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迷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联七第十讲B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14

帖子

6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5
11#
发表于 2015-11-20 21:56: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联七=第十讲B组作业
B07子非鱼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1、联作四弊
联作四弊之一: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
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
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
联作四弊之二:重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
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是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
向来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
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联作四弊之三:俗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
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
俗主要表现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联作四弊之四:造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无意境。

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1.如何避免隔,应注意:
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要相关,要有必然的联系,而不是貌合神离,似对而实隔。
欲制佳联先除隔,避免胡拼乱凑,不隔方可出佳联。

2.避免重,应先注意:
上下联内容不能重复,上下联各元素内容不重复。

3.避免俗,应先注意:
要有创新,富有新意,联语内容上避免套用古语,落入俗套。
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4.避免造,应先注意;
创作时避免生编硬造,矫揉造作,只为对而对,为联而联,无意境之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01

帖子

16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3
12#
发表于 2015-11-21 13:10: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讲B组作业 B11-东轩小隐作业 对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联作四弊为隔,重,俗,造。 1,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 2,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意境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 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是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 3,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俗主要表现在:1,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2,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 4,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 造之表现有许多,比如无意境,无真情,无境界。 如何避免这几种弊端: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对联的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上下联内容互相映衬,形成对照,犹如二珠合璧,相得益彰,使对联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对联的创作还要勇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42

帖子

175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5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3:41: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讲B组作业 B11-东轩小隐作业 对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联作四弊为隔,重,俗,造。 1,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 2,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意境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 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是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 3,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俗主要表现在:1,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2,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 4,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 造之表现有许多,比如无意境,无真情,无境界。 如何避免这几种弊端: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对联的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上下联内容互相映衬,形成对照,犹如二珠合璧,相得益彰,使对联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对联的创作还要勇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0
14#
发表于 2015-11-21 18:50:39 | 只看该作者
b09 静夜如诗  第十讲作业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1)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各说各的。

(2)重;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

(3)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4)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

如何避免这些弊端呢?

我认为平时还是要多读古诗词,积累词汇,多看优秀对联赏析,充分的理解透楹联六相,遵守格律是关键,避开合掌、异位重字、三平尾、尽量的不孤平。不能隔景,上下必须关联,切忌用生僻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15#
发表于 2015-11-24 11: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一只 于 2015-11-24 11:25 编辑

古典联七第十讲
B12-梦一只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答:联作四避为避免【隔】【重】【俗】【造】。
【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
【避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要相关,要有必然的联系,而不是貌合神离,似对而实隔。最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先析联在对句,避免胡拼乱凑,重点把握上联的意境,对出一个有关系的句子。

【重】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是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向来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避重】上下联内容不能重复,上下联各元素内容不重复。在析联的时候注意把思维拓宽,不局限于上联所描述的内容上,在延续意境的时候对出一个合适的下联。

【俗】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俗主要表现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避俗】讲究创新,拓宽思路,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造】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无意境。
【避造】创作时避免生编硬造,矫揉造作,尽可能的把句子对好,注重完整性、自然性,不能为对联而生搬硬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3 08:15 , Processed in 0.110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