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刀光寒 于 2018-12-22 16:20 编辑
作业:C03-刀光寒
1、什么是粘替对?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什么叫“粘”呢?“粘”就是指起承转合中,连接两个步骤的两个分句的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需相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句)
在这首诗中,第3分句和第2分句连接的是起句和承句: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它们在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有什么特点呢?对,它们的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粘”。
这两个句子里有3对“粘”,分别是:面(仄)-处(仄);平(平)-莺(平);脚(仄)-树(仄)
第5分句和第4分句连接的是承句和转句,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两个句子里也有3对“粘”,分别是:家(平)-花(平); 燕(仄)-欲(仄); 春(平)-人(平)
第7分句和第6分句连接的是转句和合句,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这两个句子里同样有3对“粘”,分别是:草(仄)-爱(仄); 能(平)-东(平);马(仄)-不(仄)
总括起来,一首七律共有9对“粘”。
替,指的是单独的每一个分句,是指分句内部的第2,4,6字的平仄要交替,而不是指分句之间。因为一首律诗有8个分句,所以,一首律诗就有8组“替”。
列如:《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句)
上面这首唐诗中的8个“替”分别为: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个分句中的2,4,6位置上是:平仄平:山北亭
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个分句中的2,4,6位置上是:仄平仄;面-平-脚;处-莺-暖;家-燕-春;花-欲-人;草-能-马; 爱-东-不; 杨-里-沙。
“对”是指同一个步骤的前后两个分句中,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反。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句)
这首的起句(即第一个步骤)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里有两个分句,每一个分句都有第2,4,6位置上的字,前分句的第2个跟后面分句的第二个必须平仄相反;同样,前分句的第4个字和后分句的第4个字,也必须平仄相反;前后两个分句的第6个字,也一样。因此,第一个步骤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有3个“对”,分别是:
山(平)-面(仄);北(仄)-平(平);亭(平)-脚(仄)
承句(即第二个步骤)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处(仄)-家(平); 莺(平)-燕(仄);暖(仄)-春(平)
转句(即第三个步骤)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花(平)-草(仄); 欲(仄)-能(平);人(平)-马(仄)
合句(即第四个步骤)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爱(仄)-杨(平);东(平)-里(仄);不(仄)-沙(平)
一首七律一共有12个“对”。
2、以寒梅为题作一首七绝,韵部不限?
《七绝 寒梅》
刀光寒
江南诗画无穷意,咏赞横疏与瘦斜。
飞雪寻枝千万里,不闻北国有梅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