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854|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二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954

主题

1332

帖子

500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22: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5-6-21 22:21 编辑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暗香》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疏影》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20170222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22#
发表于 2025-6-27 22:43:52 | 只看该作者
风荷27-独钓寒江雪

试析:
阮郎归
黄庭坚
烹茶留客驻金鞍。
月斜窗外山。
别郎容易见郎难。
有人愁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
画屏金博山。
一杯春露莫留残。
与郎扶玉山。

解析:
此词是黄庭坚十首咏茶词之一。与他首专咏茶有所不同,此首以一女子口吻,咏其与茶颇有因缘之一段爱情。
“烹茶留客驻金鞍 。”烹茶二字破题,留客五字尤言过客驻马止息,女子烹茶相留。起句写情事,次句点时间 。“月斜窗外山 。”客人投宿,正当黄昏月出。月出人遇,真人生乐事。两人相遇,在女子印象极深。“别郎容易见郎难。”接上来这一声喟叹,便将上二句所写,全化为回忆。别易会难,古今所叹,唯情之所钟有以致之。郎来郎又去,“有人思远山。”有人,正是女子自指。思远山,遂将意境拓远。远山遮住了女子的愁目,也牵动了她的悠悠情思。
“归去后,忆前欢 。”换头所写,补足上片前二句相遇与下二句别后之间的那一分离 。情郎归去后,女子剩有空忆而已。“画屏金博山。”画屏掩映,博山销香,那正是前欢的象征。博山,指雕有重叠山形的香炉,金博山即铜制博山炉。此句暗用乐府诗《杨叛儿》“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博山销香,一片氤氲 ,正似前欢之融洽 。此地已非窗外之远山,而是室内之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一杯春露,遥接起句之烹茶,写出女子捧茶劝郎。莫留残,是女子殷语,谓一饮须尽。宋袁文《瓮牖闲评》评云 :“残字下得虽险,而意思极佳 。”佳就佳在如闻女子之声口,如见女子之深情。劝郎饮茶,又包蕴了前此醉饮之情事。所以结云:“与郎扶玉山。”玉山,形容男子醉后仪容之美。语出《世说新语·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此句不光是写出女子为扶醉酒之情郎,承上句,也有以此清茶为郎解酒之意。
此首以烹茶捧茶之意象 ,贯穿女子爱情之本事,题材与题名是若即若离,又不可分离。茶,正是前欢之见证。女子回味前欢之美,实暗与茶味回甘之美相合。茶,又是回味之象征也。此词共九句,起二句结三句为追思实写 ,中间四句大抵为现境,时间错综,情境往复,表现女子之神情惝恍心境迷离。全词意脉相承,妙合无垠,是借茶写情的绝妙之作。


试评:
红情
‌光凝香薄,正风摇翠盖‌,‌月移舟泊‌。‌水榭生凉‌,‌数点流萤缀珠箔‌。‌谁抚弦琴玉笛‌,‌惊散了‌、‌眠鸥旧约‌。‌看几处‌、‌渔火星微‌,‌照影映红萼‌。


‌清绝‌,‌夜渐却‌。‌叹红落坠波‌,‌冷香零落‌。‌采莲韵薄‌,‌空忆儿时穷旧乐‌。‌三十六陂烟水‌,‌都付与‌、‌一塘月色。‌待晓破、‌残梦醒‌,‌满湖星剥。


上片描绘了一幅夏夜的荷塘月色,动静结合中,画面丰满。也是物象丛生中,令上片叙述感突出,主次悬而未决。宜着手于布局。
过片有衔接感,用字不及上片。
针对作业要求,此词立意不太明确,脉络清晰度未完善,布局可再整合。另,有多字落韵,建议检测后交作业。(个见勿怪)

点评

都付与‌、‌一塘月色【江南楼阁】。‌待晓破、‌残梦醒‌,‌满【半】湖星【斑】剥。      发表于 昨天 16:37
光【露】凝香薄,正风摇翠盖‌,‌月移舟泊‌。‌水榭生凉‌,‌数点流萤缀珠箔‌。‌谁抚弦琴玉笛‌,‌惊散了‌、‌眠鸥旧【梦】约‌。‌   发表于 昨天 16:36
‌清绝‌【卓】,‌夜渐却‌。‌叹红落【落红】坠波‌,‌冷【片】香零落‌。‌采莲韵薄‌【略】,‌空忆儿时穷旧【几欢】乐‌。‌三十六陂烟水&   发表于 昨天 16:35
这阙词,从傍晚至清晨,以夏夜荷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时空转换,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发表于 昨天 16:35
全词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词人通过夏夜荷塘的光影声色,串联起今昔记忆,在时空流转中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繁华易逝的哲思。  发表于 昨天 16:34
    上片营造出夏夜的静谧和美丽,有人弹奏乐器,惊飞了栖息的鸥鸟,打破了宁静,可能带有一丝遗憾或扰动。  发表于 昨天 16:33
下片时空推进,夜越来越深,荷花凋零,香气消散,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回忆过去采莲的欢乐,有种苍茫而孤寂的感觉。  发表于 昨天 16:32
    其中【绝】与【色】出韵,其余有【】处,是个人见解,不可为定,每个人剖析的角度与情感不同而主题不同。这里不知没词题,还是漏词题。  发表于 昨天 16:3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2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6
21#
发表于 2025-6-27 19:2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紫玉学词 于 2025-6-29 02:57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二十讲作业
风荷组29号~紫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残萼梅酸】王沂孙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独立雕阑,谁怜枉度华年。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赏析】

王沂孙词,有一部分是写自己的相思况味的,这一首却是代作闺怨口吻。这种作品不一定是为自己眷属而写,不过当时文人飘流江湖的很多,这种写游子思妇的作品,自带有一定的典型性。词设想一个天涯游子的妻子,希望他趁年华正少、春意正浓的时候还家,以结束无限期的离别相思。这本是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在王沂孙写来,又有他自己的特色。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写女子所在地江南的春色。带残萼的青梅虽小,已经含酸;门前沟水新涨,一湾澄绿。这正是雨后初晴景色,节序近清明,是一片温暖清丽。孙舣《菩萨蛮》写梅子初生:“含章(宫殿名)春欲暮,落日千山雨。一点着枝酸,吴姬先齿寒。”,蔡伸《醉落魄》写雨后池水新涨:“池塘雨后添新绿”,词人眼中春色,往往有此共同的感受。这三句把春天写得很美,为怀人情绪发端。

“独立雕阑,谁怜枉度华年。”,雕阑即楼上木雕阑干,两字暗点登楼。独自登楼倚阑,望见暄妍春色,而游子久别不归,无人与共欢娱,所以产生“枉度华年”之感。“华年”,少年时;“枉度”者,即柳永《定风波》“年少光阴虚过”之意。柳词说“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是女子“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时,追悔当初未能将他拘束在身边相随相伴,以致“年少光阴虚过”,王词则直说自怜“枉度华年”。

情事相同,思路一致,而表现方式却大不相同,是由于女子身份、性格的差异与词人作品风格的不同。再看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所写女子春日登楼睹景怀人之情事亦同,却是所念之人有“一纸寄来书”,不同于柳词之“音书无个”。王词又如何呢?

上片后四句一气贯连,就点到这个问题:

“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她先是揣度不久将是清明时节,会接到信;但一转念又担心:怎知不会出现他一个字也不写来的可能呢?这几句心理错综矛盾的描写,是有几层转折的,艺术构思很深刻。

既不同于柳词的已肯定了他不会有信来,又不同于辛词的确实收到了他的信,而是让她在估计很可能有信又担心万一没有信的情况下展示她曲折的心事和翻腾的情感,这是更为高妙的设计。

燕子传书之说,由来已久,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就写道“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唐诗宋词中也不少见,孙惟信《昼锦堂》词“燕翎难系断肠笺”,是反用之例,此词则是正面来写。“吟边”,意犹“诗中”“词中”。陆游《身世》诗:“吟边时得寄悠悠。”,韩淲《生查子》词:“写我吟边句。”,不说书信而说吟边相思即寄托相思情意的诗词,自是古人有以诗词代书札的事实,也可能是对家书雅化的写法。

上片写女子春暮怀人,下片就进一步写她在相思苦痛中兴劝归之意。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先是说她一春不事妆饰,一任花影上阶也不去赏玩,掩户闲眠,消磨永日。双眉不画,冷落鸾镜,是“谁适为容”之意。独对春光,徒添愁闷,不赏也罢。

下两句“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本于唐人于鹄《江南曲》“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句意,说屡次用金钱占卜行人归否,都无凭验,因此怪起金钱来。中间省去了多少次卜得吉兆却未见人归的情事,一笔跳到心理状态描写,和上片“独立雕阑,惟怜枉度华年”写法一致,都是省略了长时间的情绪积蓄转变过程,直接反映其恨、怨构成的结果。如此经过几番铺垫,顺理成章地就逼出劝远人归家以结束没完没了的相思之局的想头。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三句是一篇主意。是说希望有人代自己向天涯游子带去书信,告诉他趁此东风,在三月桃花水涨时,急促准备归舟,返程会快些。“东风”包含着风向和季节两义。这几句话不但表示愿望迫切,写得又很巧妙,跟上片后四句盼对方书信又怕不得其相思一字之意自然映衬生姿,写她脱出被动争取主动。写词的工妙处,也就表现在这种地方,否则就会有前重后轻的毛病。

结尾三句“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是补充语,就“趁东风”生发,点明上几句盼归、促归意思。但绝不仅是这样,还是呼应和收结上片的“谁怜枉度华年”,使全篇达到浑成的地步。意思是要赶紧在春尽之前回来团聚,尽管计程到达时已是柳绵吹尽时候,哪怕几天也好,抓得住春天的尾巴,不让今年春天完全在孤独中溜走。语气坚决,词情有余不尽。

王沂孙词,多数是含蓄较深,用意较隐,用字用词精警,风格多冷峭,声容从容徐缓,但这一首并不多用特殊字语,一气宛转直贯到底,接近北宋词。可见一个有成就的词人的作品风格,也往往能做到多样性的统一。词的题材并不新,而作者能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反映出人物的异样心理状态,是不容易的。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红情》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原玉:
红情·赏荷
书香
粉香轻溢。正风摇翠盖,露凝仙迹。  曲岸回塘,几点嫣红漾晴碧。犹记凌波步缓,曾共赏、玉容倾国。 怎奈他、雨妒烟欺,零落乱萍隙。
岑寂。暮云积。叹客里旧游,镜中愁色。画桡暗忆,空对清波怨芳夕。休说莲心多苦,怕故苑、秋声先入。但剩得、残照里,冷香暗拾。  

读解:
荷花的香气微微地溢出来。正风吹着荷叶,露水凝着仿佛有仙气的痕迹。曲折的岸边,迂回的荷塘,有点几朵嫣红漾在晴碧上面。还记得缓缓踱步,一起共赏这倾城的玉容。可是没有办法,雨打风吹,花儿零落在乱萍之间。
寂静。暮云堆积。叹息在他乡旧游,镜中容颜有愁色。在画船上暗暗地回忆过去,空对着水面怨着花香的夜晚。不要说莲心有多苦,怕故乡,秋声已经早早地来了。就剩下,夕阳残照里,暗暗捡拾一点冷香了。
紫玉试评:问好书香同学,格律无误。
此阙词通顺易懂,语言流畅,很有词味,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以下几点与书香同学共同商榷:
1、上片第四句“犹记凌波步缓,曾共赏、玉容倾国。”,前面写赏荷的美好景色。此处开始回忆,感觉赏荷的现在有点少了,转折开始的有点早了!建议再斟酌。
2、下片都是回忆和对客居他乡的感慨和秋天秋声的愁苦和冷清,与赏荷的主题有点远了。赏荷的赏字,应该还是一个开心的词语,赏心悦目的感受。建议再斟酌。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

点评

貌似下片都沾点边。但是语言表达,意向群的构造,等都显示了很好的语言功底,增加的词味。所以,整体还是不错的,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发表于 7 天前
从整体看,上片共赏玉容,显然玉容是指荷花,而相共赏的人是作者下片思念而愁的对象。但是,下片对于上片的这个伏笔,没有拓展清楚,所以有点主题不明,是赏荷忆人?还是赏荷思乡?还是赏荷叹年华老去?貌似都  发表于 7 天前
如果起拍开始都是描写,那么歇拍的怎奈他句,缺少时间过度词,略显不顺。  发表于 7 天前
您的第二题,对书香诗友的这首红情点评,我也很赞同。如果把书香诗友的起拍“粉香”句,到“共赏“句都看做是回忆,而怎奈他开始是现在,那么景的描写就自然了。否则前面粉香,嫣红,晴碧与后面的雨妒烟欺相矛盾。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紫玉诗友,首先,您的第一题赏析王沂孙的高阳台,很详细,中心思想、写作手法,都分析的很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2
20#
发表于 2025-6-27 17:3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翻译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迹。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简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是辛弃疾从临安前往湖北途中,以词代简为杨济翁和周显先写下的触物抒怀之作。
词的上片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发对往昔游历的回忆,抒发了痛惜年华之意。下片由山川地形联想到古代英雄事迹,发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事迹消逝的感慨。最后将两层意思汇合,以“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感慨宦迹不定、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得出人间哀乐循环、古今同理的无奈结论。
全词虽未着重写景,却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结合,直抒胸臆,笔力健峭,感情充沛,体现了辛弃疾渴望如古代英雄般建立伟业,却又倦于宦游、壮志难酬的失意矛盾之情。

2.红情·夏荷
风荷33山里红
芙蕖如火。近午尤照眼,秀姿婀娜。翠盖亭亭,起舞随风露珠簸。水面荷香暗袭,消溽暑、顺流游舸。驭兰舟、荡起涟漪。棹舞白云破。
湖左。倚桨卧。默念花甚蕃,爱荷偏叵。远观朵朵。高洁竟然出泥涴。香淡雅、株静直,情圣洁,行无娇惰。便入画、携菡萏,赋诗唱和。

简评
这首《红情·夏荷》以“芙蕖如火”起笔,生动勾勒出午间荷花明艳照人、婀娜摇曳之态,通过“翠盖”“露珠”“荷香”等意象细腻展现夏日荷塘的清幽意趣,“棹舞白云破”等句想象奇巧,富有动态美感,且下阕由景及情,借荷花“高洁”“淡雅”“静直”之姿寄托对圣洁品质的赞美,立意较为清晰。然而,作品在用词上稍显直白堆砌,部分表述如“爱荷偏叵”稍显晦涩,意境营造上未能完全摆脱俗套,缺乏独特的艺术韵味与深层情感挖掘,在词牌格律的严谨性上也存在提升空间,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

点评

所以上片的歇拍,还需要斟酌,过片也需要斟酌。  发表于 7 天前
其次,对于“香淡雅、株静直”这句,原姜夔此处是“长记曾携手处”24结构的6字句,这里用33结构6字句是否合适?最后,题目是夏荷,主题是咏夏荷的高洁、淡雅的品格,谋篇布局也应该围绕这个来进行,所以上片的xie...  发表于 7 天前
您对山里红诗友这首红情点评,我也基本赞同。首先,山里红诗友的对于红情词牌的领字特色没有把我好,比如“近午尤照眼”,这里应该是一字领后面的两个四字句。下片的“默念花甚蕃”,同样是一字领后面两个四字句。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墨玄枫诗友,您的第一题赏析辛弃疾的满江红,翻译、简析都很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1

帖子

7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7
19#
发表于 2025-6-27 14:39: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作业
试评

红情   荷
磐石

莲塘霞迫。看盘张绿袖,影摇波侧。粉靥含烟,颗颗晶珠滚瑶席。漫惹幽怀暗系,风袅袅、香随风逸。忆前欢、绮梦迷离,怎把锦书觅。凝睇。意难息。叹荏苒岁华,韵绕芳魄。韵悠似客。多少离情付江泽。遥念藕花深处,谁与我、同听雨滴。且记取、尘俗里,一心静适。



笔者开篇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副夏日荷塘荷花图卷,夕阳下看卷舒如盘的荷叶,风里摇曳,荷花的脸红红的,香风时有时无,若即若离,仿佛回到了当年与人并肩携手的老地方……
很喜欢,这首作品,功底扎实,借景抒情,移情于物,有感而发,读后有余情未尽之感。

点评

夕颜拙评:睇,韵部错误,再酌。“藕”处当为平。上阕第四五韵那里,建议收束和引领下阕。其他就是语句建议更自然些,回忆的情景可以加些。个见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5-6-30 19: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18#
发表于 2025-6-27 13:29:1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4第20讲作业
风荷35-兔狼
1、红情·咏荷花   作者:张炎
‌一剪春绡谁寄?‌‌自凌波、曲栏独倚。‌‌晕色初匀,酥红未透,犹怯吴宫清气。‌‌芳心半卷,怕蝶窥、深藏罗袂。‌‌待得西风,冷香暗度云际。‌

‌堪嗟旧游似梦,叹湘皋佩解,空留残蕊。‌‌鹭老汀烟,萍疏岸雨,瘦尽玉容秋意。‌‌难成恨字,但脉脉、铅华如洗。‌‌莫问霓裳,舞衣为谁更起?‌
全词析解:‌是谁寄来这一剪春绡般的红荷?‌她独自倚着曲栏,凌波微步。红晕初染,娇嫩未透,仍带着吴宫清冷的余韵。芳心半卷,怕被游蝶窥见,深藏罗袖之中。待到西风起时,冷香幽幽,飘向云间。

可叹旧游如梦,湘水之畔遗落的玉佩,只剩残蕊。白鹭老去,汀洲烟霭沉沉;浮萍稀疏,岸上冷雨潇潇。荷花瘦尽,玉容凋零,秋意渐浓。恨意难书,唯有默默洗尽铅华。莫问那《霓裳》舞曲,舞衣为谁再起

2.红情  荷
阿杏
横塘湖泽,见密疏翠盖,箭苞攲侧。萼抱玲珑,乍染轻红拒人摘。道是鸳鸯着意,栖叶底、应期灵识。又争知,自锁心房,苦涩暗堆积。
痴立。夜沉寂。念枯香染襟,藕丝偷绩。尘缘难释。三十六陂暗香息。生九窍,犹未悟,尘世满禅机空色。却待着,蟾影下、梦魂可及。

兔狼点评:
这词通过细腻的物象描摹与深沉的情感投射,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之美又富禅思哲理的词境。但不足几处仍需修改 :1.箭苞攲侧"与"鸳鸯着意"的转接稍显突兀,荷的植物特性与鸟类意象缺乏自然过渡。2.生九窍,犹未悟"等句将哲思有论断式呈现,3.苦涩暗堆积"与"梦魂可及"的情感走向不够清晰。4.梦魂可及"的结句稍显直露,若改为"梦魂堪觅",或能增强不确定性带来的余韵。词中有些句子仍需打磨。如∴尘世满禅机空色"如果前三字有个顿号会更完美。水平有限,精准评细点以老师点评为准。

点评

第二题这里“枯”和“尘”出律了,平仄需要按照词牌格律来。其他师友点评的可以。  发表于 2025-6-30 19:04
18. 夕颜拙评:第一题这里想请教师友这阕词确定是张炎的么?查了好几处都没查到出处,也不符合任何一个词牌,恕眼拙学浅,不作评论。  发表于 2025-6-30 19:0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17#
发表于 2025-6-26 22:51:35 | 只看该作者

晏几道的《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原文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翻译

精美的马鞍应当为春日里的黄莺和鲜花而停留,占据那城东通往城南的道路。任由春思像云一样纷乱,不要去管世间人情像飞絮一样轻薄。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被虚名所耽误。宁愿辜负虚名,也不要辜负自己。劝你频繁地进入醉乡,这里是没有忧愁和怨恨的地方。

解析

上片:开篇“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描绘出春日骑马游赏的画面,表现出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以“春思乱如云”写出思绪的纷繁,又以“世情轻似絮”表明对世俗人情的看淡,体现出超脱的生活态度。
下片:“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不应被虚名所累,要坚守自我,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真实与自由的追求。“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这里的“醉乡”是一种心灵上的沉醉状态,是超脱世俗烦恼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也为世人提供了一种心灵慰藉的方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在对春日景色的欣赏、对世情的超脱以及对虚名的看淡中,展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本真的追寻,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二互评
红情*咏荷
闲雲
天公词笔,画翠红几日?任清风起。摇曳生姿,看旧颜如解芳意。倩影应知避我,闲却了百千愁滴。念依依,华盖倾湖,绿萼旧曾识。
香国各成寂,怅梦圆易空,似吹哀笛。逐波数曲,三十六陂恨秋去。凉月榭前数照,何以照,红颜难绮。又暮雪,还冷雨,换谁不惜?

点评:这首《红情·咏荷》以典雅笔触咏荷抒怀,寄情于物,颇具古典词韵。
意象优美,意境深邃,作者借咏荷抒发复杂情感,“闲却了百千愁滴” 以荷之悠然衬己之愁绪,“念依依” 暗含眷恋,“怅梦圆易空” 借荷的花期短暂感慨美好易逝,将个人情感与荷花命运交织,情感表达细腻真挚。
用典巧妙,“三十六陂” 化用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中 “三十六陂人未到” 之典。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6
16#
发表于 2025-6-26 19:21:27 | 只看该作者
风荷01~秋窗雨


一、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宋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译文:
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赏析:
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二、试评
红情·咏荷
风荷组29号-紫玉
田田临水。早爱之已久,喜终逢矣。玉立亭亭,漫举风荷水中恣。一见倾心与你,知甚物、可令吾喜。看荷花、倒影湖中,玉润又清丽。
初起。正青翠。小角初露尖,一新清致。恣开十里。红萼竞开有凉气。风住后、听雨歇,声也有、诗情真意。节节藕、生泥里,馑饥可食。


秋窗雨试评:上片二句,早爱之已久与上片四句一见倾心与你,意思雷同,上片水中恣,下片恣开十里,意义雷同不说还重复字了,上片喜字也有重复,词牌没有说不可以重复,但这样无意义重复字建议尽量避免,整首有凑字的痕迹,写荷的意义是什么,或为什么写荷,交代的不是很清晰,既诗情又可食,我个人觉得选一个写即可我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哦!说实话我写的还不如你哦!说错误怪!欣赏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59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94
15#
发表于 2025-6-26 15: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鼹鼠-薇儿 于 2025-6-26 16:31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风荷36~小鼹鼠

一、 自选一首古人词并解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末元初•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译文: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二、互评

红情(张炎体)•荷花
文/竹林疏影
参禅花朵。正挽风缱绻,舞姿婀娜。野鸭穿梭,缕缕青波足边过。一展罗裙碧伞,轻颤颤、睡蛙安卧。粉红妆,玉立婷婷,照水影婆娑。
看破。岸多坷。不与群艳争,远离殃祸。悟来善果。千万雨风化柔和。依净地,忘世俗,无数个、尘思封锁。竟睐得、菩萨佛,静心打坐。


简评:首先上片起句的参禅二字,与接下来的描写多有违和感。上片的整体描写虽然细腻,逻辑性不强,照水影婆娑,娑在这里是平吧?下片的描写与起句参禅虽相对应,但是下片对佛的描写下笔略重,其中岸多坷,菩萨佛等句,还有提炼空间。整体读感词脉还是不错的,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见谅吧🌹

点评

此词多处意象有重复之嫌,如“参禅”“悟来善果”“菩萨佛”等宗教词语,且几处语言略显直白。  发表于 昨天 13:46
问好二位词友,点评基本到位。娑是韵部错误。  发表于 昨天 13:4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14#
发表于 2025-6-26 10:4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香 于 2025-6-26 11:01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风荷组16-书香
一学习古人词作
疏影·梅影     张炎(宋)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译文:
当一片凉月在黄昏中升起来时,它就像那洒满地上的碎阴,甚至比这还更清绝。无论是北枝还是南枝,看上去都似有似无。好几次想去折取一枝,可是一背着灯光,就寻找不到了。当那位倩女的精魂轻飘飘地离开躯体,慢悠悠地走出村前来的时候,看见梅花横斜在深夜的竹林旁,随着云彩飘过,这影子也轻盈地闪动起来,她想必会嫉妒吧。
对着镜子,淡淡画出蛾眉。是啊,修饰仪容,不在外貌美艳,而在于心灵的孤高纯洁。莫非这盈盈的光影,本是美人眉心那朵梅花妆的印迹,因此任凭高楼上《梅花落》的曲子吹了又吹,它都全不在意。啊,它又像人们在大海.上燃亮犀角时,吃惊地看见水中的珊瑚忽然活动起来,我看着、猜着、想着,慢慢酒醒了。一切幻影都消失了,眼前只有满庭香雪也似的梅花开放着,在寒冷的天气里。
简析
词的上片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梅影:以满地碎阴写梅影、以“疑有疑无”的幻象写梅影、以传奇故事写梅影、以过云写梅影,赞扬梅难于折曲的品格;下片以镜中美女写梅影、以春痕写梅影、以水中珊瑚写梅影、以香雪比梅,赞扬梅又香又洁白的品格。全词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想象丰富,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其意似在韵格之外。
2.互评同学作业、红情·荷
风荷15-蓦然云归
薰风慢拂。正田田翠盖,碧浪相接。点点胭脂,欲语还羞似相契。蛙鼓蝉歌奏起,鱼戏处、波摇银屑。最堪赏、玉露沾红,千顷曳香雪。

晴热。暑气烈。看炽日当空,独绽清绝。暗香漫彻。赢得游人步难歇。如美人、淤泥出,君子性、冰心明澈。晚风里,明月下,梦魂亦洁。

蓦然云归老师好!这首词是以夏日荷花为主题,运用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荷花的清雅高洁之美,也寄寓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具体用了拟人,对比,衬托,象征的手法突出荷花在炎热中清雅高洁的姿态。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咏物佳作!
美中不足;碧浪相接的浪字出律。

点评

此词对荷花的描写多停留在视觉、嗅觉等直观感受层面,缺乏情感表现,且几处语言较平淡。  发表于 昨天 13:53
问好二位词友,点评基本到位。  发表于 昨天 13: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8 18:45 , Processed in 0.1405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