乱蝉多”以高柳上的蝉鸣作为夏日的象征,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与喧嚣。然而,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心情,反而增添了几分夏日的生动和真实。
下片“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两句,将视线由高柳转向了词人自家的小园。园中的台榭倒映在远处的池波中,鱼儿在水中嬉戏,不时触动着新长出的荷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小园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词人此时的心境——宁静而愉悦。
接下来,“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此时的生活环境。薄纱做的厨子(即窗纱),轻轻摇曳的羽扇,以及枕冷簟凉的深院,都透露出一种清凉和舒适。这种环境让词人感到无比惬意,也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最后,“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情感。词人认为,此时的心情就像此时的天气一样晴朗,没有任何烦恼和忧愁,仿佛自己就是一位无忧无虑的小神仙。这种情感表达得既直接又含蓄,既热烈又深沉,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触、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夏日雨后的闲适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每一个景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和宁静。同时,词人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翠花点评

洞仙歌·北地春分
雨竹25-幻玉
春分将至,见柳眉微展。细草鲜芽正娇软。望枝头、杏蕾初染胭红。寻莺语、恍有回音流转。
只待清明后,桃李争妍,香气氤氲供消遣。莫怪此时寒,裹紧棉衣,阳光下、也曾身暖。纵然是、东君早归来,谁知晓,何缘至今春浅。

注:北地指北国长春。
读解:
春分即将到来,树上柳眼微开,芊草鲜芽露出娇软的神态。枝头上杏蕾刚刚染上胭红,寻莺语,恍若有回音在流转。
待到清明后,桃李争妍,香气迷人。不要怪现在还有些寒意,需裹紧棉衣。在阳光下,身体也感觉到了暖和。纵然是,春日早归来,谁又晓得,什么缘故至今还是浅春呢。

简评:问好学友,本首洞仙歌写的是北方的春日,经检测,格律正确,上景下情,情景交融,词味婉约,意脉清晰。起句春分将至,见柳眉微展,点明时节。细草鲜芽正娇软,软字下得漂亮。望枝头、杏蕾初染胭红,寻莺语,恍有回音流转,承接起句,皆为春分时的景象,生动,轻灵。
下片写清明过后,桃李争妍,虽然北疆尚有寒意,但阳光温暖。再提出,纵然是,春已早归,谁知晓,至今春意浅浅的。
作者从春分前的景象,想象清明过后,桃李争妍,香气袭人。然后生发感慨,时空转移,但作者掌握得很好。结句留有韵味,值得细细品味。若提点不足,那就是,春分是春季的中间阶段,正好平分了春季,因此春分前属早春。那上片写春分之前,属于早春,所写也是早春迹象,为什么结尾提出何缘至今春浅?
以上个人观点,不妥处,请谅。

点评

结构层次分明,上阕着重写景,依视觉、听觉顺序,由近及远展现春分将展现。  发表于 2025-3-26 19:24
这首《洞仙歌·北地春分》以细腻笔触描绘北地春分时节景象,情景交融,展现春日盼春又感春迟的复杂情绪。意象营造精巧,情感真挚细腻。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流畅,有些俗白。结构层次分明,上阕着重写景,依视觉、听..   发表于 2025-3-26 19:2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4

帖子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4
17#
发表于 2025-3-25 22:3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25-3-25 22:32 编辑

雨竹20月影清心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咏柳
宋代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
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简析: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樱花
文/星光有时
千重雪幄,著此间春暖。蔼蔼濛濛华枝满。玉纷纭、嵯峨起舞风前。按箫管,一曲江天漫漫。
仙槎回碧落,遗落仙云。重拥人间作仙苑。 玉宇正兴叹,无那清姿,能为我、仙踪归缓。
怕吹雪、销魂在轻阴。看阻雪流川,画桡扶岸。
问候学友,格律正确,语句委婉凄美。不足之处是题目为樱花,通篇并没有提到樱花。很是遗憾。

点评

下片有些繁琐,句意似重复,下结深奥,理解不到位,重字也多。整体看 情景交融,若即若离,却又紧扣主题。  发表于 7 天前
准备过片作者抒发感受,下片紧承而来,衔接紧凑。大篇幅赞美樱花本是仙宫遗落人间的。  发表于 7 天前
这首樱花,起拍就从颜色,数量 时间上对樱花展开描写,直入主题。不错。  发表于 7 天前
对咏柳赏析很好,细致周到,点评也很中肯。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18#
发表于 2025-3-25 23:27:1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讲作业
雨组31~扬风万里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盐角儿   亳社观梅
宋 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译文
花开的时候像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赏析: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与“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联系起来看,上下两联似对非对,遣词灵动,看似无意,实则工于运笔。

  下阙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

  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洞仙歌·春
一片蓝
东风袅袅,拂红香盈景,细雨初晴燕声颖。看芳堤、碧水时晃清波,烟柳外,几点桃花弄影。
山居春又至,万里生机,绿草离离添妙境。捧茶凭画阑,忘却沧桑,歌一曲、群山同听。且趁此、闲光赴豪情,莫负了韶华、锦年如梦。
解读:东风轻拂,花红香气盈空。细雨初停,天气初晴,燕语呢喃,眺望芬芳的堤岸,碧水荡漾。在烟柳深处,有几枝桃花摇曳。
深山的居所,又迎来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茂盛的绿草连绵不断,增添了奇妙的意境。我捧着茶,倚靠在画栏旁,忘却了过往的艰辛,放歌一曲,群山一同聆听。趁此闲暇美好时光,挥洒豪情,莫辜负了这如梦般的美好年华。
简评:
该词上景下情,立意积极,由春的美好,忘却过去的烦恼,珍惜当下。结抅清晰合理,用词大胆创新。格式正确,按正格检测(因该词最符合正格格式),”梦"出韵,"添""妙"两字出律。“东风袅袅”,可酌,用"东风翦翦"感觉好些,"拂红香/盈景”,还是"拂/红香/盈景“,”红香"”盈景”涩。"燕声颖"”颖"凑韵。"拂红香盈景”与下文”几点桃花弄影”意重。"忘却沧桑",在古典诗词中,这样修饰有违和感。"豪情"可酌。"烟柳外、几点桃花弄影",这句子非常好。
试评,说的不对之处,请见谅。

点评

个别字句可在斟酌,梦不在韵。  发表于 7 天前
上下片衔接紧凑,万里生机,这句没有太大意义。景物描写后人物出场,捧茶放歌,忘却烦忧,不负春光,不负年华,直接抒情,也是不错的。  发表于 7 天前
起拍由东风引出春来了,拂红香盈景这句不太通顺。燕声颖 有点凑韵。晃 字也可以换个更好的词。桃花句美。  发表于 7 天前
这首春,立意鲜明,画面生动,情景交融,如在其中。  发表于 7 天前
赏析细致,点评用心,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19#
发表于 2025-3-26 15:17:21 | 只看该作者
雨竹28-你笑了
一、阅读
醉落魄 周紫芝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漂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释义:茫茫江面上,云高天远。雪花纷纷,漫然随风飘飞。
客舍内,一盏孤灯照着茕茕人影,彻夜无眠。
约定的归期早已过去,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我还颠沛流离在外,心中凄凉萧瑟。
清晨,她会冒着寒意为谁梳妆?又有谁坐在一边,默默欣赏她的一举一动?
在这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她梳妆完毕,一定会登楼倚栏远眺,盼望我早日归来。
想想这些,胸中愁绪更加深浓。

二互评
洞仙歌·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生发
春风十里,尽柳绵吹散。执手长亭落身满。顾无言、唯剩泪眼模糊,忍增那、听得鹃啼魂断。
不觉天已暮,早逝孤帆,怅望冰轮又初转。把阑干倚遍,世事无常,空嗟叹、难如人愿。不忍归、看江水悠悠,怕独对、深深冷清庭院。

互评:问好学友!通篇生发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用字凝练,词味浓郁,学习了。一点小瑕疵,刚送别这早逝孤帆,这里的遣词造句还可以更加贴切。其他挺好,学习了。

点评

不觉俩字衔接上文,早逝孤帆这句破坏了意境,换个字。下片抒情到位,结有余味。  发表于 7 天前
忍赠那这三字对于整首词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上结很好。  发表于 7 天前
起拍用春风吹散柳绵渲染离别之情,营造难分难舍的意境,不错。  发表于 7 天前
这首词情景处理到位,感人至深。中心明确,含蓄委婉。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

帖子

7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8
20#
发表于 2025-3-26 16:45: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八讲雨竹组作业
互评第七讲楼上作业
雨竹23-墨缘

洞仙歌   春日感怀
雨竹组——宛儿
风穿柳浪,弄碧波疏影。杜宇声声酒中听。任流年、辗转单薄无声,凭往事、潦草流离不定。
拾光嵌指上,散入眉弯,有调歌来唤人醒。有字待轻和,有月轻捎,有日记、落红满径。有灯瘦、盛不下荒芜,有露重、心凉寂寥难静。

问好婉儿学友!墨缘瞎掰。此作韵律正确,符合要求。第一句“风穿柳浪,弄碧波疏影。”很生动形象的描述仲春物像。“杜宇声声酒中听”杜宇声声,是季节物像也衬托出作者思念友人的心情,但酒中听可酌。“任流年,,,,,潦草流离不定”这一句,显得用词不准确,表述其意不明确。下片作者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也许是我水平太低,参不透作者的构思和意脉。本人拙见,仅供参考,见谅!

点评

"落红满径"与"灯瘦荒芜"宜建立空间联系。 建议返厂大修。  发表于 4 天前
"碧波疏影"中,"碧波"强调水色之浓,"疏影"侧重形态之淡,二者并列见违和。 "酒中听"属倒装过度,易生歧义。若调整为"和酒听",既保留饮酒动作,又使"杜宇声声"的听觉感受更合理。   发表于 4 天前
上片聚焦春日实景(风穿柳浪、杜宇声声),下片突然转入"拾光嵌指"的抽象时空,缺乏必要过渡。 "任流年"至"潦草流离"的慨叹,与下片"有调歌来唤人醒"的顿悟之间缺少心理逻辑。   发表于 4 天前
如"有调歌来唤人醒"后紧接四个"有"字句,看似排比递进,实则彼此孤立,未能形成情感共鸣。  发表于 4 天前
意象密度过高且缺乏逻辑关联。全词在连续抛出"柳浪/碧波/杜宇/流年/往事/眉弯/歌调/字/月/日记/落红/灯/露"等13个意象,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发表于 4 天前
部分意象颇具现代诗性特质。"拾光嵌指上"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暗合"指尖流沙"的经典譬喻;"灯瘦"一词以拟物手法写灯火幽微,与"荒芜"形成张力,营造出孤寂的空间感。  发表于 4 天前
弄月简评:这首作品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碎片化意象的堆叠,试图构建一种寂寥怅惘的抒情氛围。作者在语言锤炼和结构经营上展现出一定潜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3 09:38 , Processed in 0.1616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