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552|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二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02

主题

1491

帖子

55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6
21#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紫玉学词 于 2025-8-13 01:23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风荷组29号~紫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晁补之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赏析】
哲宗元祐七年(1092)三月,苏轼到扬州知州任,时晁补之已由秘阁校理出为扬州通判,以诗相迎,其中云:“为霖功业在傅岩,如何白首拥彤幨;世上谗夫乱红紫,天教仁政满东南。青袍门人老州佐,于世无成志消堕;封章去国人恨公,醉笑从公神许我。”,他太息苏轼有宰相之才,而不见容于朝廷,临老出为地方官,而又幸自己因此得以朝夕相从。先是他在十余岁时为苏轼所赏识,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由此知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到此时得以同守一州,诚然是极快慰的事。苏轼和他的诗里也有“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之句,亦可见师生相得之情。但是相聚未久,同年八月,苏轼即被诏回朝为兵部尚书充南郊卤簿使,兼侍读。行前于平山堂宴别僚属,补之为赋此词。
词是和苏轼在杭州所作寄参寥子一首韵的。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开头从东坡早欲归隐而不得,展开词情。东坡早在熙宁四年(1071)初赴杭州通判任时,游金山寺诗中即有“有田不归如江水”之誓,其《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也说:“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以后辗转服官,未能如愿,此盖是天意未许其遽作“归去来兮”之赋。
“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近年出知杭州,继知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虽两处,其为秋波媚妩则同,湖上有飞霭澄辉,并增光色。写湖山胜境,只以水光云影月色表之,语极凝练。似此,天之待公亦不薄。离颍州又知扬州,也是东南名郡。
“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又拥竹西歌吹”句本此,“拥”字体现东坡的知州身份。“僧老木兰非”句又脱胎于王播《题木兰院》诗:“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王播少时孤贫,尝寄居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粥食,久之僧颇厌,乃饭后始鸣钟以拒之。后播得志,出为淮南节度使,镇扬州,因访旧游处,作此诗。词中此句,表古城人世沧桑之感。
由此接入“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寄慨。苏轼《宿州次韵刘泾》诗已有“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之语。古来士大夫从宦者,莫不恐惧得罪,有不测之祸。自《晋书·诸葛长民传》有“富贵必履危机”之语,后代诗词中颇多引用,如辛弃疾《最高楼》词也说:“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补之此处,以“一笑”二字领出,似为达观,实亦无可奈何。上面引述的唱和诗中,一个说“世上谗夫乱红紫”,一个说“避人聊复去瀛洲”,他们出仕都不是图富贵,而想有所作为,但又都为朝廷小人所不容;出任州郡,虽然所到之处是湖山伟丽之邦,但潜伏的“危机”依然存在,心之所感,不觉笔下便流露出来。
下片回到平山堂的离筵上。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江雨霏霏。”,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有《朝中措》词云:“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补之词下片起首五句参合欧、苏两词语,写当时宴席情景,特地点出“是醉翁饮处”。苏之于欧,己之于苏,情分略同;欧、苏先后知扬州,饮于平山堂,倚栏槛,望江南,怀古人,想当世。自己身历其境,兴怀宜亦同之。
“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两句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古来相接眼中稀”,又杜牧《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昔贤已矣,随飞鸟而俱逝;今人谁继,即入眼亦无多。这一感慨,不但是自己的,连苏轼的心事也说在里面了。苏公文章道德,是自己以为仪范的,此会一别,不知日后尚能追随否。
“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上句是说此前,下句是说今后,申临别之意,表膺服之心。倘再有幸相随左右,则“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登山临水,风雨必从。这是指形迹上的事,其实“江海”、“飘蓬”二语,已包含有政治风波之意在其中;“登临”而计及“吹帽淋衣”,岂不也有同样的预感?词宜婉转,写政治怀抱、师友情分而如此蕴藉深厚,正得其要旨。刘熙载《艺概》论晁补之词,谓其坦易之怀,磊落之气,与东坡差可追随。其《八声甘州》原唱与和词,气息正复相似。此词化用前人语,也恰到好处,有语短意长的效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原玉:
多丽·雪
风荷组16-书香
冻云垂,北风卷地频吹。乍飞来、瑶瑛漫洒,霎时遍野霏弥。缀寒柯、琼苞绽树,覆荒外、素练铺墀。万径踪消,千岩髻老,混茫一气净无疵。更遥望、玉鳞飞舞,鳞甲散瑶池。离亭畔、梅腮沁冷,鹤氅催诗。

念年来、音尘渐远,岁寒谁寄相思?最关情、独行夜访,暗销魂、灞柳春迟。冻砚呵冰,饥肠索句,丰年虚语竟成疑。待晴霁、银妆初卸,涓滴润新荑。清欢处、红炉绿蚁,共醉芳时。
读解:
冻云低垂,北风卷着地面,不住地吹过来。忽然有雪花飞过来,从空中落下,一霎时,漫天遍野白茫茫的。缀在寒冷的树枝上,好像树上绽开了白色的花苞,落在野外,好像白色的绸子铺在台阶上。路上足迹消失了,山岩好像白发老人的发髻,天地白茫茫一片,洁白无暇。看远处、雪花好像玉鳞在飞舞,鳞甲散落在瑶池。离亭旁边,梅花透出寒气,如披鹤氅,催生诗意。
念及这一年以来,你的音尘渐渐远云,天气寒冷,又有谁寄相思?最是关情,深夜独行相访,暗暗销魂,灞桥柳还未绿,春天还没有来。在冻砚上呵掉冻冰,于饥肠中搜刮句子,那说的雪兆丰年竟成了疑问。等雪霁天晴,银妆初卸的时候,涓涓的水滴润湿了新的嫩芽。而今,清欢的地方,是红炉上浮起的绿蚁,我们共醉在这美好的时刻。
此阙词通顺易懂,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很有词味,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以下几点与书香同学共同商榷:
1、上片“缀寒柯、琼苞绽树”意思重复,有点浪费笔墨。
2、上片“更遥望、玉鳞飞舞,鳞甲散瑶池”及前面的” 瑶瑛漫洒,”意思重复,有点浪费笔墨。
3、下片“念年来、音尘渐远,岁寒谁寄相思?”,上片描写景色,没有相应铺垫,比较突兀。
4、“丰年虚语竟成疑。”前面也没有铺垫,比较突兀。而且这个感慨与前面、后面所表达的情感不一致,冲淡了主题。
5、结句引用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清欢的地方,是红炉上浮起的绿蚁,我们共醉在这美好的时刻。也与前面相思的主题不符,没能总结和提升全篇。建议再斟酌,确定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0
20#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作业,
丰荷_闲雲
、试填《多丽·咏梅》
风荷13/墨玄枫
晓寒侵,竹篱斜倚疏林。缀冰魂,玉肌未染,冷香暗度溪深。破轻寒,琼枝缀雪;傲清晓,瘦影横岑。月落梢头,风摇萼底,岁华催得几分寻。正寂寞,孤山旧梦,烟水隔知音。空凝睇,残阳渐隐,鹤唳遥岑。
忆前尘,断桥曾见,淡妆浅笑相迎。最牵情,霜天客里;又经岁,驿路飘零。试问东君,何缘瘦损,芳心未改旧时馨。待春信,青衫换了,仍抱一寸真。凭谁寄,陇头驿使,莫负归程。

试评:起句始基本合格梅花意象,描其型基本符合,重孤山旧梦开始作者进行拟人化处理,赋予梅花生动的内涵。作者听过回首追思化句化典等等艺术手法娓娓道来,让文字行云流水般扩散开来读之使人印象深刻,拍案叫好,可见作者有着很深的文字功底,和对诗词很好的驾驭能力。欣赏学习了。此词基本符合本词牌的写作特点,点赞👍🏻

不足:个别词句不够精炼,文中不见作者个人对梅的见解和感叹,别的恕眼拙没看出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8

帖子

12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0
19#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26次作业
风荷22.清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迢迢,一片烟波,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哪能承受,凄凉清冷的深秋时节!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二  互评
多丽·苔钱
文/风雨兼程
故园徊,雨斜绿涨平芜。抱云根、幽兰不觉,曲径芳草频嘘。槛外浮、轻悬圆玉,楼头缀、翠接仙裾。苍岫千峰,良田万亩,叹谁家带雨来租。问来处、离离原上,碌碌几樵渔。西风起,秋痕半落,渐入清孤。
怅多时、吴宫晋苑,可奈憔悴丘墟。最牵情、雁沉落日,暗断肠、愁入黄芦。目断潇湘,孤鸿远影,青钱一路尚存无?微躯转,但迎逆旅,帆影下衡庐。逢春胜,漫寻楚月,醉倒山湖。


简评:
本词咏苔钱,上片以绿满平原起,描写了苔钱的形状颜色,以及环境居处。下片转情,从满目青葱的盛况到秋日的萧瑟,从而引起生发感慨。格律正确,主题立意明显,有典,用词典雅婉约,非常美的一首词,学习了。
恕我才拙,反复看了几遍,没啥大问题,也不会评。乱说一点,芳草频嘘啥意思?是说芳草频吐清气?还是唏嘘呢?绿涨平芜是春天吧,忽尔转到秋天好像缺点铺垫,其它看不出来了,各见哈,说错莫怪,有请老师指点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6
18#
发表于 2025-8-7 21:5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自选古人词阅读、翻译与简析
所选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
昨夜雨下得稀疏,风却刮得猛烈,沉沉睡了一觉,仍未消散残存的酒意。起身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还是老样子。(我不禁感叹)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盛、红花凋零了呀。

简析:
这首小令以简练语言写日常生活片段,通过“雨疏风骤”的环境、“残酒”的慵懒、与侍女的问答,暗藏对春光流逝的敏感。“绿肥红瘦”以拟人化的对比,既写出雨后海棠的实景,又隐喻青春易逝,语浅意深,尽显李清照早期词作的灵动与细腻。

二、二多丽·咏云
风荷15/蓦然云归
绕峰峦,聚散自在悠然。任舒卷、形如浪叠,或随晓色铺绵。衬晴光、轻笼远岫,逐风影、暗度平川。遇雨成霖,逢阳作绮,往来无迹意自闲。伴归鸟、横拖浅黛,天际弄婵娟。凭高下、千姿百态,舒卷由天。
忆晴朝、浮光映水,岸边柳色含烟。过亭台、漫遮日影,临沟壑、暗润田阡。
暮合如纱,朝开似幔,偶随鸿影掠长湾。更深夜、团成玉魄,渐与月同圆。休轻看、无形无质,能覆千山。

简评:
全词紧扣云的形态与功能铺陈,以白描和比喻展现其聚散、晴雨、朝暮之态,但意象多停留在表层,重复冗余(如“衬晴光”与“忆晴朝”意近),情感寄托模糊,结尾“能覆千山”的拔高因前文未铺垫气势与象征意义,显得生硬脱节,整体更像物象记录,缺乏深层意境与张力。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29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2
17#
发表于 2025-8-7 21:44:38 | 只看该作者
风荷01~秋窗雨试评
试填多丽
多丽.秋
风荷22·清心
偶闲观,恰逢最美金秋。桂飘香,黄花弄韵,赏客如织来游。暑热无、神清气爽。碧空洗、天阔云悠。枫岭流丹,松林叠翠,江山似画正风流。更有那,田园阡陌,稻浪泛金绸。棉花白,高粱染赤,笑脸含羞。
且欢欣、频频驻足,如此佳景清眸。效刘郎、醉心望鹤。莫学那、宋玉生愁。自得怡然,欲歌一曲,陶公载酒乐无忧。叹四季、春娇夏媚,最爱是丰收。诗思起,愧无妙笔,曲赋来讴。
秋窗雨试评:先看上片,物像太多了,作者描述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大山里的山村吗?物像有点乱哦!好像秋天该有的物像都写上了,那么就应该在词中或题目中交代一下地点是什么地方。碧空跟天阔意思有点重复。下片既然效刘浪仿陶公了,还叹四季干啥呢,有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就不应该叹四季了,再就是煞尾,心态好又在乎什么诗不诗呢,悠闲自得便好,不会写诗也过的自在,所以煞尾有点凑。试评哒哈!说错误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0
16#
发表于 2025-8-7 15:33: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研四第二十六讲作业
磐石
一找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简析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宋   聂冠卿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译文
有时想想人这一生,碰到良辰美景一定要珍惜。想那良辰美景,能使人赏心悦目并带来快乐的事,从古至今都是难以全得的吧。好比城东那美丽的风景秀丽如凤台、沙苑,绿色的碧水泛出青色波浪,冉冉升起的太阳把亭台楼阁照耀得金碧辉煌。青翠欲滴的华桐树叶,好像刚刚被露水洗过一般,如烟的薄雾和着那轻轻飘荡的柳丝,把丝丝阳光从绿荫里摇出,春色浩荡一片。在画堂之外有曲折环绕的回廊,众多佳丽云集于此,头顶戴的玉簪琼佩相映生辉,高朋满座,都是文人墨客。欢歌笑语竟然忘记了时间。意犹未尽,于是把那红蜡烛点上,又重新开宴。
很多芳华丽人在此,有的体态轻盈若鸿鸟轻飞,有的妩媚动人似那仙人下凡。慢慢地闭合嘴唇,缓缓地清唱,情态妩媚妖娆,好像那黄莺在万花丛中清鸣。慢慢地把红袖挽起,轻轻地扭动身姿。妩媚的发鬓渐渐松散下垂,娇柔纤细的腰肢好像也困乏无力。怎么忍心让这良辰美景散去,只怕那彩云归后,要到何处再寻回。不敢把自己轻易灌醉,本就陶醉在这美景中的人们相互道别。难得这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莫要白白失去,轻易打发。

简析

这是一首北宋初期的长调慢词。这首词比较纯粹地写酒宴场景,上阕写酒宴,下阕写酒宴应酬的歌女。词人宋感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难以兼得,因此劝大家要抓紧眼前时光享乐,以免分手后无处寻觅。这首词真实地写出了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华丽辞藻间透着清雅之气。


多丽.夏荷

风荷17-真诚思风



翠云张,碧波摇碎晴阳。

正熏风、罗裙叠叠,粉腮偷试新妆。

立亭亭、不沾尘俗,擎冉冉、自抱清凉。

鱼戏深荫,蜓栖浅蕊,暗香- -缕逐回廊。

忽惊起、鸥凫翻水,碎影乱莲潢。

斜阳里,红衣映日,风送微香。

念芳魂、生来洁素,岂同桃李争芳。

任蝉鸣、瘦枝噪晚,凭蛙鼓、浅沼吟长。骤雨初过,明珠遍缀,绿盘承露泻琼浆。更深夜、月移花影,清梦绕横塘。

何须叹,荣枯有数,此际风光

互评, 首拍以生动的画面开篇,如“翠云张,碧波摇碎晴阳”,瞬间勾勒出夏荷所处的美妙场景,吸引读者目光,仿若将一幅绝美的夏荷图在眼前徐徐展开。二拍将从动态转为静态,以精妙笔触定格夏荷瞬间之美,使其韵味悠长萦绕心间。三拍融入灵动想象,赋予夏荷别样生机,似在诉说着独属于它的浪漫故事。歇拍会以简洁而深情之笔,为夏荷的描绘画上圆满句号,让其美好深深烙印在观者心底。下一拍则以细腻笔触绘其神韵,如“恰似仙娥临镜,对影舞霓裳”,将夏荷的风姿展现得如梦似幻。整体细腻勾勒夏荷之美,意境清幽,遣词精妙,然于情感深度挖掘稍欠,可再添几分独特感悟,让荷之韵与情之思融合得更为浑然天成。虽已尽力描绘,但仍有些许细节未能完美呈现,恰似美玉微瑕,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0

帖子

22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0
15#
发表于 2025-8-7 13:17:22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期第二十六讲作业
风荷23-阿杏
一 阅读并解析古人词

声声慢(畿漕廨建新楼,上尹梅津)
宋代 · 吴文英
畿漕廨建新楼,上尹梅津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延桂景,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
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畿漕新楼
“畿漕”指掌管京畿粮运的官署,新楼建成象征政务革新与官署气象。词题点明写作契机,隐含对尹梅津政绩的颂扬。
酬赠友人
上片“上尹梅津”表明对象为官员友人。吴文英一生游幕权贵(如贾似道),此类词常兼顾应酬与身世之思,在铺陈盛景中暗藏羁旅愁绪。
建筑与自然交融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以水流环绕官苑起笔,暗喻漕运职能,勾勒灵动背景。
“朱栱浮云,碧窗宿雾”:红漆斗拱与云雾交织,“浮”“宿”二字赋予静态建筑流动感,凸显楼阁高耸入云之势。
“璇题净横秋影”(玉饰檐梁划破秋空):将人工精雕融入自然光影,冷色调“秋影”为盛景注入萧瑟感。
下片:湖山胜景与宦海情思
帘栊外的永恒山水
“城外湖山十里”:以开阔景致对比官署楼阁,“罨画帘栊”(彩绘帘幕)象征官场拘束,而湖山“无时长敞”暗含对自由的向往。
“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柳堤婉转,无需权贵的金狨鞍(代指富贵羁绊),流露对自然野趣的倾慕。
文才抱负与孤独怅惘
“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以“海雨天风”喻文思磅礴,颂尹梅津翰林才情,亦暗含自身创作豪情。
“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凤池”(中书省)代指高位,结句在仕途期许中陡然转入“相思”孤梦,揭示客居未归之寂,今昔对比深化苍凉。
词词中还表露了思想内涵的双重性。
颂政与想隐逸的矛盾,家国与个人的交织。此词采用平韵格(九十七字),音律舒缓绵长。上片十句铺陈楼景,下片九句转入抒情,长短句错落(如“延桂景”三字句顿挫收束),契合吴词“思深语丽”特质。

二互评
《多丽》
文/兔狼
望江楼,疾风欲满汀洲。卷重云、风摇叶浪,霎时天地沉浮。燕低飞、穿庭掠户,蝉噤语、蛙鼓声消。乱影摇枝,残红坠粉,一春芳事付东流。更那堪、画檐声碎,点点是新愁。空凝伫,烟迷浪隐,雾失归舟。

忆当年、花前月下,与卿曾共绸缪。对清樽、浅吟低唱,倚雕栏、笑看盟鸥。别后音稀,重来误约,几番魂梦枉相亲。但留得、断肠诗句,字字泪痕稠。争知我,情随逝水,恨锁西楼。
兔狼同学好 这首词上景下情,章法得当。但存在一些瑕疵。上片景写得有些凌乱,物象选取方面爷欠推敲。比如  风摇叶浪,与乱影摇枝存在重复。霎时天地浮下笔过重,这么个景象,哪可能有燕穿庭掠户?哪只是残红坠粉,蝉也不是春天的物象。景物凌乱,与下片关联不大。下片抒情还不错,只是韵字有误喔,多丽是上片六平韵,下片五平韵,本词中只有四韵字。个见

点评

但整体不错,是一首情感饱满,语言优美的小词。  发表于 4 天前
其他细节上如摇叶,摇枝稍显重复。  发表于 4 天前
但是细节上还有打磨的地方,比如,消,亲这两韵字出韵了。  发表于 4 天前
问好阿杏诗友,问好兔狼诗友。对阿杏诗友的点评,我基本赞同。兔狼诗友这首多丽,谋篇布局、句子表达,都显出功底。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2

帖子

15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6
14#
发表于 2025-8-7 13:09:22 | 只看该作者
水木生作业

多丽·蝴蝶
文/阿杏
晚秋时,闭关静待良机。忍寒饥、形销玉褪,几经蜕骨加持。破金縠、新痕凝紫,着彩衣、雏体含绯。薄翼轻张,纤须漫点,一身华丽却迷离。趁花信、香尘先扫,粉翅掠芳陂。东风里、漆园吏老,槐国云垂。


是因谁、瑶台谪贬,堕尘期续情丝?误韶华、庄周梦短,证痴心、梁祝魂悲。杏雨沾翎,梨云坠影,栖迟莫近美人眉。谩赢得、案台墨冷,画扇剩残词。栖香久、胭脂痕淡,亦不知归。


试翻译:
晚秋时节,蝴蝶藏起身来静静等待合适的时机。忍受着寒冷与饥饿,身形日渐消瘦、褪去旧貌,经过好几次蜕皮蜕变才得以成长。冲破金色的蚕茧,新的翅膀凝结着紫色纹路,换上彩色的外衣,幼小的躯体带着淡淡的绯红。轻轻张开薄薄的翅膀,纤细的触须随意点动,一身华美的装扮却透着几分迷茫。趁着花期到来,先掠过沾满花香的蕊,粉色的翅膀拂过开满鲜花的坡地。春风里,曾梦蝶的庄子已然老去,虚幻的槐安国也只剩沉沉暮云。

是因为谁,像从仙境被贬谪下来,落入尘世只为延续一段情缘?耽误了美好的年华,庄周梦蝶的幻梦短暂易逝;见证一片痴心,梁祝化蝶的故事满是悲凉。杏花雨打湿了翅膀,梨花如云般落下,映照出蝴蝶的身影,它徘徊着不敢靠近美人的眉梢。空自留下书案上变冷的墨汁,以及画扇上残留的残词断句。在花香中停留太久,翅膀上沾染的胭脂痕迹渐渐变淡,却还不知该归向何处。


试点评
这首《多丽·蝴蝶》以蝴蝶为核心意象,从晚秋蛰伏到破茧新生,再到尘世流连,融自然蜕变与人文典故于一体,笔法细腻且意境丰赡,展现出较强的古典文学功底。


点评

整体不错,如果在布局谋篇上再打磨一下,就更好了  发表于 4 天前
但是从主题思想的拓展,和篇章布局来看,稍有瑕疵。首先起拍晚秋,歇拍春天,而中间缺乏时间过渡的表达,显得突兀。然后,上片闭关,忍饥寒这样的基色,与下片续情丝、梦短、痴心、坠影的情绪拓展稍隔。  发表于 4 天前
问好水木生诗友,问好阿杏诗友。首先我基本赞同水木生诗友的点评。这首咏蝶的多丽,从蝴蝶初生,到蝴蝶因情而伤。时间从秋到春。语言上,句子优美。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13#
发表于 2025-8-7 10:31:0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6次作业
风荷~竹林疏影
一、古词阅读
蝶恋花
宋/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译文:昨夜的秋风好似从千里之外吹来。皎洁的月光爬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着被子心中愁苦难以入睡。哪里还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梦里醒来凄绝伤神,枕上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简析:《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婉约词。上片以“秋风”“冷月”“玉漏”渲染客居长夜的孤寂,下片通过梦断泪痕、衣带渐宽等细节,抒写对妻子的刻骨思念。词中巧妙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将秋愁与相思融为一体,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思乡佳作。
二、
作业互评
原玉
多丽*梅花
文/山里红
石桥边,别枝傲雪凌寒。近黄昏、红颜怒放,清香溢满河川。马蹄疾,残花飘落,凄风里、傲骨依然。玉洁冰心,纤尘未染,江南驿寄报春还。唤玉人、并州刀剪,也把翠枝攀。罗浮梦、素衣青鸟,一夜贪欢。
忆汉宫、寿阳正寝,久驻前额眉间。羡梅妆、丽人偷巧,珠帘垂、鸾镜妆颜。双目盈盈,罗裙袅袅,黛青云髻貌如仙。同携手、月华似练,树下舞翩翩。风吹醒,黄粱一梦,好事难圆。

简评:全篇几处用典或借古诗词意,描述梅花的美丽和凌寒傲骨的品性。但感觉下阕特别是结尾对人物描写多了些,离主题咏的梅花远了。“马蹄疾,残花飘落”句似乎暮春情景,用在这里不太合适,而且这句与前面“红颜怒放”有些相悖或者说从怒放到飘落过时间渡快了。

点评

夕颜拙评:作业1师友解析的很好,就是解析“归未计”这里,个人觉得不是回朝廷的打算,是自己在异乡为客,也不知道归期是何时,个见仅供参考。作业互评这里师友点评的很好。  发表于 4 天前
夕颜拙评:下半阕个人也是觉得写的有些远了,脉络布局建议再顺畅些,语句再更流畅自然些。个见仅供参考。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15 19:31 , Processed in 0.1247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