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020|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460

主题

813

帖子

31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20:4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6-28 21:4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全体成员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讲评阅帖
老师名字后面戴🌹证明楼层已满,给/鼓掌证明评阅任务已完成。🍎🍎🍎🍎🍎🍎/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
老师:10人
学员:25人
大群点评:(2-7)

评阅—侠骨柔情(8—10)
评阅—一片天空(11—13)
评阅—新新(14—16)
评阅—瓶子(17—19)
评阅—散人(20—22)
评阅—微笑(23—25)
评阅—云燕(26)
评阅—风中雨荷(轮休)
评阅—天空(轮休)
评阅—文斌(请假)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4
沙发
发表于 2024-6-29 19:4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轻风呢喃 于 2024-6-29 19:43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斛珠
宋  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阅读:洛阳城春天傍晚,纷乱的杨柳纸条掩盖了一般的红楼。小池清波荡漾,水纹似优美的篆书纹路。不禁回忆起曾经在烛光下,花丛前,沉醉于离别前的歌舞宴会。我一直珍惜曾经一起风流自在的日子,快乐的时光总是如云雨般消逝。关山的阻碍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之间的情意是无限的。期待着与你重逢结伴游赏美丽的风景,不再分离。为解我的相思之苦,一直向你居住的方向,望眼欲穿。
整首词以洛阳春景为背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的追忆,抒发作者相思之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晨露
浥尘28-荷月
海天绝影,汇于微细幽寒镜,深藏动魄禅心永。幻灭安身,亦可容千景。
不怨随风消四岭,来时暗夜凝清冷,去由万丈霞光请,聚散随缘,与月华相咏。

问好荷月老师。
解读:晨露好像海天妙影,汇聚于微细幽寒的镜子之中,深藏着令人惊心动魄的禅心,且永远存在。尽管世界幻灭无常,晨露亦能找到安身之所,虽然很小,但可以容纳万千景象。不抱怨随着风消逝在山岭之间。晨露在夜晚的时候来临,凝结着清凉,带着寒意,在万丈霞光中离去。来去都是顺应缘分,与月光同在。
赏析:这是一首咏晨露的咏物词,布局手法不错,脉络顺畅,立意不俗。通过对露水形态、质地的描摩以及露水的形成消逝时间的阐述,表达一种随缘心境,面对世间的变幻无常,保持内心的安宁,不执着外在境遇,以随缘心态对待聚散来去,与皎洁月光同在,颇有一番超凡脱俗之韵味。
提点小意见:部分句子欠清通、圆融,显涩,因为遣词造句欠顺畅,表达不清晰明了,显得句子之间意脉不畅,特别上片尤为明显。另外,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的运用。个人浅见,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帖子

1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0
板凳
发表于 2024-6-30 15:55:3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30--清风

菩萨蛮
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译文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解析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二,互评部分

一斛珠 重看“琅琊榜”有思
文/风起的地方
琅琊榜首,风云一卷英才就,十年生死归来后。血雨凝成,往事难回首。
播弄乾坤凭素手,锋芒敛尽擒顽寇,莫怜人比黄花瘦。纵剩残躯,赤焰精神守。

①问好学友,清风解读:
身居琅琊榜的首位,因为风云卷地而起才成就了他。经历了十年的生死考验,血雨腥风凝结成的伤痛,往死不堪回首。
凭借智慧和一双巧手,藏起锋芒,使得奸人阴谋曝光,不要怜惜他身体瘦弱,总是剩下残病之之身。也保留住了赤焰军的爱国精神!

清风试评:这部电视剧我也看过,《琅琊榜》大概叙述了赤焰军少帅林殊,侥幸没被大火烧死,经过削皮剃骨的痛苦治疗,成了江左盟盟主梅长苏,从而通过智慧,精心布局,终于为七十万赤焰军和父帅雪白了冤屈,可是他身体终究落下了怕冷、多病的病根,最终拖着病体上战场,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因为篇幅很长,曲折动人,所以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如果如一两个镜头来刻画,还是可以的,我们来看看词作。

词的上片事起,写主人公神武和才略,谋篇不错的。
次拍:虚写,主人公经历的惨痛折磨,难以回首,个人觉得有些空泛,如果一件事情来,或者用景物衬托,或许更好。

换头句,也是概括性的句子,没有具体的实景描写,如果从“莫怜人比黄花瘦”……作为尾拍,建议在“擒顽寇”处用句号,这样才使最后三句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

感觉这样的作品不太会评,就像是一个故事的简介,题目是观后有思,纵观全文还是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结:遣词造句方面都很流畅,层次也清晰,还是请老师补刀润色<8&#12780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地板
发表于 2024-6-30 16:00:55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分析一首古词
清平乐   春晚
宋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之所以选择这首小令来分析,是因为这首题为  春晚  的词,有许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初学者学习和取法。
一、先看词意
春天留不住,任凭黄莺一个劲的啼鸣。像宫锦一样的花瓣,残落在污泥地上,是因为南园经历了一夜的风雨。小怜姑娘触景生情,弹奏着幽咽的琵琶。思绪驰骋在遥远的天边。此情此景不仅让人感慨:春天,并不因为你有万贯家财,画堂朱户,就停止归去的脚步。你看,春风已驾驭着杨花自由的飞走了。
二、再看词旨
小词反映了作者怜春惜春,感叹人生,青春易失之情。同时透露出作者不慕虚荣的人格魅力。
三、词的特点及艺术手法
词上景下情,一般套路,自不必说。
小词最显著的特点:
倒装的大量运用。小到一句之中的倒装,如:留春不住 。大道一拍之中的倒装: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结拍也是。这种打破常规语序,对于初学者,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值得初学者效法的是
不正面说,不直说。如首拍不说人留春不住,而借黄莺说之。下片,又借小怜女之口,替自己说话。
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在写景中,将自己的志趣暗含其中。寓情于景。如结拍。不细读很难发现。


二、学员习作互评
一斛珠
浥尘25~清平乐
那年某某。长裙长发长衣袖。心生欢喜随身后。尔却无言,急急和羞走。
独剩一人空出糗。镜头谁晓留多久。笑容不与风霜皱。巧目盈盈,再见仍清秀。

1、解读:记得那年,你秀发齐腰,长长裙袖,随风飘飘。让我顿生爱意,紧随其后,喜上眉梢。而你,心知却无言。匆匆离去,带着少女般的害臊。独自出糗的我,手机的镜头里,留下你的倩影知多少?想如今,岁月的风霜难折皱你的眼角。那盈盈的双目,再见时,还是那般曼妙!

2、评点:思路是有的。上片写巧遇。下片写思念。上片,语义通达,可读。下片,流畅性不如上片。过片尚可。“镜头谁晓留多久”不说  镜  字出律,但就这句从何而来,我是猜了又猜,还是觉得 突兀!“笑容不与风霜皱”,是  “ 不因  ”吧?猜想:  因  字不合律,就改  与  了。然后还有“巧目”,巧目  是什么目啊?巧目也不美呀。

两点建议:1、多读古贤作品。攒足文言语汇。诗词是文言语汇的艺术。攒足了,才有 推敲 的可能。2、心中要有读者。每每多问问自己,此句的句意,读者他能明白吗?会不会产生歧义?

水平受限。各人思路不同。武断,粗暴难免,海涵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5#
发表于 2024-7-1 03:41: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风霜红叶 发表于 2024-6-30 16:00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分析一首古词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26-山水一壶
一、分析一首古词
一剪梅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试译
荷已经花谢香消,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登上小船。天上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试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色荷花。“玉簟”,是指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的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云中谁寄锦书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既与衔接上句,写舟中的所望、所思,又由此生发,引出下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写景,又有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心中有恨又无可奈何之感,词的下阕就从首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结尾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的《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讳模仿,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李清照的这句构思精巧,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相起伏,语句结构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是与前面另两个同样精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映衬,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耳目的句子而为人称道。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我们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二、学员习作互评
一斛珠.   浥尘20-清心
闲行漫步,不知来到谁家处。疏篱怎可风光阻,似火榴花,争把芳心吐。
有女盈盈花下顾。轻伸小手繁花处,欲将采得倏而住。却是花间,忽有黄蜂舞。

1. 试读:悠闲的在散步,不知道这是谁家啊,稀疏的篱笆咋能把美好的景色挡住呢?但看见:火红的石榴花尽情的开放着。
有个女孩子们轻轻的来到树前欣赏着,慢慢的伸出小手向榴花,想要采到时候忽然停下来了,原来是,花间忽然有一只黄蜂在飞舞着。
2试析:这首小词,攫取了初夏散步时的赏花的情景。以景写情,爱花而不能得。
闲行漫步,不知来到谁家处。这两句散步中,,第①一,二句有点冗长了。就是散步,
疏篱怎可风光阻,似火榴花,争把芳心吐。
反问引出榴花似火,词眼。为下片伏笔。
下片承花而来,女孩想折花却被黄蜂迫停。情真意切,故事不错。画面轻盈。
  感觉小词,景语多,情不足。正如花没有酿成蜜一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黄蜂也是。似乎其中的味道没有榴花的香气浓。

我也常有这样的不足,共勉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6#
发表于 2024-7-1 13:19:0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读简析: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这首词,作者借暮春之景,写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语言简炼优美,意境言尽意不尽,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情感无依女子形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深刻。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而连用的“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写得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喜欢李清照的词,如历代众誉: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抒情曲折含蓄,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倜傥有丈夫气。善于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妙笔生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互评楼上同学作业:
一斛珠•雨后荷塘
文/霞儿霏
        雨过香溢,牵人游步闲情觅。圆荷擎盖盛珠粒。一阵风来,滚落晶莹滴。
        讶看参差娇粉色,映晖此际无穷碧。画如伞下佳人立。入眼怡心,几阙清词拾。


读解简评:上阕说雨过荷香溢塘,与人牵手在此漫步闲游心情舒畅。细节描述荷叶擎盖上晶莹雨珠被一阵风吹动滚落。下阕宏观写惊讶的观赏着眼前娇粉荷朵与无穷碧翠叶相互辉映,画面如伞下(叶下)佳人立(整株荷形象),美景入眼怡心,不由得想起几首赏荷的美词。同学这首雨过荷塘,字义明白易懂,词意也贯通,整首词都是围绕雨后荷用笔。但读来感觉是纯描外观,缺少内在触感,比如,用了“讶看”,却没表达出何以有讶意。而"伞下佳人立″,实描有疏忽:伞下,荷叶下。一株荷花朵位置是高于荷叶的,于叶下,已排出花朵了,没有了花朵只剩茎叶~比喻伞下佳人立就失真了。另外,可能没自检,映,出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41

帖子

51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92
7#
发表于 2024-7-1 16:34:2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浥尘风起的地方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 一作:唤取)
译文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前两句是说,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两句是说,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最后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荷
  文/夜雨
含羞怜月,凉风轻拂香盈颊,绿眉睡起垂珠结。暗拭春痕,丹粉妆肌雪。
往事依稀谁共说,田田翠盖空相叠,梦中犹记清宵别。尽取浮杯,点滴星明灭。
解读:含羞怜惜月色,凉风吹拂脸颊上满盈香气,画着绿眉的女子睡醒了,暗暗的擦拭一下春泪,在如雪的肌肤上画了一个美美的妆。
往事依稀能与谁说呢,田田的荷叶空自交叠,梦中只记得我们分别在一个清冷的晚上。饮尽杯中酒,点点滴滴的星愿就这样明明灭灭。
试评:起拍描写了荷花的情态,绿眉不知道是否用典了,黛眉一般用了多。春痕感觉与下片的田田翠盖不在一个时间节点上。上片以景与情态起,歇拍以暗拭转入情。衔接自然。
换头句承接上片进一步表达了情绪的变化,结拍不错。
说点小意见:感觉词挺好,不过与荷的链接不太清晰,除了田田翠盖以外似乎没有与荷衔接的物象。
试评不当之处请雨师见谅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

帖子

1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7
8#
发表于 2024-7-2 07:2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耘梦 于 2024-7-2 12:45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01一耘梦
一、择古人词一首,阅读并翻译賞析
一斛珠
【宋】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意译:
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烛下花前,曾经一曲离歌醉别宴。
惜夫妻分离风流云散,然关山阻隔无法隔断的你我的情爱。等到重逢之时,再伴你同寻春芳。要说到相思,那就是望呀望呀,望向你居住的西楼,那里有你身轻如飞燕。

赏析:
上阕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 “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景色引出了与妻别离时之幽情。


下阕过片,“自惜”二字统领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惜与妻别离之痛,“关山有限情无限。”写伉俪深情,岂是关山能阻隔!“待君重见寻芳伴。”写苏轼响往着重逢。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相思之切,企望能望见爱妻居住的红楼,望见妻身轻犹如赵飞燕。五句三十字,由情融景,将苏轼的一往深情,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无穷。




二、互评
一斛珠.凭栏远眺
浥尘10——馨怡
凭栏远眺。春残花尽青山绕。
雁鱼无信回音渺。望断云天,心事谁知晓。
蜜语似同流水了。颜容更与东风老。
夜来风雨犹添恼 。梦里相逢,不见佳人笑。


【试评】
馨怡词友这首《一斛珠》写的是失恋。韵雅律正,深情款款,演译了一个负心女子痴心郎的故事。
上阕,景起。凭栏远眺,见到的是花残春尽的哀景,与失恋的词中主人公的心境相恰。景中寓情,好!续拍则承上诉说心仪的女子音讯全无,歇拍,望断云天,有谁能懂我心中的痛。
下阕
过片,怨往日的甜蜜私语像流水一般去了,而容颜已随着春风逝去而日渐衰老。续拍,最恼人的夜来风声雨声相扰。煞尾,梦里相逢,也不见佳人对我一笑。
整首词脉络顺畅,谋篇布局合章法。且遣词典雅,声情幽婉。点赞赏学!


但作业要求补刀,还总得鸡蛋里挑点儿骨头。
首先,最好不要挑词文中某句作词题,而要根据词意拟一适当题目。
其次,"风"重字,能避则避。"风雨"改为"连雨"(借用杜甫的诗题《连雨)另外,词文中多处出现景物,有残花有流水有游鱼,那就不要写山,不要写雁了。词中意像不宜太多,最好前后呼应,相融贯通。


妄改一下,仅供词友参考。不喜欢则直接忽略哦!
一斛珠(词牌名后题目请自拟)
凭栏远眺。春残红落花溪绕。鱼书无达回音渺。望断云天,心事谁知晓。
蜜语已随流水了。颜容渐共东风老。夜来连雨犹添恼 。梦里相逢,不见佳人笑。


耘梦自已也写不好。却在此胡言乱语,应付一下作业。多有唐突,还望海涵!











点评

问好耘梦同学,点评的可以,我补充一下,算是任务,前面凭栏远眺,后面望断云天,是不是涉嫌重复,,二个东风代表春天,希望,说容颜渐共东风老,换成娇颜早被风吹老呢,风可以是西风,北风的,其他不错。  发表于 2024-7-5 21:2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9#
发表于 2024-7-2 09:03:3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25~清平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斛珠
宋  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阅读:洛阳城春天傍晚,纷乱的杨柳纸条掩盖了一般的红楼。小池清波荡漾,水纹似优美的篆书纹路。不禁回忆起曾经在烛光下,花丛前,沉醉于离别前的歌舞宴会。我一直珍惜曾经一起风流自在的日子,快乐的时光总是如云雨般消逝。关山的阻碍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之间的情意是无限的。期待着与你重逢结伴游赏美丽的风景,不再分离。为解我的相思之苦,一直向你居住的方向,望眼欲穿。
整首词以洛阳春景为背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的追忆,抒发作者相思之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偶遇
浥尘30-清风
雨收云散,清风拂柳溪桥畔,徐行巧遇桃花面。欲语先羞,直惹心儿颤。
鸳鸟浮波相倚恋,连枝比翼今生愿。岁华未老人须羡。试问卿卿,可有同行伴。

问好清风诗友,偶遇伊人,桃花样美,不由心动,情生美好,奈何不敢上前,毕竟不曾相识,上结欲语先羞,描写生动,下结用了试问,应该是心里话吧,如果真问,就无味了,上结不敢问,下结还要问,,可不可把上下结这个问的问题放在一片中表达,整篇语句通顺,却是没有荡开,也说明作者迫切想问的心情,

点评

问好清平乐同学,对清风词点评可以,我觉得清风的词开合方面小了,一直在小范围内缠绕,把鸳鸟,比翼连枝放在最后好些,其实挺不错的。  发表于 2024-7-5 21:3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7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6
10#
发表于 2024-7-2 10:14:5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20.清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简析:这首词的开头,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桂花低调而务实,有香气却不炫耀。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桂花品格高洁,不同于流俗,才是真正的第一流。
接下来,将桂花与梅花、菊花对比。事实上,李清照是很喜欢梅花的,但她在这里却甘愿让梅花做陪衬,看来她对桂花的确更加偏爱。
最后一句中,李清照更直接为桂花向屈原讨说法了。她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大诗人,说他情思不足,把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为了桂花敢直接向大诗人屈原发难,李清照对桂花真是喜爱到极点了。
2.互评:
一斛珠
浥尘22-飘零叶
灯油减半,灯芯不稳灯花乱。银针拨罢形如篆。一点残灰,翻滚藏书卷。
小月孤行文曲转,群星乱渡银河畔。夜深风冷人成倦,了手兰篇,字字成消遣。
解读:
灯油已经用了多半,已至灯花乱晃。于是用针拨弄下让它更亮。一不小心,一点残灰掉到书卷里了。小月孤独的前行,有许多星星在闪烁着,不知不觉夜深风冷,觉得有些疲倦。看罢书卷,那些字已成消遣。

简评:问好飘零叶同学,这首词感觉古风浓郁,属于婉约范的。上下片联系紧密,读来很顺畅,立意不错,很好的一首词。写的是夜半更深,一个人秉烛夜读。全篇虽未说愁,但有点淡淡的孤独感,学习了。
大的不足看不出来,就是觉得,景描写的较多,情好像少点,我是常犯这个错的。最后了手兰篇,意思是看完了吧,如果是看完了话,那后面的字字成消遣就不成立了吧。除非了手做开始讲,各见哈,不一定对。还有现在应该是没有人用油灯的了,这样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可以写吗?纯属疑问哈。

点评

问好清心同学,对飘零叶的点评可以,我只是觉得上片是室内,后面没有交待,下片写到室外了,这点不太好,其他还行。  发表于 2024-7-5 21:4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18 14:07 , Processed in 0.1416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