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54|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02

主题

1491

帖子

55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6
18#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六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多丽      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翻译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细细看着,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荼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于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简析:
此词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表现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习的不满。词中先渲染出深静寒寂的赏菊氛围;再以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情以及词人对风雨摧花的敏锐感受;后从自身爱菊收束,以旷达之语道出她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趣。全词委婉雅致,含意深远,通篇用典,不着一个“菊”字,而以白菊隐喻自咏,展示出词人卓尔不群、创意出奇的艺术追求。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  咏月
雪烟18痴心不改
树梢头,一轮撵破云衣。素光飞、夜如白昼,今宵独绽清晖。念嫦娥、寒宫久倚,桂影下、香气菲微。玉斧精修,吴刚保驾,金风玉露湿心扉。漫凝伫、山河同色,千里共依依。还堪叹,人间离合,几度盈亏。
更长牵,天涯倦客,对尔频赋愁丝。念家山、梦中情碎,怅羁旅、鬓角霜催。小院杯斟,苍穹雁过,秋声听处几伤悲。指间数、故园路阻,何日是归期。空回首,青天碧海,夜夜如斯。
试解读
“树梢头,一轮撵破云衣。”
读解:开篇动态传神。“树梢头”点明视角,“一轮”指明月。“撵破”二字极富力量感,想象新奇大胆:月轮如车轮般碾破(或“追逐”突破)了层层云衣(“云衣”比喻轻柔),瞬间将明月穿云而出的磅礴气势与皎洁光华刻画得如在目前。定下了全词清奇孤高的基调。

“素光飞、夜如白昼,今宵独绽清晖。”
读解:接续明月光华。“素光飞”写月光普照如飞流倾泻。“夜如白昼”夸张写其明,奠定中秋月圆时分的背景。“独绽清晖”既赞月光之纯粹清冷,又暗含此景唯我独赏的寂寥。一个“独”字已悄然引出一丝孤清。
“念嫦娥、寒宫久倚,桂影下、香气菲微。”
读解:仰望明月,思绪自然飞至月宫神话。“念”字带出遐想。写嫦娥“寒宫久倚”之孤寂冷清,桂树阴影下香气“菲微”(微弱)。此景似虚写月宫,实为下片羁旅之情铺垫,亦暗示人间“久倚”独望之人内心的寒冷与微茫的盼望。

“玉斧精修,吴刚保驾,金风玉露湿心扉。”
读解:宕开一笔,再引神话。“玉斧精修”可能指修缮月宫或砍斫桂树(精修桂之态?),“吴刚保驾”似言吴刚护持明月或仙宫。此二句使画面更丰赡奇幻。“金风玉露湿心扉”则拉回现实:清秋(“金风”)的微凉露水(“玉露”)仿佛润湿了心田(“湿心扉”),实写秋意寒凉侵体、孤怀感伤浸入内心。“湿心扉”三字精妙,化无形之愁为可感湿意。
“漫凝伫、山河同色,千里共依依。”
读解:过渡到人间视野。“漫凝伫”(长久凝神伫立),放眼望去,在同样的银辉(“山河同色”)笼罩下,千里大地(或相隔千里的人)共同沉浸在一片清冷温柔的月光(“共依依”)之中。化用苏轼“千里共婵娟”之意,但“依依”二字更添眷恋与无奈,既念月华同沐,亦叹身处异乡,深情而含蓄。
“还堪叹,人间离合,几度盈亏。”
读解:由月及人,直抒胸臆。“堪叹”点明情感:是慨叹。月亮尚能周而复始地圆满(“盈”)又残缺(“亏”),可人间的离合聚散,经历了一次(“几度”暗含多次),何时能再圆满如初呢?以月之自然循环反衬人世离散之难全,哲思深沉。
“更长牵,天涯倦客,对尔频赋愁丝。”
读解:下片明点主旨。“更”字递进,那人间离愁别恨“长牵”着谁呢?正是“天涯倦客”(漂泊的游子)。此客面对明月(“尔”指代明月),“频赋愁丝”(一次又一次地借月咏怀,抒发如缕的愁绪)。道出羁旅之人与明月的“不解之缘”,揭示词人自身身份与心境。

“念家山、梦中情碎,怅羁旅、鬓角霜催。”
读解:具体写“愁”之内涵。“念家山”:思念故园;“梦中情碎”:魂牵梦绕,梦醒时情更碎断;“怅羁旅”:惆怅于漂泊;“鬓角霜催”:时光荏苒,两鬓渐生白发。四句两两对举,音节急促,写出思念之煎熬、漂泊之无奈、时光之无情,字字锥心。

“小院杯斟,苍穹雁过,秋声听处几伤悲。”
读解:选取典型秋夜场景深化愁绪。“小院杯斟”:独自在庭院饮酒(借酒浇愁)。举头见“苍穹雁过”:大雁南归,反衬己身难归。低头闻“秋声听处”:秋虫哀鸣、风扫落叶,处处是悲音(“几伤悲”即诸多伤悲)。视觉与听觉交织,羁旅悲秋之意境全出。

“指间数、故园路阻,何日是归期。”
读解:直接倾诉归心。“指间数”:屈指计算。“故园路阻”:归乡之路阻隔重重(山遥水远或世路艰难)。“何日是归期”:这一声叩问,道尽了无数游子无解的期盼与深沉的迷惘。情到此处,最为沉痛。

“空回首,青天碧海,夜夜如斯。”
读解:结句归于无尽苍茫。“空回首”:徒然地回首往事或遥望家乡。“青天碧海”:以辽阔高远、亘古不变的青天与碧海为背景。“夜夜如斯”:明月夜复一夜如此高悬。景语作结,意境深远:词人那满怀的乡愁、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感慨,都融入这浩瀚永恒却清冷孤寂的月光与苍穹之中。唯有明月与碧海青天,夜夜如是,照着一代代人的离合悲欢。“空”字写尽一切努力(如回首、计算、遥望)的徒劳与最终的无奈承受。

整体评析:
主题与情感:这是一首典型的中秋羁旅思乡词。上片铺陈中秋月色的奇幻瑰丽,并借月宫神话渲染清寒孤寂的氛围,下片直抒天涯游子思乡念远、倦旅悲秋、叹老嗟卑、归期渺茫的深沉愁绪。全词感情真挚浓烈,思乡之苦、羁旅之倦、人生聚散之憾交织,极富感染力。
问好痴心老师,学习了。

点评

问好一壶师~天壶,笔误。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天壶师!老师的互评认真细致中肯。本词炼字精到,句法工整,典故化用自然。但部分意象的连贯性不足,“吴刚保驾”稍显突兀。吴刚在传说中为受罚者,与“保驾”的护卫意象矛盾。  发表于 3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90

帖子

63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
17#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02-倾城第二十六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倾城赏析:首拍景起,曲曲折折的栏杆依偎着碧绿的树木,轻风吹拂着杨柳,嫩绿的柳条飞动,二拍四五句式主要是描写柳条的柔美与娇弱,也为后面弹琴人引出来,柳,总有思绪缠缠绕绕,在这种环境下,是谁在弹琴呢,双双燕子穿帘飞去。前段视觉,后段听觉。
下片回到眼前,上片泛写下片到专,清明时节也是杨柳落絮时,红艳艳的杏花也是经受不住清明时节的雨纷纷飘落,沉睡中又被黄莺的啼叫声给打乱,亦有思绪之乱,把美好的梦给搅没了,无处可寻。

多丽莲
涨横塘,素衣初浣新晴。记春寒、胭脂未傅,却藏九窍冰晶。插琼簪、凌波微步,擎翠盖、蛙鼓相迎。月到江心,星移镜底,嫦娥羞与论轻盈。可曾伴、濂溪舷侧,风露说黄庭。吴娃曲,又惊鸥梦,尽说零丁。
怅秋来、红衣尽褪,独留仙骨峥嵘。苇绡无、翠消红减,丝缕长、难系前盟。佛座香残,瑶池宴冷,枯禅坐老玉壶冰。待重认、越纱窗下,残笛两三声。西风起,乱珠摇落,都是离情。

自评:上片通过回忆描写白莲的纯静,下片写眼前枯而不凋的高洁。不足之处,一是典故应用密集,二是佛座香残,瑶池宴冷均指向衰败,蕴寓重叠,三是嫦娥羞与论轻盈”与“仙骨峥嵘”同赞高洁,稍欠递进。其它待老师补刀。

点评

以“冰晶”“枯禅”等冷色调词汇为主,与一般咏物词常见的温婉灵动相比,情感表达趋于单一。另外,结句中“都是离情”,都~ 应仄。  发表于 3 天前
问好城城师!词作意象丰富,层次分明。拟人手法精妙。以人类情态,将莲的高洁与孤寂刻画得入木三分。融入“濂溪舷侧”“黄庭”等文人意象,将莲的“仙骨峥嵘”与文人的精神坚守结合,赋予了咏物深刻的思想内涵。通篇   发表于 3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3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6
16#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6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多丽 咏白菊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赏析:全词风格委婉,意境雅致,内蕴深远。李清照作词通篇巧用典故,虽不见一个“菊”字,却凭借对白菊神韵、风姿、品性的细腻描摹,暗中以菊自比。借白菊的高洁、坚韧、不流俗,抒发自身情志,尽显女词人的才情,展现出她超尘拔俗、追求创新的创作理念。

2、互评
多丽 咏梅
雪烟26-御风
冻云垂,寒枝缀雪霏微。破梢头,疏英浅染冰晖。瘦影斜,溪桥独倚,暗香动、风递清奇。冷蕊凝霜,疏篱缀玉,寂寥谁解此心期。待月上,疏窗浅映,疏影共徘徊。空庭静,罗衣渐冷,犹自凝思。
念前时,寻芳旧径,别来几度春归。最牵情,笛残驿路,梦魂绕、烟水凄迷。未许争妍,宁甘抱素,岁寒心事有谁知。且休问,明年开处,能否共吟卮。凭栏久,青眸对月,长与相惜。
简评:这首咏梅词,意象清雅。上阕以冻云、寒枝、雪、冰晖勾勒梅之孤境,“瘦影”“暗香”传梅之神韵,融寂寥心事于景。下阕由梅忆旧,牵出驿路笛残、梦魂烟水,以“不争妍、甘抱素”显梅之品格,结句对月相惜,情意绵长,学习。“疏”字用了三次。

点评

问好十七!互评中肯。补充一下,开篇冷色,未咏已寂寥。最牵情句,离题。尾拍亦是。中有几个词可酌,罗衣岁寒、且休问。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6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0
15#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一.阅读
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
柳永(宋代)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译文: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赏析:上阙写景,奠定凄凉的基调,下阙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词的上片写登临所见,败红衰翠,残阳渐落,寒砧断续,一片萧瑟的暮秋景象;下片则重点写“新愁旧恨”的缘由,抒发离情别绪。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在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二.互评
多丽*咏柳
碧波涟漪情
正初春,岸边杨柳鹅黄。曳微风、翩翩起舞,仙姿绝美无双。听叶底、娇莺浅唱,看陌上、紫燕翱翔。乱絮纷飞,繁花已尽,千年谁解此柔肠。历盛夏、粉荷相伴,雨打又何妨。青堤侧,碧波照影,轻嗅清香。
怕秋深、丹枫遍野,白菊篱畔芬芳。雁南归、懒腰枝弱,自倦怠、难换新妆。霜露欺身,寒蛩泣晚,灞陵一别惹情伤。纵憔悴、素心不变,依旧立残阳。红梅绽,积雪融化,再现荣光。
互评:问候学友,点赞大作。这首《多丽·咏柳》以时序流转为脉络,将柳树在不同季节的姿态与心境铺展得细腻动人,颇具画面张力与情感深度。整体而言,词中意象丰富,春之明媚、夏之坚韧、秋之倦怠、冬之憔悴与重生层层递进,情感由景生情、由浅入深,将柳的形态与内在风骨完美融合,读来既有画面的灵动,又有情感的共鸣。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是,由于描写柳的时间线较长,春夏秋冬的衔接不是那么好,过度不太自然。

点评

问好痴心不改!互评中肯。乱絮句,显得不协调。四季之交错,未能体现咏柳的咏字,没有延伸意。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22

帖子

69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42
14#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08-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宋代 聂冠卿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译文
有时想想人这一生,碰到良辰美景一定要珍惜。想那良辰美景,能使人赏心悦目并带来快乐的事,从古至今都是难以全得的吧。好比城东那美丽的风景秀丽如凤台、沙苑,绿色的碧水泛出青色波浪,冉冉升起的太阳把亭台楼阁照耀得金碧辉煌。青翠欲滴的华桐树叶,好像刚刚被露水洗过一般,如烟的薄雾和着那轻轻飘荡的柳丝,把丝丝阳光从绿荫里摇出,春色浩荡一片。在画堂之外有曲折环绕的回廊,众多佳丽云集于此,头顶戴的玉簪琼佩相映生辉,高朋满座,都是文人墨客。欢歌笑语竟然忘记了时间。意犹未尽,于是把那红蜡烛点上,又重新开宴。
很多芳华丽人在此,有的体态轻盈若鸿鸟轻飞,有的妩媚动人似那仙人下凡。慢慢地闭合嘴唇,缓缓地清唱,情态妩媚妖娆,好像那黄莺在万花丛中清鸣。慢慢地把红袖挽起,轻轻地扭动身姿。妩媚的发鬓渐渐松散下垂,娇柔纤细的腰肢好像也困乏无力。怎么忍心让这良辰美景散去,只怕那彩云归后,要到何处再寻回。不敢把自己轻易灌醉,本就陶醉在这美景中的人们相互道别。难得这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莫要白白失去,轻易打发。

简析:《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是一首写酒宴场景的词篇,词的上阕写酒宴,下阕写酒宴应酬的歌女。词人感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难以兼得,因此劝大家要抓紧眼前时光享乐,以免分手后无处寻觅。这首词真实地写出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华丽辞藻间透着清雅之气。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望月
雪烟17-十七
碧天遥,一轮桂魄凝辉。瞰人间、清光万里,适逢三五佳期。皎如银、阴晴自好,柔似玉、寒暑相宜。蟾影娟娟,星河渺渺,望中谁不尽痴迷。此良宵、应偏邀我,绿醑漾琼杯。金风起、幽凉暗递,小醉情怡。
想谪仙、长歌把酒,漫问今古来时。更经年、洞庭秋水,照几度,石湖梅枝。世事沧桑,繁华过眼,只教圆缺记芳思。耽幽意,凭栏坐久,未觉夜迟迟。还寝梦、素襟冰雪,淡淡天涯。

问好诗友~诗友这首词意象清雅,以“桂魄”“蟾影”等绘月夜之美,融谪仙典故添意蕴,尾句“素襟冰雪”见襟怀,格律工稳。部分意境稍显熟套,“世事沧桑”等感慨略泛,新意稍欠。这只是渡的个人见解,最后还是以群里老师点评为准888

点评

问好渡!互评中肯。补充一下,题为望月,上片为形,下片为思。以痴迷引入的下片,却少了痴迷之意。整首重复意过多,词脉凝滞。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11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8
13#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8-8 17:31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雪烟27-轩辕剑谱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译文: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
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蟋蟀声。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简析:
此词开端写听者时间、地点环境,并点明题面,且以“凄凉”情愫惊笼罩贯注全章;以下依次写秋雨秋风声、更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感秋、愁夜、怀人、感伤兵灾、悯惜农家辛苦等复杂情思,末以愁蛩、夜雁收结,以“诉愁”总结。全词谋篇严谨,意象繁而不乱,词情传达层层递进,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
多丽·喜鹊
雪烟19-小卒
碧梧枝,筑巢几度星移。展玄裳、寒林晓色,翩跹剪影晨曦。未曾知、鸠鸣暗计,占窠穴、忍看奸栖。羽翼虽丰,心期拙力,振翎别向旧林西。借斜阳,拓云穿雾,新宅垒初齐。然代燕,堪将佳讯,速递春枝。
顾清流,双眸凝睇,正衔祥日无迟。总关情,鹊桥暗构,云汉送,玄黄盟期。不似流莺,空添怅惘,只将欢畅入琴琵。待何日、绿荫成幄,惬意理翎衣。逍遥处,烟霞作伴,不羡鸾威。
简析:碧绿的梧桐枝上,燕子筑巢居住,已历经了多少次星辰转移。展开黑色的羽翼,在带着寒意的树林间迎接黎明的景色,轻盈的身影在晨光中飞舞。从没想过,斑鸠的鸣叫里藏着暗算,它们抢占了巢穴,燕子只能忍痛看着这奸邪之辈占据自己的家。虽然翅膀已经丰满,心里却因这变故感到失意,只能振动翅膀,告别旧林飞向西方。借着夕阳的微光,穿越云层雾气,新的巢穴终于勉强垒成。毕竟燕子是传递喜讯的使者,能将美好的讯息,快速送到春天的枝头。
望着清澈的流水,燕子双眼凝视,正衔着吉祥的日光不曾延误。心中总牵挂着情意,暗中搭建起鹊桥般的联系,将天地间的盟约送往云端天河。不像黄莺那样,徒然增添惆怅,只把欢乐的心情融入琴瑟琵琶的乐声里。等到哪一天,浓密的绿荫像帐幕一样展开,便能自在地梳理羽毛。在这逍遥的地方,与烟霞作伴,不羡慕凤凰的威严。


点评

最后一点,对比其他鸟兽题材作品,这首词在文化内涵挖掘上稍显薄弱  发表于 7 天前
上片一系列的意象虽然营造了画面感,但使用密集,读来稍显繁重  发表于 7 天前
同学点出了作品中的优点,这里说点不足,词作上片叙事喜鹊筑巢、被占后的迁徙,下片转向抒情鹊桥和逍遥意境,但过渡不够自然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5

帖子

20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9
12#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六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多丽·咏白菊
作者: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翻译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 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 细细看取,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 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於淡雅的荼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 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於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 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赏析
多丽,一名“鸭头绿”,一名“陇头泉”139字,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曾慥《乐府雅词》题作“咏白菊”。
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抒情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
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是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她笔下的花,不仅有人的情志,如“宠柳娇花”[《念奴娇》(萧条庭院)],“梅心惊破”[《孤雁儿》(藤床纸帐)];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有肌骨,如“玉骨冰肌”[《瑞鹧鸪》(风韵雍容)];因而也有肥瘦,如“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菊花纤细,这里就用“揉损琼肌”来描写菊花的纤纤玉骨。然后进一步用四个历史人物来作类比反衬。贵妃醉脸,是对牡丹的比喻。李正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认为可比杨妃醉酒(见《松窗杂录》)。孙寿,东汉权臣梁冀之妻,色美而善作妖态。她画的眉,长而曲折,时号“愁眉”(见《后汉书·梁冀传》)。韩令,指晋时人韩寿,韩是贾充的椽吏(佐吏),长得很俊美。贾充之女看上了他,与他私下往来,并把皇帝赐给她父亲的外臣进贡的异香偷赠韩寿。贾充闻到韩身上的香味,发现了女儿的私情,只好让他们成婚(见《世说新语·惑溺》);徐娘,南朝梁元帝妃,人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见《南史·后妃传下》)。傅粉,本为三国时魏人何晏典。何晏“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见《世说新语·容止》)。这里一气铺排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幽远,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莹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争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之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赏此花,如对直臣高士,香淡风微,清芬酝藉,不减于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花黄如酒,开于春末。
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汉皋解佩,《列仙传》载:郑交甫经过汉皋,看见两个少女,佩两珠。交甫向她们求珠,这两个少女就解下珍珠送给他。走不远,二女不见,珍珠也忽然失去。纨扇题诗,用班婕妤典。班婕妤,汉成帝妃,失宠后退居东宫,曾作《怨歌行》,以“秋扇见捐”自喻。这两个典说的都是得而复失,爱而遭弃的失落、捐弃的悲哀。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蒙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老树
雪烟01-梅欣
倚荒丘。古柯虬结云稠。忆初萌、翠针舒吐,便迎琼露绸缪。沐朝晖、渐成伟脊,傲炎暑、密叶如帱。幻月飞驰,荣枯迭换,惯逢寒雨自无尤。看燕去、蝉鸣蛙噪,默对几春秋。繁花谢、残枝又绿,岁岁相酬。
念昔畴、茏葱盛景,引凰栖凤勾留。绽芳华、蝶迷香蕊,覆幽径、荫庇行辀。铁干撑天,苍皮刻壑,历经兴废意方遒。待霜后、丹枫共舞,霞影映高楼。期嘉木、新条韵展,再写风流。
解读:
倚靠荒丘。古柯缠绕似云层密集。回忆当初萌芽、翠色的叶子舒展,迎着琼露缠绵不断。沐浴朝晖、渐渐长大,傲炎暑、叶密如帱。幻月飞驰,荣枯交换,习惯了寒雨自无忧。看燕去、蝉鸣蛙叫。默默几春秋。繁华谢、枝残了又绿,年年相酬。
念往昔、葱茏的盛况。引凰栖凤在这里停留。绽芳华、蝶迷香蕊,覆盖幽径、浓荫庇护车辆。铁干撑天,苍皮刻壑,历经兴衰意气方遒。待霜后、与丹枫共舞,霞影映高楼。期嘉木、新条雅韵,再写风流。
简评:问好梅欣老师,小词格律正确,布局合理,老树的一生荣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有浓浓的赞赏之情,赏读学习了。
上片叙述老树的一生,所见所闻,不畏严寒酷暑。“渐成伟脊”这个词不太常用,建议再酌。“看燕去、蝉鸣蛙噪,默对几春秋。”个人感觉应该是看燕去,听蝉鸣蛙噪。
下片回忆老树的作用和繁华,历经兴衰依旧意气方遒。最后畅想美好的未来,“期嘉木、新条韵展,再写风流。”给了人无限的希望。很美的一首小词。
个人感觉上片“忆初萌”,下片“念昔畴”,有点重复的嫌疑。个人看法,说错勿怪,静候老师补刀。

点评

点评中肯,补充一些,“茏葱盛景”与“荫庇行辀”均描述树荫繁茂,有些重复,二是层次感稍欠,由绿到黄比较绕,可两两拉开作比对。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3

帖子

12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8
11#
发表于 2025-8-7 19:54:3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宋代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花院 一作:花榭)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飞云 一作:碧云;闲情 一作:闲愁)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伤感的诗句。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简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词人所感到的“闲愁”。上片描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词人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词人郁郁不得志的愁绪,含蓄地流露出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团扇
雪烟-慕容瑞西
暑风微,绿藤架下轻摇。正纤纤、玉人斜握,暗传心事迢迢。忆裁时、浑圆细柄,描兰蕙、两蝶花梢。月榭同携,松窗共倚,粉香曾惹鬓云飘。又听得、谁家横笛,凉意透鲛绡。天向暖,此番俱备,也伴朝朝。

念当初、两情相悦,郎君临案挥毫。最温柔、入词联句,笑烂漫、眉黛含娇。琴里知音,棋中敌手,浮生只合醉陶陶。漫惆怅、伯劳飞燕,清泪湿衣袍。秋来早,人与团扇,寂寞谁招。

解读:
夏日的风轻轻吹拂,绿色的藤蔓架下,身姿轻柔地摇曳着。正是那纤纤玉手的女子,斜握着团扇,将遥远的心事暗暗传递。回忆起裁剪团扇时,扇柄圆润纤细,又在扇面上描绘了兰草蕙花,还有两只蝴蝶停在花梢。曾在月下的台榭一同携手,在松下的窗前并肩倚靠,她身上的粉香也曾沾染得鬓边云发飘散芬芳。又听到不知哪家传来横笛之声,丝丝凉意穿透了轻薄的纱衣。天气渐渐转暖,这把团扇也准备好了,朝夕相伴在身旁。

可想起当初,两人情投意合,你曾在书案前挥笔写诗。最是温柔时,我们一同对词联句,你笑得烂漫,我也含着娇羞皱起眉梢。你我是琴瑟相和的知音,是棋逢对手的玩伴,只觉得这浮世人生,就该这般沉醉逍遥。如今徒然惆怅,如同伯劳与飞燕各自西东,清冷的泪水打湿了衣袍。秋天来得太早,人与这被闲置的团扇一样,寂寞孤单,又能向谁诉说呢?

互评:
起笔“暑风微,绿藤架下轻摇”,勾勒出夏日闲适氛围,团扇于玉人手中,似传心事。“忆裁时”以下,回忆团扇制作之精美,月榭松窗,曾伴佳人,何等旖旎。笛声入耳,凉意透绡,亦是团扇相伴之时。下阕“念当初”转笔,追忆与郎君两情相悦,诗词唱和、琴棋相伴,醉享浮生。然“伯劳飞燕”,情变无奈,秋来团扇遭弃,正如人被冷落,寂寞谁招,令人动容。全词结构精巧,情景交融,将团扇与情事紧密相连,借物抒情,细腻入微。

点评

三是虽将团扇作为爱情信物贯穿全篇,但没有突出团扇的核心寓意。上片好于下片,下片只是打了个擦边球  发表于 7 天前
同学优点皆已说到,说几点不足,一是下片他事描写过多,二是结句与全篇遣词来说,稍显直白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4

帖子

8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6
10#
发表于 2025-8-7 18:40:4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六讲作业
雪烟-小卒
一、阅读,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俞国宝【宋代】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湖边 一作:花边)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译文:
入春来不知耗费多少买花钱,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边。玉骢马熟识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鸣走过酒楼楼前。红杏芳香中箫鼓震天轰响,绿杨婆娑树影里欢荡秋千。
春风十里路上丽人翩翩,满头的花朵把云鬓压偏。夕阳西下画船载着春光归去,未尽游兴全付与湖水湖烟。明日还要带残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寻找遗落的花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旖旎春光、点写歌舞升平的游乐词。此词曾得到南宋临安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并经过御笔改定。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阶级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
全词主写西湖春景,上下一气贯通。词的前四句写人也写马。而其意在渲染西湖的美不胜收。西湖放游,日日如此。以至于到了人“日日醉湖边”,而马则“惯识西湖路”的境地。“惯识”承“日日”,“沽酒楼”承“西湖边”,马经此而“骄嘶”,而写马正为了写人。一个“醉”字已将人带入那神往的画中。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有云:“起处自然馨逸”。通过侧面渲染,西湖魅力已然足见。“红杏”而下四句实写西湖美景。“红杏”、“绿柳”予人以花香,配之以暖风,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继之以悠扬飘荡的“萧鼓”和隐约可见的“秋千”,加上青春靓丽、珠光宝气的出游丽人,人文景观热闹非凡,令人陶醉。有山、有水、有花、有人、有声、有色,此等美景只应天上有,如今却在人间西湖边现,难怪西湖有“人间天堂”之美称。如此美不胜收的胜景,谁能不陶醉于其中呢?末四句则写日暮人归,湖水山色幽悄淡远,风光依然妩媚,词人余兴未尽,独自赏玩之余,相期明日扶醉重来。既是与前“日日醉湖边”相呼应,也表达了词人对西湖春景的无限留恋。此词笔调轻快流丽,如行云流水,读来令人心无远虑。但词局限于风光如画、香绮浓艳的描写,故篇外并无多少深意可言。
二、互评
雪烟-渡
晚霜凝,冷枝悄绽仙姿。看冰肌、凌霜傲雪,淡香轻溢寒湄。蕊初匀、粉腮娇婉,影斜瘦、玉骨参差。
雾霭微侵,风烟暗抚,一年幽意此花知。对幽景、闲云来去,倦鸟绕林飞。罗浮梦,罗浮梦杳,意韵难辞。

念孤芳、尘间独守,岁华何解幽思。任霜欺、素心未改,任雪压、贞性难移。料得春归,繁华渐起,此花还隐旧苔枝。漫凝伫、如今别后,待再会何时。唯期许,清魂永在,长映霜姿。
问好学友,词中“冰肌、凌霜傲雪、淡香、玉骨、孤芳、素心、贞性”等,均为咏梅常见意象,虽贴合主题,却少了个人化的独特观察与体悟。如“雾霭微侵,风烟暗抚”,笔触略泛,未能如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般,以具体场景赋予梅花鲜活姿态,易落前人窠臼。上阕侧重绘梅之形与境,下阕转入“孤芳独守”的感怀,虽有逻辑关联,但过渡处“罗浮梦杳,意韵难辞”与“念孤芳、尘间独守”之间,缺乏更自然的情绪牵引。下阕“任霜欺、任雪压”的抒情稍显直白,若能借具体情境托出,可使情感更含蓄深致。

点评

评:渡师好,上片切题,用冰肌、淡香、傲雪、玉骨。下片用了孤芳、素心、贞性等,这些都是梅花的常见范畴,虽然贴合主题,却缺少一些灵动与个人的细微观察与感悟。没有以具体场景赋予给梅花的鲜活姿态,来呈现给广大   发表于 5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15 21:01 , Processed in 0.1403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