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4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妨试试这样“读帖”!

[复制链接]

988

主题

2560

帖子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9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1: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5-11-14 11:20 编辑

不妨试试这样“读帖”!

有人说“看”帖和“读”帖一样,其实完全不然,一字之差,却相隔万里之遥。看,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读,才是体味其中奥妙。读帖不 能像看小说,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 “帖” ,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 “形质”,帖上的字的点画、结构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那么,如何读?


一、对于“字”,看它的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技巧。


着重体会书家的“笔力”。古人对此又叫“骨力”或 “骨气”。但是,我们在“三余”动手在宣纸上“临”有困难,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着画,也有叫“空临”。这样更易于反复体会每个字的用笔。


二、还要看每篇的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首尾相应,上下承接,左右顾盼,递相映带,参差错落,伸缩抑扬及和谐统一。



就是要熟记每一个字的笔法。每周起码要记住一个字。这样时间久了,每个字都达到相当熟悉时,你再临帖或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渐领会和掌握碑帖的主人在写帖的“气”和“神”。这里的“气”也就是专业术语里的“贯气”;一看“形连”,即字与字之间的有形连接;二看“引带”,即上个字的末笔与下个字的首笔锋芒是如何呼应的,也叫“意连”。

三、看“势连”,即字与字之间的俯仰顾盼,笔断意连是如何衔接的。



至于“神”,由于才疏学浅,不敢妄谈。只能说一点点体会,就是书法史上每个书家都有每个书家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康有为讲过一句话“观千帖,方能帖”。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一定要多看。看得多了,你的视野就开阔了。中国有句古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断的相互比较,眼睛就会锐利起来,眼力自然就会增长。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 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 潜移默化, 以加深理解, 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有句话叫“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 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 读帖胜于临帖。学习古人,首先要继承和领略书法大家的各人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逐步寻求变化。在领略的基础上去寻变化,时而久之日积月累,你的书技定会有很大提高。


素材来自网络----书法家配图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地板
发表于 2016-3-31 21:18: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受启发。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01

帖子

3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0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7 17:18:37 | 只看该作者
好,学习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8

主题

2560

帖子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97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1:04: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7 20:29 , Processed in 0.1402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