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八讲作业帖 |
点评
建议多试试,上片大量写景,下片迟一点入情,循序渐进的铺陈开来,洞仙歌不太好写,多读一些
之后,你要承接景呀,看流云,入情太早了,看流云看寻雁这是什么情况呢?下片,又感叹流光易逝,这就毫无道理了嘛,总体来说,就是景铺垫的太少了,入情太早了,太多感慨、感叹,使整篇词词缺少质感,太虚了
再补个刀:这个词的写景部分太少了,上片初始点出南城春早,又春半,再续接游人多,这起笔部分的处理,是合理的,很不错,但是,看流云一句,就割裂了主题,你是踏春,要写春之景春之物啊,写了时间 和人
补个刀:游客如云,这个转折,柳连岸,处理的很不合理,前四主要说的是游客,如云,说明游人多,柳连岸与游人多,有什么关联呢?这个句子,造句存在重大问题
点评的部分,也特别细致,太用心了,赞!
这个作业完成的特别好了,很完整的,特别用心,欣赏学习了!
| ||
点评
最后一刀,整篇来看,上片的脉络,不是很清晰,框架不怎么合理,流水账的描写,不吸晴。以上均为个见!欣赏学习了!
晨阳舒风软,旧貌萦然。廿载泥流路荆断。这一段描写,旧貌萦然,个人觉得处理的也不是很合理,这一句主要是想表达,廿载旧貌依然萦绕眼前,泥流路荆断等等,
有燕歌莺啭。芳园侧,一片嫣红自东岸。又架虹桥飞贯。这样的顺序去写,我会觉得,好一些,以上均为个见。
【步临水畔,是燕歌莺啭。】【一片嫣红自东岸。】【晓风徐,梳柳摇动清波,】【芳园侧,一架虹桥飞贯。】这一部分,每个大括号里都是在各说各话,曲水络连续不上,如果说:步临水畔,晓风徐,梳柳摇动清波,
如果,想要一首词,写的好看,那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抓住一处景物去烘托整体便好了呀,不要这也带一笔,那也带一笔,处处带一笔,就显的很拖沓,看不到重点,读起来就很寡淡无味
个人觉得,开篇的部分,还是很吸睛的,步临水畔,是燕歌莺啭。这两句,确实不错,让我很想看下去,燕歌莺啭的场面,但是,越往后面看,越看不到,作者像是在描述一个大场景,画面
互评部分,补个刀吧, 这首洞仙歌,我看了好几遍,说实话,能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并不多
这个作业,也特别认真,欣赏学习了
| ||
点评
整篇还是不错的,个人觉得,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回扣起笔的寻芳,道是有一种绿野仙踪的意味,下片入情过早,没有把实景回扣,导致整体读来略显寡淡。以上均为个见,欣赏学习了!
过片处理,个人觉得并不合理,上片是远景,听钟声,从野寺传来,看云漂泊在松峰之上,此时莺声与钟声相遇,就显十分的不妥
也是花香引路,所以,寻芳步难住,步子难以停下来,前面,我写的不理想的部人请忽略,笔误,删不掉了,重新纠正一下,正流连建议斟酌,因为,寻芳难以停下来,这马上接流连,感觉不妥
再补个刀,起笔,千山绿染,十里香分路。这起句,落到香分路,那么我认为,歇拍,就要按这个趋势 去写,但是,作者写了,策杖寻芳步难住,这一句让我不是很理想,起笔引出香分路,说明芬芳花朵已经盛放,即使不是.花
补个刀,这位同学,起笔处的一个烟字,不是作者名字,给带下来的嘛,贴作业的时候,要细心哦
这个点评,很有水准了,大师级别,大师风范,赞!
这个作业也写的很认真了,排版确实用心了,但是,也要注意细节呀,【烟】千山绿染,名字排到词里面了啊。。。。
| ||
| ||
| ||
| ||
| ||
| ||
| ||
点评
"落红满径"与"灯瘦荒芜"宜建立空间联系。
建议返厂大修。
"碧波疏影"中,"碧波"强调水色之浓,"疏影"侧重形态之淡,二者并列见违和。
"酒中听"属倒装过度,易生歧义。若调整为"和酒听",既保留饮酒动作,又使"杜宇声声"的听觉感受更合理。
上片聚焦春日实景(风穿柳浪、杜宇声声),下片突然转入"拾光嵌指"的抽象时空,缺乏必要过渡。
"任流年"至"潦草流离"的慨叹,与下片"有调歌来唤人醒"的顿悟之间缺少心理逻辑。
如"有调歌来唤人醒"后紧接四个"有"字句,看似排比递进,实则彼此孤立,未能形成情感共鸣。
意象密度过高且缺乏逻辑关联。全词在连续抛出"柳浪/碧波/杜宇/流年/往事/眉弯/歌调/字/月/日记/落红/灯/露"等13个意象,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部分意象颇具现代诗性特质。"拾光嵌指上"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暗合"指尖流沙"的经典譬喻;"灯瘦"一词以拟物手法写灯火幽微,与"荒芜"形成张力,营造出孤寂的空间感。
弄月简评:这首作品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碎片化意象的堆叠,试图构建一种寂寥怅惘的抒情氛围。作者在语言锤炼和结构经营上展现出一定潜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3 09:38 , Processed in 0.1616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