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作业:心雨
初夏:
一川新绿喜初晴,潋滟湖光树色明。
安石小花持炬火,睡莲碧叶送波清。
不随春去葳蕤献,好待暑来青涩成。
物候正循规律事,此时何必惹烦生。
牧童点评:首联:首联上分句与下分句矛盾,初夏说新绿不合时宜, 如果当绿叶讲也模糊,前四后三衔接也不好,新绿,通常描写初春比较合适,下分句树色明,与上分句新绿,晴矛盾,晴,明同作韵脚就斟酌。
颔联:颔联上分句写石榴花吧?安石啥意思?但是五月才是石榴花开季节
安石//小花//持//炬火,睡莲/碧叶/送/波/清。安石榴能叫安石吗?
不能分开,既然不能分开,那就是败笔,长安街,你非要说长安,意思能一样不?上分句想用此喻描绘石榴花外形特征,问题不是很大,但过于平淡,
再说了,碧叶怎能送清波呢?漾清波倒还说的过去。睡莲后面搭配碧叶不好看,有强说词之嫌。波清,只能说清波,这个为了韵强制倒换,但是,颠倒过来,词组结构就不一样了,对仗不稳了
颈联:谁不随春去?让人不明白。后三用葳蕤献,不通,表意不清楚。颈联与起承有断裂之嫌,下分句虚写,青涩成,说果子成熟。
尾联:尾联是想说春去夏来季节轮回,叫人不要怨言,但尾联上分句真接告诉人,无诗味,且平铺直叙,过于浅白,下分句突然来个入情结尾,不明白谁烦生,立意还要斟酌!
初夏雨后
冬01-那时那月
楼外景光如染青,凉风轻拂柳俜停。
云边忽见虹霓影,窗外飘来草木馨。
雏燕学飞檐角处,黄莺语啭雨晴亭。
榴花次第醉人眼,淡看残红满小庭。
牧童点评:起句有问题点,景光怎能染青呢,景光要用指实物代替,这里呢。一,题目初夏雨后,初夏,代表一个时段并不是某一天某一刻,但柳俜停,啥意思?而初夏期间雨后的状态并不是一致的,所以说这个题目不咋好。取题有点笼统了。而单从首联上分句看的话,指的是单句哦,这个句子倒不是多大问题至于景光,估计意思就是表达目前的景色一种景况或者说,把阳光此时的色彩比作一片青,总之呢,措辞不算理想。颈联上分句与题目不符合,不应景下分句黄莺岀现也不美观,败笔。雨晴亭什么亭都可以,为何加上雨晴二字?檐角处,雨晴亭,如果雨晴亭一个地名还差不多颈联这一联意味淡了,没起到作用。尾联写雨后石榴花惹人怜爱,但尾联没写好,下分句更是偏题,落花应在春暮,如果上分句用假设句还差不多,纵观整首,头重脚轻,未抓住初夏雨后景观。写诗,和做事一样,都有其目的性,无论因景而发,还是由情而感。都要有其重心,也就是落脚处,这首诗呢,开笔,基调已经定型,室内,而室内凭窗而望,望出的物太多了,有点视觉疲劳,天空染青为一望,柳为二望辅,霓虹三望,雏燕黄莺为四五望,榴花残红六七望,小庭为八望。仅仅草木馨香夹带了个嗅觉.一首诗,出现这八望,这不是诗了,是论述题,诗的魅力在于触景生乎情,情占主要,借用的景其实就是情的小妾,为情而服务,植入这么多的视觉,表达意象非常朦胧,也就是说究竟想表达啥?解释一下雨后看到的景象?那还不如写个论述文更好更细致,所以呢,这首诗,最大的不足点(愚意以为),是视觉审美疲劳。没有形成近体诗的特点,就像是一种单纯的解释。草木馨应开始转。至于其他词性结构啊对仗工整与否啊物象近乎合掌与否啊,已算是末事,表达面过于广泛。能体会到不少同学想写好一首诗的心情,但,还是努力不够。
七律 初夏
冬05-清梅
新霁风馨日渐长,小园花草尚余香。
径边柳絮犹随水,架上青藤正过墙。
又响蛙声依旧曲,还添荷盖覆清塘。
荼蘼虽落明春复,但看满枝都郁苍。
牧童点评:清梅这首写得还见功力,不错,可惜第七句未写好,前三联中规中矩,但题目是否过于简单了,应初夏雨霁合理。首联有点问题,不能说新霁,后有一个日渐长,日渐长是冬至后可以说,在初夏岀现不美观。下分句没什么问题,不过小园岀现影响空间,应写大环境,颔联上分句用了犹字,问题不大,但这个径有问题,应用岸,陪水的地方。下分句没什么问题,但正过,在声律上读起来不顺口,漫过,怎样?
颈联物象是可以,在表达上不美观,组词上。又响,不如直接用地点搭配,依旧曲,这个依旧下得不好。下分句还添也不行,虚词应用一定要搭配好衔接上,依不如歌。喜看荷盖覆清塘,尾联一般是合句,触景生情,抒怀达意,而你再写荼蘼花不妥,明白你意思,但不能应样写,下分句还是写得不错,郁郁苍吧,花稀何至生惆怅,到处枝枝郁郁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