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词二十六期初级班纤凝组第十一讲作业帖 |
点评
大多烟花之句,偶适作者心情,为咏还可。下片首句可借烟花喻人,不可直写。注意,赏咏不同,择一即可,
| ||
点评
昔日春去刘郎去,今日春来郎不来,风光丽景今犹在,珍惜眼下少伤怀。语句通顺,表达清晰,虽见俗套,也应是实感。
| ||
点评
上片写了短墙梅,下片又回眸步行桥西堡,回眸是离开后,步从容是赏花中,时间,地点不能模糊,乃精雕玉砌仙宫,读起来是领字句哦。
| ||
点评
翠盖明珠是啥,水珠?不会是莲子吧?看后面有心苦啊,一句之中,想表达多少意思啊,这种组句方式,需要学着改掉。总体上,一篇中也是不能表达太多的意思的。
| ||
点评
下片,江船上传来箫声,引起回忆童年,这是个人感觉比较不和谐的地方,箫声多深沉幽咽,会有苍凉之感,和童年的无忧无虑关联,就总觉得有些不对。所以下片建议再重新构思一下。以上个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这个字就可以再斟酌,有没有更恰当的。二是杏眼,这个词通常是用来形容人,杏核儿眼,如果你是写花开,这里用桃腮杏脸,更合适一些。
上片,写春来,燕归,桃杏花开……这些都是春景,只是更接近于闺情类作品中的景致,出阁两个字,指向也是如此。所以整个上片虽然是表达春来,但更象少女眼中的春天。这里有两个地方,一是赏晨光,景色没有清晨的特色
问好诗友,学习新作。词下片处、曲二字不同韵,还请再查验。作品由赏春色写到追忆童年,中间的联系稍显弱了些,主要是重点景物与儿童的关联不够,建议调整意象或者改变抒情主题。
| ||
| ||
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词在内容充实度、主题聚焦性以及情感与物象的关联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后续可以围绕兰花的具体特点展开更细致的描写,明确抒情主线,让主题更突出、情感更真挚。以上个见,说的不对还请见谅
没有对兰花自身特性的有力铺垫,这些情感的抒发就显得有些空洞、无依无靠,难以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兰花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
三是中心思想支撑不足:由于对兰花自身特征描写不够鲜明生动,使得后续所表达的如兰花不被尘埃污染、被知音欣赏等情感和观点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却没有一个核心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它们紧密串联,导致主题不够凝练集中,读者难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削弱了作品的表现力。
二是思想不统一、主题分散:全词在抒情时似乎想表达多种情感,从对兰花外在的欣赏,到对其品格的赞美,再到自身心境的抒发,多个抒情点并行。
像 “悠雅从容舞”“天真纯洁驻心房” 这类表述,更多是抽象的情感和品质形容,缺乏对兰花独特形态、色泽、香气等直观且具象的刻画,使读者难以通过文字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兰花形象,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问好诗友,学习新作。词格律无误,但总体还是有一些问题,咏物词通常需要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描绘,而这首词对兰花的形态、生长环境等具体特征描写较少。
| ||
点评
以上个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4、结尾振起牵强:结尾 “笑对人生百味、染清霜”,试图在感慨生活无常、年华逝去后,振起精神表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但在乐景、衰颜的转折之后再强行转为乐情,空间就显得不够,抒情就缺少了感染力。
让读者读完后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和具体内容感到模糊不清,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3、表意模糊:“莫言生活总无常。笑对人生百味”,“生活无常” 和 “人生百味” 都没有具体清晰的指向。没有阐述生活中什么事件体现了无常,也未暗示人生百味包含哪些情感和经历,
2. 上下片衔接与情感过渡问题:上片着力描写春天的和风、归燕、花丛、粉蝶等充满生机的春景,而下片突然转入 “风光绮丽仍犹在。只是朱颜改”,从春景直接跳跃到年华消逝的感慨,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衔接
而这首词仅仅是赏春时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与原典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宏大背景相去甚远,此处用典显得生硬、不恰当,未能与本词主题和情感自然融合 ,破坏了整首词情感表达的连贯性和独特性。
1. 用典不当:下片 “只是朱颜改” 直接借用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句子。李煜此句是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感慨物是人非,饱含沉痛的亡国之恨。
问好诗友,学习新作。词格律无误,上片写春天到来的景色,下片由眼前美景引发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主要有几个问题。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2 19:30 , Processed in 0.1558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