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168|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931

主题

1320

帖子

49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5-6-21 22: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5-6-21 22:19 编辑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暗香》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疏影》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20170222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1

帖子

9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2
29#
发表于 2025-6-27 17:14:05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32-阑亭雪

翻译简析古词:
行香子    题罗浮   宋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沉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翻译简析:
洞里长满了碧绿的苔藓,它占尽了山中风光。我笑看桃花片片随着流水流过晴川。石楼的最高处,夜夜听着猿猴的哀啼声。夜里我看着二更的天云朵,三更天的月亮,四更天的天空。
细细的小草如毡子一般,我独自枕着拳头躺着。和山中的麋鹿野鹿一同而眠。早上的残霞还没散去,淡淡的雾还绵绵欲沉。罗浮山的洞府是晋时才有人来,唐尧时才开,伪汉时才显象出对罗浮山的推崇,使罗浮山名声更大。
上片写罗浮山的景色,写罗浮山洞
的苔钱,桃花流水的意境美,再夜晚从听觉的写的哀猿,无不是作者隐居修炼时的所看所听,脱离世俗喧嚣,超逸自得其乐的感觉。后三句二更天等,更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下片人,写作者枕拳卧草于鹿同眠,,豁然感觉到那种超越自然的心境,仙境一般,词意煞是好看。


红情   残荷
雨竹-予安
横塘深处。照素衣分影,粉痕何举。冷碧疏枝,自立西风悄无语。静抱冰心一脉,浑不惧、早霜来妒。漫相传、几缕余芳,散入晚烟去。
凝伫。旧游路。记漾波翠亭,往来鸥鹭。玉珠散聚。萦惹恣心为情主。谁料是、红涤尽,唯剩得、枯房如故。待夜尽、风骤起,共谁起舞。
翻译:
横塘的深处。水映照着素荷的影子,粉色的荷花哪里还有?清冷的水里只有稀稀落落的残枝,独自在西风里默默无语 。它静静的抱着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冰心,一点也不惧怕霜天对对它妒忌 。竟然还传送着几缕余留下来的残香,散入到夜晚的烟中。
我伫立着凝神看着。这旧时游过的路。记得那时水波荡漾翠绿的荷叶亭亭玉立,飞来飞去粉痕,的鸥鹭。玉一般的水珠时聚时散。牵肠惹肚的素随心任着情,谁曾料到、红色花瓣被洗涤凋尽,只剩下枯萎的莲蓬房如故一样。等夜晚过去、风突然起来,还和谁一起跳舞呢?
互评:
师兄好,我不会评,哪里不到之处,望师兄海涵莫怪
全篇娓娓道来,用字用词考究流畅,用上景下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写,脉络清晰,,学习了。
上片景写,景语中含情,字字渗透着残荷的模样,句句不离题,用字用词慎重,例如素衣,粉痕,疏枝,等都是写残荷的一面,还有晚烟一词用的也好,余味未尽的感觉 。上片从几个角度层层来写荷花,荷枝,荷的精神,直至余香散尽。
下片写情,对残荷的情写。从回忆旧时的荷塘,清波碧叶。再到现在,枯房如故,最后尾拍感慨收束全文。

全文,红情格律正确,用韵无误。
领字:
上片第二句,照素衣句,照字是仄领字。
下片第三句,记漾波句,记字是仄领字。
断句:
上片第八句,漫相传、几缕余芳,是上三下四句式。
下片第九句,唯剩得、枯房如故,上三下四句式
下片第十句,待夜尽、风骤起,也是上三三句式。
另外不足处,感觉下片漾波翠亭,这里翠亭有些不明白,令人模糊。
还有,萦惹恣心为情主,这里也让我读来稍有些别扭。
其他尚好,向师兄学习了。

点评

补充:“枯房如故”,待斟酌,想表达初心如故,可用“枯房清素、幽素”(举个例子哈,不一定准确),脉络就比较顺畅了。  发表于 4 天前
梨雪同学点评认真细致,点赞!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6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4
28#
发表于 2025-6-27 14:35:27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雨竹11~羽君

1.阅读:自选一首友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西江月:无羁
文/林登会

试抚花前弦瑟,与君共振同频。
一蓑风雨敝时珍。素履择幽携鬓。

遇见方知惊艳,阔辞且识怀温。
柳丝半绾细词文。缄默浑随心尽。

阅读理解

a、
“试抚花前弦瑟,与君共振同频”描绘了在花丛前,词人试着轻抚弦瑟,与友人一同弹奏,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体现出两人之间情谊的默契。“一蓑风雨敝时珍”中,“一蓑风雨”象征着人生的风雨坎坷,“敝时珍”表示把这些经历当作珍贵的财富,说明两人在共同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将这些经历视为彼此间珍贵的回忆。“素履择幽携鬓”,“素履”代表着简朴纯粹的生活态度,“择幽”是选择幽静之地,“携鬓”可能指两人相伴同行,携手漫步在幽静之处,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宁静自然中享受彼此陪伴的美好。

“遇见方知惊艳,阔辞且识怀温”,意思是遇见对方才知道那种心灵的震撼,分别之后更能体会到彼此心中的温暖,表达了对相遇的惊喜和分别后对友情的怀念。“柳丝半绾细词文”,柳丝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半绾柳丝写下细腻的文字,体现了词人对这份情谊的用心。“缄默浑随心尽”,即便默默无言,也能让心意尽情地传达,说明两人之间有着无需言语的默契,情感真挚而深厚。

b、在花丛前,我试着轻抚弦瑟,和你一同弹奏,让我们的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人生就像经历了一场风雨,我们却把这些共同的经历当作最珍贵的财富。我们以简朴纯粹的态度,携手漫步在幽静之地。

遇见你的那一刻,我才感受到那种心灵的震撼,分别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你心中的温暖。我折下半缕柳丝,写下细腻的文字。即便我们默默无言,心意也能尽情地传达。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红情·荷
雨竹18~荷月  
  
  绿云叠影,正风裳水佩,瑶池初醒。露浥冰肌,淡抹胭脂晓妆靓。  
多少蜻蜓眷恋,争点破、波心清镜。更几双、白鹭徘徊,依约认芳径。  
  幽境,共谁省?算只有月明,夜夜同凭。暗香细凝,飘入罗衣梦魂冷。休问当年西子,还怕说、吴宫烟暝。但剩取、红万点,为君赋咏。  

a、逐句解读

1. “绿云叠影,正风裳水佩,瑶池初醒”
             “绿云叠影”描绘了荷叶层层叠叠,像绿色的云朵一样,光影交错,展现出荷叶的繁茂。
             “风裳水佩”将荷叶比作随风飘动的衣裳,荷花比作晶莹的玉佩,赋予了荷以人的姿态和美感。
             “瑶池初醒”把荷塘想象成西王母的瑶池,荷花像是刚刚从沉睡中苏醒,增添了一种奇幻、神秘的色彩,生动地表现出荷花初绽时的清新、灵动。

2. “露浥冰肌,淡抹胭脂晓妆靓”
            “露浥”指露水沾湿,“冰肌”形容荷花的花瓣如同冰一样晶莹剔透、纯净洁白。
            “淡抹胭脂”把荷花比作淡妆的美人,用淡淡的色彩修饰自己,“晓妆靓”进一步强调了荷花在清晨露珠的点缀下,妆容艳丽,美丽动人。

3. “多少蜻蜓眷恋,争点破、波心清镜”
            众多蜻蜓对荷花十分眷恋,纷纷落在水面上,好像要争着点破如镜子般平静的水面。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荷花的魅力,连蜻蜓都被吸引,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机。

4. “更几双、白鹭徘徊,依约认芳径”
            几只白鹭在荷塘边徘徊,仿佛在寻找着通往荷花的芬芳小径。白鹭的出现丰富了画面的元素,它们的徘徊也为荷塘增添了一份宁静、悠远的氛围,进一步渲染出荷花所处环境的清幽。

5. “幽境,共谁省?算只有月明,夜夜同凭”
            感叹这清幽的荷塘景色,能和谁一起欣赏、体会呢?想来只有明月,每晚都陪伴着这荷塘。此刻内心的孤独寂寞,无人能与自己共享这份美景,只能与明月相伴,体现出一种清幽孤寂的心境。

6. “暗香细凝,飘入罗衣梦魂冷”
            荷花的暗香慢慢凝聚,侵染罗衣,甚至冷到了梦魂之中。“冷”字不仅写出了夜晚的凉意,更传达出内心的凄凉和伤感,花香虽美,但却让作者心生寒意,反映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7. “休问当年西子,还怕说、吴宫烟暝”
    “当年西子”指西施,传说西施曾在荷花丛中采莲。“吴宫烟暝”描绘了吴国宫殿在烟雾笼罩下的昏暗景象。不愿提及当年的西施,害怕说起吴国宫殿的兴衰。这里借古喻今,通过西施和吴宫的故事,引发了对历史兴衰、时光流逝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词的主题。

8. “但剩取、红万点,为君赋咏”
   能留下这千万点红色的荷花,为君写下这首咏荷之词。尽管内心充满了伤感和感慨,但还是把情感寄托在这满塘的荷花上,以词来表达对荷花的赞美和喜爱。

b、格律正确

c、学习同学佳词。这首词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其美丽的姿态和清幽的环境,同时融入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荷花的形象生动鲜活,意境清幽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用词精准恰当。如“露浥冰肌”“暗香细凝”等,文字凝练且富有表现力,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在韵律方面,和谐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作的音乐美。

在写景、抒情、用典等方面都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值得细细品味。

点评

佳作佳评,点赞欣赏了!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27#
发表于 2025-6-27 12:5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深时见鹿 于 2025-6-27 13:07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组10-林深时见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淡黄柳·咏柳
清朝 · 纳兰容若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料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全译
三眠柳还没有休息,秋天就突然降临了。树梢上挂着余晖,树上寒蝉幽咽。经过灞陵离别,飞絮已经飘落水面成为浮萍,落叶被风吹卷,空留下悲凉凄切。
不要轻易折断柳枝作离别,因为离别的怨恨还要由它来诉说,那些在章台游玩的人来来往往,如同飘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别的红板桥上空空荡荡,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只留下清晓的风伴着残月。

赏析
上片开始,点名时节,“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时令为初秋时分,一个“乍”字刻画出了秋天的突然而至,为写离别之苦展开铺垫。
此处虽然没有写道离别,也没有刻画离别,但却从一个“乍”字,就凸显出了离别的伤感。“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伤感蔓延开来,离别便顺理成章地牵引出来,夕阳西下,在树梢上的太阳,更显得日落西山的迷茫。
而后面一句,则是直接描写柳条变得枯黄,柳叶凋零,柳絮早已化作浮萍随风而逝,秋天真的到来了。“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纳兰兀自悲切,感伤这季节的无情和人世间无情的变更。
而到了下片,纳兰却表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来,他轻柔地写道“长条莫轻折。”不要轻易地折断柳条诉说离别,离别虽有遗憾,
但只要不告别,内心便依然充满温情。而后一句“苏小恨,倩他说。”则是在写一代名妓苏小小。苏小小的爱情故事凄婉动人,离别是这个故事的主题,纳兰用苏小小的典故写出自己的惆怅与伤感,他达到了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
而后的两句,自然也是围绕离别而写:“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词写到这里,颇有几分柳永的风范,但纳兰更显得干脆,既然红桥之上,离别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干脆道别了吧。
就让自己与这晓风残月,独自相守,为离去的人祝福。这首词写出了词人悲凉的心境。该词咏秋初之柳,作为咏柳之作,纳兰以写景开始,以抒情终结。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在万物凋零的秋天,词人在一片美景中悲哀地感伤,整首词的情致极为凄婉,是首上乘之作。



二.互评

雨竹29-蓁蓁
红情荷

青青颜色。盖绿池障景,碧波倾国。阵阵轻风,冷月花魂倒秋得。一夜寒塘鹤影,流水去、不堪云集。叶亭亭、莫展秋风,写意省香墨。

簑笠。马车璧。夏日纱浣溪,奈何回忆。料裙默默。明月晚舟隐渔笛。沉醉处、鸥鹭渡,人酒醒、千年寻觅。点滴滴、尘绝绝,雨声听得。


见鹿浅评:
首拍颜色定调,不错的。第二均拍词意有些含糊。后面第三均拍已经看不到词脉的延续了。上片歇拍已经漂移。下片从换头开始已经杂糅各种物象意象,整个下片读无可读,也无法读。
整体感觉还是词笔弱了一些,构思布局的能力有待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样有待加强。

点评

格律对仗有待打磨:部分句子在平仄和对仗上不够严谨,如“叶亭亭、莫展秋风”与“写意省香墨”的结构差异较大,格律上的欠缺可能让词作在吟诵时节奏感稍弱。  发表于 7 天前
情感表达不够通透:虽有“不堪云集”“千年寻觅”等情感点,但整体抒情较为含蓄隐晦,缺乏具体情境支撑,如“夏日纱浣溪,奈何回忆”未展开回忆细节,导致情感浓度不足,难以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发表于 7 天前
词句搭配稍显生硬:“盖绿池障景”“写意省香墨”等表述中,“盖”“障景”“省”等字词搭配略显刻意,语义衔接不够自然,部分句子如“明月晚舟隐渔笛”的语序也稍显拗口,影响了阅读的流畅度。  发表于 7 天前
意象堆砌略显杂乱:词中“绿池”“碧波”“冷月”“寒塘”“鹤影”“秋风”等意象密集出现,部分场景转换缺乏逻辑脉络,如“簑笠”“马车璧”与前文荷塘景致衔接突兀,导致画面连贯性不足,读来易有堆砌感。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26#
发表于 2025-6-27 11:49:5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20讲作业
雨竹12-剑卿歌

红情·赏荷忆人
绿波荡漾,正田田密影,靓妆新上。雨过横塘,珠露空明任摇晃。一伞斜撑走过,忽忆起、佳人清绛。如红荷、别样容姿,绚烂晚霞仿。
难忘,互酬唱。共语话西窗,隔屏相望。素怀自敞,争奈尘心绊尘网。无那熏风遗恨,都化作、丝丝惆怅。待梦回、香暗度,玉颜胜赏。

自评:此词由赏荷而忆人,自评,不多啰嗦,试分析不足之处。
首先,力有未逮,且选韵有问题,之于词牌声情用韵这些不甚了了,有了第一句“绿波荡漾”就接着用“漾”韵了。用韵处一字一查,生凑,致使句子读来并不算流畅,多处有读音重复的韵字,这些没处理好,影响声情美感。
其次,之于荷的描写和人的刻画都过于苍白无力,也没有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比如说莲心清苦,知为谁苦,合着相思,又是哪般滋味,想到了这些,限于韵部以及个人水平,没能表达出来,只能遗憾舍去。另有荷的清净,也可以跟人联系起来,但个人铺排不来。人物刻画也缺乏实际支撑,想过援引之前的聊天及当时互赠的诗词,但时间太久,一时也想不起来了,单纯写谈诗论词聊书法这种字眼,也没啥意思,所以直接写成“互酬唱。共语话西窗”(西窗是一款诗词文学方面的app)。
最后,整首词泛泛而谈,没亮点,没新颖句子,像藕丝、情思、尘网这些是可以串缀起来的,藕断丝连,尘网如丝,情思隔网难成等等,还是水平浅薄原因,只能凑而兴叹了。
应该还有诸多不足,尚祈评阅老师指正,辛苦,感谢!

点评

而下结说待梦回,一梦而已,既是一梦,只是隔屏酬唱,上片见荷后的忽忆起,佳人清绛,给的画面有没有过于真实呢。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学友,上片描写比较生动,上结一如,一仿,皆是清绛的凑笔,晚霞与盛荷,个人是觉得不太协调,亦有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下片转而写网络情缘,还需要一些笔墨过渡点一下会更好,将两者更紧密的联系一起,,而下结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帖子

10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6
25#
发表于 2025-6-27 10:1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雨竹18~荷月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鹧鸪天,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翻译:秋日里阴冷的阳光笼罩在刻有花纹的窗子上, 梧桐的叶子都落尽了,它一定憎恨夜里的寒霜吧!喝完酒更喜欢团茶的清苦味道 ,梦醒后缺偏爱瑞脑的香气。秋天已经过完了,白昼却还是很漫长,比仲宣写下的《登楼赋》还凄凉。不如就顺其自然,借酒沉醉吧,只是不要辜负了东篱边盛开的菊花。


赏析:本词首拍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寒日,琐窗,梧桐,霜,接着又用对偶的形式交代了词人当时的近况,这些都为下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借景抒情,又借用王桀的典进一步深化作者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晚年生活 。尾拍词人把这份愁绪寄托在菊花上,表达了高洁无畏的情怀。
    红情·咏荷花
     雨竹25-幻玉
    临湖凝视,见碧波映日,锦鱗翻水。菡萏初开,翠盖高擎更娇美。彩蝶花间起舞,蜓俏立、畅然无比。傍晴光、倒影仙姿,淑气漾千里。
    香起,遂迤逦。又叶呈露珠,蕊含罗绮。早霞欲止,风拂鬓丝岸边倚。迷柳色、观妙绝,皆雅兴、幽情随意。怎料得、留恋久,与荷共醉。
译文:我站在湖边凝望,只见阳光洒在碧波上,彩色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荷花刚刚绽放,高高举起的翠绿荷叶衬托得花朵更加娇艳。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蜻蜓俏立在花茎上,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晴空下的湖面倒映着荷花仙姿,清新的气息弥漫千里。
  荷香阵阵飘来,牵引着我的脚步。荷叶上滚动着晶莹露珠,花蕊含着丝绸般的光泽。朝霞仿佛为这美景驻足,我倚在岸边任微风拂动鬓发。沉醉在柳色与绝妙风光里,这般雅兴最是随心。没想到竟留恋许久,与荷花一同沉醉在这夏日晨光中。
  简评:上阕以视觉展开画卷,"碧波映日""菡萏初开"等句工笔描绘湖光荷色,"彩蝶""蜻蜓"的动态点缀更添生机。其中"翠盖高擎"拟人化写荷叶挺拔之姿,"倒影仙姿"则虚实相生,将荷花比作仙子临水。
  下阕转入嗅觉与深层感受,"香起"二字承上启下,引出"叶呈露珠""蕊含罗绮"的精致特写。早霞、微风、柳色等元素共同构建恬静氛围,末句"与荷共醉"巧妙将物我交融,既写荷花醉人之态,又暗含词人陶醉之情。

点评

另一个句子中逗号先后尽量要照应,形成一个整体,如早霞欲止,风拂鬓丝岸边倚,一句中前面写早霞,后面写人,按照常理,后半句应该接着继续写早霞,还有要注意,语句直白,便少词味。  发表于 7 天前
问好两位学友,同学的解析很好,如同学所说,这篇作业,意境优美,画面感强。也要注意,对荷塘景物描写过于全面,而主题非荷塘,而是荷,如迷柳色,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句子,可以尝试去掉。另一个句子中逗号先后尽量要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6

帖子

24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54
24#
发表于 2025-6-27 09:40: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组—月影清心

红情:夏夜
文/羽君
眼波轻转。听蛙声起伏,啾鸣池畔。
习习凉风,撩拨青丝耳旁乱。
隐约清香入鼻,杆栏处、角梅花盏。
静心思,侧影灯昏,夜色笼窗暖。

词简。逆于案。忆草桥初逢,惜别缘浅。
墨香纸短。清韵眉间念羁绊。
晓月弯弯羞掩,天涯此,星河遥远。
酒一壶,微醉后,蹙眉几展。
简译

眼波轻轻流转,聆听池塘边蛙声起伏、鸟鸣啾啾。
习习凉风吹来,撩乱耳旁青丝。
隐约间,清香扑鼻,栏杆处,角梅如盏盏花灯绽放。
静心思忖,灯影昏黄中映出侧影,夜色笼罩,窗内暖意融融。

词笔简约,铺陈于案头。回忆起在草桥初次相逢,可惜离别后缘分太浅。
墨香萦绕,纸短情长,清雅的韵致里,眉间尽是思念的羁绊。
弯弯晓月似含羞遮掩,在此天涯尽头,星河显得格外遥远。
独斟一壶酒,微醉之后,双眉不知舒展了几回。

点评
1、词格律正确。通过“蛙声”“凉风”“角梅花盏”“灯昏窗暖”等意象,勾勒出夏夜的清幽与静谧,兼具听觉、触觉、嗅觉的多维感受,画面感鲜明。

        2.        情感表达:以“草桥初逢”“惜别缘浅”“墨香纸短”串联起怀旧思绪,将相思之情融入“晓月”“星河”的空间距离中,借酒抒怀的结尾更添几分怅惘。

        3.        语言风格:用词清新细腻(如“青丝乱”“眉间念羁绊”),句式长短交错,贴合婉约词的韵律感,情感层层递进,从观景到忆旧再到抒怀,脉络清晰。

        4.        提升建议:部分意象稍显常见(如“星河遥远”),若能融入更独特的比喻或细节(如特定场景的互动),可增强情感辨识度与感染力。
简评:词格律正确。

点评

由景及情,借“草桥初逢”“墨香纸短”串联相思,以“晓月”“星河”强化时空阻隔,结句酒意蹙眉更添怅惘。词风婉约细腻,然部分意象稍显常见,若融入独特细节,情感表达将更具辨识度。笛梦学习了  发表于 2025-6-28 23:46
羽君诗友这阕《红情》格律谨严,以“蛙声”“角梅”等意象勾勒夏夜清幽之境,视听嗅多感交融,画面鲜活。  发表于 2025-6-28 23:45
评阅-笛梦:问好二位诗友,月影清心诗友互评的细致到位,笛梦学习了。  发表于 2025-6-28 23:4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8
23#
发表于 2025-6-27 07:52:15 | 只看该作者
第20讲作业
雨竹08~静姝
宴清都·连理海棠
宋 吴文英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注释
宴清都:词牌名。
绣幄鸳鸯柱:海棠全株花盛开时如绣幄,连理枝则如鸳鸯柱。
秦树:秦中(今陕西省一带)有双株海棠。
钿(diàn)合:盛珠宝首饰之盒,有上下两扇。
锦屏人:富贵家女子。
交枝:枝柯相交。
燕股:玉钗两股如燕尾。
满照欢丛:夜晚用烛照花丛。
嫠蟾:嫦娥在月宫无夫,故称嫠蟾。嫠(lí):寡妇。
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春盎:春水盈满。
连鬟:女子所梳双髻,名同心结。
承恩: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歌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夜语:《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析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三句点明海棠花及所处的环境。“绣幄”,彩绣的大帐,富贵人家用来护花。“鸳鸯柱”指成双成对的立柱,用来支撑大帐。花为连理,柱亦成双。“红情密”言海棠花花团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写花,拟人称物。“腻云”常用来描摹女子云鬓,这里以云鬓衬香腮来比喻翠叶护红花。“秦树”指连理海棠。《阅耕录》中记载秦中有双株海棠,高数十丈。此三句虽写花,但处处照应人事,柱为“鸳鸯”,花为“红情”、“腻云”,花色之中如谋人面。“秦树”景谢此事发生于长安一带,于是李杨故事刚一开篇就隐约可见了。“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写连理海棠。

  下面两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锦屏人”指幽居深闺女子。海棠上下都连在一起,亲密无间,使得闺中绣女羡妒不已。“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二句描写海棠花的妖态,她在交合的枝头沉沉睡去,而这交枝在她的梦中变成了燕股玉钗。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词中这三句正是化用东坡诗意,写人们连夜秉烛赏花的情景。“滟蜡”形容蜡泪多。“满照”的“满”字形容烛光明亮,“欢丛”指海棠交合的枝叶。“嫠蟾”的“嫠”则突显出嫦娥的孤单冷落,因自哀自怜而羞见连枝海棠。词的上片重在描摹连枝海棠的形态,同时句句关联美人神态。作者体物工细,运笔浑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态的水乳交融。

  过片宕开一笔,从咏花转而叙人事。“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作者感叹世间千万不成连理的夫妇,他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此句与“嫠蟾”句相呼应。“华清”二句描写贵妃占尽风情雨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古代女子出嫁后,将双鬟合为一髻,示有所归属,夫妻恩爱,还要绾结罗带以表同心。杨妃承恩得宠,与明皇形影相随。“连”、“同”又扣合题面“连理”,并照应上片的“兼倚”、“钿合”二句,写人亦不离咏花。“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雨”。李杨情事建筑在“人间万感幽单”的基础上,自然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仓惶西逃,杨妃终于死在马嵬事变中。词写到李杨最欢乐处,笔锋突然转到香消玉殒的悲剧,援用《长恨歌》诗意,内容更深厚,联想更丰富。《长恨歌》中写长恨处很多,而词只把“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词中,仅仅七个字:“暗殿锁、秋灯夜雨”,却写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肃宗软禁;杨妃已殒命它乡,孤独寂寞的情景。“锁”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宫殿为夜气笼罩,兼有被软禁之意,夜雨灯昏,更为凄凉。和上片的“障滟蜡,满照欢丛”形成鲜明对照。“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写。“旧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红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离。意思是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词人在描写连理海棠时,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连理海棠是双本相连的海棠。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杨妃又有世世代代为夫妇的誓言。这篇吟咏连理海棠的词就以李杨情事为线索展开。

  这首词描写连枝海棠时,扣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写得细密贴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钿合”、“交枝”、“瑶钗燕股”,或描摹,或比喻,从正面扣合“连枝”特点。“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写“连枝”。两相对照,形象更显丰满。另外,这首词咏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态人情,难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指李杨,则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句句咏花,句句写人。

  这首词写得精致含蓄,意境深远。结构十分严谨,词之上下片、起句结尾互相呼应拍合,极为精当有秩。此篇用丽字极多,如绣、鸳鸯、红、芳、花、钿等等,运用这些丽字时词人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连理海棠和李杨事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人善于用动词调动这些丽字,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感人效果。

楼上原玉
古典词研四期第19讲作业:
雨竹03-紫竹吟箫
红情·咏荷
灵波柔碧。更孕生翠盖,赫然荣立。蓓蕾尤嘉,恍若瑶台谪仙迹。自出淤泥不染,烟水裹、暗香幽袭。藐纤尘、半卷红衣,冷魄映无极。
飘逸。世谁敌。岁月更万千,抱贞如璧。任风雨涤。犹向俗人展清色。临画境、心暗许,词一阕、冰姿难缉。赋不尽、情荡漾,素怀怎觅。
赏析:词作上景下情。上片以灵波,翠盖,蓓蕾、暗香,红衣,冷魄等细节刻画了荷出淤泥而不染的呈现出来外在形态。下片由外向内延展,深度剖析了荷内在冰清如玉的高洁。寓意了作者不畏风雨,内外兼修的情怀和魅力。
全词意脉清晰。个别词可再酌。如冰姿难缉的“难缉”本就词里,最好别以词言词,词一阕可以更好。个见,评错勿怪。

点评

下片传意,借“抱贞如璧”“任风雨涤”深挖其坚韧品格,托物言志,寄寓作者对君子风骨的追求。遣词雅致,意象灵动,然“冰姿难缉”稍显直白,可琢炼更含蓄之语,以增余韵。整体而言,不失为咏荷佳作。  发表于 2025-6-28 23:49
评阅-笛梦:诗友这阕《红情·咏荷》结构工整,上片绘形,以“灵波翠盖”“暗香红衣”勾勒荷花清雅之态,点染“出淤泥不染”的高洁形象;  发表于 2025-6-28 23: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82

帖子

279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0
22#
发表于 2025-6-27 00:25:0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雨竹组长-浮生若梦
雨竹32-阑亭雪
红情   荷
平湖香浥 。叹榭台佳景,雾消云碧。翠盖揺波,玉露红衣舞轻逸。望里经年醉影,凭棹去,蝶来轻立。小蜻蜓,抱蕊偷颜,玉蕊花芯密。
恬迹。蕴朝夕。对棹前鹭飞,黛山斜日。那番雅客,痴向玉尊吟诗律。风翦翦,弦错落,千瓣欲开縠纹侧。暮色转,冰鉴照,锦鳞又觅。


浮生若梦互评:
1、         从节奏上来看,整首词长短句交错,如“翠盖揺波,玉露红衣舞轻逸”“小蜻蜓,抱蕊偷颜,玉蕊花芯密”等句子,长短相间,富有节奏感。短句的运用使得描写更加紧凑、生动,长句则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描绘画面,使词的节奏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        在韵律方面,该词遵循词牌的韵律要求,读起来音韵和谐。例如“碧”“逸”“立”“密”等韵脚字的运用,使词在音韵上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增强了词的音乐性,也有助于营造出一种舒缓而优美的氛围。
下面说说不足之处
1、部分意象稍显堆砌
            在词中,如“蝶来轻立”“鹭飞”“蜻蜓”等意象虽然丰富了画面,但在一定程度上略显堆砌。这些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使得部分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杂乱,分散了对荷花主体形象的注意力。
2. 情感表达的深度可加强
    尽管词中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陶醉和对往昔赏荷雅事的怀念,但情感的深度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例如在表达对荷花的喜爱时,可以更多地融入自己独特的感悟,或者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和内涵。


点评

情感抒发偏于浅直,若能融入个人哲思与生命体悟,当可使咏荷之趣更具韵味与深度。 总体来说非常的好,笛梦学习了。  发表于 2025-6-28 23:52
评阅-笛梦:阑亭雪诗友的这阕《红情》韵律谐美,节奏灵动,长短句错落间绘出荷塘清雅之景。然意象堆砌稍显繁芜,蝶、鹭、蜻蜓等物象未能深度勾连,分散了荷花主体的表现力;  发表于 2025-6-28 23:5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21#
发表于 2025-6-26 23:15:38 | 只看该作者
互评作业:
古典词研四雨竹02-依若第十九讲作业
红情    荷
翠绡浣水。正粉腮半敛,羞低眉迤。暗馥漪波,绿伞鸳鸯碧天起。但见青钱叠浪,清漾处、碎金跳鲤。恁时节、画舫轻舟,棹破一湖绮。
风里。影旖旎。渐暮色渺茫,逝霞星缀。似游梦呓。谁与那时采菱戏。难料流光似箭,从别后、雁鱼无寄。只留这、残月下,柳烟冷醉。

予安浅评:1.词主题为“荷”,整体上荷的意象不够突出,许多句子与主题关联较弱,稍显游离。
2.词中虽有荷叶“绿伞鸳鸯”、荷花“粉腮半敛”的描写,但“碎金跳鲤”“画舫轻舟”等句更多是泛写湖景,与“荷”的关联性不强。建议减少无关景物描写,增加荷的典型特征,使主题更明确。
3. 下片抒情处与荷的结合不够紧密。
4. 部分语言可更精炼,避免堆砌。  
“翠绡浣水”“暗馥漪波”等句虽美,但稍显雕琢,且“翠绡”“绿伞”“青钱”均指荷叶,重复累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4
20#
发表于 2025-6-26 22:5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依若雪梅尔 于 2025-6-26 23:11 编辑

古典词研班雨竹组第二十讲作业雨竹02-依若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宋   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简析

此词以写词人头戴残梅沉醉入睡开始,继由梅香“熏破春睡”使“梦远不成归”,引起她心情的怅惘;甜美的梦境与凄苦的现实互为映衬,深刻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全词笔墨工致,形神毕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情深微,细腻地描写了词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成功的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雨竹组21~安若渔
红情·荷韵
青盘叠翠。正露垂玉盏,风摇琼袂。粉靥半开,轻染胭脂映波媚。曾记横塘旧梦,携手处、藕花争媚。棹歌起、碎影参差,香雾绕兰枻。
幽思。漫寄水。叹岁月暗移,素心难寄。画阑独倚。凝望残红逐流水。空念冰姿皎洁,怎奈得、西风相戏。渐零落、霜染鬓,冷香凝泪。

依若试评:问好安若渔老师!小词读来朗朗上口,语感好。
1、此词格式,韵律正确无误。
2、此词没有生涩之词,没有前后明显重复啰嗦之处。
3、能看出来比较明显的立意,立意较好。
这阕词围绕荷花意象展开抒情,在遣词造句和意境营造上颇具古典韵味。开篇“青盘叠翠。正露垂玉盏,风摇琼袂”以“青盘”喻荷叶,“玉盏”状露珠,“琼袂”拟荷枝,多个比喻叠加,生动展现荷塘的清雅灵动之态。“粉靥半开,轻染胭脂映波媚” 赋予荷花拟人化特征,很有画面感。
词作由眼前荷塘美景触发回忆,“曾记横塘旧梦,携手处、藕花争媚”通过今昔对比,将往昔美好与当下孤独之感融入荷塘景色中。情感表达层层递进,真挚动人 。
至于有哪些不足之处不会看。自个觉得小词读来美美哒!为老师点赞!欣赏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6 15:10 , Processed in 0.1431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