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潇湘月冷 于 2023-9-8 21:53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望月17-潇湘月冷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作手法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云天”“黄叶地”。
—1—此为列锦修辞。
列锦,即由几个名词或定名结构组合在一起,没有谓语,构成一种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经过读者对其语义的联想和补充形成一个画面,能起到写景、叙事、抒情的作用。碧,摹绘云色。黄,摹绘叶色。”碧” “黄” 二字,总括秋色,读之便觉气象万千,心胸开阔。翠,摹绘水波色,翠绿。
—2—句间顶针
波、波。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3—用典修
典化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寒” 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山映斜阳天接水。”
—4一夸张
此句摹状夕阳照着山头,远处水天相接的景象。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5—拟人
芳草无情,拟人。(故乡)更在斜阳外,省略”故乡”。
—6—用典
"芳草"用典,典化《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更” , 不仅加重了语气,而且含着深深的感情。蕙风词话: "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到这里已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也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外” 字在这里有一直向远处延伸,直至苍茫不见的感觉,也体现出意境的高远。
"黯乡魂,追旅思。”黯乡魂,想念家乡,黯然销魂。
—7—化用典故。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矣。"黯,摹状。心情沉郁。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乡魂”与“旅思"
—8—避复修辞。
都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并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9—用典修辞
典出《草堂诗余正集》引明人沈际飞评云:“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迭字“夜夜”,意为每夜。"除非”为排除修辞,使“反言愈切”(沈际飞评语),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夜夜非” ,"除非夜夜”的倒装。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但天涯孤旅,"好梦” 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久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休,不。
—10—否定句式。
“明 .月”承上片的“斜阳”,时间已经从傍晚挨至夜晚。“楼高”"独倚” 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这里关键一个"独”字。明月倚楼,固然可以远望,但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所思念的人;何况一个人“独倚”, 会更增加惆怅。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明月楼高“也顺承上文的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1—用典
摹绘思乡心切的情态。同时也是用典修辞,典化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又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酒”久
“泪”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这真是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意新语工,设想奇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