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秋29秋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探骊组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96

帖子

5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2
11#
发表于 2024-9-23 00:01:5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作业:
探骊21-玄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即河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tì):眼泪。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是说书也无心看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白日:一作“白首”。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⑻即:即刻。巴峡:巫山入巴东县为巴峡。一说指巴县(今重庆)一带江峡的总称。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寓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次句“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颈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诗人越想越兴奋,不禁放声高唱起来,还要借酒来表达他满怀的欢乐。想到现在严冬已经过去,春光明媚,正好和难友们结伴回乡,就更加心旷神怡了。“白日”,有的版本作“白首”,那就是点出人到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放歌”“纵酒”都是语气很重的字眼,“须”字也一样。用这些明快而果断的语言来写当时那种极端喜悦而豪迈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出句写“狂”态,对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06: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29

帖子

43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20
12#
发表于 2024-9-23 04:5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典含羞草 于 2024-9-23 04:55 编辑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28-含羞草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此诗为题赠诗 题大禹寺义公的禅房。
  首联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总领句。义公习禅的地方(禅房)坐落在空寂清幽的山林之中。清幽远离尘世。
  颔联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禅房门外向远望去,可以看到一峰独秀。禅房对着一峰独秀,独秀的一峰也同样对着禅房。台阶前往下望去群壑幽深。通过群壑幽深,突出了所在地险峻超拔,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到达的高度。
  颈联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晚雨初收,夕阳普照。庭中绿阴浓郁,山林流翠。山中景清净清幽清寂。空翠指绿叶。
  尾联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清洁清净,看着义公每天都对着清洁清净的莲花。自然知道义公也有一颗不受世俗侵染的心。
  前联赞义公之禅房, 尾联赞义公之禅心。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06: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1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2
13#
发表于 2024-9-23 06:08: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09-醉西楼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诗题:登临诗
小诗用韵哀阴平。回阳平,来阳平,台阳平,杯阴平。韵字阴阳搭配读起来有韵律的美。
小诗格律正确。
首联点题写登高所闻,风急,猿啸哀,都是听觉。渚青,沙白,鸟飞,都是视觉描写,听觉视觉描写使画面更灵动。
颔联:写秋景落木,也是用听觉落木萧萧下,视觉长江滚滚来。无边,使人想到落木之多,不尽写江水之大。夸张手法,写的大气。
颈联:自己客在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羁旅的愁和孤独像无边落木和江水一样挥之不尽,驱赶不绝。
尾联:写了作者艰难潦倒之苦,更是忧国忧民,使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愁绪难以释放。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06: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14#
发表于 2024-9-23 14:13:30 | 只看该作者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雪儿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15#
发表于 2024-9-23 14:15:04 | 只看该作者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雪儿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16#
发表于 2024-9-23 14:16:2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36-云烟深处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17#
发表于 2024-9-23 14:55:4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 12—素心如月

七律  秋凉

老镇荒墟剩几家,将衰蒲柳谩咨嗟。
行行雁字书谁寄,采采蒹葭天一涯。
叹我十年衣未锦,向人诗句壁笼纱。
秋凉赖有团团月,来照鬓边霜雪花。

浅评 整体意脉流畅,细节还需斟酌。比如老镇荒墟,词意重复。书谁寄,天一涯,对仗欠工。第七句转秋凉如果换成虚词,可能更加自然。作品围绕秋风起,秋月明。有议论,有升华,整首相对来说还是成功的。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0

帖子

31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98
18#
发表于 2024-9-23 17:00:2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25-六月清荷
五律  同窗相聚平阳润州园感怀

十载无相见,平阳喜共牵。
欣逢春色里,笑语小河边。
翠柳频招手,桃花又结缘。
由来尘事外,友谊谱新篇。

赏析:这首五律《同窗相聚平阳润州园感怀》以同窗相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平阳润州园重逢的喜悦和对友谊的珍视。从练字和选材方面来看,此诗做得相当不错:
首先,练字方面,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动词,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很强。例如,“翠柳频招手,桃花又结缘”一句中,“频招手”和“又结缘”运用了拟人手法,既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友情的珍视。此外,“十载无相见,平阳喜共牵”中的“共牵”一词,也体现了诗人与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
其次,选材方面,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如“翠柳”和“桃花”来烘托出春日的美景,同时也寓意着友谊的新生。此外,通过“十载无相见”这样的时间跨度,更加凸显了重逢的珍贵和难得。
综上所述,此诗在练字和选材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动词,成功营造出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深深珍视。这样的诗作不仅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才情和魅力,也让人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0
19#
发表于 2024-9-23 18:20:44 | 只看该作者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小麦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评:这是一组怀古诗的其中的一首。开篇点明主题下荆门,旁边有个叫明妃的村子。王昭君的悲情被打动,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冢。在春风拂面的日子里,空留一段夜月的魂魄。         千载的琵琶弹奏出一曲悲歌,只留下无法分明的怨曲让人无法分辨其中的悲欢离合。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0
20#
发表于 2024-9-23 18:24:0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30~语笑嫣然

七律*落叶
瑟瑟西风不耐寒,别枝飞舞落林边。
始成嫩翠皆犹喜,归去憔颜几可怜。
阅尽平生多少事,放开世上浅深缘。
春来自有希望在,勿忘初衷年复年。

嫣然浅评:
  这首诗格律正确用韵无误。
   起句点明时间、环境及落叶的状态,颔联用拟人手法做今昔对比,初长成时招人喜爱,而今衰老离去有谁可怜呢?为颈联抒情埋下伏笔,颈联转入抒情,从春到秋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现在也看开了,放下所有的恩恩怨怨悠然离去,尾句做了通篇的总结,回扣主题,既是现在衰老悄然离去又何妨,春天来了,又是一片生机。
  整首小诗脉络清晰,布局合理,中二联结构合理,章法娴熟,尾联回扣主题,总揽全篇。
诗家语有待提高,注意炼字,入声字用的有点多,以后应多注意。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23 18: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5 00:28 , Processed in 0.1552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