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02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530

帖子

17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4 21:5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点来了:又到了布置作业的时刻。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8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4
沙发
发表于 2023-1-5 11:06:5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二十二期百合作业
一 阅读古词并翻译简析
《渔家傲》
渔家傲·秋思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
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


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二互评上讲的作业蓦山溪






蓦山溪 雪日闲居
李径墨苑幽兰
缤纷素蝶,风起飞撩乱。无客闭柴门,鸟寻食,空阶相唤。泥炉红火,汤沸吐浮烟,抱猫奴,窥窗外,趣得嚣尘远。
安闲乡野,欲动还身懒。书枕梦华年,笑语喧,春来田畔。醒来莫负,墙角腊梅花,斜照里,欲开时,一朵初相见。


百合互评:问好师妹,这首词是写乡村下雪时居家闲事。起拍“滨纷素蝶,风起飞撩乱”。扣题不错 但飞缭乱这个感情基调铺垫的不是很好,因为整首词表达的清闲安适的生活。二拍“无客闭柴门,鸟寻食,空阶相唤。”描述雪后家中的情景,家中没有客人来,关闭柴门,看见鸟在空阶觅食,,看到的是室外景。挺好。歇拍“泥炉红火,汤沸吐浮烟,抱猫奴,窥窗外,趣得嚣尘远。”这个是上片歇拍,应承上启下,承上接着从室外回到室内,写红红的小火炉,围炉取暖,抱猫奴,窥窗外,趣得嚣气远。这里窥窗外,上拍都有窗外的景色显得意重。过片转情“安闲乡野,欲动还身懒。”乡村安逸闲适,想出去走走但是还挺懒,写出闲居的神态。二拍“书枕梦华年,笑语喧。”进入梦境,梦见年轻时候的美好心情,在春风中,在田野里欢乐时光。。煞尾“梦醒莫负墙角腊梅花,斜阳里,欲开时,一朵初相见。”前面有雪,尾句是梅景结前后呼应。但斜照里好像不对。开始是下雪,斜照里是夕阳余晖,应该是没有的。


总结:整体不错,上景下情,景结,脉络清晰,写出了乡村闲适的生活情景。只是个别词句须酌。学习啦!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7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56
板凳
发表于 2023-1-5 14:53:02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一期李径-细雨微尘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一、简单阅读古人作品
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吴文英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摩泪眼。瑶台梦回人远。

这首词不仅用景物烘托,如“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而且用丽语,以想像之笔,从对面写起,表达自己的情思,如“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形态,而且还勾出女子内心情感。
上片描绘了中秋节美丽的夜景,创设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片回忆离去的爱人,抒写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结构严谨,语言精妙。
二、互评,要求解读简单解析

蓦山溪~格桑花
文/梅朵儿

寻常一朵,开在山之左。芳谱觅无名,却无妨、纤姿婀娜。阴阴秋日,百草渐凋零,对西风,沐冷雨,依旧情如火。
自开自落,悟透因和果。不屑世人怜 ,更不屑、愁眉紧锁。莺来燕往,昂首笑流云 ,长精神,守初心,似把尘缘破。

微尘解读:平常的花儿开在山的左右,尽管花谱上看不到它的名号,却并不妨碍它婀娜的身姿在各种花草凋零的秋天里,迎着秋风,沐浴着冷雨,依旧开的热情如火。
花开花落,早已参透了世间的因果。不屑于世人的怜惜,更不屑于愁眉紧锁。春来春去,昂着头笑对流云,抖擞精神,守着初心,似把红尘中的尘缘都已经看破。
解析:
起拍“寻常一朵,开在山之左”直接切题,点出此花开在山边,“寻常一朵”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也是这首词的中心主旨。这里的一朵,可琢,且用语比较接近口语与整首词格调稍显不协调。
第二拍承接用“芳谱觅无名”对第一拍“寻常”在内容上进行补足。“却无妨、纤姿婀娜”转折,词意有振起之势,但前三后四在句意上不够圆融,本身“却无妨”是转折蓄势,后面“纤姿婀娜”就显得很疲软。
第三拍点出格桑花的生长季节与环境,在草木凋零的时候(作为背景来衬托),(格桑花)开的热情似火,生机勃勃,突出主题不畏秋风秋雨顽强的精神。
第四拍“自开自落,悟透因和果”荡开一笔,总领下片。四言句与五言句之花开花落属于自然规律,与后面的悟透因果句,不存在因果系。
第五拍“不屑世人怜,更不屑、眉头紧锁”连续的两个“不屑”对彰显主题的品格有加持效果,但在词力上显得生硬些。
第六拍“莺来燕往”(莺,燕都代表春天可以理解为春来春去,季节的更替;也可以理解按字面意思理解)“昂首笑流云”(顽强乐观),“长精神、守初心,似把尘缘看破”呼应前文“悟透因和果”,在内容上形成一个小回环。“参透因和果”已经把观点表达清晰到位,“似把尘缘看破”这句就显得没有实际意义,此句可琢。
整首词格律无误,用语朴实,表达了格桑花的不畏秋风秋雨,对待生活依旧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咏物要咏出所咏之物的特有本质与特点,从而引起共鸣,不能泛泛而谈。
以上纯属于个人看法,理解的到与不到,还望海涵,也希望补刀老师给予扶正,补足。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地板
发表于 2023-1-5 15:38:0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30-清荧

西江月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时间过隙,人情如云薄。世事无常,又何必太过于计较辛苦劳累,这些都是自己的命。
有幸结交志同道合的人畅饮,又有佳人相伴。珍惜今日眼前的一切,明天是好是坏谁知道呢?

浅析:小词是议论词,表达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尤其上下片的两个六字句对工精巧,清新有趣。把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上片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用“短如春梦 ”“薄似秋云”的比喻人情世故,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变化归结于“命”的因果。在“命运”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早年所追求的自嘲。
下片词人转而及时行乐。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行安慰,然而又说“明日阴晴未定 ”,陷入更深的叹息,感叹世事的反复无常。

蓦山溪•自嘲
李径22-清秋
微霜鬓染,百岁方强半。曾梦向青山,效陶翁、功名懒管。竹篱茅舍,挹露煮清茶,一壶酒,一张琴,坐看云舒卷。
初心未改,世事偏多变。宦海几沉浮,到如今、颜衰身倦。怅然回首,犹念是亲情。孝父母,侍儿孙,努力加餐饭。

解读:鬓染清霜,年过半百。曾经向往陶公,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竹篱草房,採露煮香茶,一壶酒,一张琴,坐看云卷云舒。
世事难料,初心不忘。官场升沉无定,到今天容老身衰。回想过去,忧虑的依然是亲情。孝敬父母,服侍儿孙,尽力多进食物,保重身体。

清荧妄语:
问好清秋:此词主题《自嘲》格律句式无误,有标点错误;立意尚可,行文与题目有偏差,没有“嘲”的痕迹,上下片有点不统一。上片很漂亮,这样的生活也是我所向往的;过片转的不自然,下片纯属叙述家常。

起拍讲述“自己”年过半百。“鬓染”没“染鬓”顺畅,“强半”不如“过半”容易理解。接拍叙述年轻时的梦想,效仿陶翁归隐田园,与世无争。歇拍描述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挹”有些不当,并不是不行,跟“露”不妥。
重头承接上片初心还没变,梦想也没实现,实属无奈。接拍奔到官场浮沉去了(莫非你是官场之人?若不是,还是避开着好)“颜衰身倦”跟开篇意重。结拍“怅然回首”来的唐突,连接后面一句,令人费解,“犹”是否笔误?“侍儿孙”说得过去吗?对于“儿孙”是养与育,不是“侍”。“努力加餐饭”这句借得也不是合乎逻辑。
一家之词有过之处请清秋同学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

帖子

22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64
5#
发表于 2023-1-5 15:42: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朵儿 于 2023-1-6 07:24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文/李径10—梅朵儿
一,自选一篇古人词进行翻译并简析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轻轻地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看着门外的春景,不免心生哀怨,笼罩了整所高楼。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简析:这是一首伤春词,开篇利用白描手法铺景,接拍借景抒情,衔接自然得当。过片引用青鸟的典故和丁香的意象,完成一个精彩唯美,流芳百世的对偶句,使情感达到至真至美。尾拍不经意来个景结,全篇收束自然回味无穷,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二、对上一讲作业进行互评:
蓦山溪-我(词格一程垓体)
填词[em]e187[/em]一万年
修心养性,莫管风云变。千里识知音,不辜负、山高水远。小桥流水,或驿路梅花,后山松,庭前客,可以都依恋。
春来秋去,难遂平生愿。拂晓与黄昏,辗转中、三餐饱饭。不求玉食,不与友高攀,学吃苦,枕诗书,求得精神满。


读解:修心养性,不管外面怎样风云变幻。千里结识知音,不在乎山高水远。小桥流水,或者驿站上的梅花,以及后山的松,庭前的客,都是我平日里的依恋。
春来秋去,很多事难遂心愿。从拂晓到黄昏,辗转往复中,只为了三餐饱饭。不求锦衣玉食,不高攀豪门贵友,学着吃苦,睡前闲暇时读一读诗书,只求精神上豁达饱满。

梅朵学评:问好万年老师!
这首《蓦山溪》轻松明快 ,语句通顺,符合词牌声情,点赞!只有一两处用词不是很准确,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首句【修心养性,莫管风云变。】开篇立意,起笔定基调,很棒!
接拍【千里识知音,不辜负、山高水远。】承接首句,看着似乎有些跳脱,其实是在对首句具体化。”不辜负”换成“莫须论”,是不是更恰当些呢?
歇拍【小桥流水,或驿路梅花,后山松,庭前客,可以都依恋。】进一步从不同角度丰富主题立意,而且意象的选择非常清新脱俗,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思想境界。

过片【春来秋去,难遂平生愿】这里的“春来秋去”感觉不如换成“沉浮世事”连接“难遂平生愿”更贴切,这样宕开一笔,做个转折,就和上片衔接自然了。
接拍【拂晓与黄昏,辗转中、三餐饱饭。】这一拍中“三餐饱饭”不如用“沧桑看遍” 更能使前后衔接自然。而且和下一拍的“玉食”不重复。
尾拍【不求玉食,不与友高攀,学吃苦,枕诗书,求得精神满。】罗列日常所作所为,回扣主题,使得全篇浑然一体,非常棒!
总结全篇,除部分用词须斟酌凝练外,主题鲜明,气脉顺畅,格调高雅,不失为一篇佳作,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帖子

4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4
6#
发表于 2023-1-6 11:0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风 于 2023-1-6 18:07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秋风
甘草子 其一
北宋 ·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这首《 甘草子 》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在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 。“ 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在结尾二句别开生面 ,写出新意 :“ 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倒插回旋的写法以及煞尾转折宕开借物抒情的写法可以借鉴学习。

蓦山溪
李径-30清荧
翛然物外,几度心生往。真个厌尘嚣,无清净、徒增惆怅。如流日月,更迭道寻常,惯冷暖、避是非,不与相争长。
寄情山水,自得神思爽。慵倦又如何,有花草、愔愔对望。闲时何处,也爱约知交,煎一壶,兑千言,慰我怀舒畅。

秋风试读:
常常向往超然物外的生活。因尘嚣不净惹人惆怅。岁月如流,寻常更迭,惯看冷暖,避免是非,不在尘世争长短。
寄情山水,让人神清气爽。纵然懒散困倦也无妨,因有花草相伴。闲暇之时,约故人,小酌闲谈,使我心怀舒畅。

秋风试评:
问好秋心女神!
翛然物外,几度心生往。
起拍情起顿入,点明主旨。

真个厌尘嚣,无清净、徒增惆怅。
二拍似倒插写法,交代原因。

如流日月,更迭道寻常,惯冷暖、避是非,不与相争长。
准备过片继续续写,略感拖沓,且有拉低格调之嫌。

寄情山水,自得神思爽。
过片与起拍略复。

慵倦又如何,有花草、愔愔对望。
二拍让步关系,灵动且富情趣。点赞。倦字可酌。

闲时何处,也爱约知交,煎一壶,兑千言,慰我怀舒畅。
煞尾草草,何处,方位名词,与其后衔接不恰,换何也,如何?或者,也爱换篱畔,如何?慰字可酌。

小结:格律无误,词情畅达。点多染少,手法单调,略显黏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

帖子

10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2
7#
发表于 2023-1-6 15:30:42 | 只看该作者

李径墨苑幽兰作业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宋代〕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蓦山溪、山居
李径03-兮兮
夭桃绿竹,随意篷庐锁。天色渐黄昏,莺声阵、如常伴我。香风频扑,径自乐陶陶,不羡富,不忧贫,日子随心过。
春来渐觉,是事皆无可。醉卧在芳丛,任飞红、蕉衫纷堕。何须轻叹,花谢与花开,山含笑,水含情,好梦悠然做。
幽兰解读
院子里种着红红的桃花和碧绿的竹子,院门很随意的锁着。天色接近黄昏,莺声像往常一样一阵阵的传来,陪着我。花儿的香气阵阵袭来,我自己悠然自乐,不羡慕别人的富裕,也不为自己的贫穷忧心,日子就这样过的随心所欲。
春天来了以后,渐渐觉得很多事情都不必计较那么多。在花丛中饮醉,任残花飞谢,不用叹息花谢花开。山也含情,水也含情,这种好梦悠然自得的去做吧。

幽兰试评
起拍描写所居住的环境有夭桃绿竹。院门很随意的锁着。个人觉得这个锁字有点影响氛围。本事有随意了 那么不锁是不是更适合山居的特点呢?第二拍续写山居景色,有莺声陪伴。第三拍有花香频扑。到这里作者就运用视觉,听觉,嗅觉把山居的景色描写的很美了。然后抒发出自己的感想,不羡富不忧贫的美好生活。
过片承接上片,随着春天的到来,觉得很多事情都无需计较,下片的第二第三拍都是表达任花谢花开的心情,个人觉得两拍意思相近,没有拓展开。尾拍山含情水含笑来的也有点突兀,没有表达出山居的悠闲。
首先要向兮兮学习的是,她把诗词的通感运用的炉火纯青,把山居景色形象的展示给读者。唯一缺憾的是上下片意思相近,没有拓展开。幽兰水平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856

帖子

47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53
8#
发表于 2023-1-6 22:30:43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张中孚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翻译简析:
关中地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我少壮时代也曾横刀立马,建功立业,锦帽貂裴。然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和桃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沦落任由他人。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
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又一次欣喜地回到了故乡。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长安已经几度易主,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是青青如昔。

2.互评
蓦山溪·世外桃园
李径39一温婉
闲思渐拢,身裹粗缯布。借得小兰舟,逐清波,相寻林溆。忽逢一地,芳草绿铺茵,烟氤氲,花馥郁,恍如仙家府。
登临村外,露滴松梢雨。萝蔓绕篱笆,隐约听,盈盈笑语。逢人俱客,相请举芳尊,邀皓月,对明霞,醉饮朝还暮。
问好温婉词友。
立意:
通过对世外桃源游玩的描写,表现了对不争名利,毫无机心,淳朴闲淡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内容谋篇:
上片:首拍描写出行的原因及穿着。第二拍交代出行目的地的环境。歇拍,对“一地”的景物进行细节描写。
下片:过片,“登临村外”场景转换了,还是上片歇拍所说的“一地”?此处个人感觉衔接有些不畅,说错勿怪哈!“露滴松梢雨”“萝蔓绕篱笆”景物描写是不是太多了呢?“隐约听,盈盈笑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景物过渡到人物描写,引出煞尾,表现好客的淳朴民风。
总体来说,上景下情的布局,赞!
语言:娓娓道来,清丽婉转,有词味儿,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70

帖子

42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8
9#
发表于 2023-1-6 22:47: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一期第李径组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05-子夜茉莉
念奴娇·中秋
宋 ·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读译:
中秋这夜,登高眺远,见长空万里,没有一丝云迹。月亮飞过的地方光芒万丈,掩盖了白天的碧色。玉宇楼阁,乘凤来去,人在清凉国度。江山如画,望去树影清晰。
醉后的我拍手放歌,对月举杯,与影子成三人。起舞弄风露,忘了今夕是什么日子。准备乘风归去,不用骑大鹏。那月宫,吹来阵阵笛声,把我从醉梦中惊醒。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等十一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

简评:
上片首拍赋起,一个见字娓娓道来,情景皆出。二拍把月亮比作飞盘,飞来二字形象生动,在世人眼里,那就是白玉盘,飞来光茫四射呀!冷浸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却阔大,盖了一天秋碧。三拍夸张,人在清凉国,歇拍写月色特别亮眼,月光下,江山如画,烟树历历。
下片转到自己,醉酒后各种形态逼真。举杯邀月,化用李白的对影成三人。二拍又化用自己的句子今夕是何年,起舞弄轻影,三拍,乘风归去依旧化用自家句子,我欲乘风归去,用了反问句,结拍以笛声结尾,酒醒了,思人之切不言而喻,中秋望月,思人,还有不变的乡思,化作永恒的等待。

小结:
1)、词牌之调:入大石调,上下片字数不同,上下阙首拍句式不同,下片多二字,其他句式上下片一样。
2)、词牌句数:前后段各十句。
3)、词牌韵脚:前后段各四仄韵。
4)、词牌句式:4547644546;6457644546。
5)、词牌字数:上阕各49字,下阙51字,共100字。
6)、词牌内容及感情色彩:可入声韵,声韵沉郁,音节散缓。适应之题材广泛,可用于写景、咏物、咏怀、抒情
7)、句式长短句全,有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8)、无逗句,有领字,无对仗,上片第二句有领字。


点评楼上秋组佳作
蓦山溪·嫩柳
李径-秋风
佳人初醒,正嫩寒时节。风色点鹅黄,斜细绺、宫腰重结。画眉未稳,深浅尽离痕,凝思处,恰玉笛,三叠频吹彻。
淡烟迷浦,倚水望兰楫。云去夕阳颓,憔悴了、翠柔黛抹。梦春无几,幽恨倩谁传,一缕缕,一丝丝,一杪黄昏月。

解读:
嫩柳像个佳人从梦中醒来,正是初春时节。春风染黄了枝头嫩芽,细条婆娑,像赵飞燕跳掌中舞,那柳眉还末展开,浅浅淡淡尚挂着珠痕,似乎像远方凝望,正有笛声悠扬,阳关三叠的曲子响彻空际。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水面,佳人倚岸望舟来舟去,等待心上人归来。直待云散夕阳下,无精打彩。连身边的柳色似乎也憔悴了,翠色蒙上暗色。试想春天不长了,心的愁绪如柳条一样,一丝丝,一缕缕,在增长,又有谁能传递给远方的人儿呢?唯有对那那一弯新月倾叙。

简评:
问好秋风帅组!拜读大作!主题是嫩柳,咏物的。上片首拍点题,用了借代手法,佳人借代新柳,并点明季节,初春。嫩寒这个词我第一次看到,只知道小寒,大寒、初寒,可怜自己孤陋寡闻。二拍细述,用了比拟手法,用了赵飞燕的典故。第二拍后四字句与第三拍前四字句对仗,漂亮!且加倍进程,从面到点,虚实结合,再次用了拟人手法,并化用了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诗句,歇拍又用了阳关三叠的典,笛声,送留,连续用双关的手法。
下片首拍接吹彻而来,淡烟别浦,笛声吹遍。从柳写到人,柳倚水照波,人望尽归舟,物人两合,二拍又用拟人手法,夕阳颓,我觉得颓字得斟酌。结拍从柳到人,倩女幽怨,同这柳条一样丝丝缕缕,排比句很好看,把个愁情万种的佳人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添天边新月作结,景结好看!
贵佳作情景交融,咏物咏到极致,物人两合,不粘不脱,虚实相接,手法娴熟,用典到位,且极尽婉,有柳永之影,有纳兰之韵,想必秋帅帅也是个多情的种,膜拜!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8

帖子

32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3
10#
发表于 2023-1-7 09:11:19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一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01-闲坐门前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龙吟·春恨
陈亮 〔宋代〕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翻译:繁花深处有高楼,楼上画帘半卷,东风吹拂,软软的。春天又回来了,阡陌一片翠绿。地上的小草嫩嫩的,杨柳低垂,新鲜的叶子泛着浅浅的鹅黄。春日迟迟,但百花还是应约而开轮,云淡雨过,天气虽然忽冷忽热,但变化都不大了。可惜的是这美好的世界,没有游人来赏玩,只有交给莺燕。
心里落寞,站在高处思念远处的人。面对南楼,一声声北归的雁叫声触人心动。回想起往日,戴着金钗,彼此之间互相斗草,用青丝束马,这种情形转眼风吹云散了。分别时,罗衣带香,翠绿的绸缎似乎也残留着泪痕,有多少幽怨与遗恨啊。而如今又到了黯然销魂时分,又是薄薄烟雾中透着淡淡的月色,杜鹃声声,让人肠断。

浅评:这应该是一首赏春怀人之作。上阙重笔,层层描写春光的美好,下阙作者没有写美好春光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而是写春恨,由景回忆到人。最后照应开头, 言尽而意不尽。
上阙起拍“闹花深处层楼”,一个“闹”,让人不禁想起“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其间的妙处,应该说异曲同工。“画帘半卷东风软”,暗示人物出场,而“软”字呼应前面的“闹”。接着,作者从视觉和触觉描写了一系列春天刚刚到来时的美好景色,“嫩、浅、轻”等字突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给人留下的美好与可爱的感觉。歇拍“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一个“恨”字,就把遗憾之情跃然纸上,“游人未赏”一句,水到渠成地引出下阙的“春恨”。
过片两句“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与上阙美好的春景来了一个大转折,思念之情呼之欲出,也就是说,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春景越美好,心里的惆怅就越强烈,因春景美好而引起的春恨,恰恰是外界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矛盾,上下阕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契合无间。接着,作者开始回忆以前与“远人”在一起的情形: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这几句话,写出昔日赏心乐事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只留下难遣别久的幽怨。结句“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作者又转回到眼前景,用了一个“又是”,很好地把往昔与现在联系在一,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余味。
上景下情,情景交融。也有人说,这首词下阙看似写当年的风流韵事,实写古国旧事,以曲笔来表达此人心中的悲愤,如果联系北宋时期的背景,也说得通。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
李径15-袁守一
蒹葭失绿,正挂杨花絮。洲渚早凄清,声断续、寒蛩暗语。飘零木叶,片片落征衣,谁伴我,我念谁,独倦西风旅。
心中萦绕,寸寸情丝缕。怕忆水沉红,终究是、莲离藕去。回文织锦,寄几许孤愁,碧空上,淡云边,雁字无多句。

简评:这应该是一首伤秋怀人之作。上阙写残秋凄凉景色,下阙追念曾经的有情人,情景交融,不失为一首佳作。
起拍“蒹葭失绿,正挂杨花絮”,点明季节,用语上,“失绿”略显直白,不如后一句“杨花絮”生动形象,可再提升。第二拍“洲渚早凄清,声断续、寒蛩暗语”,进一步描写残秋凄清景色。第三拍也是预备过片,“飘零木叶,片片落征衣,谁伴我,我念谁,独倦西风旅”,由景到人,为下阙抒情做准备,“独”有些废了。
下阙过片“心中萦绕,寸寸情丝缕”,这里的“寸寸”与“萦绕”、“缕”连在一起不是很好,“寸寸”体现不出后两个词的意境来。“怕忆水沉红,终究是、莲离藕去”,“水沉红”指的是荷花的倒影还是红装女子的倒影?如果承接上一句的“情丝”,这里指人最合适。如果看接下来的“莲离藕去”,也可能是荷花在水中的倒影。“莲离藕去”暗示着有情人离去。人去但情在,终究还是难以放下,于是“回文织锦,寄几许孤愁,碧空上,淡云边,雁字无多句”。“回文织锦”作者引用了“回文锦”的典故。这首词的结句非常漂亮,读起来余味无穷,充满轮伤感和无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3 02:05 , Processed in 0.1431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